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五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五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1 15:1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三国演义》开篇词【明】杨慎《临江仙》杨洪基课件制作:河北文安第一中学:张晓辉
电子邮箱:zhangxh790201@163.com刘备(公元161-223年)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赞扬诸葛亮。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篡汉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做出来重大贡献,同时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曹操也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关羽(160或162-219)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山西运城)人。东汉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张飞(?-221),字益德(小说为翼德),汉族,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有智有谋,谋略家不在诸葛亮之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河北涿郡豪绅,三国时期蜀国著名书法家、画家,蜀汉著名将领,颇有胆识善于奇袭,曾摆疑兵计以20骑吓退曹军数千虎豹骑。后期又出奇兵前后夹击大破曹魏五子良将张郃于宕渠。性格直爽且有谋略,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但对部下过于严厉。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蜀汉三杰之一。公元221年,因急于为关羽报仇为部将暗杀。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单枪匹马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刘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有诗为证:
枪挑魏将五十员,
马踏曹营整七番。
一心只为酬知遇,
英雄出处是常山。孙权(182-252),字仲谋,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生于下邳(治今江苏睢宁西北)。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建兴七年(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罗贯中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书名:《三国演义》
又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三国志通俗演 义》,《三国志演义》
作者:(明)罗贯中
章节:120回
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世界影响:被亚、欧、美诸国译成60多种文字齐名书籍: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
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
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
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二、《三国演义》主题: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三国演义》故事梗概古人云:
天下大势,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东汉末年,朝廷统治集团之间的内部权力之争非常激烈。一方面是“外戚”,他们以“协助”为名,总揽军事、政治大权。另一方面是宦官,他们虽是皇帝王妃的家奴,但权力很大,特别是小皇帝逐渐长大,要从外戚手中夺权时,往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因而成了控制最高统治权的实力派。
  大将军何进,仗着何太后,总揽全国大权,汉少帝长大后,依仗“十常侍”意欲夺回大权,何进得知后,要诛杀“十常侍”,却被“十常待”先下了手,自己反被杀害了。而由何进召进洛阳的董卓,象狼进了羊群似的,先是废少帝,立献帝,又逼少帝饮毒酒自尽,让何太后上吊自杀。从此,政权落在了董卓手里。由于东汉这几代皇帝大都很短命,继位的就是象少帝、献帝这样的小孩,因为皇帝的交替,一个又一个的统治集团的新势力也是频频交替,一个比一个更狠,一面扩大势力,打击异已,一方面掠夺百姓。就这样,爆发了以张角、张宝、张梁为首的黄巾起义。由于朝廷腐败,使得黄巾军一路取胜,这才急忙调派各地军阀诛讨,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起义军首领张角病逝,张梁也中了皇甫嵩的圈套牺牲了,从此,起义军屡战屡败,最终失败了。虽然起义失败,但东汉王朝也因此而崩溃了,名存实亡。而各地军阀却趁机起兵,各霸一方,有些人还想挟持皇帝来召令天下诸侯,董卓是这样的,后来曹操也尾随其后。 董卓带兵入宫,独揽大权,武有吕布,谋有李儒,召令天下。公元190年春,关东州郡推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在虎牢关设下重兵,抵抗盟军。最后寡不敌众,便挟持献帝,迁都长安,继续无恶不作,终由王允设下美人计离间董卓和吕布,使吕布杀了董卓。    董卓死后,部属李傕、郭汜又步其后尘,过了四、五年,曹操灭了二人,夺得最高权力。此时,袁绍已据有冀州一带,军事实力堪称第一,他看到曹操势力日益壮大,大为忌恨。因此,他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宣布曹操十大罪状,号召天下共同讨伐,从而引起了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战争开始,曹操只有十万军马,而袁绍发动了四十万大军,军事实力差距明显,而经过一段时间对垒,曹操出奇制胜。在此之前,袁术、吕布等皆为曹操所灭,因此,此战之后,黄河以北已基本为其所控。于是,他把矛头指向南方。首先是刘表,刘表本人庸碌,儿子刘琮更是无能,把荆州九郡全部献给曹操。这时,投靠在刘表的刘备见势不妙,连忙率部逃亡,在当阳被追及。
  一时战局急转直下,南方十分危急,诸葛亮定计联合东吴孙权抗击曹操,他冒死只身前往江东说服了孙权,揭开了赤壁之战的序幕。   由于曹操骄傲轻敌,北方士兵又不习水战,又中了庞统的连环计,最后赤壁兵败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这之后,曹操再无力南下,而据有黄河以北的中原地区,而刘备也由诸葛亮定计取得西川,而孙权也保有江东十八郡。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   然而,吴蜀由于荆州之事激化了矛盾。关羽围攻襄阳,围困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天下,使孙权感到不安,曹操又听从司马懿的劝告,将江南让给孙权,使孙权袭取荆州。关羽被迫南归,败走麦城,为孙权所擒杀。至此,吴蜀关系是完全恶化。
  其实,这恶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关羽。他忘了诸葛亮入川时的八个字——“东联孙权,北拒曹操。”一意孤行。当东吴向他提亲时,他答吴使曰:“虎女焉能嫁于犬子。”后来,又自以为是,骄傲轻敌,轻视陆逊,使得后路被断,既丢了城池,又祸及自身。
  人尽皆知刘、关、张桃园结义,誓愿同日生同日死。在关羽被害之后,张飞报仇心切,在准备期间虐待士卒,也被叛将杀害,这使得本来刘备想以大局为重的思想完全破灭,只得强行出兵。结果刘备大军在猇亭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蜀军损失惨重,自己也病逝于白帝城。   诸葛亮受刘备托孤之重,搜罗人才,重修吴蜀联盟,安定南方的少数民族,使国力逐渐恢复过来。于是,决定北伐中原,光复汉室江山,完成先主刘备遗愿。 在曹魏方面,自从曹操死后,曹丕篡夺皇位,到曹睿时,大多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已老的老,死的死,留下的强手唯独司马懿,他足智多谋,与孔明不相上下,这给孔明几次北伐增加了不少困难。而诸葛亮由于积劳成疾,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六伐中原以失败告终。少了诸葛亮,蜀国国政日趋下降,虽后有姜维,但他在没处理好内部问题的情况下,强行九伐中原。公元263年,邓艾伐蜀,刘禅无能,只好投降。姜维也在邓艾、钟会争功的斗争中被杀。至此,蜀国灭亡。而东吴自从孙权死后,内部政权争夺激烈,国力一日不如一日,公元264年,孙皓继位,败政劣绩更为显著,公元280年,为司马炎所灭。纷争的三国战火终于熄灭了。 《三国演义》中的
“三绝”智绝 诸葛亮别人嘴中的诸葛亮:
水镜先生:伏龙、风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司马懿:“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的故事三顾茅庐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
舌战群儒 借东风 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 东吴吊孝 隆中对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 六出祁山
木牛流马 诸葛连弩 白帝城托孤
……
赤壁之战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到第50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小说用了8回的篇幅写“赤壁之战”。
这既是为了充分的表现这场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突出这场战役在“三国鼎立”中的关键作用;也是为了充分展示诸葛亮的“智绝”。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草船借箭,定计火攻,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
周瑜只是诸葛亮的侧面陪衬,蒋干中计、苦肉计都被诸葛亮识破,此后三气周瑜,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空城计的故事
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诸葛亮的文学造诣《出师表》
《诫子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手书拓本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眼中的诸葛孔明奸绝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别人嘴中的曹操许邵: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曹操的故事 假意献刀、刺杀董卓失败之后逃离洛阳组织义军,发起讨伐董卓的联盟、迎汉献帝到许昌、联合刘备,吕布,孙策共同攻打袁术、诛吕布、青梅煮酒论英雄、讨伐刘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北伐乌丸、与孙权会战合淝、攻取汉中等等 。
行军途中将士口渴,用“望梅止渴”的方式激励士卒,足见其机智;官渡之战时赤脚迎许攸表现出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心……不一样的曹操曹操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奸诈、多疑的代名词,然而,历史中的曹操并非如此,易中天先生曾对曹操做出如下评价: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易中天《品三国》
文学家曹操 曹操雄才大略,在文学方面也曾做出重大贡献,他开创了建安风骨,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才高八斗)并称三曹。
其脍炙人口的诗篇有《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曹操诗篇赏析短歌行(二首)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诗篇赏析林俊杰《曹操》 义绝 关羽(武圣)他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等。身长九尺,五绺长髯(长二尺有余),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手擎一把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堰月刀刘关张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
华雄连杀袁绍阵中多员大将,众人怯战,不敢应敌。这时身为马弓手(一种极小的官职)的关羽要出去迎战,受到袁绍等人的蔑视,曹操叫人温酒一杯,让关羽喝了好上战场,关羽说“先把酒给我斟满,我去去就回,然后提刀就出去了。一会外面鼓声如雷,喊声大震,突然又戛然而止,大家都吓了一跳,正准备出去看看外面的情况,关羽却已回到中军帐,手提华雄的头颅,扔在地下,这时候看看开始斟满的酒都还是温热的。
写出了关羽的武功盖世。土城约三事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以后,跟关羽和张飞失散,独自投奔河北袁绍。曹操用计夺取 了下邳,将关羽围困在一座土山,并派跟关羽有一面之交的张辽劝降。
  关羽为大局与两位嫂子着想,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只投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两位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曹操爱才心切,就答应了关羽的全部要求,汉献帝还任命他当偏将军。 挂印封金 曹操跟袁绍交战,在曹操受到严重挫折的时候,关羽请战,但曹操并不想用关羽,他害怕关羽得了军功后就会离开,但又事出无奈,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为曹操解围,立了大功,曹操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多加赏赐,还专门铸成一枚大印送给关羽。
  在随后的战斗中,关羽又追杀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正是这次战斗,刘备知道了关羽在曹操手下;不久,关羽也得知兄长刘备在袁绍那里,并且收到袁绍部下送来的刘备亲笔信,当时就写了回信,由来人带回。
此后关羽挂印封金,辞别曹操。曹操部将不满云长所举,多方拦阻,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二位嫂嫂投奔刘备而去。和三国有关的俗语、歇后语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刘备招亲 ——弄假成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穿针 ——大眼瞪小眼
三个臭裨(皮)将——顶个诸葛亮
马中赤兔 ——人中吕布
赵子龙战长坂——浑身都是胆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诸葛亮用空城计——情非得已
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说曹操曹操就到
赔了夫人又折兵
扶不起的阿斗
和三国有关的俗语、歇后语以三国故事为素材的高考作文(2001届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蒋昕捷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
课件制作:河北文安第一中学:张晓辉
电子邮箱:zhangxh7902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