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散文二篇
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被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
作者介绍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生字难字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多音辨析
口号(hào) 颤栗(zhàn)
号 颤
呼号(háo) 颤抖(chàn)
形似辨析
点缀(zhuì) 濒临(bīn)
啜泣(chuò) 频率(pín)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歌颂生命的奇迹。
方法:找找每段中心句
再读课文,品味哲理
哲理性散文往往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永久的生命》一文是如何体现哲理性散文这一特点的?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现象——
方法——
本质——
衬衣脏了、破了,可洗、可补
个体生命中一切发生过的事情都无法消除它的痕迹。
对比
再读课文,品味哲理
哲理性散文往往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永久的生命》一文是如何体现哲理性散文这一特点的?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么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绒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绒毛!
现象——
方法——
本质——
小草、牛犊的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人类生命自身的神奇,不朽,生生不息。
比喻
再读课文,品味哲理
哲理性散文往往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永久的生命》一文是如何体现哲理性散文这一特点的?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现象——
方法——
本质——
不懂疲倦的旅客,走走停停
生命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传递,它永远存在。
比喻
三读课文,交流思想
读哲理性散文,感觉就是在和一个深刻的思想家交流。请在文中找出让你深有感触的句子,结合你的人生经历来谈谈理解。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
感触:确实,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则可以孕育新的生命,让个体的生命通过下一代延续下去。譬如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命以此方式“永存”。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现在的活法给将来留下的是骄傲,是遗憾,还是悔恨?
我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
罗素:(1870--1970)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逻辑学家。在政治上始终主张和平主义。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数学原理》、《哲学原理》、《心的分析》、《论教育》、《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
最具天才的预言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乏激情外,大凡聪明能干而又多心多疑。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中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很会狂热激动,而且常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正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的不可捉摸,甚至对中国人的将来也难以预料。你可以想象他们中一部分人会变成积极的布尔什维克者、勇敢无畏的抗日救国者、狂热的基督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个最终宣称自己为绝对统治者的领袖。”
罗素的这些言论都写
于1925年以前,他能
预料到中国人对马克
思 、 列宁主义的态
度,预料到中国可能
会发生的抗日战争,
预料到没有外 国人奴
役的、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命运主宰者
的诞生!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曾经说
朗读指导: 1、朗读这篇文章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2、边读边勾出关键句。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我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
带来狂喜
摆脱孤寂
体会美好人生境界
我为什么而活着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
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作为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思想家,罗素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教育、伦理、婚姻、社会改革、历史、政治的探讨以及女权主义运动与和平运动。
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那么,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多吗?请举例
如:被订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滴着鲜血仍眷顾着红尘的苦难的人们。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崇高而伟大的情怀
1.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2.爱和悲悯,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如果没有爱和悲悯,那么我们片面追求爱情、知识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追求爱情会产生爱情恐怖主义;追求知识会成为灾难的帮凶。
3.三者能否交换顺序
爱情,自然朴素的精神追求;知识,提高素质的精神追求;同情心,道德层面的精神追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全部的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自私;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奥斯特洛夫斯基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冰 心
著名作家毕淑敏的观点:
生命本没有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而且确立目标要趁早。
体味语言的含蓄,充满激情,富于理性
1、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的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撼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其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象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象再也没有其他的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作者的语言运用得含蓄、深刻。
品写法
罗素不仅是哲学家,还是一位数学家。在《我为什么而活》这篇散文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做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
1、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在分说部分,每一段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结构(“总—分—总”)来进行阐述;
3、运用了诸如“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来阐明原因;
4、运用过渡句承上启下,如“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是把我带回尘世”;
5、善于运用一些关联词,使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你为何而生?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以把预习时写下的感触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