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济南版生物教材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内容的基础上,来研究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问题。从知识内容的逻辑性和人体生理活动的顺序来看,本章是前四章内容的自然延续。教材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构建起新陈代谢的完整过程和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在引导学生合理推理,从一般事实上升到主动建构概念的同时,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以及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在识别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达成对其功能的深刻理解。由此认同“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并且还要让学生感悟肾结构的精妙性和功能的重要性,提高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自觉性,进一步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的内容,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学习前几章的内容对于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并不陌生,这都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整体来说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学知识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与自身健康相关的知识更为关注。但综合分析、概念建构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视频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展示,多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出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构建本节课的重要概念,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有哪些排出体外的途径
2、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3、描述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出的过程
4、认同肾脏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形成尿液这一功能是相适应的。
+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整理材料,观察能力以及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2、通过构建重要概念,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三)情感目标
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健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采用情境创设法、问题引导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综合运用生物学概念教学“六步式”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信息技术支持。将各种教学策略有效实施,有效辅助学生建构概念,完成学习目标。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利用漏斗、胶皮管、双色毛线等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肾单位模型,并利用投屏技术展示肾脏内部结构,同时收集各种辅助教学图片,视频制作PPT,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呈现动态图文资料(每组一个平板电脑),辅助学生建构概念。并利用白板课件制作习题游戏,在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化资源使用及意图
【概念引入】 播放人体工厂的创意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之前学过哪些人体的系统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体生理活动的顺序引出本章的课题,《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2、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水对人体非常重要,排尿要排出大量的水,为什么还要排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尿的形成和排出》 1、学生看动画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 第一章人体的生活需要营养(消化)第二章人体的生活需要空气(呼吸)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学生思考问题各抒己见 通过播放视频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让学生意识到人体的各个系统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工作,同时引入本章课题。2、回答问题激活思维。并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
【出示重要概念目标】 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哪些?2、泌尿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3、肾单位的结构是怎样的?4、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学生阅读大屏幕上的重要概念目标 利用PPT清晰出示本节课重要概念。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
【建构概念】什么是排泄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 一、排泄的概念1、提出问题:人体会产生呢些代谢废物? 引导学生总结排泄概念2、提出问题:这些废物都以哪种方式排出体外?引导学生总结三种排泄途径(指出排便属于排遗)3、提出问题:三种排泄途径中排出废物最主要的途径是?二、泌尿系统的组成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69页内容,结合图片3.4-4自学泌尿系统的组成。2、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抽查学生回答泌尿系统的组成3、引导学生推测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三、肾脏1、出示肾脏实物讲解肾脏的外形、位置利用投屏技术实物展示肾脏内部结构(皮质、髓质、肾盂)图片展示与肾脏连接的血管2、引导学生思考:肾脏一端连接肾动脉一端连接肾静脉,猜想肾脏内部主要分布哪种类型的血管?尿的形成是否与血液循环有关?引导学生说出生物学最基本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并认同此观点。 结合生活实际回答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排尿1、学生看书并自学泌尿系统的组成2、回答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学生思考并回答:肾脏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肾脏的结构学生联系之前学习的血管知识点推测肾脏中主要分布着毛细血管 通过师生对话辅助学生建构概念检验学生自学成果,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使学生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利用手机投屏技术,展示肾脏实物,辅助学生建构概念为学生认同肾脏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形成尿液这一功能相适应做铺垫。
【建构概念】肾单位的结构 四、肾单位看书自学肾单位的组成PPT图片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肾单位的结构特点推测其功能(二)小组探究学习,1、制作肾单位模型:组织每个小组利用漏斗、双色毛线、胶皮管 制作肾单位模型了解肾单位结构2、利用投屏技术选取模型制作较好的小组进行汇报, 通过模型讲解肾单位的组成以及血液流经肾单位的途径。4、引导学生总结血路和尿路 学生看书总结肾单位的组成跟随老师的思路推测各结构的功能学生利用所给材料制作肾单位的模型,并小组合作学习血液流经肾单位的途径学生利用模型讲解肾单位的组成及血液流经肾单位的途径。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教师的引导,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避免了以往空洞、枯燥无味的讲解,学生死记硬背难以理解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手机投屏技术展示学生制作的模型,检验学生小组探究成果的同时,辅助学生突破重点。
【建构概念】尿的形成过程尿的排出排尿的意义 五、尿的形成1、引导学生看书并总结肾单位各个结构在尿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小组探究学习教师将与尿的形成有关的四组材料发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学生利用电脑上的资料自主学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通过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总结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视频展示尿的形成过程完成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并概述尿的形成过程六、尿的排出提出问题:血液不断循环流经肾脏,尿液就在连续不断的形成,但为什么排尿却是间断的呢?引导学生总结尿的排出七、排尿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排尿的意义提醒学生不能憋尿要爱护泌尿系统 看书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说出肾单位各个结构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各抒己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学生畅谈小组讨论的收货。观看视频学生结合图片概述尿的形成过程跟随老师思路总结尿的排出 初步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利用文件共享技术,给学生的平板电脑下发尿的形成过程动态图文资料,辅助学生突破难点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观察能力、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用视频直观呈现事实,辅助学生建构概念。使学生对尿的形成有动态直观的认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自己完成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总结尿的排出,培养学生的思维。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
【梳理总结】 1、通过知识框架辅助学生梳理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总结收货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印象
【强化应用】 通过学习软件将做习题游戏。 做游戏完成习题测验。 利用学习软件制作习题游戏。通过做习题游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性
【拓展提高】 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血液透析原理 学生课后完成 概念外延,加深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八、板书设计
第四章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出除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二、尿的形成
学案
自学泌尿系统的组成,并将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填写完整
二、尿的形成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血液
血浆
原尿
尿液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泌尿系统
血液 原尿 尿液
肾小管
重吸收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肾小囊中的液体:( )
( )2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 ( )
( )1
3( )
三、测一测 填写下表,比较正常情况下血液、血浆、原尿、尿液中的成分,有的打√,缺少的打×
一、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重吸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