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下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今年3月3日世界爱耳日的主题是“保护听力,终生受益”。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防止图中( )受到伤害。
A. [1]听小骨 B. [2]半规管
C. [3]耳蜗 D. [4]鼓膜
2.看书、看屏幕1小时后应远眺放松眼睛以预防近视。矫正近视应佩戴(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平面镜 D. 反光镜
3.手机蓝光是一种可见光,它的光波短、能量高,能够穿透眼球直达眼球内部的感光部位,对其造成伤害。该部位是( )
A. 角膜 B. 视网膜
C. 晶状体 D. 视神经
4.肤色不同,眼睛的颜色也往往不同。其差异表现在眼球壁的( )
A. 巩膜上 B. 虹膜上
C. 脉络膜上 D. 视网膜上
5.2020年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经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为51.3%,保护视力,降低近视率刻不容缓。如图属于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② D. ③④
6.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有可能导致耳聋,原因是容易损伤( )
A. 耳郭 B. 鼓室
C. 鼓膜 D. 咽鼓管
7.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视觉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鼓膜
B. 晶状体的凸度可改变,使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C. 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主要目的是缓解紧张情绪
D. 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近视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8.在短时间内突然从低海拔上升至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需要张大嘴做咀嚼运动,并张大口吞咽空气,这样做可以( )
A. 关闭咽鼓管,减少中耳鼓室的压力 B. 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
C. 疏通咽鼓管,平衡中耳鼓室昀压力,解除不适 D. 放松耳部的肌肉
9.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 耳蜗、大脑皮层 B. 耳蜗、咽鼓管
C. 鼓膜、耳蜗 D. 鼓膜、大脑皮层
10.下列流程图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B.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
C.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 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二、实验探究题
11.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同学模拟眼球成像原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________,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________.
(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白纸板、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见一清晰蜡烛倒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的像.
(3)在蜡烛、透镜、白纸板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换上焦距稍大的透镜,发现蜡烛
倒像由清晰变得模糊了,若要使像恢复清晰,可将白纸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相当于人眼观察________处的物体.由此而得出:眼睛是通过调节________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可以配戴________加以矫正.
三、综合题
12.如图为人眼主要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眼中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人从光亮处到暗处瞳孔________。(填“扩大”或“缩小”)
(3)从眼球结构看,造成近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物像落在________的前方。
(4)近视眼需配戴________透镜加以矫正。
(5)有患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好无损,就是看不见物体。请你推断,原因可能是视觉神经或________发生了病变。
13.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请填写1-8结构名称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5________,6________,7________,8________,
(2)外耳包括耳郭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起收集声波的作用
(3)听觉形成的大致过程是:外界声波经过________传到________,鼓膜的振动通过________传到________,刺激了________内的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________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4)当咽喉感染时,病菌容易通过[4]________传入中耳鼓室,引起中耳炎.
14.当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如图是该过程的反射活动图解,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耳内,感受雷声、风声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在眼球内,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位于________;但听觉和视觉都是在________形成的。
(2)④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遇到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你会选择地点避雨,这种反射活动属于________(请填写序号)。
a. 非条件反射 b. 条件反射
15.资料分析:201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馨香的文字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着我们成长。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过程是这样完成的(见下图):
(1)文字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内,在________上形成物像,最终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一般形成视觉后,再经由大脑的理解,当我们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时,气流就能引起声带的振动使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文字。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再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常常让我们感悟良多,受益匪浅,这属于________反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脑皮层的________中枢的参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D
【解析】如图所示:1听小骨;2半规管;3耳蜗;4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我们要闭嘴,捂住双耳,或者迅速张开口,这样可以使4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防止震破4鼓膜。
2.【答案】 B
【解析】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矫正视力需要佩戴凹透镜,下图是近视眼成像特点以及纠正后示意图,B正确;凸透镜用于纠正远视眼,A错误;平面镜和反光镜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用于调节光线,C、D错误。
3.【答案】 B
【解析】人体视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眼球的结构中对光线敏感,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所以手机蓝光造成伤害的部位是视网膜。
4.【答案】 B
【解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前面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前面是虹膜,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可以形成物像;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因此决定不同人种眼球颜色不同的结构是虹膜。
5.【答案】 B
【解析】图①中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图②表示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图③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远视眼;图④表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所以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后成像情况的是①④。
6.【答案】 C
【解析】A.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鼓室保持内外的气压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故C符合题意。
D.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避免震破鼓膜,故D不符合题意。
7.【答案】 B
【解析】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错误。
B.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正确。
C. 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错误。
D. 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近视可配戴凹透镜矫正,错误。
8.【答案】 C
【解析】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短时间内突然从低海拔上升至高海拔处,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造成不适,需要张大嘴做咀嚼运动,并大口吞咽空气,这样做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解除不适。可见C符合题意。
9.【答案】 A
【解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拉分别是耳蜗、大脑皮层。
10.【答案】 A
【解析】A、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A符合题意;
B、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B不符合题意;
C、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其流程应该是: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尿液,C不符合题意;
D、反射弧的途径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 (1)4;视网膜;2;晶状体
(2)倒立
(3)右;近;晶状体的曲度
(4)凹透镜
【解析】观图可知:
图一中:1瞳孔、2晶状体、3玻璃体、4视网膜、5睫状体。(1)眼球成像示意图: , 从图中可以看到,模拟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4]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2]晶状体。(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白纸板、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见一清晰蜡烛倒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像。(3)“在蜡烛、透镜、白纸板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换上焦距稍大的透镜,发现蜡烛倒像由清晰变得模糊了”,若要使像恢复清晰,可将白纸向右移动(填“左”或“右”),这相当于人眼观察近处的物体。由此而得出: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这种眼睛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12.【答案】 (1)⑤;巩膜;①;虹膜
(2)扩大
(3)④;晶状体;视网膜
(4)凹
(5)大脑视觉中枢
【解析】(1)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①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①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⑤巩膜。(2)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人从光亮处到暗处瞳孔扩大。(3)(4)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④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所以青少年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造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凸度过大。近视眼可以配戴 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从眼球结构看,造成近视的原因是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5)如果眼球结构完整,视神经或者大脑视觉中枢发生病变,仍然可以导致失明的。视神经发生病变使物像的刺激传递不到大脑,视觉中枢发生病变不能形成视觉。
13.【答案】 (1)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听觉神经;耳蜗
(2)外耳道;耳廓
(3)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听觉神经
(4)咽鼓管
【解析】(1)由分析可知:1耳廓、2外耳道、3鼓膜、4咽鼓管、5听小骨、6半规管、7听觉神经、8耳蜗。(2)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其中耳廓起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起传导声波的作用。(3)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4)4是咽鼓管,是咽喉与中耳的通道,病菌若由此进入中耳,人会患中耳炎。
14.【答案】 (1)耳蜗;视网膜;大脑(皮质)
(2)传出神经;b
【解析】(1)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雷鸣的感受器是耳蜗。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接受电闪的感受器是视网膜;因此人的听觉感受器和视觉感受器分别位于耳蜗和视网膜.但听觉和视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2)④在反射弧中属于传出神经。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题干中叙述的反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 b条件反射。
15.【答案】 (1)视网膜
(2)呼气
(3)耳蜗
(4)条件;语言
【解析】(1)文字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内,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依次经过眼球的结构是 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导致 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加以纠正;(2)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后,经由大脑的理解,当我们呼气时,气流引起声带的振动而有感情地读出文字;(3)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声
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作品中的情节让我们感同身受,情绪跌宕起伏,属于条件反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脑皮层中语言中枢的参与。正是这些馨香的文字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着我们成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学案
课题 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章 5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观察并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和耳的卫生及预防措施。方法与过程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收集分析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通过学习学习眼与视觉和耳与听觉,运用所学知识做好日常的保健工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眼的健康和耳的健康对人类的重要性,关注听障人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眼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视觉及听觉的形成。2、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教学难点】 眼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视觉及听觉的形成。
【导学方法】 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1. 我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约有_____来自视觉。____是人的视觉器官,也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它的主要结构是______。2. 眼球近似球体,眼球壁分为三层,外膜(包括______和______)、中膜(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内膜(即________)。虹膜中央的孔叫做_______,它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视网膜上有________,能够感受光的刺激并产生____________。3. 眼球的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有利于光线的通过。________很像一面凸透镜,________的舒缩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4. 耳是人的______器官,能接受的适宜刺激是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声波振动。5. 听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______,引起振动,振动通过______传到内耳,刺激了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__________,进而通过__________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就形成了听觉。6. 除了视觉和听觉外,人体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他感觉,使我们能够全面、准确、迅速的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演示实验,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如图,花朵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并经过______等的折射,最终在______上形成一个花朵的____像,视网膜上的______细胞接受物象刺激,产生__________,然后通过________传递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从而形成视觉,经过了大脑的加工处理,我们看到的是花朵的______像。2. 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睛是由于__________的颜色造成的,而白眼睛部分则是由__________的颜色造成。3. 眼球的结构跟老式照相机的结构类似,成像原理是一样的,请咨询老师傅该照相机的结构或分组去照相馆参观其照相机设备,询问照相师傅,眼的瞳孔、晶状体、视网膜分别和照相机的哪些结构相似? 请据你的调查情况,连一连。4. 观察耳的结构图,回答:⑴ 【1】的作用是_______和_______声波传至内耳。⑵ 中耳包括【 】__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它们的作用是将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并将振动传到内耳,振动刺激了【 】_____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并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_________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⑶ 【 】_______最先接受声波的刺激,当它内陷时,会引起听力下降。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增加了【 】________内的压力,反复进行,可得到一定的疗效。⑷ “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 】________和【 】______损伤。⑸当遇到巨大声音响时,应迅速 _________,其原因是可以使_________张开,保持________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_________。⑹患鼻炎时,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毒从【 】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5. 周末,正在家里做饭的小华听到急促的电话铃声,急忙跑过去接,还没接完电话,他便闻到了一股焦糊味,又赶快跑到厨房。“啊,好痛!”他的手被锅盖烫了,这时,他发现锅里的饭已经烧焦了,尝了一口便喊道:“好苦啊!”⑴ 在这个生活场景中,小华有过哪些感觉? ⑵ 这些不同的感觉都是在哪里形成的?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 下列各项中,不是起感受作用的器官的是( ) A. 眼 B. 耳 C. 鼻 D. 感觉神经末梢 2. 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 视网膜、大脑皮层 B. 大脑皮层、视网膜 C. 视网膜、视网膜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3. 亚洲人与欧洲人的眼睛颜色不同,造成该差异的结构是 ( )A. 晶状体 B. 玻璃体 C. 视网膜 D. 虹膜 4. 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 A. 虹膜和角膜 B. 角膜和巩膜 C. 角膜和虹膜 D. 巩膜和虹膜5. 下列对近视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晶状体一时变凸,但能恢复原状 B.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 C. 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 D.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6. 近几年来近视成为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过程中,眼球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 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 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 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7. 6月6日为世界爱眼日。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人数居世界之首。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眼的是( )A. 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B. 看书写字一个小时左右就应休息远眺C. 发现视力下降应立即佩戴眼镜 D. 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8. 用手掌托住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 )A. 产生声波 B. 传递声波 C. 收集声波 D. 感受声波9. 某人由于外伤导致听力下降,经医生检查,中耳未发现异常。下列不可能损伤的是( ) A. 耳蜗 B. 半规管 C. 鼓膜 D. 听觉神经 10. 听觉形成在( ) A. 听觉感受器 B. 鼓膜 C. 听觉中枢 D.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11. 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A. 半规管 B. 耳蜗内 C. 鼓膜内 D. 鼓室内 12. 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A. 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伤 B. 减缓紧张情绪 C. 避免呕吐 D. 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90% 眼 眼球
2. 角膜 巩膜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视网膜 瞳孔 感光细胞 神经冲动
3.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晶状体 睫状体
4. 听觉
5.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神经冲动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听觉中枢
6.触觉 嗅觉 味觉
合作探究:
1.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晶状体 视网膜 倒 感光 神经冲动 视神经 视觉中枢 正
2. 虹膜 巩膜
3.
4. ⑴ 收集 引导 ⑵ 3鼓膜 4听小骨 5鼓室 声波 物理振动 7耳蜗 大脑皮层。 ⑶ 3鼓膜 5鼓室 ⑷ 2外耳道 3鼓膜 ⑸ 张口 咽鼓管 鼓膜 鼓膜 ⑹ 6咽鼓管
5.⑴ 听觉 嗅觉 痛觉 视觉 味觉 ⑵ 大脑皮层
课堂练习:
1、D 2、A 3、C 4、D 5、C 6、A 7、C 8、C 9、C 10、C 11、B 12、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济南版 七年级下
本节目标
1、观察并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和耳的卫生及预防措施。
新知导入
一位病人车祸之后就失明了,但是经医生检测,发现他的眼睛结构完好,为什么他就看不见了呢?最有可能是什么原因?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视觉
角 膜
瞳 孔
视神经
玻璃体
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脉络膜
巩 膜
虹 膜
眼球的结构
合作探究
巩膜
3.眼睛里能够折射光线的是什么结构?
晶状体
1. 有的外国人的眼睛是蓝色的,这是由眼球的什么结构决定的?
2.有人喜欢对别人“翻白眼”,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白”是什么结构?
虹膜
1. 有的外国人的眼睛是蓝色的,这是由眼球的什么结构决定的?
2.有人喜欢对别人“翻白眼”,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白”是什么结构?
合作探究
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4. 感光细胞存在于眼球的什么部位?
5.光线到达眼内的感光细胞,要经过哪些结构?
视网膜
新知讲解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角膜:可透过光线。
巩膜: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眼球
外膜
中膜
虹膜:中央的瞳孔可透过光线。
脉络膜:分布有血管和黑色素细胞
眼球壁
内膜—视网膜:许多感光细胞,形成物像。
内容物
晶状体: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合作探究
演示实验:模拟眼球成像原理
目的要求:解释眼球成像的原理
材料器具:凸透镜,白纸板,蜡烛
方法步骤:1.取一个凸透镜,一块白纸板和一支蜡烛。
2.对照图,将凸透镜放在点燃的蜡烛和竖立
的白纸板之间。
3.调整蜡烛、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
离,知道白纸板上出现清晰的物像为止。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视觉的形成过程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光线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视觉神经
物体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角膜
新知讲解
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导致晶状体过度变______,甚至眼球的前后径______,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形成了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______加以纠正
凸
变长
凹透镜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近视眼的预防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新知讲解
不在直射的光线下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新知讲解
习题训练
例题1.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巩膜,有聚光作用
B.②凸度过大可导致近视
C.③可产生神经冲动
D.④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B
【点拨】①巩膜,白色,坚韧,有弹性,保护作用;②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③玻璃体折射光线;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不是④视网膜。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二:听觉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半规管
听神经
鼓室
咽鼓管
耳的结构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收集声波的通道。
外耳
中耳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传递声波。
耳
内耳
鼓室:使鼓膜内外的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合作探究
半规管
前庭
耳蜗:接受声音信息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咽鼓管:
新知讲解
听觉的形成
新知讲解
外界声波
通过外耳道
鼓膜
产生振动
听小骨
振动
耳蜗
神经冲动
听觉神经
与听觉有
关的中枢
形成
听觉
1.减少和消除噪声。
保护耳和听力
新知讲解
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3.遇到巨大的声音,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闭嘴。
保持鼓膜大气压力平衡。
4.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中耳炎。
5.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其感染。
习题训练
例题2.耳闻目睹强调了人的视觉和听觉的重要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鼓膜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
B.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C.遇到巨大声响,除闭嘴堵耳外,也可迅速张口
D.近视眼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
A
【点拨】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大脑皮层形成视觉;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近视眼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
新知讲解
探究主题三:其他感觉
鼻——嗅觉
舌——味觉(酸、甜、苦、咸)
皮肤——触觉(冷、热、痛、触、压等)
习题训练
例题3.当我们走进食堂时,多种感觉的形成让我们享受到饭菜的色、香、味。下列感觉形成所对应的感受器分布的位置,错误的是
( )
A. 饭菜的气味——鼻腔黏膜
B. 同学的谈话——鼓膜
C. 饭菜的味道——舌的表面
D. 饭菜的颜色——视网膜
B
【点拨】鼻强是嗅觉器官,鼻腔黏膜可感受饭菜的气味;耳是听觉器官,同学的谈话的感受器是耳蜗,听觉形成部位是听觉感受器;舌是味觉器官,饭菜的味道的感受器是舌的表面;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
课堂总结
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物体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视觉:
听觉:
其他感觉
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
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玻璃体
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C
D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B
C
5.眼球中具有折射光作用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
6.人的听觉形成于( )
A. 耳郭
B. 鼓膜
C. 耳蜗
D. 听觉中枢
B
D
课堂练习
7.小明坐车容易发生晕车现象,请问与晕车有关的耳内结构有( )
A. 听小骨
B. 耳廓
C. 前庭和半规管
D. 耳蜗
8.在耳的结构中,能把振动从中耳传递到内耳的结构是
( )
A. 鼓膜
B. 耳蜗
C. 前庭
D. 听小骨
C
课堂练习
D
9.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是为了保护( )
A.听小骨
B.半规管
C.耳蜗
D.鼓膜
10.“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听觉形成在耳蜗中
B.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遍,属于
非条件反射
C.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D.这种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D
D
课堂练习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