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中国 顺应世界潮流鸦片战争后二鸦战争甲午
中日
战争
《四洲志》、 《华事夷言》《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孔子改制考》,变法,君主立宪变法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批判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维新变法
救亡图存
君主立宪
资本主义
学习技术
维护统治
民
族
危
机
不
断
加
深
一个目的:
一个方法:
两个阶级:
三个层次:向西方学习(近代化)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技术(器物)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救亡图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 顺应世界潮流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在中国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当时中国士大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顺应”所遭遇的困境漠视、仇视 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 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日本有识之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
对日本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海国图志》在日本 “顺应”所遭遇的困境赞赏、欢迎思想解放梁启超的困境与努力 (1895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至之后,会(强学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人来观,即欣喜无量。
——梁启超《饮冰室主人自说》梁启超在引导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资料匮乏,民众冷漠“顺应”所遭遇的困境 “我日本国不幸之邻国,一曰支那,一曰朝鲜。此二国者,不知改进之道,其恋古风之旧俗,千百年无异。在此文明日进之活舞台上,…… 仅以虚饰为其事,其于实际,则不唯无视真理原则,且极不廉耻,傲然而不自省。
——福泽谕吉(日本伏尔泰、思想教父)
《文明论概略》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 福泽谕吉认为中国不幸的原因在哪里?他的评价是否完全符合事实?“顺应”所遭遇的困境 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甚至有的学者还说,正因为梁启超先生的存在,才使中国的士绅阶层里分化出了一个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队伍。除了知识分子队伍之外,梁启超还影响了一般的民众,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人,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没有受到过梁任公他的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一个象法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的启蒙运动,但是已经有了启蒙宣传家,那就是梁启超。
《八千里路云和月》 余秋雨旁述 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看过《天演论》,可见影响之深广。
——陈文振 《追思严复先生》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
社会启蒙的思想运动 中国 顺应世界潮流鸦片战争后 今天?爱国的情怀
开放的意识
学习的态度
创新的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乾隆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师夷长技以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