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5节 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
一、人的呼吸系统及功能
1.(2021八上·余姚期末)如图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处流动的是静脉血 B.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
C.乙处为肺动脉 D.肺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2021八下·北京期中)如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叙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3.(2021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关于呼吸运动时胸廓的体积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图A表示膈肌收缩,胸廓内的气体压力减小,导致吸气
B.图A表示膈肌舒张,胸廓内的气体压力增大,导致呼气
C.图B表示膈肌舒张,胸廓内的气体压力减小,导致吸气。
D.图B表示膈肌收缩,胸廓内的气体压力增大,导致呼气
4.溺水阻碍了呼吸作用的哪个环节( )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5.呼吸通常是指( )
A.通过鼻腔吸入氧气的过程
B.用口和鼻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C.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D.人体细胞内氧化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6.(2020八下·长兴期中)甲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呼吸运动过程,c、d代表气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c代表氧气
B.甲图肺泡中氧气浓度小于甲血管中氧气浓度
C.当肌处在乙图所示状态时,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增大,内部压强减小
D.当膈肌处于丙图所示状态时,对应的呼吸运动为甲图中b过程
7.(2020八上·北仑期末)下列关于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
B.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
C.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
D.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
8.(2022八上·奉化期末)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的历史是一部测绘科技进步史。每次测量都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测得珠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在登顶过程中,由于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所以会影响登山队员对氧的需要量。
(2)如图表示吸气动作的是 。
9.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曲线AB段表示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 。一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 点,此时肺内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
10.甲图为人体获得空气中氧气,并由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组织细胞的模式图:
(1)乙图为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横膈膜的两个位置,A为最高处,B为最低处,则箭头a过程开始时刻横膈膜应处于 (选填“A”或“B”)位置。
(2)d过程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 壁和肺泡壁从而进入肺泡内。
(3)c过程中氧气能进入血液,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11.(2020八下·萧山期末)人体平静状态时,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完成的,通过膈肌和肋间肌的合作运动造成胸腔体积变化,从而改变胸腔内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实现吸气和呼气。如图甲模拟膈肌的运动的过程,如图乙模拟肋间外肌的运动过程。
(1)图甲中膈肌处于舒张状态的是 (选填“A”或“B”)。
(2)当膈肌处于图甲(B)运动状态时,人体处于 (选填“吸气”或“呼气”)状态。对应于肋间外肌的运动方式为 (选填“Ⅰ”或“Ⅱ”)。
(3)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空气进入呼吸系统后,在肺泡周围进行了气体交换,根据图丙,a箭头表示的气体为 (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结构决定功能,请说出人体肺泡适合气体交换的其中一个结构特点。 。
12.人体的各种器官都进化得相当完美,主要表现就是其结构与功能有高度的统一性与适应性。试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箭头代表血流方向):
(1)[②] 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③]是 它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 ,这是肺的基本结构单位。
(2)肺泡的外面缠绕着丰富的 ,它们的壁各由一层 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血液流经肺部后,血液中的 含量增加。肺泡内的氧气要穿过 层细胞才能进入血液。
(3)与血管⑥相比,血管⑤中的 气体较多,人体的各种运动和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 。
二、动物的呼吸作用
13.(2019八下·台州期末)如图所示为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属于对照组的是 A 组
B.本实验只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本实验应控制两试管中的碱石灰等量
D.本实验用红色液滴移动来反映试管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14.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为( )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能量
B.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C.水+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能量
15.(2018八上·浙江期中)分析人体从鼻孔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图,得出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能产生稀有气体
B.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
C.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血液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比水汽大
16.如图所示动物用肺呼吸的生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2020八下·青田期末)下表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比较。为了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某同学做了实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结果如下图所示: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O2 20.97 16.40
CO2 0.03 4.10
其它气体 79.00 79.50
合计 100 100
(1)由上图实验可知: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 (选填“甲”或“乙”)。
(2)进一步分析可知:在肺泡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中 (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多。
18.(2020·余姚模拟)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率先发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之后,新冠肺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蔓延,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①2019新型冠状病毒有细胞结构,能独立生活;②一旦发热,就患了新冠肺炎;③新冠肺炎患者是病原体;④研制新型肺炎疫苗是预防该病流行的有效措施;⑤2019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⑥隔离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2)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医疗设备。以下是某型号呼吸机的气源示意图。据图分析,呼吸机提供给患者的空气应该有怎样的特点 。
19.今年,娄底市城区时有雾霾(mái)天气。雾霾天气是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化合物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是可直接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雾霾天气首先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呼吸道能保证气流通畅主要是因为呼吸道有 做支架。
(2)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3)如图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其中表示剧烈运动呼吸状态下的曲线图是 ,呼吸的主要动力来自 。
20.2020 年,我国出现了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战斗在疫情的最前沿。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胸部X光检查是确诊肺炎的重要依据之--。在做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此时,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在救治重症肺炎患者时,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膜肺”,如图)功不可没,图中“氧合器”模拟 这一呼吸过程,使肺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三、植物的呼吸作用
21.一般家庭是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的,利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冰箱能延长水果、蔬菜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22.人类下列各项活动中,有利于增强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收获的粮食晒干后贮藏
B.农业生产中及时耕松土壤
C.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D.向贮存水果的仓库中充加二氧化碳
23.(2017八下·杭州月考)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某同学取黄豆种子100克,用水浸泡6小时后放入广口瓶,在暗处放置12小时,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置内,蜡烛熄灭。下列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说明黄豆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实验在暗处放置12小时是饥饿处理,使原有的有机物运走或消耗
C.实验证明黄豆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D.该实验不需要对照组
24.关于人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需要吸入氧气
B.都需要吸入二氧化碳
C.人吸入氧,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
D.人吸入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吸入氧
25.(2016·上城模拟)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和目的不一致的是( )
A.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形成对照
C.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
D.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26.如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水果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图,你认为保存水果应选择哪一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适当( )
A.A B.B C.C D.D
27.让她为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玻璃瓶,瓶口用材料密闭,瓶中插入一支温度计,能反映瓶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A.B.C.D.
28.(2020·温州模拟)大豆在我国各地区广泛种植。图甲是大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大豆种子萌发后的示意图,图丙为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收的氧气量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变化曲线。
(1)甲图中结构A的名称为
(2)图乙中的a是由图甲中的[ ]发育来的。(填序号)
(3)分析丙图数据,发现在24-36小时吸收的氧气量小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原因是种子在进行有氧呼吸同时也进行了 。(有氧呼吸方程:C6H12O6+6H2O+6O2=6CO2+12H2O)
29.(2022八上·奉化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请分析回答。
(1)在实验中A装置的作用是 。
(2)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
(3)实验后,拿开C玻璃罩会发现其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
30.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甲 乙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 。
(2)如图乙,把几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 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
31.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阳光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应选用 (选填“黑色”或“透明”)的塑料袋,目的是避免塑料袋内的植物进行 作用,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打开B处的阀门,用手挤压塑料袋,发现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 ,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了 .
(3)根据分析,请写出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变化的情况: .
32.小丹在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后,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甲、乙,向甲中放人萌发的种子,乙中放入 的种子,将注射器活塞推至底部,注射器与广口瓶连接并将装置密封好。
②以上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4 h。
③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加入 的澄清石灰水。
④ 。
⑤将注射器中剩余气体通人另外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瓶(20 mL)中,将点燃的竹签分别放人这两个小瓶中,,观察竹签燃烧情况后,立即将竹签取出。
(1)完善步骤①中的空格。
(2)完善步骤③中的空格。
(3)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请完善步骤④。
(4)根据步骤⑤可得出结论: 。
(5)请根据实验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2.【答案】B3.【答案】B4.【答案】A5.【答案】C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1)减小(2)乙
9.【答案】呼气;扩大;C;等于
10.【答案】(1)A(2)毛细血管(3)扩散
11.【答案】(1)A(2)吸气;Ⅰ(3)二氧化碳;数量众多、肺泡壁薄、肺泡壁具有弹性
12.【答案】(1)肺;支气管;肺泡
(2)毛细血管;上皮;氧气;2(3)二氧化碳;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A16.【答案】A
17.【答案】(1)甲(2)氧气
18.【答案】(1)④、⑥(2)温暖、湿润、清洁、O2含量高于大气
19.【答案】(1)肺;骨或软骨(2)气管、支气管、肺泡(3)图B;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
20.【答案】(1)收缩(2)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1.【答案】C22.【答案】B23.【答案】A24.【答案】A25.【答案】C26.【答案】B
27.【答案】D
28.【答案】(1)胚(2)2(3)无氧呼吸
29.【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排除空气中原有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如果透光,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实验现象不明显(3)呼吸作用
30.【答案】(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2)黑暗或无光照;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31.【答案】(1)黑色;光合(2)浑浊;二氧化碳(3)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32.【答案】(1)死亡(2)等量(3)用注射器抽取两个广口瓶内气体,分别注入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里,观察现象(4)呼吸作用消耗氧气(5)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 +水+能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