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区域发展差异
与因地制宜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And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学会根据资料图片,说明因地制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为自己的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知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格局。
学习目标
理解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是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2
1
3
国土空间根据
①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②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③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划分为四个区域
①优化开发区域
②重点开发区域
③限制开发区域
④禁止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
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限制开发区域
农产品主产区 :主要包括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等7大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及其23个产业带
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等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四个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
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等18个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
包括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四个区域
1、在我国地图上找出上述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
说一说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
2、查找资料,说一说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发展重点的设定依据有哪些?
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
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生态环境的脆弱度;
经济发展水平。
说一说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
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确定每一个主体功能区的定位
控制开发强度
完善开发政策
规范开发秩序
四类主体功能区
目录
区域的
发展阶段
01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02
坚持因地制宜
03
区域的发展阶段
01
Regional Development Stage
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一定的时空范围
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
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一定的时空范围
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
经济社会活动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生产活动:
传统农业比重大、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
较低
较低
(1)
经济水平:
开放程度: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较小,缺乏高水平中心城市
较微弱,均衡状态
(1)
内部差异:
对地理环境影响:
举个栗子
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限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难于开垦,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耕作业为主,发展缓慢。
后来,由于船的使用,以及农业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耕作业发展较快,但整体水平还是处于较低状态。
(1)十八洞村早期发展水平较低,贫困发生率高的原因?
(2)十八洞村在贫困条件下如何脱贫致富的?
位于山区,交通闭塞,人均耕地少,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现代工业,人均收入低。
发展特色产业,如种植猕猴桃、养殖家禽和稻花鱼;开发苗绣织锦;发展苗寨旅游。
十八洞村的发展说明区域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是可以通过发展改善环境,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
中十八洞村的变化
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
区域发展初级阶段
选择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区域,说一说如何确定该区域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我真行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我国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任务,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
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状况,说一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2)
生产活动:
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较高
经济水平:
开放程度: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2)
较大,中心城市率先发展
环境污染严重,呈现明显的不协调
内部差异:
对地理环境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区随工商业的发展,形成了以沪宁杭、武汉、长株潭为中心的工业基地,呈率先发展的势头,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但排放的污染物也大量增加,环境问题严重。
举个栗子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1.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还从外地输入了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五大湖区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据此,查阅有关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沿岸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级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部门,空间结构由匹兹堡扩展到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资源的不断开发,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的。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限制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人体健康。
(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同意,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会导致经济发展受限。
最具幸福感的中小城市——长沙县
湖南省长沙县位于长沙市区以东,原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乡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县着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为代表的现代工业迅速崛起,位于该县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湖南工业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开发区。长沙县为中部地区主要的工程机械、汽车、空调、盾构机制造基地。县城高楼林立,企业总部云集,高速路网四通八达,还修建了磁浮快线。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4.2万元,县域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六位。长沙县连续两次被评为我国最具幸福感的中小城市。
最具幸福感的中小城市——长沙县
(1)长沙县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在长沙县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议一议,长沙县的发展壮大给我们哪些启迪?
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到以工业化为主的成长阶段。
由乡村生活进入城市生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由低矮瓦房到高楼大厦,生活观念发生变化;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费能力增强;交通便利,出行更加便利。。
发展需要认清本地优势,充分发挥本地优势 ,积极融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注重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3)
生产活动:
原有工业萎缩,产业转型发展
经济整体萎缩,衰败状态
产业转型,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经济水平:
发展之路:
新型工业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东北老工业基地
1.东北老工业基地衰弱的原因有哪些?
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有哪些?
老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改革未能到位;新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人才流失;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用地紧张等。
推动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政府体制改革;加强自然生态的保护;加强国际交流。
深圳转型
1.深圳转型提升的方向有哪些?这些方向为什么能整体提升当地经济?
发展高科技制造业,包括生物工程、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发展总部经济。
这些产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对当地经济整体提升作用明显。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4)
阶段发展方式:
以创新驱动为主,产业创新、城市创新、科技创新和开放创新
经济、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
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
阶段发展路径:
人地关系:
中国制造2025
1.中国要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是什么?
2.中国智造的意义有哪些?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制造业的提升;中国制造规模大,但整体较粗放,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为了实现中国智造转型的跨越。
改变以往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借此改善生态环境;
以创新驱动发展,多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部门,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借此提升整体发展素质;
倡导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借此提升我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率。
你的家乡目前的产业结构处在哪一个阶段?
其未来的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1、下表A、B、C、D四个地区分别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A 30633 0.4 30.5 69.1 126634
B 13541 15.0 40.1 44.9 37956
C 89705 4.0 42.4 53.6 80932
D 3444 7.3 45.9 46.8 50765
A: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
C:
D:
2.一般来说,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想一想,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的提高,科技的进步,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等因素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转变。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02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通过区域发展水平来区分
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主要是区域发展的差异性,通过区域发展水平来区分。
区域间的差异有自然环境的差异与人文环境的差异。
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主要是区域发展的差异性,通过区域发展水平来区分。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通过区域发展水平来区分
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构成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数
预期寿命
教育程度
地区生产总值
秦岭——淮河分南北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1月平均气温0°C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结合有关材料,比较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 条件 差异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黄土、黑土
秦岭——淮河分南北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差 异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生产占据突出地位
工业生产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联系
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为主
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轻工业比重相比更大
铁路、公路通达性好
铁路、公路、内河航运通达性好
第二产业占比大
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快
陆上联系多
海上联系多
湖南省区域发展差异
2.在省级行政区域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湖南省城市与乡村人口结构变化
1980年
2000年
2020年(规划)
城市人口
乡村人口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80年
2000年
2020年(规划)
湖南省产业结构变化
湖南省区域发展差异
(1)分析湖南省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人口迁往城市,或者农村转变为城市,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第二产业比重增加,到后期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比最大。
城市化、工业化、科技创新等
(2)议一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03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促进区域发展
区域自然环境
区域人文环境
要素禀赋和演化过程
区域存在差异性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促进区域发展
瑞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1.瑞士因地制宜发挥了哪些优势,发展了何种产业?
发挥历史文化、制造优势,发展钟表文化产业;
发挥湖光山色、旅游景观多样的优势,发展旅游业;
发挥中立国优势,发展国际会展、国际组织总部建设产业;
发挥农产品生产技术优势,发展奶酪、巧克力、速溶咖啡产业。
美国农业
2、美国玉米带位于乳畜带以南的地区。玉米是喜温、喜光、喜湿的作物。由于植株高大,叶的表面积也大,蒸腾量高,因此需水量也大。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无霜期为160-200天,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自然条件十分利于玉米的生长。
美国农业
(1)读图,指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分布的大体范围。
美国的乳畜带分布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沿岸地区;小麦带分布于中部平原和北部平原;玉米带分布于中部平原,乳畜带以南;棉花带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冬小麦带和混合农业带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地区。
美国农业
(2)读图,分析美国的自然条件(光照、温度、降水、土壤等)对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美国东北部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形成乳畜带;美国中部和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形成小麦区,北部由于冬季较长,以种植春小麦为主,中部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美国农业
(2)读图,分析美国的自然条件(光照、温度、降水、土壤等)对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乳畜带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无霜期为160-200天,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自然条件十分利于玉米的生长,形成玉米带;西部高原山区,海拔高,降水少,面积辽阔, 多天然牧场适宜发展畜牧业。
美国农业
(3)议一议,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实施农业地区专门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欢迎来到海南岛
3、海南岛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海域宽阔,岸线漫长,海湾和海岛众多,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旅游资源独特,近岸海域海水清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优良。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降低。山地、丘陵、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海岸岛矿产资源丰富,以铁、水晶、钛、独居石等为多。莺歌海盛产海盐,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盐场。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作物产区,盛产橡胶、咖啡、可可、椰子、槟榔、胡椒等。目前,海南岛已成为我国新兴的热带旅游基地。
2009年12月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力图将海南岛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2018年4月,国家决定支撑海南全岛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欢迎来到海南岛
(1)说出海南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地形中间高,四周低,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为什么海南岛能成为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我国位于热带地区范围较小,海南岛纬度较低,全部位于热带,水热充足,适宜发展热带作物。
欢迎来到海南岛
(3)归纳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丰富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4)有人说,海洋岸线资源和热带气候资源是海南岛的两大优势资源,应以此为依托建设国际旅游岛。你是如何认识的?针对海南岛岸线资源保护,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国际旅游岛,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并写成一篇小论文。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构成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
小结
1.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与中、西部在资源方面有明显差异
B.东部与中、西部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显著的差异
C.东部与中、西部的开放程度有明显的差异
D.东部与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
A
2.下列叙述中,三大经济地带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
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D
3.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分界线,它是( )。
A.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和以下的界线 B.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C.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D.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界线
C
4.我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注意了很多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注意改善生态环境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③借助沿边贸易优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基地
④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⑤利用草场的资源优势,加强牧区.建设,发展好畜牧业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 ④ ⑤
D
5.下列农业行为符合因地制宜观点的是( )
A.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地势低洼处,挖鱼塘养鱼,鱼塘周围植桑、种甘蔗
B.在干旱草原区,开垦耕地种粮食
C.在陡坡上开垦耕地
D.在西双版纳林区大面积毁林开荒
6.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性投资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加快发展,内蒙古自治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内蒙古自治区要加快发展,必须
①加强东西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②照搬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模式
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草原旅游业 ④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A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场“山呼海应”的大布局开始波及杭州、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以及丽水、衢州、舟山等相对欠发达地区。当初,按照浙江省的设想,“山”“海”摆起“富贫方阵”,对口之间打擂台。但各地对口协作后不久,就有违“父母之命”。比如,浙江省原先确定常山和崃州结对,但由于两地产业和要素资源不对接,深入合作勉为其难。2011年6月15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作”的大背景下,民间投资被激活了,为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1)材料中的“山”“海”之病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问题
(2)材料中表明各地需要重新搭配,这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3)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问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有何意义 (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发展区域经济时要因地制宜,应首先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这样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1)材料中的“山”“海”之病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问题
(3)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问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有何意义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大。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
(2)材料中表明各地需要重新搭配,这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