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医用酒精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发挥着巨大作用,医用酒精中含有乙醇,右图是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是氧化物 B.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6:1
C.消毒用酒精的体积分数是75% D.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2、酚酞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会变红色,其化学式为:C20H14O4,下列有关酚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酚酞中碳、氧元素的个数比为5:1 B.一个酚酞分子是由38个原子构成的
C.酚酞属于有机物 D.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3、以甲为原料合成产品丁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小于丁 B.转化①中乙和丙分子个数比为1∶1
C.乙、丁为氧化物 D.该过程体现无机物与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4、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的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低于着火点就能灭火
B.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5、开展实验学习的前提是安全,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适合贴在盛放酒精的试剂柜上的是
A. B.
C. D.
6、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成立的是
A.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元素
B.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所以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7、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类别 常见用途
A 消石灰 Ca(OH)2 碱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干冰 CO2 有机物 用于人工降雨
C 小苏打 NaHCO3 酸 用于焙制糕点
D 纯碱 NaOH 碱 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A.A B.B C.C D.D
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C.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8:7
9、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C.维生素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15个氧元素组成的
D.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
10、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把乙醇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中得到的乙醇汽油是混合物
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D.乙醇可以用粮食、薯类等发酵制取,是不可再生能源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写在横线上。
A.干冰 B.氧气 C.酒精 D.金刚石 E.一氧化碳
(1)可用于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__;
(2)可用于提供动植物呼吸的是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4)煤气中含有主要成分的是______;
(5)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______。
2、书写下列方程式。
(1)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
(2)乙醇燃烧的反应__________。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紧密联系,按要求从二氧化碳、氧气、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盐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______。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____。
③胃酸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④常用来腌渍食品的盐___________。
⑤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
(2)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这三种物质被称为香烟的三大杀手。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一氧化碳、尼古丁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中共含___________个原子。
③尼古丁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④尼古丁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
A.公共场所吸烟不影响他人健康 B.焦油能诱发细胞癌变
C.生活中应远离有毒物质 D.吸烟会产生依赖性
4、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1)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乙醇C2H5OH俗称___________,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做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江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美丽的江西欢迎您。
(1)春天去婺源看油菜花。油菜花的生长需要施加一些化学肥料,其中硝酸铵(NH4NO3)属于_____(填“氮肥”、“钾肥”、“磷肥”或“复合肥”)
(2)夏天去乐平洪岩仙境观奇石。洞中石钟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为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Ca(HCO3)2]中原子团HCO3的化合价为_____。
(3)秋天上井冈山重温革命史,欣赏井冈山雕塑园的青铜雕像。在青铜上雕刻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如图是锡元锡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Y=_____。
(4)冬天爬萍乡武功山看雾凇。游玩过程必吃的一道名菜为“武功冬笋炒腊肉”,该菜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素是_____,腊肉的传统制作过程中可用柴火熏烤,为使火燃烧得更旺常将木柴架空,原因是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用75%的酒精给皮肤消毒(____)
2、用无水酒精对皮肤、体温计等进行消毒(____)
3、油脂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____)
4、95%的酒精浓度高杀菌消毒效果好(______)
5、食品的过期糕点可重新加工再销售(___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生活中科学之美、科学之趣随处可见.如图是某厂商设计的T恤,T恤上有趣的图案是邻二溴苯(C6H4Br2)分子的结构简式.
(1)邻二溴苯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_____.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_____g.
2、同学们在这漫长的假期中一定看过同心战“疫”了,你一定了解了关于消毒剂的很多知识,其中最常用的醇类消毒剂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浓度为95%的酒精溶液和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它们的溶质都是酒精,俗称乙醇,这两种醇类消毒剂中,75%浓度的酒精溶液杀菌能力最强,也是杀灭新冠肺炎病毒的主要消毒剂。请结合你已学过的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酒精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2)现有95%的酒精溶液1500g,欲配制成75%的酒精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_______g;其配制步骤为计算、量取、_______。
3、如图为某分子的结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该物质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化学名称为_________。
(2)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该物质的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康康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氯酸钾样品的质量为 18.5g,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4.5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8.2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酒精灯给盛有氯酸钾的试管加热时,其操作注意事项为_____(答 1 点)。
(2)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精确到 0.01g)。
5、今年8月,欧盟对十款塑料娃娃实施了召回,因材料中所含酞酸酯可能会对儿童健康有害。邻苯二甲酸酯是塑化剂的一种,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指甲油、头发喷雾剂等数百种产品中,但对人体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邻苯二甲酸酐分子式为C8H4O3.请计算:
(1)邻苯二甲酸酐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写出邻苯二甲酸酐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7.4g邻苯二甲酸酐中碳元素质量为______。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研究性学习小组甲对教材实验结论“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氧化亚铜(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全是氧化亚铜。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研究:
(猜想)红色沉淀可能是①Cu2O ②Cu2O和 _____ 的混合物
(资料) 氨气能还原氧化亚铜生成铜、氮气和水
(方案) ①连好装置如图,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准确称取28.8克的红色沉淀于玻璃管中
③先A处反应,通一段时间氨气后称量D质量为108.3克,④加热装置C
⑤待D中恒重为111.9克时,停止加热,继续通氨气直到装置C完全冷却。
(1)A处为用浓氨水与固体CaO接触,作用 _____ 。
(2)停止加热,继续通氨气除了让生成的铜充分冷却,还有的一个作用为 _____
(3)为防止未反应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E处可以连接的装置为(液体均为稀硫酸,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___
(结论)(4)经计算得出,红色沉淀的成份为 ________ 。
(延伸)(5)有同学认为利用此实验装置还可以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不过还需要测出一个数据,你认为要测出的数据为 ________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 实验所消耗的氨气质量 B B中干燥管中增加的质量 C 完全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质量
(6)下列情况会使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偏小的有 ________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 红色沉淀未完全反应 B 红色沉淀未完全干燥
C 实验中缺少B装置 D 实验结束后未等铜完全冷却就拆除装置.
2、固体酒精是饭店餐桌上很方便使用的一种燃料。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加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Ⅰ、固体酒精并不是固体状态的酒精,而是将酒精、氢氧化钠等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Ⅱ、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Ⅲ、氯化钡、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探究1)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同学们取了少量实验室的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为蓝色,说明酒精溶液______(填“显”或“不显”)碱性。
(实验探究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为检验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变质,同学们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同学们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______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的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分析】
由图可知,每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2H6O。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6:1,不符合题意;
C、消毒用酒精的体积分数是75%,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乙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16=12:3: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
A、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一个酚酞分子是由(20+14+4)个=38个原子构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酚酞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酚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12+1×14+16×4=318,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为CH4,丁为CH4O,甲、丁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个数相等,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甲,所以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大于丁,故A错误;
B、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乙和丙分子个数比为1∶2,故B错误;
C、乙为CO,属于氧化物,丁为CH4O,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甲和丁属于有机物,乙和丙属于无机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4、A
【详解】
A、燃烧的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低于着火点就能灭火,正确;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属于无机物,错误;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分解反应,错误;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错误。
故选A。
5、A
【详解】
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故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固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6、A
【详解】
A、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故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符合题意;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但是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C、碱溶液的pH>7,但是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但是属于盐溶液,不符合题意;
D、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
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是一种碱,可用做建筑材料,正确;
B、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化学式是CO2,属于无机物,错误;
C、碳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属于酸,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2CO3,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碱,错误。
故选A。
【点睛】
8、C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为C2H6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详解】
A.丙为一氧化碳不是有机物,错误;
B. 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分别为2、5,错误;
C. 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4:1,正确;
D.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32:(2×28)=4:7,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A.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维生素C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此选项错误;
B.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此选项正确;
C. 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每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
D.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8:6=3:4:3,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一个乙醇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B、把乙醇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中得到的乙醇汽油,即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与汽油,所以乙醇汽油是混合物,选项正确;
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选项错误;
D、粮食、薯类等可以种植生产,而乙醇可以用粮食、薯类等发酵制取,所以乙醇是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1、
(1)D
(2)B
(3)A
(4)E
(5)C
【解析】
(1)
可用于切割大理石的是D.金刚石,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2)
可用于提供动植物呼吸的是B.氧气;
(3)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A.干冰,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形成降雨;
(4)
煤气中含有主要成分的是E.一氧化碳。
(5)
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 C.酒精。
2、
(1)
(2)
(3)
【解析】
(1)
检验二氧化碳常选用澄清石灰水,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
乙醇的俗称是酒精,其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
(1) O2 CO2 HCl NaCl Ca(OH)2
(2) CO 26 60:7 碳 A
【解析】
(1)
①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是氧气,故填:O2。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③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故填:HCl。
④常用来腌渍食品的盐是氯化钠,故填:NaCl。
⑤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故填:Ca(OH)2。
(2)
①一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填:CO。
②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中共含10+14+2=26个原子,故填:26。
③尼古丁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0):(1×14)=60:7,故填:60:7。
④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故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元素,故填:碳。
⑤A.公共场所吸烟影响他人健康,错误。
B.焦油能诱发细胞癌变,正确。
C.生活中应远离有毒物质,正确。
D.吸烟会产生依赖性,正确。
故选:A。
4、
(1)
(2) 酒精
【解析】
(1)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做燃料,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1)
【分析】
(1)
硝酸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
(2)
碳酸氢钙中钙元素显+2价,设碳酸氢根离子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2x=0,x=-1;
(3)
在青铜上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X=50;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50=2+8+18+18+Y,Y=4;
(4)
“武功冬笋炒腊肉”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油脂,蛋白质、油脂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为使火燃烧得更旺,常将木柴架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用75%的酒精给皮肤消毒,正确。
【点睛】
2、错误
【详解】
用75%的酒精对皮肤、体温计等进行消毒,不是无水酒精,错误。
3、正确
【详解】
人体需要六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故油脂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说法正确。
4、错误
【详解】
70~75%的酒精浓度高杀菌消毒效果好,叙述错误,故填错误。
5、错误
【详解】
过期的糕点可以发生霉变,产生的霉菌毒素会危害人体健康,食品的过期糕点不能重新加工再销售,说法错误。
四、计算题
1、(1)有机物;(2)3:2:1;(3)160
【详解】
(1)邻二溴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1个邻二溴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溴原子构成的,则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6:4:2=3:2:1.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的质量为236g××100%=160g.
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判断、化学式的意义
2、 (1)46 4:1 (2) 400 混匀
【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比乘积的比值。
【详解】
(1)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相对分子质量是;酒精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x
故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400g,
配制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
【点睛】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3、C2H4O2 醋酸(或乙酸) 60 1:2:1 40%
【详解】
(1)从结构模型分析,这种分子的化学式为C2H4O2;该物质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化学名称为醋酸。
(2)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2+4+16×2=60,该物质的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4:2=1:2:1;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点睛】
4、(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其他合理答案);(2)12.25g
【详解】
(1)实验过程中需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酒精灯给盛有氯酸钾的试管加热时,其操作注意事项为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其他合理答案)。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设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
x = 12.25 g;
答: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12.25 g。
5、(1)有机物(2)2C8H4O3+15O216CO2+4H2O(3)4.8g
【详解】
(1)邻苯二甲酸酐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邻苯二甲酸酐在空气中燃烧是邻苯二甲酸酐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方程式是:2C8H4O3+15O216CO2+4H2O;
(3)7.4g邻苯二甲酸酐中碳元素质量为:7.4g××100%=4.8g。
【点睛】
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五、实验探究
1、铜 以产生稳定持续的氨气 为让生成的水蒸汽被D装置完全吸收 bef Cu2O C B
【详解】
[猜想]根据元素守恒和物质颜色,红色沉淀可能是①Cu2O;②Cu2O和Cu的混合物.
(1)浓氨水与固体CaO接触,产生氨气,A处为用浓氨水与固体CaO接触,作用是产生稳定持续的氨气。
(2)停止加热,继续通氨气除了让生成的铜充分冷却,还有的一个作用为让生成的水蒸汽被D装置完全吸收。
(3)为防止未反应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E处可以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氨气易溶于水,且能与硫酸反应,为防止倒吸可以用的装置为bef。
(4)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111.9g-108.3g=3.6g
设参加反应的Cu2O的质量为x,
x=28.8g,所以红色沉淀的成分是氧化亚铜。
(5)根据氧化铜和氨气的反应可以知道,在反应前后氧化铜失去了氧,而氧化铜失去的氧和生成的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还需要测出一个数据为完全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质量,故选C。
(6)红色沉淀未完全干燥,D管吸收水分质量增大值偏高,计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时氧元素的比数就会偏高,会使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偏小,故选B。
2、不显 产生气泡 2NaOH+CO2=Na2CO3+H2O 白色沉淀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以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详解】
实验探究1:同学们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为蓝色,说明酒精溶液不显碱性,故答案为:不显
实验探究2: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产生气泡;2NaOH+CO2=Na2CO3+H2O;
滴加澄清石灰水时,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白色沉淀;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他们另取上述液体,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以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故答案为: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以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