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项测评试题(word版 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项测评试题(word版 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21 07:1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项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柳州是一个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城市,下列做法与此不符的是
A.向柳江河直接排放生活废水 B.爱护公园的花草树木
C.不随地乱扔垃圾 D.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2、下列对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材料
①煤、石油等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转化而成 ③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①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 ②玻璃、塑料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Fe2O3,、CuO属于合金
C.化学与人体健康 D.化学与环境保护
①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 ②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①使用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②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 ③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A.A B.B C.C D.D
3、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下方
B.家庭中用煮沸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养鱼池用水泵将水喷向空中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度
D.硫酸铜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通常在铁制容器中配制
4、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其目的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及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A.将农田中的玉米秸秆就地焚烧
B.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D.增高烟囱排放工厂中的废气
5、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火炬将采用氢作为燃料、火炬燃烧罐以碳纤维材质为主,有科学家预测未来的10年世界将进入氢能源时代。固体MgH2作为一种储氢介质,遇水时可生成氢氧化镁并放出氢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 B.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Mg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Mg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指出“生态本身就是价值”,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大力开采金属资源 B.加高工厂烟囱
C.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 D.焚烧秸秆,美化环境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B 鉴别CuO粉末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C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D 鉴别双氧水和蒸馏水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倡导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理念
B.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C.煤燃烧产生的C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
D.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
9、下列物质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0、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C.生石灰当干燥剂
D.石油炼制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燃烧、能源、环境等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下图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②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了热量,另一方面是______。
(2)煤燃烧过程中某些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生成物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煤燃烧会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烟尘
2、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资源和能源的认识和利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丝、铝丝常用作导线,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
(2)高铁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高铁建设中架设钢铁桥梁所用的钢材,其表面刷漆可以有效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和水同时接触而生锈。
(3)常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其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_。
(4)石油、天然气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5)为了山更青天更蓝,我们应该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以下属于清洁能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太阳能 ②煤 ③风能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格。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3)地球表面最多的氧化物是______;
(4)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
(5)能除去异味或色的物质是______;
(6)自来水生产中的消毒剂是______。
4、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_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煤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核能
(3)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燃烧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曾为全国二青会圣火采集留下了举国关注的佳话。圣火采集,选用主要成分为______的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填物质名称),圣火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玻璃钢既不是玻璃也不是钢,而是复合材料(____)
2、化石燃料和石油属于包含关系(_____)
3、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_____)
4、用酒精做燃料,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_____)
5、热固性塑料损坏后可进行热修补(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将煤通过一定方式可转化为汽油,乙醇(C2H5OH)和气体燃料。乙醇可用作燃料,我国已经推广使用一种车用乙醇汽油,这种汽油的燃烧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较少。请计算:
(1)69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若69g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则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
2、硫酸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酸,其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消耗量最多。历史上曾将硫酸的产量或消耗量作为一个国家化工生产发达程度的标志。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的腐蚀性主要是由它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引起的。稀硫酸有强酸性,稀硫酸的腐蚀性则主要是由酸性及水分蒸发后变浓而产生的。
硫酸的用途极广,常用于生产化肥、冶炼金属、农药、制药等。
工业制硫酸的流程为:
(1)综合分析以上材料,并结合已有知识,请回答:
①工业制H2SO4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②在实验室中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是
A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B 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然后再用水冲洗
(2)某工厂化验室用9.8%的稀硫酸洗涤一定量化工产品中残留Ba(OH)2,当消耗稀硫酸100g时,反应为:H2SO4+ Ba(OH)2=BaSO4↓+2H2O,沉淀不再产生时(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中Ba(OH)2的质量。
3、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备氢气,若需要制备4g氢气,至少需要金属锌______克?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试计算实验室制取0.4g氢气,理论上需要消耗金属锌的质量?______
5、碳足迹计算器能够简便查出人类活动所排放CO2的多少,并在屏幕上显示需要种植多少棵树木进行抵偿。某次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质量为3.52kg,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请计算:
(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多少?_____
(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_____天(结果保留整数)。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能与CO2反应但不产生沉淀,实验时常用于除CO2②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
猜想三:_____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由此推断猜想_____成立。
(2)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
(3)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
2、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珠峰地区极寒缺氧,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_______。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1)猜想____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2)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3)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的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_______。
(4)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
A、向柳江河直接排放生活废水,会污染柳江河水质,不符合环保要求,故A正确;
B、爱护公园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符合环保要求,故B错误;
C、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护环境,符合环保要求,故C错误;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保护环境,符合环保要求,故D错误;
故选择A
【点睛】
2、C
【详解】
A. ①煤、石油等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故错误;②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转化而成,故正确;③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故正确,故选项不完全正确;
B. ①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故正确;②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错误;③Fe2O3、CuO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合金,故错误,故选项不完全正确;
C. ①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故正确;②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故正确;③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所以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故正确,故选项完全正确;
D. ①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污染,故错误;②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③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故选项不完全正确。
故选:C。
3、B
【详解】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不符合题意;
B、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符合题意;
C、养鱼池用水泵将水喷向空中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不能增加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
A、将农田中的玉米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NO2、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能够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符合题意;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较多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D、增高烟囱排放工厂中的废气,不能起到净化废气的作用,仍然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5、A
【详解】
A、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没有任何污染且热值高,所以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故A正确;
B、碳纤维是含碳元素的混合物,故B错误;
C、金属元素没有负价,镁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MgH2中氢的化合价为-1价,故C错误;
D、MgH2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方程式为,该项中方程式未配平,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A、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大力开采金属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不正确;
B、加高工厂烟囱,并不能解决有害气体的排放,不正确;
C、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解决水污染问题,正确;
D、焚烧秸秆,并不能美化环境,反而增大碳排放,错误。
故:选C。
【点睛】
7、D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和木炭粉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均有水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D、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
A、倡导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理念,说法正确;
B、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说法正确;
C、煤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但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说法错误;
D、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说法正确;
答案:C。
9、C
【详解】
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都不会。故选C。
10、C
【详解】
A、干冰是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用于人工降雨,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C、生石灰当干燥剂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D、石油炼制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故选C。
二、填空题
1、
(1) 未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水隔绝了空气,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 混合物 ABD
【解析】
(1)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铜片的温度太低,未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故填未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②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了热量,另一方面是水隔绝了空气,白磷未与氧气接触,水下的白磷不能燃烧,故填水隔绝了空气,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
①由图可知,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即生成物是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会污染空气,其中的硫元素和氮元素燃烧后分别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这两种物质都是空气的污染物,同时煤燃烧还生成一些烟尘污染空气,故填ABD。
2、
(1)导电性
(2)氧气##O2
(3)低
(4) 不可再生 甲烷##CH4
(5)①③
【解析】
(1)
因为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所以铜丝、铝丝常用作导线。故填:导电性。
(2)
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在钢材表面刷油漆形成保护膜,可以有效防止钢材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同时接触而生锈,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
(3)
金属在制成合金后,合金的性能随之发生改变,比如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故常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其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4)
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5)
因为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而煤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污染物,所以属于清洁能源的是:太阳能、风能。故填:①③。
3、
(1)Ca
(2)N2
(3)H2O
(4)H2
(5)C
(6)Cl2
【分析】
(1)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故填:Ca。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填:N2。
(3)
地球表面最多的氧化物是水,故填:H2O。
(4)
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无任何污染,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故填:H2。
(5)
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异味或色的物质是活性炭,故填:C。
(6)
自来水生产中的消毒剂是氯气,故填:Cl2。
4、
(1)天然气
(2)A
(3)增大可燃物的接触面积
【解析】
(1)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2)
A 煤是一种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选项正确;
B 地热能不属于化石燃料,是一种新能源,选项错误;
C 太阳能不属于化石燃料,是一种新能源,选项错误;
D 核能不属于化石燃料,是一种新能源,选项错误,故填A。
(3)
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增大了汽油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汽油充分燃烧,即增大了可燃物的接触面积,故填增大可燃物的接触面积。
5、甲烷
【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甲烷;
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4+2O2CO2+2H2O。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玻璃钢是在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既不是玻璃也不是钢,而是复合材料,正确。
【点睛】
2、正确
【详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点睛】
3、正确
【解析】
煤的燃烧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酸,可能造成酸雨。
【详解】
4、错误
【详解】
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点睛】
5、错误
【详解】
热固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受热后也不再熔化,损坏后不可进行热修补,错误。
四、计算题
1、(1)132g (2)2:9
【详解】
(1)设69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132g;
(2)69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9g× ×100%=36g;氢元素的质量为69g××100%=9g;生成水的质量为: =81g,生成的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36g-88g ×=12g;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则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2、(1)①形成酸雨(或造成空气污染);②A;(2)17.1g
【详解】
(1)①根据工业制硫酸的流程为:,因为其中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则可推测工业制硫酸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为形成酸雨(或造成空气污染);
②因为浓硫酸的腐蚀性主要是由它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引起的,而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故在实验室中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紧急处理方法为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残余硫酸,不能使用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
故填:A。
(2)设化工产品中残留Ba(OH)2的质量为x,则
x=17.1g;
答:化工产品中残留Ba(OH)2的质量为17.1g。
【点睛】
熟悉浓硫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吸水性吸的是游离态的水,脱水性脱的是氢氧原子按2:1形成的水.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步骤。
3、解:设反应需要锌的质量为x
x=130g
答:需要金属锌130克
【详解】
见答案。
4、13g
【详解】
设消耗锌的质量为x
x=13g
答:理论上需要消耗13g锌。
5、(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消耗甲烷的质量为x,
解得x=1.28kg
(2)3.52kg=3520g,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需要的天数为 ,
答:(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1.28kg;(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70天。
【详解】
见答案。
五、实验探究
1、CO2、CO、H2O 三 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对产物的检验
【详解】
(1)猜想三:CO2、CO、H2O;
(2)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故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氧化碳产生,因为,一氧化碳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D中黑色粉末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猜想三成立;
(3)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因为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
(4)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实验过程中用纯净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对产物的检验。
2、NaOH、Ca(OH)2 二 有气泡产生 氨气 携带便捷、安全
【分析】
【猜想与假设】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反思与拓展】氯化铵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不同能源,优缺点不同。
【详解】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三:NaOH、Na2CO3,猜想四:NaOH、Na2CO3、Ca (OH) 2,则猜想二则可能是:NaOH、Ca (OH) 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 (OH) 2=CaCO3+2NaOH。
【实验验证】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无明显现象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的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即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的现象时,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即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氨气,因为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氨气;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携带便捷、安全,因为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
故答案为:①NaOH、Ca (OH) 2;②Na2CO3+Ca (OH) 2=CaCO3+2NaOH;③二;④有气泡产生;⑤氨气;⑥携带便捷、安全。
【点睛】
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