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训练【A】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14 C1:35.5 S:32 Ca:40
1.如图所示为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
【答案】B
【解析】通过微观粒子的模型表示的意义来分析答案。
【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详解】由图示可知一杯水由很多水滴构成,水滴又是由很多水分子构成,通过水分子的模型可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所以图中右侧“O”表示氢原子,故选B。
2.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 C.H2O D.2H2
【答案】D
【解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详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D。
3.如图所示为20世纪初科学家提出来的一种原子模型,该原子模型是(▲)
A.葡萄干蛋糕模型
B.行星模型
C.玻尔模型
D.电子云模型
【答案】B
【解析】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旋转运动;即原子的行星模型。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行星模型,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详解】卢瑟福热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旋转运动.
图示模型表明,原子核在原子中心,电子绕核运动,这是原子的行星模型,故选B。
4.一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当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的是(▲)
A.质子 B.原子核 C.阳离子 D.带负电荷的离子
【答案】 D
【解析】当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微粒已无电子,再根据氢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可解决此题。
【分析】此题是对原子结构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氢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详解】当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微粒已无电子,由于1个氢原子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不含有中子,所以它可以变成原子核、质子、阳离子,但不会变成带负电的阴离子,故选:D。
5.符号“N”表示的意义有(▲)
①氮元素 ②氮分子 ③一个氮元素 ④一个氮原子 ⑤氮气
A.①④ B.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一个该元素的原子。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符号的宏观与微观意义,明确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详解】符号“N”可表示:氮元素、一个氮原子,故选A。
6.汤姆生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
A.原子很小,但可以分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化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化学史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详解】卢瑟福在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所以原子很小,但可以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是,故答案选:B。
7.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72 B.质子数为72
C.电子数为53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5
【答案】B
【解析】利用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的知识解决。
【分析】本题以新信息为载体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学会对新信息的选择使用;同时应熟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A、中子数=125-53=72,故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是53,故错误;
C、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故电子数是53,故正确;
D、质子数是53,中子数是72,两者之和是125,故正确;故选B。
8.含磷洗涤剂因含Na5P3Ox,大量使用会造成水的污染。已知该化合物中磷元素为+5价,则x的值为(▲)
A.10 B.9 C.7 D.5
【答案】A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计算。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化合价确定化学式,我们要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还要能根据化合价规律进行计算。
【详解】钠元素显+1价,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5+(+5)×3+(-2)×x=0,则x=10。故选:A。
9.科学中部分概念相互间存在如图所示的三种关系。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单质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A
【解析】应用各知识点的概念,理解概念间相关的关系,结合图示所提供的关系意义,分析相关的选项从而判断正确与否,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化合物中又可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等。
【分析】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详解】A、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属于纯净物,二者是包含关系,A说法正确;
B、纯净物按元素的含有情况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
C、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C错误;
D、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D错误;故选A。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镁和红磷都属于单质
C.矿泉水和蒸馏水都属于纯净物
D.氧气、氮气、氢气、铁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B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解答;根据物质的分类和构成来判断说法的正误,结合教材中常见的概念,利用概念和常见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应能利用举例的方法来判断说法的正误,应熟悉物质的分类及常见物质的组成或成分。
【详解】A.在非金属氧化物中,非金属元素显正价,故错误;
B.镁和红磷都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都属于单质,说法正确,故B正确;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则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故C错误;
D.铁由原子构成,而非分子;故D错误。故选B。
11.下列按碳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A.C、CO、CO2 B.CO、C、CO2 C.CO2、C、CO D.CO2、CO、C
【答案】D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别计算碳元素化合价,及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进行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价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详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CO中碳元素化合价为:x+(-2)=0,x=+2;
CO2中碳元素化合价:y+(-2)×2=0,y=+4;
C中碳元素化合价为 0;由此可知碳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排列:CO2、CO、C;故选D。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离子一定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
C.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
D.某物质经分析得知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C
【解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析】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单质,也可以组成混合物,即所谓的同素异形现象,要注意理解。
【详解】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1个水分子和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都是10个,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离子不一定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一些是由原子团得失电子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某物质经分析得知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一种元素一-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13.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某种氢原子1个原子的质量为3.348×10-27kg,则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知,利用一个氢原子的质量和1个碳原子的质量的
即可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利用概念的简单计算,明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则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58,答案:B。
14.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因为Fe、Fe2+、Fe3+三种粒子都为铁元素的不同微粒,故其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其质量几乎相等,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分析】解此题时应明确在原子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和在离子中的关系不同,掌握原子变化为离子,主要是电子得失的结果.
【详解】(1)金属原子和其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Fe、Fe2+、Fe3+三种粒子核电荷数相同,说法正确;
(2)三种微粒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其电子数一定不同,说法错误.三种微粒电子数一定不同,所以其电子层结构一定不同,说法错误;
(3)三种微粒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其电子数一定不同,电子数不同,所以其电子层结构一定不同,说法错误;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得失电子基本不影响其质量,故其质量几乎相等,说法正确;
(5)由于三种微粒的质量几乎相等,且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则等质量的三种微粒所含质子数相同,说法正确;故选A。
15.某物质的分子式为HnRO2n-1,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m-3n-1 B.m-3n+1 C.m-33n-16 D.m-33n+16
【答案】D
【解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要注意掌握。
【详解】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物质的分子式为HnRO2n-1,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根据题意有:n+x+16×(2n-1)=m,
x=m-33n+16,故选:D。
16.随着科学的发展,古人点石成金的梦想现在已经可以实现了,早在191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就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使氮元素变成了氧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质子数没有改变
B.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电子数没有改变
C.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中子数没有改变
D.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质子数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元素的种类不同其质子数一定不同,这是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
【分析】此题是对元素特点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的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详解】有氮原子经轰击变成氧原子,元素中的种类发生改变其质子数一定改变,故A错误D正确,由于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B错误,原子的质量也随之改变,故中子数也要改变,故C错误,故选D。
17.X2+离子、Y2-离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X、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 B.两种离子的质子共有20个
C.原子核内各有10个质子 D.X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Y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答案】B
【解析】由X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即失去2个电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可推知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2=12;由Y2-核外也有10个电子,可推断B元素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0-2=8;进行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离子符号表示含义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详解】A、由X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即失去2个电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可推知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2=12,因此X、Y原子的原子核外各有10个电子说法错误;故A说法错误;
由X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即失去2个电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可推知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2=12;由Y 2-核外也有10个电子,可推断Y元素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0-2=8,可知X2+与Y2-的质子共有20个,故B说法正确;
C、X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即失去2个电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可推知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2=12,Y2-表示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即得到2个电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可推断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0-2=8,故C说法正确;
D、由X2+核外有10个电子,可推知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2=12,Y2-核外有10个电子,可推断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0-2=8,故D说法错误。故选B。
18.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粒子。这种氢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有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这对于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对于这种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一定含有3个中子 B.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一个原子核
C.它的构成可以用H+表示 D.它的化学性质与H2相同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19.已知碳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气体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为(▲)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可能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
【答案】 B
【解析】根据气体中含有C、0元素,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等;先计算CO和CO2中C与0元素的质量比,根据混合气体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5,分析其组成。
【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混合气体成分的确定,熟悉含碳、氧元素组成的气体、学会利用极限法和平均值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根据气体中含有C、O元素,假设气体全为CO,则CO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不可能。假设气体全为CO2,则CO2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不可能。若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则混合气体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可能等于3: 5。又因为氧气中不含碳元素,氧气的存在只能够使C与O元素的质量比的数值变小,则要满足混合气体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5,混合气体中必须含有CO,即气体也可能为CO、O2或CO、CO2、O2,故选:B。
20.第1一第18号元素中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的第三层有6个电子,Z元素的第二层也有6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只有Z元素的化合价为负。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Z4 B.X2YZ3 C.X3YZ4 D.XYZ3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Z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价;Y元素最高正价为+6价,最低负价为-2价;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其常见化合价为+1价。然后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确定题给选项正误。
【分析】【详解】X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Y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或+6价,Z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A、XYZ4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1)+(+4)+(-2)×4=-3,或:(+1)+(+6)+(-2)×4=-1,都不为零,错误;
B、X2YZ3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1)×2+(+4)+(-2)×3=0,为零,正确;
C、X3YZ4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1)×3+(+4)+(-2)×4=-1,或:(+1)×3+(+6)+(-2)×4=+1,都不为零,错误;
D、XYZ3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1)+(+4)+(-2)×3=-1,或:(+1)+(+6)+(-2)×3=+1,都不为零,错误;故选:B。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铅原子: ▲ 。 (2)3个氧气分子: ▲ 。
(3)4个硫酸根离子: ▲ 。 (4)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 ▲ 。
【答案】(1)2Pb;(2)3O2;(3)4SO ;(4)O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详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铅原子表示为:2 Pb。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氧分子可表示为:30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4SO。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 价可表示为:O。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 ▲ 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由于两者所带电量大小相等
, ▲ 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答案】原子核;电性
【解析】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和各微粒的关系以及带电的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详解】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二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中性;故填:原子核;电性。
23.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属于混合物的是 ▲ 。属于纯净物的是 ▲ 。
【答案】甲; 乙、丙; 甲、丁、戊
【解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单质是指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详解】甲中 氧气和液氧是两种不同状态的氧气单质, 也是纯净物;
乙中O2和O3是两种不同物质, 故为混合物;
丙中 CO2和CO是两种不同物质,故为混合物;
丁中冰和水是两种不同状态的水,是纯净物且为化合物
戊中水是纯净物也是化合物;
故单质:甲; 混合物:乙、丙; 纯争物:甲、丁、戊
故答案为:甲; 乙、丙; 甲、丁、戊 。
2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 ▲ (填“正确”或“错误”)。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
【答案】错误
【解析】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现代原子理论认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原子构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关系等知识,学以致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道尔顿、汤姆生等人的观点均错误;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5.在生产酱油的过程中,如果用添加盐酸的办法加速酱油生产,会导致产品中氯丙醇的含量偏高,影响人体健康。若氯丙醇的化学式如图所示,则该氯丙醇由 ▲ 种元素组成,H、C、O、CI元素的质量比为 ▲ 。
【答案】 4;6:36:16:71
【解析】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含义、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由图可知,氯丙醇是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的;1个氯丙醇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氯原子构成的,氯丙醇中氢、碳、氧、氯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12×3):16:(35.5×2)=6:36:16:71。故填:4;6:36:16:71。
26.完成下表所缺内容:
原子种类 质子数 核电荷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原子 1 1 1
磷原子 15 16 15
铁原子 26 26 30
根据上表可获得以下信息:(写出两条)
▲ 。
▲ 。
【答案】 0;15;26;(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
【解析】根据图示中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图表中各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的共性。
【详解】由氢核内质子数为1,核外电子数为1,磷核内质子数为15,核外电子数为15可知,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可知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氢核内质子数是1,中子数为0,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磷的核内质子数为15,中子数为16,相对原子质量为31;铁核内质子数为26,中子数是30,其相对原子质量为56,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故答案为: 0;15;26;(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
27.请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I Si P S CI Ar
(1)上述表格中金属元素有 ▲ 种,这些元素的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 ▲ 。
(2)第1~第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 ▲ (填元素符号)。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 ▲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 (填“阴”或“阳”)离子,该粒子与钠离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答案】(1)5;质子数;(2)He、Ne、Ar;(3)得到;阴;NaCI
【解析】(1)从元素名称的中文名称造字有规律,一般偏旁为:“钅”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汞除外)去分析解答;
(2)从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有:氦元素、氖元素和氩元素去分析解答;
(3)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比较多,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最外层变为8电子的稳守结构;总体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氯离子和钠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去分析解答。
【分析】决定元素种类是原子内的质子敉,质子数不同,元素和种类不同。
【详解】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1)元素名称的中文名称造字有规律,一般偏旁为:“钅”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汞除外),上表中:锂、铍、钠、镁、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决定元素种类是原子内的质子数;故答案为:5;质子数;
(2)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有:氦元素、氖元素和氩元素;故答案为:He、Ne、Ar;
(3)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比较多,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最外层变为8电子的稳守结构;此时核外有18个电子,带有18个负电荷,核内有17个质子,带有17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总体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氯离子和钠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得到; 阴; NaCI。
28.科学家在合成超导材料时,偶然制得了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的紫色化合物BaCuSi2O6。该化合物由 ▲ 种元素组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其中Si显 ▲ 价。
【答案】4;353;+4
【解析】【分析】【详解】略
29.有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 ▲ 种。18g水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与 ▲ g 双氧水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2;17
【解析】根据化学式进行分析其元素组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元素及比较物质的结构组成。
【详解】根据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的化学式可知都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设质量为x的双氧水中含有的氧元素和18g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相同
x ×100%=18g××100% 解得:x=17g
答:17克双氧水中含有的氧元素与18克水中含有的氧元素相同;故答案为:2;17。
30.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1个A分子中共含有 ▲ 个原子。
(2)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
(3)图中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
(4)根据你对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补充完成下列关系图。
【答案】(1)4;(2)-3;(3) A、D;(4)如图所示
【解析】(1)根据A分子的微观构成分析;(2)根据A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由化合价原则求出元素的化合价;(3)根据A、B、C、D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4)根据物质的构成及微粒的关系分析回答。
【分析】解决这种题的关键就是辨别分子是由何种原子构成,每种原子有几个,这样就可以得出分子的化学式,再利用化学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1)由A分子的微观构成可知,1个A分子中共含有4个原子。
(2)由A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一个A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NH3;由于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3)由A、B、C、D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A、D都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化合物。
(4)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分子、原子、离子,原子相互结合构成了分子,原子通过的得失电子形成了离子。所以补充完成关系图2如下:
故答案为: (1)2;(2)-3;(3)A、D;(4)见上图。
31.相同质量的CO2和SO2中,含氧量之比为 ▲ ;若使CO2和SO2中含氧量相同,则这两
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
【答案】16:11 ;11:16
【解析】物质质量相同,求物质的含氧量之比时,将物质质量看作“1”,然后表示出每种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最后再相比即可;
物质的含氧量相同,求物质的质量比时,将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看作“1”,然后表示出每种物质的质量,最后再相比即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较大.关键是对“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地灵活运用。
【详解】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中含氧量之比为1×=16:11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中含氧量相同时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16
故答案为:16:11,11:16。
32.混盐一般是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Ca(NO3)Cl。漂白粉中有一种混盐CaOCI2(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1)已知CaOCI2中的一种酸根离子是次氯酸根离子(CIO-),则另一种酸根离子对应的酸的化学式为 ▲ 。若将该混盐改写成如Ca(NO3)Cl的形式,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 。
(2)在Ca(NO3)CI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
【答案】(1)HCI; Ca(CIO)CI;(2) +5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以及混盐的组成情况来分析解答;(2)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来分析。
【分析】此题是对化合价的原则进行的拓展延伸训练,是一道难度稍大的信息题。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CaOCI2中的酸根离子分别是Cl-和ClO-,则两种酸根离子所对应的酸分别是HCI和HCIO,若将该混盐改写成如Ca(NO3)CI的形式,其化学式可表示为:Ca(CIO)CI的形式;
(2)在Ca(NO3)CI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设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1)=0,x=+5;
故答案为:(1)HCl; Ca(ClO)CI; (2)+5。
33.已知某元素R的化合价为+3,它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填字母)。
A.RO B.RO2 C.R2O3 D.R2O
(2)求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
(3)求该化合物中元素R的质量分数。
【答案】 (1)C;(2)设元素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2x+16×3=160,解得 x=56;(3)该化合物中,元素R的质量分数:×100%=70%
【解析】根据氧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计算出R的化合价,根据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出R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R元素显+3价,氧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2价,根据十字交叉法可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
(2)设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2x+16×3=160,解得:x=56;
(3)该化合物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0%;
故答案为:(1)C;(2)56;(3)70%。
34.硝酸铵(NH4NO3)是农村最常用的一种化肥,因其含氮量高面深受农民的喜爱,其市场价为860元/t,请计算:
(1)硝酸铵(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现用1000元买硝酸铵,则所购买到的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吨?
【答案】(1)MN:MH:MO=7:1:12; (2)0.41t
【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先根据市场价计算出所能购买硝酸铵的质量,再根据“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元素质量”计算化肥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硝酸铵中氮、氢、氧三种元素之间的质量之比是:MN:MH:MO=(14×2):(1×4):(16×3)=7:1:12。
(2)1000元所购买硝酸铵的质量为:1000元÷860元/t=1.163t;所购买到的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163t××100%=0.41t。
故答案为答:(1)MN:MH:MO=7:1:12; (2)0.41t。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训练【A】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14 C1:35.5 S:32 Ca:40
1.如图所示为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
2.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2H B.2H+ C.H2O D.2H2
3.如图所示为20世纪初科学家提出来的一种原子模型,该原子模型是( )
A.葡萄干蛋糕模型
B.行星模型
C.玻尔模型
D.电子云模型
4.一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当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的是( )
A.质子 B.原子核 C.阳离子 D.带负电荷的离子
5.符号“N”表示的意义有( )
①氮元素 ②氮分子 ③一个氮元素 ④一个氮原子 ⑤氮气
A.①④ B.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④
6.汤姆生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 )
A.原子很小,但可以分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7.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子数为72 B.质子数为72
C.电子数为53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5
8.含磷洗涤剂因含Na5P3Ox,大量使用会造成水的污染。已知该化合物中磷元素为+5价,则x的值为( )
A.10 B.9 C.7 D.5
9.科学中部分概念相互间存在如图所示的三种关系。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单质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镁和红磷都属于单质
C.矿泉水和蒸馏水都属于纯净物
D.氧气、氮气、氢气、铁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1.下列按碳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A.C、CO、CO2 B.CO、C、CO2 C.CO2、C、CO D.CO2、CO、C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离子一定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
C.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
D.某物质经分析得知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13.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某种氢原子1个原子的质量为3.348×10-27kg,则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1 B.2 C.3 D.4
14.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
15.某物质的分子式为HnRO2n-1,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m-3n-1 B.m-3n+1 C.m-33n-16 D.m-33n+16
16.随着科学的发展,古人点石成金的梦想现在已经可以实现了,早在191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就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使氮元素变成了氧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质子数没有改变
B.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电子数没有改变
C.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中子数没有改变
D.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质子数发生了改变
17.X2+离子、Y2-离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X、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 B.两种离子的质子共有20个
C.原子核内各有10个质子 D.X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Y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18.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粒子。这种氢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有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这对于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对于这种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一定含有3个中子 B.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一个原子核
C.它的构成可以用H+表示 D.它的化学性质与H2相同
19.已知碳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气体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为(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可能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
20.第1一第18号元素中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的第三层有6个电子,Z元素的第二层也有6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只有Z元素的化合价为负。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Z4 B.X2YZ3 C.X3YZ4 D.XYZ3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铅原子: 。 (2)3个氧气分子: 。
(3)4个硫酸根离子: 。 (4)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 。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 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由于两者所带电量大小相等
, 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23.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
2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 (填“正确”或“错误”)。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
25.在生产酱油的过程中,如果用添加盐酸的办法加速酱油生产,会导致产品中氯丙醇的含量偏高,影响人体健康。若氯丙醇的化学式如图所示,则该氯丙醇由 种元素组成,H、C、O、CI元素的质量比为 。
26.完成下表所缺内容:
原子种类 质子数 核电荷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原子 1 1 1
磷原子 15 16 15
铁原子 26 26 30
根据上表可获得以下信息:(写出两条)
。
。
27.请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I Si P S CI Ar
(1)上述表格中金属元素有 种,这些元素的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 。
(2)第1~第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 (填元素符号)。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阴”或“阳”)离子,该粒子与钠离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8.科学家在合成超导材料时,偶然制得了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的紫色化合物BaCuSi2O6。该化合物由 种元素组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Si显 价。
29.有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 种。18g水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与 g 双氧水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30.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1个A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
(2)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图中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4)根据你对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补充完成下列关系图。
31.相同质量的CO2和SO2中,含氧量之比为 ;若使CO2和SO2中含氧量相同,则这两
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32.混盐一般是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Ca(NO3)Cl。漂白粉中有一种混盐CaOCI2(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1)已知CaOCI2中的一种酸根离子是次氯酸根离子(CIO-),则另一种酸根离子对应的酸的化学式为 。若将该混盐改写成如Ca(NO3)Cl的形式,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
(2)在Ca(NO3)CI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33.已知某元素R的化合价为+3,它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填字母)。
A.RO B.RO2 C.R2O3 D.R2O
(2)求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
(3)求该化合物中元素R的质量分数。
34.硝酸铵(NH4NO3)是农村最常用的一种化肥,因其含氮量高面深受农民的喜爱,其市场价为860元/t,请计算:
(1)硝酸铵(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现用1000元买硝酸铵,则所购买到的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