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练基础
1.“吃饱”的感觉是因为下述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 )
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
2.如图是肝、胆、胰、十二指肠的相互关系图,图中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
A.①肝脏 B.②胆囊 C.③胰 D.④十二指肠
3.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能够将大块食物磨碎成为小块的食物,这样做有利于食物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过磨碎可以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 B.经过磨碎可以减少食物在消化道中的阻力
C.经过磨碎可以增大消化液与食物的接触面积 D.经过磨碎可以减少食物的贮存体积
4.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由下列哪些腺体分泌的 ( )
①唾液腺 ②胃腺 ③肝脏 ④肠腺 ⑤胰腺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5.下列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 )
A.牙齿将食物嚼碎
B.唾液使口腔中的淀粉变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C.胃肠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D.胆汁将大的脂肪滴乳化成小的脂肪微粒
6.下列消化液中,不能消化蛋白质的是( )
A.唾液 B.胃液 C.肠液 D.胰液
7.人体内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胃能吸收的物质是( )
A.无机盐
B.葡萄糖
C.维生素
D.氨基酸
8.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
A.肝脏 B.大肠 C.食道 D.小肠
9.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 )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10.如图,切下一段小肠,观察小肠绒毛,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
A.放大镜的倍数不能太高 B.放大镜的倍数不能太低
C.切开小肠后展平放在一张白纸上观察 D.切开小肠后要放在水中观察
11.下列有关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 )
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④肠腺是黏膜上皮凹陷而成 ⑤小肠长5~6米 ⑥小肠内有胆汁、胰液、肠液等多种消化液
A.①④ B.①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⑥
二、练提能
12.与馒头中淀粉的消化无关的是( )
A.唾液淀粉酶 B.牙齿的咀嚼 C.舌的搅拌 D.胆汁
13.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是在人体消化道的哪一部位被消化和吸收的 (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4.馒头是我们的主食,其中的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人体内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 )
A.胃液、胆汁、胰液 B.唾液、肠液、胰液
C.胆汁、肠液、胰液 D.唾液、胃液、肠液
15.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唾液
B.在操作步骤③时,若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5 ℃的水浴中保温对实验没有影响
C.在步骤④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
D.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16.如图表示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情况,据此推断乙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17.食物中的淀粉只有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该小分子是( )
A.麦芽糖 B.氨基酸 C.葡萄糖 D.脂肪酸
三、练中考
18.下列消化腺中,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腺 B.胃腺 C.肠腺 D.肝脏
19.在消化道中,淀粉、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
A.口腔和胃 B.口腔和小肠 C.食道和胃 D.小肠和大肠
20.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能分泌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
B.小肠绒毛壁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蛋白质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小肠直接吸收
21.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小肠 B.大肠 C.口腔 D.胃
22.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⑥所示器官属于消化系统的________。
(2)人每天吃进的食物主要在图中________所示结构内被消化和吸收,然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3)图中⑥所示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酶。
(4)图中④所示器官分泌的消化液称为________。
(5)图中⑤有________并消化一部分食物的作用。
四、练素养
23.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性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性消化的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性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对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
(3)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练基础
1.【答案】A
【解析】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吃饱了”一般是指人体消化道的胃中有较多的食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胃的功能,器官的结构特点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据此分析解答.
2.【答案】A
【解析】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A符合题意;胆囊是储存胆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胰是消化腺,会分泌消化液,C不符合题意;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部分,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过十二指肠流入小肠,D不符合题意。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分;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功能分别是分泌唾液、胃液、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胆汁中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对脂肪起到乳化的作用。
3.【答案】C
【解析】经过磨碎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经过磨碎从而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B不符合题意;经过磨碎可以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更好地进行化学消化,C符合题意;经过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可以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更好地进行化学消化,D不符合题意。
【分析】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可以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的混合,从而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使它们由大分子的物质分解为了小分子的物质。
4.【答案】A
【解析】不同的消化液消化食物的能力是不同的,①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只含有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②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③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有利于脂肪的消化;④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能够将淀粉彻底消化为葡萄糖;⑤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能够将蛋白质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①唾液腺、④肠腺、⑤胰腺分泌的。
【分析】淀粉的消化起始于口腔,口腔里唾液分泌的唾液淀粉酶对部分淀粉进行初步的消化,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小肠是将淀粉消化为最终产物葡萄糖的器官,在小肠里含有肠液、胰液等消化液,它们都含有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酶,最终淀粉在小肠里被消化成葡萄糖。因此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它们分别是由①唾液腺、④肠腺、⑤胰腺分泌的。
5.【答案】B
【解析】牙齿将食物嚼碎,食物只发生了形状上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属于化学性消化,故A不符合题意;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生成了新物质麦芽糖,故属于化学性消化,故B符合题意;食物与消化液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性消化,故C不符合题意;胆汁将大的脂肪滴乳化成小的脂肪微粒,只是形状上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故属于物理性消化,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性消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物质状态或形状上的变化为物理性消化,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等。
6.【答案】A
【解析】唾液里面只含有消化淀粉的酶,A是符合题意;胃液里面含有消化淀粉和蛋白质的酶,B不符合题意;肠液和胰液都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D不符合题意。
【分析】口腔中含有的消化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胃里只有胃腺分泌的胃液;小肠里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
7.【答案】A
【解析】各消化器官中,口腔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能力,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能大量吸收各种营养成分,大肠也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营养物质被吸收的情况。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终产物只有小肠才能吸收。
8.【答案】D
【解析】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A不符合题意;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B不符合题意;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C不符合题意;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消化最终产物也都可被小肠吸收,D符合题意。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9.【答案】C
【解析】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这样大大增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A不符合题意;小肠长约5~6米,大大增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B不符合题意;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消化食物,C符合题意;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也可以增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D不符合题意。
【分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长,约5~6米; 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毛细血管壁薄,利于吸收营养物资;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食物。其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这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10.【答案】D
【解析】观察小肠的结构特点时,必须先将小肠绒毛纵向剖开,如横剖开,就不容易小肠绒毛的结构,然后把纵向剖开的小肠结构放在清水中的,由于渗透压的存在造成小肠黏膜吸水膨胀,这样绒毛就看见了,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即可,可见D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特点,熟知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有一下几点:①小肠必须新鲜,②小肠内壁必须洗干净,③把小肠内外表面放在盛清水的培养皿中。
11.【答案】B
【解析】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绒毛壁比较薄,有利于吸收;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④肠腺是粘膜上皮凹陷而成,分泌的肠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到消化作用,有利于消化;⑤小肠长5-6米,大大增加小肠的吸收面积;⑥小肠内胆汁、胰液、肠液等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
符合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①②③⑤。
【分析】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大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二、练提能
12.【答案】D
【解析】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所以唾液淀粉酶参与淀粉的消化,A不符合题意。牙齿的咀嚼可以把馒头磨碎,增大了馒头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利于馒头的消化,B不符合题意。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碎屑和消化液(唾液)充分混合,利于馒头的消化,可见C不符合题意。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是可以乳化脂肪,把脂肪微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对馒头没有消化作用,可见D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的消化方式有两种: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有: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肠胃的蠕动;化学性消化是指有唾液、胃液、肠液、胰液参与消化的过程。
13.【答案】C
【解析】口腔中含有唾液,能初步消化淀粉,没有吸收功能,A不符合题意;胃中含有胃液,对蛋白质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同时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B不符合题意;小肠中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食物;并且小肠长度长、内壁的环形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同时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所以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C符合题意;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没有消化功能,D不符合题意。
【分析】蛋白质消化的起始器官是胃,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4.【答案】B
【解析】淀粉在消化道的消化过程是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人体内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
【分析】唾液中只含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是能乳化脂肪、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15.【答案】B
【解析】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唾液,A不符合题意;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操作步骤③时,若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5℃的水浴中保温”,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不能将淀粉全部消化导致2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而不是对实验没有影响,B符合题意;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在步骤④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C不符合题意;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不符合题意。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他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6.【答案】B
【解析】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甲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乙被消化,最后是丙被消化,可以判断甲是淀粉,乙代表蛋白质,丙代表脂肪。
【分析】营养物质消化的起点: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
17.【答案】C
【解析】麦芽糖是淀粉消化的最终小分子产物,可以直接被吸收,A不符合题意;氨基酸是蛋白质消化的最终小分子产物,可以直接被吸收,B不符合题意;葡萄糖是淀粉消化的最终小分子产物,可以直接被吸收,C符合题意;脂肪酸是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可以或直接被吸收,D不符合题意。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物质要分别经过消化成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小分子才能被吸收。
三、练中考
18.【答案】D
【解析】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酶,A不符合题意;胃腺分泌的胃液,含有消化酶,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肠腺分泌的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C不符合题意;
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D符合题意。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功能分别是分泌唾液、胃液、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胆汁中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19.【答案】A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的,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是从小肠开始消化的,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成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分析】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熟记: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的起始消化部位分别是口腔、胃、小肠,这是很容易混淆的问题。
20.【答案】C
【解析】小肠能分泌肠液,肠液含有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小肠绒毛中含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蛋白质是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吸收,需要消化成氨基酸这种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小肠的特点和功能,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小肠长度长,约5~6米;小肠内有小肠皱襞和小肠绒毛,这些结构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内的消化液较多(肠液、胰液、胆汁),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和小肠绒毛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是适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21.【答案】A
【解析】小肠中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食物;并且小肠长度长、内壁的环形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同时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所以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A符合题意;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没有消化功能,B不符合题意;口腔中含有唾液,能初步消化淀粉,没有吸收功能,C不符合题意;胃中含有胃液,对蛋白质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同时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D不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结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注意应把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区分开来。
22.【答案】(1)消化腺
(2)⑦
(3)糖类 蛋白质 脂肪
(4)胆汁
(5)暂存食物
【解析】(1)图中,①是唾液腺, ②是口腔, ③ 是食道,④是肝脏, ⑤ 是胃,⑥是胰腺, ⑦是小肠, ⑧是大肠, ⑨是肛门,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可见,①唾液腺、④肝脏、⑥胰腺是消化腺。
(2)小肠长度长,小肠内有小肠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内的消化液较多(肠液、胰液、胆汁),小肠周围毛细血管和以周围小肠绒毛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所以人每天吃进的食物主要在图中⑦所示结构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然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3)⑥是胰腺,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液,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所以胰液能消化需要消化的食物。
(4)④是肝脏,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是胆汁能乳化脂肪,把脂肪转化为脂肪微粒,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5)⑤
是胃,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是人体内最膨大的器官,可以暂时储存食物,胃内含有胃液,可以出奔消化蛋白质。
【分析】本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熟记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消化道中,胃可以暂时储存食物,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四、练素养
23.【答案】(1)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
(2)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浸泡在相同的胃液里,观察消失情况(或观察消失的时间长短)
(3)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与酸碱度有关,当酸碱度约等于2时,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解析】(1)根据题干描述,将盛有肉块的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后,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那么,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在进行化学消化时,肉中的蛋白质会被初步的消化,所以肉块会减小或消失。
(2)准备用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时,应该控制唯一的变量,该实验变量是食物种类的不同,所以实验方案是:取同样大小(或同样质量)的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浸泡在相同的胃液里,一段时间后,观察食物的消失情况(或观察消失的时间长短)。
(3)要研究pH值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因为酶的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实验,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根据图中的结果所示,胃蛋白酶溶液的pH不同,蛋白块消失的时间长短也不同,这表明胃蛋白酶的催化能力不同,因此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与pH有关,而且根据图中可以看出,当PH约等于2时,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实验的过程,在探究实验中常出现的考点是对照试验的设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往往要设计对照试验,实验中必须控制唯一变量,这样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