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二章:《构成物质的微粒》培优训练
1.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其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答案】A
【解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分析】 模型是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各种模型的出现正是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详解】A、此图为某汽车品牌的标志,不属于模型;
B、此图为眼球结构模型;
C、此图反映的是地球地貌特征,是地球模型;
D、此图是动物细胞模型;故选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原子核内部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分子体积比原子体积大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D
【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熟悉原子核的内部组成,知道分子和原子的体积大小比较,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分析】通过回答本题我知道了原子的构成,知道了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熟记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详解】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误;
B、分子和原子的体积不能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体积大,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体积小,故B错误;
C、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C错误;
D、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基本粒子是质子和中子,电子的质量太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正确;故选D。
3.氕-1、氘-2、氚-3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
A.电子数目不同 B.中子数目不同 C.质子数目不同 D.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4.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答案】C
【解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粒子的性质、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错误;B、原子之间也有间隔,错误;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正确;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错误;故选C。
5.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答案】A
【解析】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图示进行解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题目较易。
【详解】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2个中子,可知,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A正确;故选A。
6.家庭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就含有放射性元素氡。若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
【答案】B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利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
【分析】通过回答本题知道在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详解】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是86时核外的电子数也是86。故选B。
7.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A.原子的质量极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极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答案】D
【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小。
【分析】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小,原子的质量极小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与构成物质的粒子种类无关,所以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小,原子的体积极小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正是指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正确。故选D。
8.到目前为止,最具科学性的原子模型是(▲)
A.葡萄干模型 B.蛋糕模型 C.行星模型 D.电子云模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的模型以及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发展过程.解答本题要掌握科学家们认知原子结构的过程,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正确解答。
【分析】本题属于基础类题目,但是若要正确解答,同学们必须有一定的科普知识,了解人类认知原子结构的过程。
【详解】1897年 汤姆生提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葡萄干蛋糕”。1911年 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按照一定轨道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即“行星模型”。20世纪20年代以来 现代模型(电子云模型) 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云团。故选D。
9.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所示的线条中,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b、c、d
a、b、c
b、c、d
D.a、d
【答案】C
【解析】根据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现象考虑:大部分α粒子直接穿透过去,少部分a粒子发生了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分析】理解和熟记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由于原子中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所以当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例如c和d;因为原子的核外电子质量很小,但所占的空间却很大,所以α粒子可以直接从核外空间穿过去,例如b;由于原子核带正电荷,α粒子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α粒子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应该远离原子核,故a错误。故选C。
10.已知一个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推断它的(▲)
A.质子数 B.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C.中子数 D.元素种类
【答案】A
【解析】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利用这一关系式结合元素的概念得出正确结果。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序数与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属于简单题。
【详解】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根据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出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只知道原子的核电荷数无法推算元素的种类。故选:A。
1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①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②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③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④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析。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的组成,各微粒的带电情况,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详解】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较直观;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并不是很完美,还有缺点;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①②④ 正确。故答案为:B。
12.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答案】C
【解析】根据物质构成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据此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了微观粒子构成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详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观察选项,故选C。
13.下列结论中,不能由下表得出的是(▲)
原子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中子数
氢 1 1 1 0
磷 15 15 15 16
碳 6 6 6 6
A.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和电子,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D.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答案】D
【解析】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
【分析】 有的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有的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质子数可能等于中子数,也可能不等于中子数,要注意理解。
【详解】由表中信息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表中信息可知,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和电子,氢原子核中无中子;由表中信息可知,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磷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因此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选:D。
14.据中央电视台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经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下列关于碳-14
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6 B.中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电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答案】B
【解析】利用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来解答。
【分析】本题以新信息为载体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学会对新信息的选择使用。
【详解】A、由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根据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则质子数为6,说法正确,故A错误;
B、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质子数为6,则中子数为14-6═8,说法错误,故B正确;
C、因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为6,则电子数为6,说法正确,故C错误;
D、因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则电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说法正确,故D错误;故选B。
15.学习科学知识有时需要联想和类比,卢瑟福研究发现的原子结构模型称为太阳系模型。如果太阳系中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看作原子中的八个核外电子的话,那么(▲)
A.“太阳”相当于一个原子 B.“太阳”中肯定有八个质子
C.“太阳”中肯定有八个中子 D.太阳系相当于一个碳原子
【答案】B
【解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电子绕核高速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详解】A.太阳系相等于一个原子,太阳相等于原子核,故错误;
B.在原子中,太阳相对于原子核,核内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正确;
C.在原子中,电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错误;
D.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故错误;故选B。
16.关于同位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B.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D.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A
【解析】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其质量数不同,在周期表占据相同的位置,则化学性质相似,以此来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同位素,侧重概念的理解,把握“同”为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详解】如H、D、T为氢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其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选A。
17.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在水氢气+氧气的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可表示为(▲)
【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进行解答。
【分析】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详解】水通电分解的过程是:构成水的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而在这一过程中氢原子、氧原子是没有变化的。故选:C。
18.负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与质子、电子的质量和带电量均相等,但电性相反。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答案】B
【解析】氢原子是由原子核内一个质子和核外一个电子构成的,明确反氢原子和氢原子的不同点。
【分析】本题是一信息题,关健根据信息找出反氢原子与氢原子的不同点。
【详解】首先要明确一个氢原子是由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构成的,那么,一个反氢原子就是由一个反电子和一个反质子构成的.反电子带正电,反质子带负电。故选B。
19.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答案】C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子由原子构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据此解答。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在原子、离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详解】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属于阴离子。故选C。
20.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带电量为
e,d夸克带电量为-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答案】B
【解析】根据u夸克带电量为e,d夸克带电量为-e,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来判断u夸克、d夸克的个数。
【分析】本题看似考查了新的高科技题,但是只要掌握基本的原子核的规律;明确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即可正确求解。
【详解】由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设质子中u夸克、d夸克个数分别是x、y,x、y取正整数, 则x×e+y×(-e)=1, 解得x=2、y=1;
设中子中u夸克d夸克个数分别是m、n,m、n取正整数。
m×(e)+n×(-e)=0, 解得m=1、n=2, 故选B。
21.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提示客观对象的 ▲ 、 ▲ 和本质,这种方法就是 ▲ 。
【答案】形态;特征;模型方法
【解析】【分析】【详解】理想模型法是物理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它把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理想化,也就是它突出强调了研究对象某方面的特征或主要特征,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现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理想模型法。故答案为:形态;特征;理想模型法。
22.如图所示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
(1) ▲ 。
(2) ▲ 。
(3) ▲ 。
【答案】(1)原子很小;(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
【解析】 解答本题需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原子核的组成结合图中内容总结能获取的信息。
【分析】原子的核式结构要牢记,并记住原子核的组成。
【详解】由图看出,原子很小,原子核很小,原子由内层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外层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故答案为:(1)原子很小;(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
23.(6分)碘-129和碘-131两种原子的原子核内的 ▲ 数相同, ▲ 数不同,互为 ▲ 。
【答案】质子;中子;同位素原子
【解析】【分析】【详解】略
24.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粒子填空:
(1)带正电的粒子有 ▲ 。
(2)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 。
(3)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 ▲ 。
【答案】(1)原子核、质子;(2)分子、原子、中子;(3)分子、原子
【解析】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以及各微粒的带电情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详解】(1)原子核和质子是带正电荷的微粒,故填:原子核、质子。
(2)分子、原子、中子是不显电性的微粒,故填:分子、原子、中子。
(3)分子、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故填:分子、原子。
25.在二氧化碳、铜、氯化钠、氩气等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有 ▲ ,由原子构成的有 ▲ ,
由离子构成的有 ▲ 。
【答案】二氧化碳;铜、氩气;氯化钠
【解析】【分析】【详解】略
26.氧化汞受热会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 ▲ (填粒子名称)。
【答案】汞原子和氧原子
【解析】【分析】【详解】氧化汞受热先分解为氧原子和汞原子,然后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故氧化汞受热分解时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和汞原子。故填:汞原子和氧原子。
27.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 ▲ 电荷,成为 ▲ 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 ▲ 电荷,成为 ▲ 离子。带电的 ▲ 叫做离子。
【答案】正;阳;负;阴;原子或原子团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在原子中,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反之,多于4个的,易得到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分析】学生应正确认识微粒的电性,明确原子不显电性,从结构上来理解原子转化为离子的原因。
【详解】原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当原子失去电子时,本身就转化为带正电的阳离子,原子得到带负电的电子,本身就转化为带负电的阴离子,所以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答案为:正;阳;负;阴;原子或原子团。
28.如图所示为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粗略模型,C粒子和D粒子在原子核内,其中D粒子带正电。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为 ▲ 。
(2)此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
(3)如果该原子失去1个电子,那么成为带 ▲ (填“正”或“负”,下同)电的粒子;如果该原子得到1个电子,那么成为带 ▲ 电的粒子。
【答案】(1)中子;(2)3;(3)正;负
【解析】【分析】【详解】(1)由题意可知C粒子和D粒子在原子核内,且D粒子带正电,那么C为中子,D为质子。
(2)由图中可知,D粒子的个数为3,即质子数为3,而在原子中,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
所以此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
原子失去电子将带正电,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所以如果该原子失去1个电子,那么成为带正电的粒子,如果该原子得到1个电子,那么成为带负电的粒子。
故答案为:(1)中子;(2)3;(3)正;负。
29.下表微粒中,是阳离子的是 ▲ ;互为同位素的是 ▲ 。
组别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26 30 26
D 14 16 14
【答案】B;AD
【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同位素是指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详解】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
B、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
C、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
D、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
其中AD的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填:B;AD。
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100多年来,化学借助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是汤姆生和卢瑟福分别于1897年和1911年提出的,其中 ▲ 是由汤姆生提出的。
(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汤姆生的观点是 ▲ (填字母,下同),卢瑟福的观点是 ▲ 。
A.原子是不可分的
B.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呈球形
D.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
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F.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G.电子带负电
H.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内高速运动
【答案】(1)甲;(2)BCDG;BEFHG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原子、离子、分子的结构知识,基础性强。
【详解】①汤姆森发现电子并提出“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认为原子呈球状,充斥着正电荷,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像一粒粒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选甲;②依据二者的观点分析可知,BCDG代表汤姆森的观点;BEFGH代表卢瑟福的观点;故答案为:BCDG;BEFGH。
31.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实验过程】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儿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填字母,下同)。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
【答案】(1)不会;原子核;(2)B;(3)C
【解析】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分析】记住并理解原子的结构是解答本题关健。
【详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大多数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
(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3)原子结构如图C。
故答案为:(1)不会;原子核;(2)B; (3)C。
32.反物质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所有的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反粒子一旦与相应的粒子碰撞,如电子碰到反电子,就会立即“湮灭”为其他物质。据最新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近日成功地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量制造的反物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图中代表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
别是: ▲ 表示 ▲ ; ▲ 表示 ▲ 。
(2)质子与反质子相碰撞而“湮灭”是化学变化吗? ▲ ,理由是 ▲ 。
【答案】(1)+1;1个反电子;-1;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2)不是;化学变化是反应物中原子的重新组合,而“湮灭”不是
【解析】(1)根据题中的信息: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进行推断解答本题;(2)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又重新成新的生成物的分子,进行解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推断解题,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进行解题能力。
【详解】(1)根据题中的信息: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可推知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1:表示1个反电子;-1表示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
故答案为:;+1:表示1个反电子;-1表示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又重新成新的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因此质子与反质子相碰撞而“湮灭”不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不是;化学变化是反应物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湮灭”不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二章:《构成物质的微粒》培优训练
1.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其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原子核内部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分子体积比原子体积大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氕-1、氘-2、氚-3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 )
A.电子数目不同 B.中子数目不同 C.质子数目不同 D.化学性质不同
4.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5.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6.家庭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就含有放射性元素氡。若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50 B.86 C.136 D.222
7.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
A.原子的质量极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极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8.到目前为止,最具科学性的原子模型是( )
A.葡萄干模型 B.蛋糕模型 C.行星模型 D.电子云模型
9.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所示的线条中,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b、c、d
a、b、c
b、c、d
D.a、d
10.已知一个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推断它的( )
A.质子数 B.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C.中子数 D.元素种类
1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
①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②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③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④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13.下列结论中,不能由下表得出的是( )
原子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中子数
氢 1 1 1 0
磷 15 15 15 16
碳 6 6 6 6
A.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和电子,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D.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14.据中央电视台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经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下列关于碳-14
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质子数为6 B.中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电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15.学习科学知识有时需要联想和类比,卢瑟福研究发现的原子结构模型称为太阳系模型。如果太阳系中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看作原子中的八个核外电子的话,那么( )
A.“太阳”相当于一个原子 B.“太阳”中肯定有八个质子
C.“太阳”中肯定有八个中子 D.太阳系相当于一个碳原子
16.关于同位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B.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D.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17.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在水氢气+氧气的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可表示为( )
18.负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与质子、电子的质量和带电量均相等,但电性相反。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19.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20.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带电量为
e,d夸克带电量为-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21.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提示客观对象的 、 和本质,这种方法就是 。
22.如图所示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
(1) 。
(2) 。
(3) 。
23.(6分)碘-129和碘-131两种原子的原子核内的 数相同, 数不同,互为 。
24.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粒子填空:
(1)带正电的粒子有 。
(2)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
(3)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 。
25.在二氧化碳、铜、氯化钠、氩气等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有 ,由原子构成的有 ,
由离子构成的有 。
26.氧化汞受热会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 (填粒子名称)。
27.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 电荷,成为 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 电荷,成为 离子。带电的 叫做离子。
28.如图所示为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粗略模型,C粒子和D粒子在原子核内,其中D粒子带正电。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为 。
(2)此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3)如果该原子失去1个电子,那么成为带 (填“正”或“负”,下同)电的粒子;如果该原子得到1个电子,那么成为带 电的粒子。
29.下表微粒中,是阳离子的是 ;互为同位素的是 。
组别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26 30 26
D 14 16 14
30.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100多年来,化学借助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是汤姆生和卢瑟福分别于1897年和1911年提出的,其中 是由汤姆生提出的。
(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汤姆生的观点是 (填字母,下同),卢瑟福的观点是 。
A.原子是不可分的
B.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呈球形
D.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
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F.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G.电子带负电
H.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内高速运动
31.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实验过程】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儿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填字母,下同)。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32.反物质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所有的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反粒子一旦与相应的粒子碰撞,如电子碰到反电子,就会立即“湮灭”为其他物质。据最新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近日成功地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量制造的反物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图中代表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
别是: 表示 ; 表示 。
质子与反质子相碰撞而“湮灭”是化学变化吗? ,理由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