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9 12: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选择题
1.人体血液的组成是( )
A.红细胞、白细胞 B.血浆、血细胞
C.血小板、白细胞 D.血浆、血小板
2.手指被蹭破,少量出血后能很快自行凝固止血,血液中能促进血液凝固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3.如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①的功能 B.②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人患炎症时②的数量会增多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③会凝集成团
4.人的血液呈现出红色,是因为其含有大量的( )
A.血浆 B.血小板 C.红细胞 D.白细胞
5.小花爸爸身体健康,血型是AB型,他可以为病人输血,那么该病人的血型是( )
A.AB型血 B.A型血 C.B型血 D.O型血
6.一位贫血患者突患阑尾炎,到医院紧急救治.其血常规化验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的是(  )
A.红细胞、血小板 B.红细胞、白细胞
C.血浆、白细胞 D.血小板、白细胞
7.下列有关输血与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相同型血为原则
B.某些病人因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可选择性的输入血小板
C.A型血的病人可以输AB型的血
D.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8.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
A.管壁较薄,弹性小 B.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C.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9.在献血或输液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上肢动脉
10.下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B为小肠,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11.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1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B.图中2是左心房,内流静脉血
C.图中3、5分别是肺静脉和上腔或下腔静脉 D.图中4内流的是静脉血
12.观察猪的心脏并进行相关实验,请结合心脏解剖模式图(腔室标注a~d,血管标示①~⑤)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d的壁最厚,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动力
B.a、b内都是静脉血,c、d内都是动脉血
C.b与②,d与①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
D.如果扎紧⑤,从④内向心脏灌水,水将从①流出
13.心脏壁最厚的腔和与之相连的血管分别是(  )
A.右心室 肺动脉 B.左心室 主动脉
C.右心室 主动脉 D.左心室 肺动脉
14.如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心室收缩,血液泵至动脉
B.心室四腔中流动脉血的是②和③
C.②、③收缩时泵出的血液量相等
D.从③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
15.下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情况。试推测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  )
甲 B.乙
C.丙 D.丁
16.在“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于实验的水蚤其体型大小应基本一致
B.需要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形成对照
C.水蚤的心率仅仅受到酒精单一因素的影响
D.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的心率变化
17.某老师最近患了咽炎,医生使用抗生素在其臀部肌肉注射治疗,药物在作用于咽部之前,最先到达心脏的(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8.如图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物质浓度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Y表示血液中尿素的浓度,则C可能是上腔静脉
B.如果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则C一定不是左心房
C.如果Y表示血液中氧气的浓度,则C一定不是右心室
D.如果Y表示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则AB段可能是小肠
19.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B.与a相比,c管壁厚,弹性大
C.a中的血液是静脉血,c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D.b是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20.生活中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应积极应对。以下处理措施中,不合适的是(  )
A.受伤时若出现喷射状出血,压迫伤口远心端进行止血
B.遇到煤气中毒者,先将患者移至通风处,再实施人工呼吸
C.遇到有人溺水时,先保持其呼吸道畅通,在实施人工呼吸
D.遇到突发心肌梗死者,不随意搬动病人,给其服用硝酸甘油片并拨打“120”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是人血的永久涂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_______(填名称),如果这种血细胞的数量过少,人会患________,应补充富含________和________的食物。
(2)图中细胞体积最大、具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________(填名称)。
(3)某人受伤后易流血不止,是由于________(填标号)数量过少。
22.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标号________为毛细血管(填字母),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为了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观察前用________(填“干”或“湿”)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
(3)实验过程中应时常往包裹小鱼的棉絮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________。
(4)做此实验时使用________(填“低”或“高”)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5)ABC三种血管内血液流动的速度________。
23.枣庄辣子鸡--色艳味重,嫩鸡肉加大量新鲜青红辣椒、酱油、米醋等爆炒,香辣可口,风味独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乙中心脏的腔室中,壁最厚的是________(填名称),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填名称),体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填标号)。
(2)鸡肉中主要有机物的消化进程可用甲图中曲线________(填字母)表示,其消化的终产物是________,该物质被吸收后,最先到达乙图中的[ ]________。
(3)辣椒中的辣椒素是让我们感觉辣的物质,该物质主要存在于辣椒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辣椒中还含有丰富的________可预防坏血病,提高人体免疫力。
(4)若某人患急性阑尾炎,如果从上臂静脉处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先在心脏的________处被发现。(填名称)
24.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与心脏相连通,将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有________(填序号)。
(2)血液在⑤处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 ________血。
(3)血液流经⑧处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________,氧气的含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4)心脏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和舒张,心脏壁主要是由________组织构成。
25.2015年8月12日晚11时,天宁滨海新区某集团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消防人员不怕牺牲,奋力灭火救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无论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过程________(填字母)的顺利进行。
(2)a比b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3)某人在废墟中掩埋了一百多小时后,靠喝自己的尿液最终获救,这是因为尿液中含有人体必须的________。
(4)获救者打点滴时,药物最后到达心脏四腔中________(填数字)。
(5)若该获救者血型为A型血,但当无A型血,紧急情况下可少量输入的血型是________。
26.下列图示中,图甲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生理过程流程图,图中A、B表示进出的物质,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体的器官,图乙是进入和离开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
(1)上面有关图乙的描述中,所指的“人体某器官”是( )
A.脑 B.肾 C.肺 D.小肠
(2)某人患了急性肺炎,医生给他静脉(手臂处)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最少需________次经过心脏。
(3)图甲中③、④、⑤、⑥代表血管,其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 )
A.④和⑤ B.③和⑥ C.③和④ D.⑤和⑥
(4)动脉和静脉的本质区别是( )
A.血液的流向 B.血液的颜色 C.血液的成分 D.管壁的厚薄
(5)图甲中B物质代表人体呼出的气体,其中包括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因此人体血液的组成是血浆、血细胞.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答案】D
【解析】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物质和血细胞;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分析】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面凹的圆饼状 球形 形状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无(成熟的红细胞) 有 无
大小、数量 较大
男性(5.0×1012/L),女性(4.2×1012/L) 最大
(4.0﹣10.0)×109个/L 最小
100~300×109个/L
功能 运输氧、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止血和加速凝血
所以,血液中能促进血液凝固的是血小板。
3.【答案】D
【解析】成熟的红细胞成圆饼状,属于数量最多的血细胞,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含丰富血红蛋白而使血液呈现红色,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所以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红细胞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入人体的病菌,BC不符合题意;血小板无细胞核,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血型不符,可能造成红细胞凝集成团现象,D符合题意。
【分析】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输血前必须作血型鉴定,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4.【答案】C
【解析】成熟的红细胞成圆饼状,属于数量最多的血细胞,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含丰富血红蛋白而使血液呈现红色,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所以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红细胞的功能。
5.【答案】A
【解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小花爸爸身体健康,血型是AB型,他可以为病人输血,那么该病人的血型一定是AB型。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6.【答案】B
【解析】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因此如果患贫血,应该是RBC(红细胞)和HGB(血红蛋白)的值偏低;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因此,一个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红细胞、白细胞.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贫血是因血液内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含量少.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因此缺铁或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都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引起贫血,所以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7.【答案】C
【解析】安全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的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时才采用;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AD正确;某些病人因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可选择性的输入血小板,B正确;A型血的病人不可以输AB型的血,可以输少量的O型血,但异型者之间如果输入的O型血量较大,同样可以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因此,大量输血时,必须实行同型输血原则,C错误。考点:输血的原则、意义及无偿献血的范围等.
【分析】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若一次失血不超过5%(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若一次失血超过人体内血量的30%(1200~1500毫升),就会危及生命,应及时输血,但在输血前必须先了解双方的血型。(即: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因为血型不同,输血后会产生凝集反应。
输血:以输同血型为原则,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出的血型
A型 A、O A、AB
B型 B、O B、AB
AB型 AB、A、B、O AB
O型 O A、B、AB、O
注意:O型学为万能输血者,AB型为万能受血者。异型输血一般要在紧急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在输异型血时,输的血量要少,速度要慢,不然,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塞血管危及生命。
8.【答案】C
【解析】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分布、功能如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管内压力大;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管内压力较小;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为毛细血管.故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而不是由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分析】根据血管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
9.【答案】B
【解析】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在医院输液或抽血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10.【答案】C
【解析】若B为肺部的毛细血管,A是肺动脉,流动静脉血,C是肺静脉,流动脉血,A不符合题意;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B结构可能是肾小球,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也可能是心脏(如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和主动脉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所以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符合题意;若B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少,养料多,D不符合题意。
【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11.【答案】D
【解析】图中1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A不符合题意;图中2是左心房,内流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③是肺静脉,⑤是主动脉,C不符合题意;图中4右心室内流的是静脉血,D符合题意.
【分析】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如图:
12.【答案】D
【解析】心脏四腔中,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输送血液路线最长,压力大,A正确;心脏的左侧接收经肺循环回来的血液,是动脉血;心脏的右侧接收经体循环回来的血液,是静脉血,B正确;心室与动脉之间,即图中b与②,d与①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C正确;如果扎紧⑤,从④内向心脏灌水,水会经过右心房和右心室,从②肺动脉流出,D错误.
【分析】①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组成.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结构如图所示:
②题中图示可知: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上腔静脉、⑤下腔静脉.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心脏结构的相关知识.心脏结构中,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原因: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毛细血管;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输送到心室,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室壁厚,原因: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路线长,需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右心室把血液输送到肺部,输送血液的路线相对较短.因此,左心室室壁最厚;左心室连接的血管是主动脉.
【分析】心脏的结构如图: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
14.【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心室正处于收缩状态,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心室里的血液进入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回流心房,A不符合题意;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流的是静脉血,因此,①②流的是动脉血,③④流的是静脉血,B符合题意;该示意图显示:②左心室、③右心室收缩时,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泵出的血液量相等,C不符合题意;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因此,有③右心室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D不符合题意。
【分析】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15.【答案】A
【解析】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的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组织细胞处的氧气浓度低,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和血红蛋白分离,导致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下降,故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越低,呼吸作用越旺盛。图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最低的是甲,因此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甲。
【分析】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16.【答案】C
【解析】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即对照实验,因此选择水蚤的体型大小、水蚤的饥、饱情况应基本一致,A不符合题意;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便形成对照,来表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不同,B不符合题意;水蚤的心率除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影响外,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水体、营养状况等,C符合题意;水蚤的心脏很小,必须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率并作好记录,D不符合题意。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7.【答案】C
【解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在臀部肌肉注射抗生素时,药物被臀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咽部毛细血管(患处).因此“药物在作用于咽部之前”,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18.【答案】A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于原尿中的水大部分被吸收,所以肾小管中尿素浓度的含量增加,如果Y表示血液中尿素的浓度,则C可能是下腔静脉,A符合题意;
如果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则AB段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是在组织细胞处与血液发生的变化,C可能是右心房,一定不是左心房,B不符合题意;如果Y表示血液中氧气的浓度,则AB段氧气的浓度升高是在肺泡处与血液发生的变化,C可能是左心房,一定不是右心室,C不符合题意;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所以如果Y表示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则AB段可能是小肠,D不符合题意。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19.【答案】C
【解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液含氧量和血压可以判定a是肺动脉,b是肺部的细血管,c是肺静脉。肺动脉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A不符合题意;与a相比,c管壁薄,弹性小,B不符合题意;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肺静脉中的血液是动脉血,C符合题意;
b段是肺部的毛细血管,D不符合题意。
【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外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0.【答案】A
【解析】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故应在近心端用止血带或指压法止血,A符合题意;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将患者移至通风处,再实施人工呼吸救治,B不符合题意;当遇到某人溺水时,先保持其呼吸道畅通,在实施人工呼吸,以恢复病人肺的通气,达到通过肺换气来改善全身缺氧,促进呼吸中枢功能的恢复,从而产生自主呼吸,C不符合题意;遇到突发心肌梗死者,不随意搬动病人,给其服用硝酸甘油片,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D不符合题意。
【分析】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红细胞 贫血 铁 蛋白质
(2)白细胞
(3)B
【解析】(1)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C]红细胞,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如果红细胞的数量过少,人会患贫血,应补充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2)图中细胞体积最大、具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A]白细胞,有防御感染、吞噬病菌的功能。(3)[B]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某人受伤后易流血不止,是由于[B]血小板数量过少。
22.【答案】(1)B 红细胞单行通过
(2)湿
(3)保证小鱼正常的呼吸
(4)低
(5)A>C>B
【解析】图中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1)B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
(2)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实验前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
(3)实验过程中经常滴加清水,目的是保证小鱼正常的呼吸。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毛细血管内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
(5)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毛细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非常缓慢。
【分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23.【答案】(1)左心室 肺动脉 4
(2)Y 氨基酸 1 右心房
(3)液泡 维生素C
(4)右心房
【解析】(1)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右心室连通肺动脉。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因此体循环的起点是4左心室。
(2)鸡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所以曲线是Y。氨基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随着体循环经下腔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1]右心房。
(3)在细胞的结构中,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因此辣椒中让我们感觉辣的物质--辣椒素主要存在于辣椒细胞的液泡。辣椒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
(4)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若从上臂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首先进入体循环随血液经体静脉进入上腔静脉,然后进入右心房,即先从心脏的右心房发现这种药。
【分析】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体循环途径: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肺循环途径:血液从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进入左心房.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24.【答案】(1)⑦⑨⑩
(2)动脉
(3)增加 减少
(4)肌肉
【解析】(1)从血液循环模式图中看出,图中与心脏相连通,将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有⑦(肺静脉)⑨(下腔静脉)⑩(上腔静脉)。
(2)血液流经⑤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血液流经小肠时,血液与小肠绒毛的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后,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同时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后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含量增多。
(4)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它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分析】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肺部毛细血管、⑥肺动脉、⑦肺静脉、⑧小肠处毛细血管、⑨下腔静脉、⑩上腔静脉。
25.【答案】(1)A
(2)组织细胞
(3)水分和无机盐
(4)1
(5)O型血
【解析】(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只有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才能更好地实现肺的通气。
(2)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通过肺的通气,经呼吸道将二氧化碳呼出体外,因此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3)人的生活需要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地震中被困一百多小时后被救出的人,是靠喝自己的尿液来维持生命的,此举被视为生命的奇迹!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
(4)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给伤员上肢静脉注射药物,药物进入血液经上腔静脉→右心房。
(5)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 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分析】图示中,A系统为呼吸系统,1是心脏的右心房、3是右心室、2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需要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人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需要循环系统将这些物质运到身体各处.
26.【答案】(1)D
(2)1
(3)D
(4)A
(5)水
【解析】(1)脑的活动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葡萄糖的含量离开时应减少而不是增加,A不符合题意;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肾小管没有重吸收原尿中的尿素,离开时肾静脉内尿素的含量应该是减少了,而不是没有变化,B不符合题意;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离开时是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C不符合题意;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饭后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养料丰富的静脉血,D符合题意。
(2)患肺炎的病人,上肢静脉注射青霉素,青霉素到达肺的途径是:④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③肺动脉→①肺部毛细血管→肺,经过心脏1次。
(3)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可见图中图中的⑤主动脉和⑥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4)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A符合题意。
(5)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分析】图甲中,①肺部、②组织器官、③肺动脉、④上下腔静脉、⑤主动脉、⑥肺静脉,A表示吸入的气体,B表示呼出的气体.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