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 B.防止工厂废气污染空气,将工厂烟囱加高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D.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
2、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一次性鉴别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B.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上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小于21%
C.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及臭氧
D.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3、习总书记指出,人类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下列做法违背“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理念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 B.提倡用餐光盘行动
C.排放核废水入海 D.合理开发金属资源
4、下列物质不属于可燃物的是
A.氢气 B.甲烷 C.酒精 D.氧气
5、下列生活、生产行为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为了讲究卫生不用洗菜的水冲厕所
B.将废弃塑料袋及时烧掉
C.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不低于26℃
D.为抗击病虫害,农业生产中应加大农药使用量
6、包头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下列不符合创建文明城市的做法是
A.垃圾分类回收,增强环保意识 B.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7、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火炬将采用氢作为燃料、火炬燃烧罐以碳纤维材质为主,有科学家预测未来的10年世界将进入氢能源时代。固体MgH2作为一种储氢介质,遇水时可生成氢氧化镁并放出氢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 B.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Mg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Mg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倡导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理念
B.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C.煤燃烧产生的C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
D.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
9、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但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所以,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可燃冰”容易保存 B.甲烷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
C.“可燃冰”其实就是一种气体 D.“可燃冰”是纯净物
10、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形象解读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下列措施不符合上述发展理念的是
A.优先选乘公共交通 B.随手关闭电源
C.尽量用一次性餐具 D.使用节能灯泡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工业上以CH4为原料生产H2,制取原理如图所示:
已知变换塔、洗涤塔发生的主要反应依次是:CO+H2OСО2+H2 ;CO2+H2O=H2СО3.
(1)“变换塔”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2)“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采用喷雾的形式淋下。这样操作的优点是_______。
(3)能从“洗涤塔”中分离出氢气,说明氢气具有______的性质。
(4)若将32g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CO2_______g。
2、我国力争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 CO2 排放,实现 CO2“零排放”。
(1)“碳”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是 CO2 排放的主要因素。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______。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 d.生活垃圾分类集中焚烧
(2)“碳”吸收。
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 CO2。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吸收 CO2。风化的岩石如CaCO3 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 CO2 和H2O 转化为 Ca(HCO3)2,该转化的反应类型是______;其中 1mol Ca(HCO3)2 中约含氢原子______个,含钙元素的质量______g。
(3)“碳”利用。将 CO2 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 CO2 和H2 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合成 C2H6O和水,参加反应的 CO2 和H2 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_。
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物质:
①活性炭②大理石③氢气④氮气,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填序号)
(1)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_。
(2)常用来净化水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填充于食品袋做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
(4)最理想的能源气体是___________。
4、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CO2的排放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1)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另一路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低碳冶金:氢基熔融冶金技术是利用氢作为还原剂代替碳还原剂,从而实现减少CO2排放的目的,实现低碳冶金,氢基熔融还原生产高纯铸造生铁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①燃烧区的作用是______,燃烧区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还有_______。(填化学式)
②还原区的反应除,另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③从环境保护角度,与高炉炼铁技术相比,氢基熔融冶金技术的优点____________。
(4)氢能源的开发:如图是利用ZnO和Fe2O3为催化剂制取氢气的一种方法。“循环制氢体系”涉及的能量转化是由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请写出该体系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5、未来能源推动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实现“零碳排放”,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①利用农业或食物垃圾、粪肥等发酵,制得生物甲烷替代天然气。
②寻找天然氢气或生产氢气,在管道中运输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减少碳排放。
③制备氢载体(携带大量氢原子的分子),利用管道运输,抵达目的地直接利用或转化为氢气再利用。
④利用特殊设备将甲烷转化为氢气和碳,在管道末端利用氢气,收集固体碳。
(1)安全使用至关重要。实验室点燃甲烷前应先___________。家中若用生物甲烷(或天然气)做燃料,燃气报警器应安装于气源的___________(填“上”或“下”)部。
(2)若用管道输送氢气极易发生泄漏。原因是___________。
(3)从下表可知,以下三种物质均满足“熔沸点适宜、在常温下是液体或易变为液体,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条件。哪种物质最适合做符合未来能源要求的“氢载体”,试说明理由。
氨气 甲酸 甲醇
熔点 -77.7℃ 8.4℃ -97.8℃
状态 易加工为液体 常温下为液体
化学式 NH3 HCOOH CH3OH
(4)甲烷隔绝空气加热至1000℃生成氢气和炭黑,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我们可以用灼烧的方法来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____)
2、医用口罩中的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____)
3、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_____)
4、纤维是合成材料(____)
5、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_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兰州某大型洗衣店的废水经沉淀后直接排放到黄河中,在入河口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呈绿色。
(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洗衣店排放的废水中含较多的 元素。
(2)资料显示河水中的藻类的化学式为CxHyO110N16P。计算藻类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已知该藻类相对分子质量为355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8%。计算其中x的近似值等于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2、瓦斯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存在煤矿坑道中。当煤矿坑道中瓦斯气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CH4与O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爆炸最强烈。求煤矿坑道中瓦斯爆炸最强烈时CH4的体积百分含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
3、甲烷(CH4)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若生成22克二氧化碳,求参加反应的甲烷的质量。
4、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求算:
(1)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32 克的甲烷完全燃烧的话,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________?
5、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1)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应将炉具的进风口调__(填“大”或“小”)。
(2)含160g甲烷的天然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无色冰状固体,极易燃烧。在可燃冰开采过程中,甲烷容易泄漏,会加重温室效应。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不充分燃烧生成CO;
氢氧化钠溶液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无水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
猜想二:、NH3、;
猜想三:、;
猜想四:、CO、。
其中猜想_____一定错误。
(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1)实验开始前,连接仪器后要_____。
(2)装置A、B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
(3)点燃装置D的酒精灯前,先要通入甲烷燃烧产物,原因是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装置A中无水变蓝,_____,装置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由此推断猜想四成立。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在装置E后添一个气球的原因_____。
2、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氢在太阳中的核聚变放出大量光和热,是太阳能的来源,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对人类未来文明发展至关重要。2021年5月,中科院“人造太阳”EAST实验装置创造了氘、氚核聚变在1.2亿摄氏度下运行101秒的新纪录,为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氢气是高热值清洁燃料,目前主要通过电解水和天然气重整的方法获取氢气,其中天然气重整制氢的一种原理为:,。氢氧燃料电池已被用作汽车驱动电源,H2和O2在电池内部(含有H2SO4或KOH等物质的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电能。另外,CH4、C2H5OH等也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它们在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本质上与它们在O2中的燃烧相同。
(1)氘、氚原子的构成如下表,它们都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相同。
原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dāo) 1 1 1
氚(chuān) 1 2 1
(2)上述短文出现的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3)电解18gH2O理论上能获得_______gH2。
(4)上述天然气重整制氢原理的两个反应中,化合价保持不变的元素是_______。
(5)燃料电池工作时H2SO4溶液中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
(6)CH4在O2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砍伐大量森林不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代替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使温室气体增多,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防止工厂废气污染空气,将工厂烟囱加高是不可行的,应该在烟囱加装除尘和脱硫装置,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化肥、农药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如果禁止使用,农作物大量减产,应该合理使用,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发电,可以减少污染,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2、D
【详解】
A、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二氧化碳中均不能复燃,二者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不管是平原还是高原,空气的组成成分基本是恒定的,氧气都占21%左右,只不过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人在同样呼吸情况下,吸入的氧气总量减少导致高原反应,但不是氧气含量小于21%,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 分类回收垃圾,促进资源再生,做法符合该理念;
B. 提倡用餐光盘行动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该理念;
C. 排放核废水入海会造成海水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做法不符合该理念;
D. 合理开发金属资源可以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该理念。
故选:C。
4、D
【详解】
氢气、甲烷、酒精都可以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故选:D。
5、C
【详解】
A、为了讲究卫生不用洗菜的水冲厕所,浪费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环保理念;
B、燃烧废弃塑料袋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故选项不符合环保理念;
C、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不低于26℃,节约能源,故选项符合环保理念;
D、为抗击病虫害,农业生产中应加大农药使用量,污染水体,故选项不符合环保理念。
故选C。
6、B
【详解】
A、垃圾分类回收,增强环保意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空气,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可以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天气发生,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
A、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没有任何污染且热值高,所以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故A正确;
B、碳纤维是含碳元素的混合物,故B错误;
C、金属元素没有负价,镁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MgH2中氢的化合价为-1价,故C错误;
D、MgH2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方程式为,该项中方程式未配平,故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
A、倡导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理念,说法正确;
B、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说法正确;
C、煤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但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说法错误;
D、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说法正确;
答案:C。
9、B
【详解】
A、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不易保存,错误;
B、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正确;
C、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错误;
D、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
A、优先选乘公共交通,符号上述理念;
B、随手关闭电源,节约能源,符合上述理念;
C、尽量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不符合上述理念;
D、使用节能灯泡,节约能源,符号上述理念;
答案:C。
二、填空题
1、
(1)不是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反应
(3)难溶于水
(4)设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解析】
(1)
变换塔中是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反应,所以不属于置换反应。
(2)
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采用喷雾的形式淋下,这样操作的优点是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时间,使反应更充分,洗涤效果更好。
(3)
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采用喷雾的形式淋下,二氧化碳被洗涤除去,氢气被分离出来,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4)
见答案。
2、
(1) 天然气 bc
(2) 光合作用 化合反应 1.204×1024 40
(3)1:3
【分析】
(1)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a、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停止使用,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生活垃圾分类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1mol Ca(HCO3)2 中约含氢原子的个数为:1mol×2×6.02×1023=1.204×1024;
含钙元素的质量为:1mol×40g/mol=40g;
(3)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比为:2:6=1:3。
3、
(1)②
(2)①
(3)④
(4)③
【解析】
(1)
大理石常用作建筑材料,故填②。
(2)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来净化水,故填①。
(3)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填充于食品袋做保护气,故填④。
(4)
氢气的热值高,且燃烧后只生成水,不产生有害气体与烟尘,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气体,故填③。
4、
(1)
(2)CH4O
(3) 提供热量 C 减少CO2排放(或减缓温室效应或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等)
(4) 化学
(5)BD
【解析】
(1)
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故填:。
(2)
反应前C、6H、2O,反应后X、2H、O,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X含有C、4C、O,故填:CH4O。
(3)
①燃烧放出热量,燃烧区的作用是提供热量,燃烧区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还有煤,没燃烧放热,故填:提供热量;C。
②还原区氢气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
③一氧化碳有毒,产物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从环境保护角度,与高炉炼铁技术相比,氢基熔融冶金技术的优点减少CO2排放(或减缓温室效应或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等),故填:减少CO2排放(或减缓温室效应或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等)。
(4)
“循环制氢体系”涉及的能量转化是由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该体系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化学;。
(5)
A、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二者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正确。
C、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错误。
D、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正确。
故选:BD。
5、
(1) 检验纯度 上
(2)氢分子是质量和体积最小的分子,不易贮存
(3)单位质量的氨气中携带氢原子的个数最多(合理表述均可);产物中不含碳元素,符合“零碳排放”要求
(4)
【分析】
我国积极倡导开发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1)甲烷密度小,热值高,现已广泛使用,甲烷作为一种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要验纯。(2)氢气在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不易贮存。(3)氨气含氢量高,易液化,且不含碳,相比于甲酸和甲醇,氨气最适合做符合未来能源要求的“氢载体”。(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甲烷高温碳化的方程式。
(1)
根据分析,甲烷点燃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否则容易引起爆炸;因为甲烷密度小于空气,泄露后甲烷上升,故燃气报警器应安装于气源的上部。
(2)
管道输送氢气容易泄露的原因是氢分子是质量和体积最小的分子,不易贮存。
(3)
符合未来能源要求的“氢载体”要满足“熔沸点适宜、在常温下是液体或易变为液体,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条件,氢气、甲酸、甲醇三种物质均满足条件,但是甲酸的含氢量低,且甲酸和甲醇均含碳,不符合零碳排放要求,故选择氨气。
(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烷在1000℃下生成氢气和炭黑的方程式为CH4C+2H2。
【点睛】
氢能源的优点是热值高、无污染、来源广,缺点是不易制取、运输难。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燃烧后,天然纤维有纸燃烧的气味或烧焦羽毛的气味,都可以碾成灰;合成纤维有刺激性气味,不会完全碾成灰甚至直接缩成体积小的物质,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
2、正确
【详解】
医用口罩中的聚丙烯熔喷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
【点睛】
3、正确
【详解】
石油中含有碳、硫等元素,充分燃烧的生成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点睛】
4、错误
【详解】
纤维分成两类,一种天然纤维,如棉花等,一类是合成纤维,如晴纶等,是合成材料,选项错误。
【点睛】
5、正确
【解析】
煤的燃烧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酸,可能造成酸雨。
【详解】
四、计算题
1、(共5分)
(1)P元素(1分)(2)N︰O = 7︰55(2分) (3)3550×35.5%÷12≈ 106 (2分)
【详解】
(1)造成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洗衣的废水中含较多的P元素;
(2)由藻类的化学式为CxHyO110N16P可知:藻类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4×16):(16×110)=7︰55。
(3)已知该藻类相对分子质量为355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8%。藻类化学式中x的近似值=3550×35.5%÷12≈106。
2、9.5%
【详解】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由题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则甲烷和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2时,爆炸最强烈,设CH4的体积为V1,空气的体积为V2,则O2的体积为V2×21%。
由V1:V2×21%=1:2;解得:V1:V2=21:200
CH4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答:当CH4的体积百分含量为9.5%时,瓦斯爆炸最强烈。故填:9.5%
3、解:设需要甲烷的质量为x
解得:x=8g
答:参加反应的甲烷的质量为8g。
【分析】
根据题目内容书写化学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详解】
见答案。
【点睛】
4、(1)3:1(2)88g
【详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比,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1):(1×4)=12:4=3:1,故填:3:1;
(2)已知甲烷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可以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设32 克的甲烷完全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88g
答:32 克的甲烷完全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88g
5、(1)大;(2)440g
【详解】
(1)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充足,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所以此时应将灶炉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加氧气的量;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解得=440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0g。
五、实验探究
1、二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澄清石灰水会带出水蒸气(或无法验证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等其他合理答案)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装置B、E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防止有毒的CO污染空气
【详解】
[猜想与假设]因为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氨气,故猜想二错误;
(1)实验开始前,连接仪器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颠倒后无法确定水来自于生成物还是来自于澄清石灰水;
(3)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在实验时先通入甲烷气体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再加热;
(4)实验中观察到A中白色固体变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水,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是因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铁,由此推断猜想四成立;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尾气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直接排入空气可能污染空气,所以用大气球收集起来。
2、质子数 KOH 2 O H+、
【详解】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氘和氚的质子数为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2)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则属于碱的是KOH。
(3)电解18gH2O理论上能获得H2:=2g。
(4) 中甲烷的C是-4价、H是+1价,水中H+1价、O是-2价,CO中C为+2价、O为-2价,氢气中H是0价;中CO的C是+2价、O是-2价,水中H+1价、O是-2价,CO2中C为+4价、O为-2价,氢气中H是0价;则化合价保持不变的元素是O。
(5) 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则H2SO4溶液中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H+、。
(6)CH4在O2中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