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向蛋白质中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的是
A.向蛋白质中加入浓硝酸 B.向蛋白质中加入重金属盐
C.向蛋白质中加入水 D.向蛋白质中加入甲醛
2、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人体内缺少钙元素,有可能引起的疾病是
A.贫血症 B.夜盲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3、糖类、油脂均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在人类食物所提供的总能量中,最多来自
A.蛋白质 B.油脂 C.维生素 D.糖类
4、下列食物中富含油脂的是
A.米饭 B.白菜 C.鸡蛋 D.肥肉
5、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霉变的谷物作饲料
B.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以保质保鲜
C.腌制的泡菜含亚硝酸盐,不能长期食用
D.霉变大米花生等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可食用
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坏血病
B.霉变的食物经蒸煮后可以继续食用
C.活性炭可作冰箱除味剂
D.植物的叶子边缘发黄、易倒伏,应施用氮肥
7、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干冰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B 酒精 能使蛋白质变性 杀菌消毒
C 盐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氮气 熔沸点低 作保护气
A.A B.B C.C D.D
8、工业上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2
B.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
D.该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9、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助燃 用于灭火
B 乙醇能够燃烧放出热量 用作燃料
C 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用于金属除锈
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
A.A B.B C.C D.D
10、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因为氧气在室温下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C.因为酒精有可燃性,所以可用于消毒
D.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如下:
商品名称 XX饼于
配料 小麦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鲜鸡蛋、奶油、食盐、膨松剂,食用香精
规格 400g
储藏方法 存放于阴凉干爽处,避免阳光直射
保质期 270天
生产日期 XXXX年XX月XX日
(1)在这种饼干的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___;富含油脂的是_____________;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___。葡萄糖在人体组织里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为_____________,请写出这个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食品配料表中的各种成分一般按照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若某同学准备用这种饼干作为午餐,你认为他摄入的营养素是否均衡?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过期的食品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根据该说明中的储藏方法,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2、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三种物质中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__。
A.硝酸钾 B.植物油 C.面粉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比),在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③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3、学好化学,科学防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75%的酒精溶液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1)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酒精挥发 C.酒精蒸馏 D.酒精消毒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酒精溶液 B.酒精 C.啤酒 D.碘酒
(3)为探究酒精燃烧产物,某同学做以下实验:
①(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说明酒精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②请写出酒精燃烧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_____盖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采用___________将其盖灭。
(4)下列同学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b.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或私自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c.实验结束后,关闭水龙头,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整理干净。
d.做实验时,尽可能多地添加药品以便观察。
4、厨房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炒菜时,在客厅能闻到菜香味,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许多人都喜欢吃牛肉,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填“糖类”或“蛋白质”)。
(3)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其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图所示。
①黑木耳中所含的“铁”是指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②常吃黑木耳可有效预防_______疾病的发生。
A.甲状腺肿大 B.发育迟缓
C.骨质疏松 D.缺铁性贫血
(4)取某地井水,加入肥皂水震荡,观察到水中泡沫少而浮渣较多,则证明该水是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5)经常使用这种水,水壶底部会结一层水垢。某水垢清除剂的主要成分是食品级超浓缩柠檬酸(C6H8O7)。
①水垢清除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色。
②柠檬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5、酒后驾驶分两种: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mg,属于______驾驶;
(2)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根据酒精的燃烧产物,判断酒精的元素组成情况为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有机物包含葡萄糖、淀粉、二氧化碳(____)
2、多吃烧烤食物对成长有利(_____)
3、加碘食盐遇淀粉变蓝色(____)
4、C18属于有机物(____)
5、大米中富含油脂,不含淀粉(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目前,市场上畅销以木糖醇为原料的“口香糖”,对修复蛀牙有所帮助。木糖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7.89%,氧元素质量分数约为52.6%,且每个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请回答:
(1)该有机物还含有的一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
(2)木糖醇的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年4月6 日,漳州PX项目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PX项目又一次引起人们的热义。PX是1,4-二甲苯(化学式为C8H10)的别称。请计算:
(1)PX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P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P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
(4)10.6g的PX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市场出售的食醋的总酸量(国家规定食醋中总酸量为3.5 g/100 mL~5 g/100 mL),拟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进行测定。
请你参与该小组的实验研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多少mL。(水的密度为1 g/cm3)
(2)若食醋中的酸均看成是醋酸,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现有食醋500 mL,甲同学从中取出10 mL,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4.8 g,恰好完全反应。请通过计算判断该食醋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
4、2015年4月6日,福建漳州古雷腾龙芳烃PX项目联合装置区发生爆炸,造成严重污染,PX 是对二甲苯(p-xylene)的简写,其结构式如图,分子式为C6H4(CH3)2,它是一种透明液体,不溶于水,具有芳香气味,有毒,蒸汽可以和水蒸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请根据所学回答如下问题:
(1)对二甲苯属于 。(填“无机物” 或“有机物”)。
(2)对二甲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准确至0.1%),
(3)碳、氢原子个数之比是 (最简比)
(4) g对二甲苯与3.2g甲烷含等质量的碳元素。
5、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后来专家说75%酒精能有效的预防病毒,但是消灭不了病毒,医学上酒精消毒是让细菌的胞膜脱水死亡,消灭的是细菌,而病毒是没有胞膜的,蛋白质变性需要理化干预,比如说高温可以把鸡蛋煮熟就是最简单的变性
(1)请写出酒精的化学式
(2)既然酒精消灭不了病毒,那聪明的你有什么办法消灭病毒吗,并写出他说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某人有500g质量分数为99%的酒精,现在需要把它配成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需要加多少水。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 “红绿灯”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靛蓝胭脂红(C16H8N2Na2O8S2)、氢氧化钠、葡萄糖的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出现由绿色→红色→黄色的逐渐转变;充分振荡黄色溶液,溶液又会出现由黄色→红色→绿色的逐渐转变。颜色随静置和振荡多次交替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Ⅰ.靛蓝胭脂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pH<11.4溶液中呈蓝色,pH在11.4~13时呈绿色,静置时与葡萄糖逐步反应而发生颜色变化。
Ⅱ.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3,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1)混合液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填一种)。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振荡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Ⅰ.溶液中溶入CO2;Ⅱ.溶液中溶入O2;Ⅲ.溶液中溶入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设计)
①小红同学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到混合液颜色的变化为:黄色→红色→绿色,由此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Ⅰ正确,原因是_______。
②小明同学对猜想I进行再探究,向上述图2装置内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后,并未观察到溶液由黄色→红色→绿色的变化,反而观察到溶液最终变为蓝色,请写使溶液变为蓝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兴趣小组同学在静置混合液时,发现不同组的变色时间各不相同,他们又对影响混合液变色时间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在大试管中分别加入下表中试剂(所用溶液密度差异忽略不计),充分混合后,溶液为绿色。静置,观察并记录:
实验序号 0.1%靛蓝胭脂红溶液体积/mL 2%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 18%葡萄糖溶液体积/mL 水体积/mL 温度/℃ 变色时间/s
绿→红 红→黄 合计
a 10 70 10 10 20 178 81 259
b 10 70 10 10 40 22 21 43
c 20 70 10 x 40 21 27 48
①由a、b两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②b、c两组实验是探究靛蓝胭脂红浓度对变色时间的影响,则x =_______。
(4)图1所示的实验循环多次后,溶液颜色最终为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
2、盐城盛产的松花蛋,又称皮蛋,其中一种加工工艺的主要原料配方为:鸭蛋10kg,水10kg.生石灰1.2kg,纯碱0.53kg,食盐0.35kg,加工时,将纯碱,食盐加入容器中,加沸水溶解,再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再加入鸭蛋浸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鸭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有水和_________________ .
(2)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
(3)静置后,取少量的上层料液,稀释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料液应变为______________色.
(4)同学们对上层料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料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NaOH,NaCl;
②可能还含有其它溶质,
甲同学推断只有Ca(OH)2 ,
乙同学推断只有Na2CO3 ,
丙同学推断既有Ca(OH)2 , 也有Na2CO3;
通过进一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同学的推断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另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探究结论)_____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
(知识应用)①皮蛋食用时加入一些食醋,可以去除氨味和涩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②料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烧碱,现行配方中,直接用烧碱代替石灰和纯碱作用生成的烧碱,若加工10kg的鸭蛋,需要烧碱的质量是______千克?(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重金属盐、浓硝酸、甲醛、加热、紫外线灯能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水不能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故选C。
2、C
【详解】
A、缺铁会引起贫血,不符合题意;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不符合题意;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符合题意;
D、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
虽然每克油脂氧化放出的能量比糖类的多,但人类每日摄入的糖类比油脂多得多,糖类提供了人类所需能量的60%~70%,油脂只能供给20%~ -25%。答案:D
4、D
【详解】
A、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B、白菜富含维生素;
C、鸡蛋富含蛋白质;
D、肥肉富含脂肪。
故选D。
5、C
【详解】
A、霉变的谷物含有黄曲霉毒素,有毒,不能作饲料,否则有毒物质随食物链传递,最终危害人类健康,A错误;
B、甲醛有毒,不能浸泡食品,B错误;
C、大量食用亚硝酸盐也会中毒,所以不能长期食用泡菜,C正确。
D、黄曲霉毒素耐高温,霉变的食品煮熟后也不能食用,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耐热性,经蒸煮后不可以继续食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作冰箱除味剂,选项C符合题意;
D、钾元素可促进植物茎杆健壮,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缺钾会导致植物叶子周边发黄,容易倒伏,因此应施用钾肥,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A、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B、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用于杀菌消毒,正确;
C、盐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用于除铁锈,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可做保护气,错误。
故选D。
8、D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 ,其化学式为C2H4,反应物 ,其化学式为H2O; 生成物,其化学式为C2H6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根据甲分子微观示意图 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2H4,选项A错误;
B、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乙物质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选项B错误;
C、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选项C错误;
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醇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放出热量,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金属除锈,利用的是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可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
A、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于电光源,如:制作霓虹灯等,选项A正确;
B、氧气在室温下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选项B正确;
C、酒精有可燃性,所以可用作燃料,选项C错误;
D、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选项D正确;
故选:C。
【点睛】
二、填空题
1、
(1) 鲜鸡蛋 奶油、精炼植物油 小麦粉、白砂糖 二氧化碳和水
(2)不均衡,该饼干中缺少维生素和水两种营养素
(3)过期的食品的变质是发生了缓慢氧化,可能会发霉、产生异味、变色等;将食品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是使食品的温度低,防止食品受潮,食品发生缓慢氧化的速度减慢,使食品能保存更长的时间。
【解析】
(1)
在这种饼干的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鲜鸡蛋;富含油脂的是精炼植物油和奶油;富含糖类的是小麦粉、白砂糖。葡萄糖在人体组织里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食品配料方面要注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六大营养素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结合(1)题答案,对照配料表可知,该饼干中缺少维生素和水两种营养素,所以该同学摄入的营养素不均衡。
(3)
过期的食品的变质是发生了缓慢氧化,可能会发霉、产生异味、变色等;
将食品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是使食品的温度低,防止食品受潮,食品发生缓慢氧化的速度减慢,使食品能保存更长的时间。
2、
(1)属于
(2) A BC
(3)B
(4) 相等 1:2 丙>乙>甲 C
【解析】
(1)
六大基本营养素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故填:属于。
(2)
硝酸钾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植物油和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A;植物油属于脂肪类,面粉中含有糖类,二者都能提供能量,故选BC。
(3)
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均一、稳定,但水不是混合物,所以水不是溶液,故A选项错误;
B、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且是混合物,故B选项正确;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的;溶剂也不一定是水,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故C选项错误,
故选B。
(4)
①t1℃时,甲乙两条曲线交于一点,说明此温度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50g甲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此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在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溶解度小的物质需要的水多,得到的溶液也多,所以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③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由于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都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没有改变,而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中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丙的溶解度小于甲乙的溶解度,在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要比溶解度小的浓,即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乙饱和溶液的,故选C。
3、
(1)BC
(2)B
(3) 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灯帽 湿抹布
(4)c
【分析】
(1)
A、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蒸馏,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消毒,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C;
(2)
A、酒精溶液是由酒精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B、酒精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C、啤酒是由水、酒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D、碘酒是由碘、酒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故选B;
(3)
①结论为酒精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现象为: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采用湿抹布将其盖灭,隔绝空气灭火;
(4)
a、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符合题意;
b、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或私自拿回家继续做实验,应放入指定容器内,不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后,关闭水龙头,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整理干净,符合题意;
d、做实验时,应按要求添加药品,不能尽可能多地添加药品,防止浪费药品,甚至产生危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1)不断运动
(2)蛋白质
(3) C CD
(4)硬水
(5) 红 三 9:1
【解析】
(1)
炒菜时,在客厅能闻到菜香味,说明微粒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
(2)
牛肉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
(3)
黑木耳中的“铁”是指宏观概念的铁元素,故选C;常吃黑木耳可以补充钙、铁元素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和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生,故选CD;
(4)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时,浮渣多,泡沫少,故填硬水;
(5)
水垢清除剂的主要成分是食品级超浓缩柠檬酸,属于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7,可知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2):8×1=9:1。
5、
(1)醉酒
(2)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
(1)
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mg,酒精含量超过了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反应前的物质也应该含有这三种元素,氧气能提供氧元素,所以酒精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但不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要确定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要通过定量计算的方法来判断,故酒精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葡萄糖、淀粉含有碳元素,是有机物,二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类似,不是有机物。题干说法错误。
2、错误
【详解】
烧烤类食物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食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故题干说法错误。
3、错误
【详解】
碘遇淀粉变蓝,是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而不是碘元素。加碘食盐加的是碘酸钾。所以加碘食盐遇淀粉不会变色。故此判断错误。
4、错误
【详解】
有机物属于化合物,C18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化合物,不是有机物,故错误。
【点睛】
5、错误
【详解】
大米主要成分为淀粉,并不富含油脂,说法错误。
四、计算题
1、碳 152 12
【详解】
(1)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2)设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有5×16=52.6%×M,所以M=152;
(2)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52×7.89%=12,即一个木糖醇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
2、(1)有机物(2)106(3)48:5(4)9.6
【详解】
(1)由化学式可知,PX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PX的相对分子质量=12×8+1×10=106;
(3)P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8):(1×10)=48:5;
(4)10.6g的PX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
3、 (1) 95
(2)该食醋合格
NaOH的质量=4.8g×5%=0.24g
设10ml食醋中醋酸的质量为x
x=0.36g
则该食醋中总酸量为3.6g/100mL,该食醋合格。
【详解】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95g,,故答案为:95mL。
(2)见答案。
4、(1)有机物 (2)90.5% (3)4:5 (4)2.65
【解析】
试题分析:(1)对二甲苯C6H4(CH3)2,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对二甲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0.5%
(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故碳、氢原子个数之比是4:5 (4)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故可设对二甲苯的质量为x,对二甲苯C6H4(CH3)2的相对分子质量=106,列式为:
x×96/106×100%=3.2g×12/16×100% x=2.65g
考点: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5、(1)C2H5OH;(2)高温消灭病毒,物理变化;(3)160g
【详解】
(1)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2)可以通过高温的方式,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500g×99%=(500g+)×75%,解得=160g。
答:需要加入水160g。
五、实验探究
1、靛蓝胭脂红(或葡萄糖) N2 不能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氧气、氮气等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越快 0 多次循环,葡萄糖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剩下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
【详解】
查阅资料:
我们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有机物,靛蓝胭脂红和葡萄糖中均含有碳元素,故选靛蓝胭脂红(或葡萄糖)。
猜想:
空气中主要含有的气体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其中氮气含量最大,因此推断融溶入了氮气,故填:N2。
实验设计:
①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外,还含有未消耗完的氧气,也含有其他未消耗的气体,如稀有气体、氮气等,呼出气体为混合物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造成的影响。
②溶液最后变为蓝色,说明溶质为碳酸氢钠,所以是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
(3)①根据a和b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两种只有温度不同,温度高的变色时间快,说明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快。故答案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越快。
②b和c验证靛蓝胭脂红浓度的影响,因此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此时在c加入了20mL的靛蓝胭脂红溶液,与b中10mL靛蓝胭脂红和10mL的水总体积相等,因此为了提高c中靛蓝胭脂红的浓度,不能再加入水,所以x=0。
(4)经过多次循环后,葡萄糖最终消耗完毕,剩下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溶液显强碱性,pH大于11.6,所以最终溶液显绿色。
2、蛋白质 氧化钙与水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红 Ca(OH)2+Na2CO3═CaCO3↓+2NaOH 甲 酸碱起中和反应 0.4kg
【解析】
(1) 鸭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有水和蛋白质;(2)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3)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因此料液显碱性,静置后,取少量的上层料液,稀释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料液应变为红色;(4) ②【交流讨论】丙同学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因此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探究结论】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料液中不含有碳酸钠;另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料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因此甲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知识应用】①皮蛋食用时加入一些食醋,可以去除氨味和涩感,原因是:酸碱起中和反应;②根据题意,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质量比为74:106,所以,纯碱是不足量的,应根据纯碱的质量计算,加工10kg的鸭蛋,需要纯碱的质量为0.53kg,设需要烧碱的质量为,则
Ca(OH)2+Na2CO3═CaCO3↓+2NaOH
106 80
0.53kg
,解得=0.4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