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通关练】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17 光合作用与碳氧循环(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通关练】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17 光合作用与碳氧循环(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20 14:3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6-8节 光合作用与碳氧循环
一、光合作用的分析与计算
1.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A点后,叶片开始从环境中吸收氧气
B.两条曲线围成的面积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叶面积指数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有机物不再积累
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活细胞
B.光合作用在白天、晚上都可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新疆生产的水果又大又甜,以甜瓜为例,新疆与某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温度条件却差别较大(如表所示),致使新疆产的同品种甜瓜更甜。以下是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其推理过程应该是(  )
平均温度(°C) 新疆 某地
白天 33 33
夜晚 12 22
①新疆夜间的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某地夜间的温度高,呼吸作用强,分解的有机物多②新疆产的甜瓜含 糖量高,因此更甜③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④两地白天温度、光照和栽培条件基本相同,甜瓜制造的有机物基本相同
A.③④②①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4.(2021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是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的生理活动,A、B、C均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进行此过程的场所是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
B.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呼吸作用,则A表示氧气
C.若C表示水,则表示该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D.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A,B,C和水均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2021九上·温岭竞赛)如图所示,图一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物的CO2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二是棉花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4种生理活动状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cg段对应着图二中的( 1)
B.图二中(2)对应着图一中的ac段和gh段
C.图二中(4)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植物一天之后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为g点
6.(2021九上·台州开学考)下图1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在下图2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C点相符的一项是(  )
A.B.C.D.
7.(2019八下·天台期末)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CO2净吸收速率=光合作用CO2吸收速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d点一定上移
B.适当增强光照,a点将左移
C.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D.CO2浓度为b时,甲乙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8.(2019八下·诸暨期末)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好氧细菌均匀分布。用不同的光束照射水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好氧细菌的分布变成如图所示。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光束不同,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9.(2017八下·杭州月考)在同一天时间里,从经过暗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称取其质量,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叶圆片y比叶圆片x重
B.(y-x)g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
C.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可表示为(y-z)g
D.假设全天温度保持不变,则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y-x)g
10.(2019八下·余杭月考)如图甲为春季某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高)的是   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11.曲线A表示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1)曲线ab段表明   。
(2)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
温度最好控制在   左右。
(3)若要提高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晚上可采取哪些措施?   。
12.(2018八上·浙江期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株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经过一小时测得CO2和葡萄糖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有无光照 充分光照 充分光照 暗处 暗处
温度 15℃ 25℃ 15℃ 25℃
CO2变化量 减少44 mg 减少110mg 增加22 mg 增加44 mg
葡萄糖变化量 增加30 mg 增加75 mg 减少15 mg X
请回答:
(1)如果要比较这株植物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放出CO2量的多少,应选择   两组数据。
(2)25℃时,这株植物在黑暗处放置1h,要消耗葡萄糖(x)    毫克。
(3)通过分析表格,试解释新疆吐鲁番的西瓜比绍兴的甜的原因。
13.如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保持CO2含量一定),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玻璃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置的   处;试管内体积发生变化的气体是   。
(2)若此时图甲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则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毫升。
(3)为防止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还应设置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   。
二、光和作用条件和产物的探究
14.下面是对“植物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B.该实验的步骤: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
C.该实验的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
D.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5.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在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在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17.(2022八上·奉化期末)小科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组中产生的气泡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B.叶绿体可从菜叶的任意部位提取
C.a组和b组对照,可以说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D.b组和c组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18.(2020八上·宁波月考)生物小组将放置在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图中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CO2。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下列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19.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是因为缺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0.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21.在验证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下列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叶片直接放入水中加热B.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
C.叶片放在水中再放入酒精中加热D.叶片直接放在酒精中加热
22.马铃薯是人们非常喜爱的蔬菜,但马铃薯露出地面的部分常常会变成绿色,将不能食用,而地下部分不会变成绿色,这个事实说明(  )
A.叶绿体中含叶绿素
B.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C.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D.叶绿素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23.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下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b 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①   。(填字母代号)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②   。(填字母代号)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需要水
24.下图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结构。请回答:
(1)在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作用,②代表的气体为   。
(2)A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   作用。该生理活动能   (填“储存”或“释放”)能量。
(3)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会看到酒精变成绿色,说明叶绿体中的   已经溶解在酒精中。
三、碳循环、氧循环、空气污染与防治
25.如图所示,如果甲是H2O和CO2,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呼吸作用,丙是有机物和O2,丁是光合作用
B.乙是光合作用,丙是有机物和O2,丁是呼吸作用
C.乙是呼吸作用,丙是H2O和CO2,丁是光合作用
D.乙是光合作用,丙是H2O和CO2,丁是呼吸作用
26.提高植被覆盖率对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通过(  )
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
27.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人类 B.细菌、真菌 C.哺乳动物 D.绿色植物
2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氧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氧气
B.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C.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D.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氧气
29.关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等活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B.栽种过多的植物会因其进行大量呼吸作用而破坏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C.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D.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从而破坏了碳一氧平衡
30.森林是“地球之肺”,下列说法与之不相关的是(  )
A.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
C.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D.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31.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项 目 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
总悬浮颗粒 52
Ⅱ 良
二氧化硫 7
二氧化氮 24
A.焚烧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
32.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C.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3.卤代烷烃曾用作冰箱制冷剂,但在高空中与某些气体发生反应,破坏臭氧层,而被逐渐淘汰.如氟氯甲烷(CF2Cl2)在高空中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②过程发生的变化是:Cl+O2→ClO+O2
B.③过程发生的变化是:ClO+O→Cl+O2
C.Cl反复作用使O3不断转变为O2
D.氟氯甲烷是上述总反应的催化剂
34.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循环和碳循环。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氟里昂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Cl原子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其过程可表示为:①Cl+O3→ClO+O2;②ClO+O→Cl+O2。则Cl原子在臭氧反应消耗的过程中是   (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2)大气中CO2的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反应中,对维持大气中CO2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   (填序号)。
①2NaOH+CO2=Na2CO3+H2O ②6CO2+6H2O C6H12O6+6O2
③2CO+O22CO2
(3)科学家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2CO2+6H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3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图中乙代表的生物是   (选填“动物”、“绿色植物”或“微生物”)。
36.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罩内各放入一个大小相同的小鼠,另外在甲罩内再放入一棵足够大的植物,乙罩内不放,密封后均用黑布罩上。分析回答问题。
   中小鼠先死亡,原因是   。若将两个装置放到阳光下,则   中的小鼠生活时间长,原因是   
37.探究CH4和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探究一:比较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在相同条件下,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得500秒内CH4和CO2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中的曲线,关于CH4与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情况,你的结论是  。(2)本题中的“相同条件”具体是指   (请举两例)。
探究二:空气中CH4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将CH4含量不同的空气放入图甲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
CH4的体积分数 18% 36% 48% 64%
500秒后温度/°C 28.4 30.1 31.7 32.8
(3)分析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若要在250 毫升的集气瓶中收集含CH418%的气体(已知甲烷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你的操作方法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2.【答案】B3.【答案】C4.【答案】D5.【答案】B6.【答案】D
7.【答案】B8.【答案】B9.【答案】D
10.【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2)B~F;D;E
11.【答案】(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20℃(3)适当增加光照,降低温度
12.【答案】(1)AC或BD(2)30(3)因为新疆吐鲁番的昼夜温差比绍兴大,白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大于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13.【答案】(1)左侧;氧气(2)200(3)将新鲜绿叶改为经消毒的落叶
14.【答案】B15.【答案】B16.【答案】C17.【答案】C18.【答案】A19.【答案】B
20.【答案】C21.【答案】B22.【答案】C
23.【答案】B;C
24.【答案】(1)光合;二氧化碳(2)呼吸;释放(3)叶绿素
25.【答案】B26.【答案】A27.【答案】D28.【答案】B29.【答案】B
30.【答案】C31.【答案】B32.【答案】D33.【答案】A
34.【答案】(1)催化剂(2)②(3)C2H4
35.【答案】(1)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
36.【答案】乙;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乙;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鼠提供氧气
37.【答案】(1)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2)相同光照、相同起始温度(3)相同条件下 ,空气中甲烷气体含量越高,其温室效应越强
(4)在集气瓶中装入45毫升水,盖上玻璃片,倒扣在水中,通人纯净CH4气体直至将水排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