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1-2节 氧气与燃烧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2021八下·诸暨期中)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0%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大约是( )
A.10 mL 和 90 mL B.25 mL 和 75 mL
C.40 mL 和 60 mL D.60 mL 和 40 mL
2.(2019八下·余杭期末)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含量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和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将红磷改成木炭后重新实验
C.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
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足
3.(2016八下·浙江期中)在科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 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C.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
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2020八下·青田期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发热剂(铁粉)与氧气的反应,小涛同学设计了利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实验开始前,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数值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5.(2021八下·义乌期中)下列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6.(2021八下·杭州月考)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但人类认识氧气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774年,法国化学家 (填“拉瓦锡“或”门捷列夫”)把少量的汞放入如图所示的曲颈瓶中,连续加热12天后,发现银白色的液态汞变要成了红色的粉末,容器中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 。随后他又将产生的红色粉末收集于另一容器中并加,发现又生成了汞和另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体积恰好等于之前曲颈瓶中空气减小的体积。1777年,他将这种气体正式命名为“氧气”。已知:红色粉末是HgO.请写出曲颈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能够粗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得益于以下哪些原因 (填序号)。
A.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
B.生成氧化汞常温下是固态
C.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更充分
D.汞与氧化汞的颜色、状态有差别,易于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
7.(2020八下·拱墅期末)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井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前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8.(2021八下·西湖期中)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1和K2,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瓶中液面刚低于燃烧匙底部时,立即同时关闭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此时读出注射器中水量为V1毫升。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
(1)结合步骤3、4,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V1、V2来表示)。
(3)小明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 。
9.(2021八下·萧山期中)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红磷需过量,原因是 ;
(2)该实验能得到氮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3)图2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2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2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①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mL;
②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20mL水,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有 (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避免胶塞被冲出
10.(2019八下·南浔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书本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图乙)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中A是底面积为50厘米2、高20厘米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操作过程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厘米处。
③将过量的红磷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④通电加热红磷,充分反应后,待冷却到原来的状态,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相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写出该实验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操作④结束时,与装置A中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 (填整数)。
(3)操作④中,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
二、氧的制取
11.(2019八下·温州期中)有一份纯氯酸钾固体a,另有一份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b,两份固体质量相等.分别同时加热a和b,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
A.B.C.D.
1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3.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立即有大量的氧气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
B.过氧化氢能使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C.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D.该反应中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两种反应物,不属于分解反应
14.下图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1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不是催化剂
B.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
C.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所有的性质不变
D.同一个反应可以选用不同的催化剂
16.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通电分解水:水 氢气+氧气
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水+氧气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氧化汞加热分解:氧化汞 汞+氧气
17.(2020·温州模拟)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巾,可以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干燥、收集、测量等操作。下列对应的处理方式不合理的是( )
A.方式①:瓶内装浓硫酸干燥氧气,氧气由b进a出
B.方式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a进气收集氧气
C.方式③:排出瓶中原来储存的氧气,由b通入水,氧气从a排出
D.方式④:瓶内装满水后用排水法测量通入氧气的体积,由a进氧气,b接量筒
18.(2021八下·诸暨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H2O2制取O2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要收集O2,收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D或者 ;(填上述字母序号)
(3)利用D装置(原集气瓶内灌有1/2 的水)收集氧气,当水排尽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 (用分数表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 20%);
(4)若分别用发生装置A或B制取O2,发生装置A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
(5)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一定量水或者细沙的目的是 。
19.(2017·宁波)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 。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 (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20.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下同),气体收集装置为 或 ;该装置中,固定仪器时的一条主要注意事项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要 。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骤:①装入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收集气体;④加热;⑤停止加热;⑥移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①④③⑥⑤
(5)若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通过B装置制取氧气,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经查资料可知,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来制取NH3,选用 装置作氨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装置来收集NH3,理由是 。
21.(2020八下·余杭开学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药品装入试管,塞一团棉花,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熄灭酒精灯;
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2)在下列各项中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代号,回答注意事项:
A.正放在桌上
B.倒放在桌上
C.导管口一有气泡放出时
D.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
E.防止水沿导管回流,引起灼热试管炸裂
F.加热时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①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目的是 。(填字母,下同)
②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
③待瓶内的水排净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瓶移出水面后并 。
④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 。
三、氧气的性质与燃烧
22.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能在常温下反应 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23.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24.“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毂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发生爆炸
25.(2020八下·金华期中)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所示,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 B.水沸腾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
C.加水后,纸的着火点降低了 D.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6.(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27.如图是小晨同学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她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
A.都体现了氧气具有氧化性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各反应物在空气中也能发生各自同样的反应
C.在集气瓶中做这些实验时都要在集气瓶中加些水,其中水起的作用有相同也有不同
D.每个反应都有明显的现象
28.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29.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雾
C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有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A.A B.B C.C D.D
30.(2021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集气瓶底铺上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
(3)实验中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 。
(4)图中哪一幅图最容易成功? ,理由是 。
31.(2019八下·丽水期末)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在图甲的集气瓶中应加入少量的 ;
(2)据小资料,图乙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是水(或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
32.(2021八下·杭州月考)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乒乓球的碎片的着火点是180℃,过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245℃)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33.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铜片上的红磷 (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水下的白磷 。
(2)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H2O2溶液,则C装置中的现象为 。
(3)分析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 。
34.某科学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手帕在五份不同浓度的酒精水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手帕烧坏 酒精烧完,手帕无损 酒精烧完,手帕无损 不燃烧
(1)推测实验⑤的现象是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手帕无损"的原因: 。
(3)实验室里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而酒精灯不易点燃的现象,可能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2.【答案】B3.【答案】C4.【答案】B5.【答案】C
6.【答案】拉瓦锡;;2Hg+O2 2HgO;A、B、C、D
7.【答案】(1)4P+5O2 2P2O5
(2)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不与水反应
(3)红磷燃烧放热,使集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瓶内气压增大
8.【答案】(1)需要充足的空气(氧气)(2)(3)没有控制温度恢复到80℃来测量体积
9.【答案】(1)使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完全(2)不溶于水(3)40ml;abc
10.【答案】(1)4P+5O2 2P2O5(或点燃)(2)12厘米(3)使A容器内外气压相等或避免水压对气体体积测量的影响。
11.【答案】B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A15.【答案】D
16.【答案】B17.【答案】B
18.【答案】(1)过氧化氢 水+氧气(2)C(3)60%(4)方便添加药瓶,能控制反应的速度。
(5)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防止生成的物质炸裂瓶底。
19.【答案】(1)催化(2)d→e→b(→c)(3)①②④
20.【答案】(1)酒精灯;锥形瓶(2)A;E;F;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3)放一团棉花(4)D
(5)催化剂;2H2O2 2H2O+O2↑(6)A;G;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空气,且极易溶于水,G装置可处理尾气并且防止倒吸
21.【答案】(1)bcadfe(2)F;D;A;E
22.【答案】A23.【答案】C24.【答案】C25.【答案】C26.【答案】A
27.【答案】B28.【答案】C29.【答案】D
30.【答案】(1)3Fe+2O2 Fe3O4 (2)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4)Ⅱ;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增大了受热面积及与氧气充分接触,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起引燃作用
31.【答案】(1)水(或细沙)(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2.【答案】(1)酒精灯(2)有可燃物(3)滤纸碎片;低(4)D
33.【答案】(1)不燃烧;不燃烧(2)检验装置气密性;导管口出现气泡,白磷燃烧
(3)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34.【答案】(1)不燃烧(2)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从而消耗大量的热量,使手帕的温度不能达到它的着火点,手帕不能燃烧
(3)灯芯上的酒精挥发,留下水,所以不能点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