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视觉
课标要求: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1、识别眼球的主要结构。
2、通过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3、举例说明正确的用眼习惯。
知识目标:
1、我能通过观察模型,说出眼球的主要结构名称。
2、我能通过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 我能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眼部疾病的一般常识,知道保护视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引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自学动手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意识,使学生注重自我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认同视觉的卫生;关爱和帮助视觉有障碍的人群。
教学重点:
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合作技术:复述通行证、世界咖啡
交往技能:有礼貌的打断别人讲话、 耐心等候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学生通过完成相关实验来掌握知识为主线。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为主、结合教师的讲解;注重学生的观察、讨论的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讨论、分析、归纳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突破重点和难点相结合。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和习惯,自己行动,在课前查找相关眼部疾病的常识和保护视力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来增强与他人交往的技能,并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课前准备:
1、认真备课,熟练的理解教材,深挖教材的兴趣点、能力点和知识点及其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
2、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包括眼球模型、小标签、光具座、凸透镜、白屏、蜡烛、火柴、激光笔;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激光笔、点燃蜡烛的安全教育;
3、要求学生分好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的眼部疾病资料和保护视力的方法;
4、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以及课件中链接的FLASH动画;
5、准备好翻页笔、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彩纸、固定宣传海报的小磁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由
环节一:图片导入激趣求知(1分钟) 图片导入:当我们来到美丽的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泉城的美景便会映入眼帘。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是因为我们有重要的感觉器官——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视觉》。 链接生活:图片中展示的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的泉城济南的三大名胜的美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的欲望,自然的进入到学习的内容中。
环节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观察模型,说出眼球的主要结构名称。 2.我能通过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我能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眼部疾病的一般常识,知道保护视力的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阅读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任务。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目标为抓手,有效的开展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三:指导学法自主预习(2分钟)小组探究(2分钟)教师点拨(7分钟)记忆比拼(3分钟)问题检测连连看(7分钟) 自主预习、指导学法:请同学们对照课本91页图3.5-14 ,自主阅读课本92页第一二自然段及相关链接,并标注关键知识点;时间差可以用来完成学案【预习自测】部分的习题。小组探究:对照课本91页图,将标签贴到眼球模型的相应位置。在操作中教师提醒学生要打开眼球模型并取出各结构粘贴,并强调小组的计时员和控音员要掌握好时间和音量。教师点拨:配合课件图片讲解眼球结构的两部分——眼球壁和内容物。 在眼球壁的讲解中,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讲解三层膜的结构,在每一层膜的讲解中,教师要对应眼球的模型进行相应的展示示范。对于视网膜的讲解,因为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所以强调是成像的场所,并能把物像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在内容物的讲解中,除了对应眼球模型的相应结构和课件图片之外,教师还要利用手势的变化来展示晶状体曲度的变化。要求小组1分钟时间纠正贴错的眼球模型标签并将模型组装好。记忆力大比拼:1分钟时间快速记背眼球的各个结构名称,之后由每组的3号同学进行展示。问题检测、连连看:1、平常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分别指的是眼球的什么结构?2、眼球的哪个结构跟凸透镜很像?3、眼球的哪个结构像胶卷一样,对光敏感并能呈现物像?4、照相机的镜头、光圈分别与眼球的哪个结构相似? 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对所要学习的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部分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预习的快的同学可以完成学案【预习自测】部分的填空,以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在2分钟的时间内,组内的四个同学合作,将教师提前准备好的眼球的各个结构的小标签贴到眼球模型的相应位置上,再将模型组装好。通过教师点拨环节的认真聆听,学生会发现自己小组在刚才的贴标签活动中的错误,进而把错误的标签改正过来,贴到正确的位置上。小组合作对眼球模型贴错的标签进行纠错并组装成完整的眼球模型。小组合作利用通行证的方式记背,在展示环节由每组3号在全班范围内利用通行证的方式进行,时间2分钟。学生自由举手回答。连连看环节由全班集体回答。 精心设计学法指导,保证自主预习的实效性,人人时时有事做,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动手操作永远是获得知识的法宝,通过操作加深对各个结构的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对眼球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教师本环节的讲解,把不正确的认知部分进行纠正,从而最终正确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组装好模型,对学生是一种爱护眼球的健康教育。用比赛的形式检测学习效果,乐趣多多。通过深入的问题和连连看小练习,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眼球结构;同时,这些问题也为视觉的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做了过渡性的铺垫。
环节四:合作探究(2分钟)教师点拨(7分钟)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对照课本92页图3.5-15的实验装置,按照操作步骤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注意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在操作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光具座上的白屏、凸透镜和蜡烛是可以调节高低位置和远近距离的,并且要注意点燃蜡烛的安全操作。教师点拨:教师结合小组内的探究实验,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也就是眼球成像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呈现的物像是一个倒立的、缩小的物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凸透镜和白屏分别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和视网膜。过渡: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凸透镜能呈现清晰物像是因为调节了蜡烛、凸透镜和白屏三者之间的距离,但是人眼内的晶状体和视网膜的距离可以变化吗?FLASH动画:演示晶状体的曲度变化受到睫状体收缩舒张不同状态下的调节。小实验:探究光线通路请小组内的同学们打开眼球模型,用激光笔照射模型,找出光线传递的通路。注意提醒学生使用激光笔只能对准眼球模型进行操作。 激光笔视觉的形成: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不等于我们就能看到物体,还要经过一步信号的转换,即感光细胞把物像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才能形成视觉,我们才能看到物体。在讲解过程中,注意提问学生为什么视网膜上呈现的是倒像,但人们看到的却总是正立的物像呢?从而引出答案:大脑皮层对信息进行了加工处理,从而使看到的物像总是正立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课本的实验步骤调整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和白屏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白屏上呈现出清晰的物像。学生完成探究实验,观察到在白屏上呈现出的是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物像。学生观看FLASH动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并请一个小组的同学面向全班说出光线的通路。 光线的通路全体学生总结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并能说出成像的位置在视网膜、形成视觉的位置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学生对于初二物理学的凸透镜成像这部分内容还没有学习,所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成像操作的实验,能够从直观上感受到成像的原理。通过此环节,每一名同学能够亲眼见到白屏上呈现的物像的状态,可以深刻的认识到视网膜上真实的成像情况。FLASH动画直观形象的展示了晶状体的调节机制。用实际的光线照射眼球模型,可以直观的看出光线通过的路径,简单明了。本环节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学生明确视觉的形成实际上是由光路和神经冲动的传递共同完成的。
环节五:比眼力来找茬(4分钟) 近视眼和远视眼:教师出示两幅相似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点,引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概念。来找茬:让学生观察、对比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眼球结构示意图,找出近视眼、远视眼和正常眼结构的不同。总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学生仔细观察课件中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其中的不同点。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对比,并用生物学术语来进行解释。 本环节设计的意图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可以学有所用,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视力问题。
环节六:收获与总结(1分钟) 课件出示知识框架:1、眼球的结构2、视觉的形成过程3、近视眼和远视眼 学生对照教师的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本环节可以回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七:巩固提升评测效果(3分钟) 快速完成学案【当堂巩固】第1题至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对照答案进行订正。 检测课堂学习效果。
环节八:德育渗透艺术传承(5分钟)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全国爱眼日的宣传海报。运用的合作技术:——世界咖啡(在课件中展示技术的流程)。提醒学生在合作中注意交往技能的体现,即有礼貌的打断别人讲话、 耐心等候。 学生在课前已经查阅了相关的眼部疾病小资料,在此基础上,在本环节的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世界咖啡的合作学习技术流程制作出宣传海报,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对整节课所涉猎的知识进行综合性运用拓展,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和艺术素养的锻炼培养。
环节九:生命教育(结语)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爱护我们的眼睛,用这双明亮美丽的眼睛,看到我们五彩斑斓的美丽世界! 当教师进行此环节的时候,可以看到学生明亮的眼神中流露出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 设置此环节,可以起到课堂首尾呼应的效果。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我能通过观察模型,说出眼球的主要结构名称。 我能通过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我能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眼部疾病的一般常识,知道保护视力的方法。 课题: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视觉电脑显示多媒体课件区 合作技术:世界咖啡海报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