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身体的防卫》精品教学示范课(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科学下册《身体的防卫》精品教学示范课(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3-02 16:25:0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课题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九年级 姓名
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教学背景 教学结构:本节是九下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身体的防卫》。学生已掌握了传染病的知识点,明白微生物无处不在,时时威胁着我们身体的健康,但人们并不总是生病,说明我们自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屏障。
学生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微生物和人体身体结构的知识,也知道人们常常通过打预防针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九年级的学生正是青春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尤其是自身的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说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方法.2、认识人体防卫的三道防线.3、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一些基本感念: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
过程与方法: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课本知识点,再从知识点延伸到生活中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积极思考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初步设计思维导图
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课堂小测和PPT
教学流程 课前小测 预习看书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 小组交流 挑战自我 课堂小测
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前小测 双抽小测检测上一节学习的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点、课堂中的练习或是课后的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检测组自由的提问。抽到双就是2、4号去下一组检测1、3号,一个人满分是50,一组是100分。 拿2张纸牌分别是单、双,让学生抽;然后在黑板上板书,写上今天需要学生掌握的思维导图。 学生抽签,抽到的组员分别到对方组去监考,然后改认为最差的同学,满分为100。对方组的其他组员可监督改分,然后核对分数.有异议的,可当场与监考的组员讨论. 检查昨天学习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复习的压力。 5分钟
看书预习 课本P76-79页 班上巡视 自已看书 对黑板上的问题有个大概的印象 2分钟
小组讨论 表一 班上巡视、点拨 小组讨论完成黑板的导图 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发掘本节待解决的问题 6分钟
回答问题 一的问题比较简单,让3、4号抢答;二的问题比较难,让1、2抢答,最后评分。 抢答问题倾听他人的答案纠正问题最后评价。 分层次的答题能激励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同时也给前面学生的讨论施加一定的动力,激励1.2号要教会3、4号发现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6分钟
教师点拨 用PPT梳理本节的知识,特别点评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倾听、梳理知识。 学生要一堂课都集中精神是很难的,所以重点点拨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到讲有人听,课堂效率才会高。 10分钟
小组交流 班上巡视 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课上学习的内容,以备最后小测 利用学生的力量,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 5分钟
挑战自我 见表2 PPT展示问题评分 抢答问题 纠正答案 评价 明确知识点的应用,检测今天所掌握的内容 5分钟
课堂小测 见表3检测今天课上知识点的应用 巡视 1号到下一组去检测 批改 计分 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也能促使学生在课间一定要认真听讲。 5分钟
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节身体的防卫的第一课时。学生要45分钟都集中听课很难,尤其是一些他已经会的更容易走神,所以在课堂设计上我采用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学生能掌握的不详讲,让学生讲,因为有评分的机制,而且答案由学生来评价,所以学生讲的时候其他组员都会认真的倾听;而教师重点点拨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这样也会做到讲有人听,效率高。在内容上,因为联系性强,内容也不少,因此我引入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把身体比拟成学生熟悉的皇城,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增强课堂的气味性。
表1:
表2:
1.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 )
A、细胞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特异性免疫
2.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中,居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只有第1道防线 B.只有第2道防线
C.1、2两道防线 D.1、3两道防线
3.当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一种抵抗某种病原体的物质,这种物质叫 (  )
A.抗原 B.抗体 C、淋巴细胞 D.T淋巴细胞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 )
(2)特异性免疫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
(3)抗体是由抗原产生的。( )
(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具有免疫记忆的能力。( )
(5)抗体是一类蛋白质。 ( )
(6)T淋巴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完成免疫反应( )
5.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泪液的杀菌作用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完成免疫反应
C.T淋巴细胞直接消灭病原体
D.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完成免疫反应
6.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之处在于( )
A.产生抗体 B.释放淋巴因子 C.免疫记忆能力 D.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7.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碰到的最大难题是,移入的器官受人体的“排异作用”而不易成活。这主要是哪种细胞在起作用 (  )
A.红细胞 B.T淋巴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表3:
第三章第3节身体的防卫课堂小测
姓名 班级 座号 小组号
每空10分,共100分
1、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 ( )
① 特异性免疫 ②非特异性免疫 ③自然免疫 ④人工免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2、 预防接种能预防传染病的原因是 ( )
A.能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B.接种的疫苗能直接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C. 干扰素对病毒有抑制作用 D.人体体液的免疫作用
3.下列与体液免疫无关的是 ( )
A. 释放淋巴因子 B.产生免疫球蛋白
C.识别在体液中生长的细菌 D.对接触过的抗原产生记忆
4.皮肤的屏障作用和体液的杀菌作用均属于 ( )
A.非特异性免疫 D.体液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细胞免疫
5.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医生观察到某些患轻微病症的天花病人,只在脸部等部位出现较少的天花痘外,没有其他的症状。于是他就将这种天花病人康复时所结的痘痂干燥消毒后碾成粉,并将这种粉吹到健康人的鼻内,使其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即所谓的种“人痘”。这里的痘痂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
A. 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人工免疫
C.抗体,人工免疫 D. 抗体,特异性免疫
6、通过飞沫传播的肺结核的由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结核杆菌属于____(抗原\抗体)。
7.右图表示的是人在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在第二次感染时,虽时隔一年,但抗体不像上一次那样感染后要过一段时间才产生,而是迅速产生足量的抗体,其原因是B淋巴细胞对接触过的抗原具有____能力。利用这一原理,人们可以通过____的方法来预防该传染病,接种的疫苗属于 __(“抗原”或“抗体”)物质。这种预种传染病的方法属于_____免疫。
自然免疫
如:
如:
刺激物
图3-12
图3-13
抗体:
区别


一:
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9张PPT)
自然免疫
如:
如:
刺激物
图3-12
图3-13
抗体:
区别


一:
二: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皮肤、泪腺、呼吸道纤毛等
吞噬细胞等
第三道防线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抗体
记忆细胞
淋巴因子
抗原:病原体、移植器官、花粉等
一类特殊蛋白质,通称免疫球蛋白
非专一性
专一性
(  免疫)
(  免疫)
(体液
细胞
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皮肤 起屏障作用
呼吸道 黏膜上的纤毛摆动
第一道防线
功能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病原体
皮肤
血管
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
皮肤破损,病原体进入体内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体液中杀菌物质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组成 :
功能 :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第一、第二道防线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进行抵抗,而是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
(非专一性)
特异性免疫:只能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专一性 。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组成 :
T淋巴细胞(细胞内)
B淋巴细胞(体液中)
抗原
包括:病原体、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亦称免疫球蛋白,有特异性
1、体液免疫:
B淋巴细胞
细胞外的体液中出现抗原
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抗体消灭抗原
B淋巴细胞加以识别和记忆
抗体: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记忆细胞
产生
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
抗体
抗原
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
抗体附在病原体上
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
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
B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
记忆细胞
寄生虫、异物
消灭
清除
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
→细胞免疫
淋巴因子
释放
类 型 淋巴细胞 病原体 所 在 产生免疫物质 防御方式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体
B 淋巴细胞
细胞内
淋巴因子
T 淋巴细胞
细胞外
凝集病原菌、中和毒素
直接或
间接消灭
1、有些传染病,你只要得过1次,就不会再得第2次,这是什么原因?
2、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遭受排斥?
1、体液和细胞免疫都具有记忆功能。
2、在人体器官移植中,移入的器官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来说,相当于侵入人体的大分子异物(好像是病原体),千方百计要除去。(排斥反应中相当于清除人体中的寄生虫、异物,起免疫作用的是T淋巴细胞)
自然免疫
如:
如:
刺激物
抗体:
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皮肤、泪腺、呼吸道纤毛等
吞噬细胞等
第三道防线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抗体
记忆细胞
淋巴因子
抗原:病原体、移植器官、花粉等
一类特殊蛋白质,通称免疫球蛋白
非专一性
专一性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先天、人人都有,
防御弱
后天、得过病的人
才有,防御强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功能
对象
特性
形成(先天或后天)
免疫因素
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联系: 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人人都有
患过该病的人
非专一性
专一性
遗传而来,生来就有
后天逐渐获得形成
皮肤、黏膜屏障、吞噬细胞
抗体或淋巴因子


你敢挑战吗?
 1.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 )
A、细胞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特异性免疫
2.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中,居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只有第1道防线 B.只有第2道防线
C.1、2两道防线 D.1、3两道防线
3.当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一种抵抗某种病原体的物质,这种物质叫 (  )
A、抗原     B、抗体
C、B淋巴细胞    D、T淋巴细胞
B
C
B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3)抗体是由抗原产生的。
(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具有免疫记忆的能力。
(5)抗体是一类蛋白质。
(6)T淋巴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完成免疫反应


×


×
5.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泪液的杀菌作用
B.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完成免疫反应
C.T淋巴细胞直接消灭病原体
D.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完成免疫反应
6.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之处在于( )
A.产生抗体 B.释放淋巴因子
C.免疫记忆能力 D.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A
C
7.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碰到的最大难题是,移入的器官受人体的“排异作用”而不易成活。这主要是哪种细胞在起作用 (  )
A.红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血小板
B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