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鲁尔区简介
德国鲁尔区 位置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土地面积4953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3%;人口约530万(2018年),占全国总人口的7%。鲁尔区由50多个大小城镇组成,较大城市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
埃森现为鲁尔区最大的机械制造和电子工业中心。
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是欧洲最大的河港,莱茵河西岸钢铁厂林立。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储量大、埋藏浅、煤质优、煤种全、品位高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较近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利的水陆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
1.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煤炭资源
运入铁矿石
煤炭工业
丰富水源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基础工业:煤炭工业
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
煤炭地位下降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
年 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
煤 4 2 0.75
铁矿石 2 1.8 1.3
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变化
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技术进步使炼钢耗煤量下降
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
2.根据下列素材,分析鲁尔区衰弱的原因?
燃料
原料
港口
钢铁工业区位导向变化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2.根据下列素材,分析鲁尔区衰弱的原因?
产业结构单一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世界钢铁危机
2.根据下列素材,分析鲁尔区衰弱的原因?
美国、日本等主要产钢国兴起
铝合金
钢铁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环境污染严重
2.根据下列素材,分析鲁尔区衰弱的原因?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煤炭的地位下降
④世界钢铁危机
③新技术革命冲击
⑤环境污染严重
内在原因
根本原因
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技术进步使炼钢耗煤量下降
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2.鲁尔区衰弱的原因
读图 2-26 及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工业结构特点: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依赖煤炭资源,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活动
2. 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20世纪60年代
改造传统产业
改善基础设施
发展汽车、石油、
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20世纪70年代
引进发展高科技
产业和服务业
20世纪80年代至今
鲁尔区推进转型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产业结构多元化
改造传统工业
落后企业归并整合
减少企业数量
扩大企业规模
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工业
引进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调整产业结构,引进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及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引入的新企业如何布局?
新企业布局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调整工业布局,采取均衡策略。
鲁尔区早期工业布局,侧重接近原料地,以钢铁、煤炭、化工为重点。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结合区域综合治理,鲁尔区对传统重化工企业有序实施关停并转。钢铁工业布局不再沿袭以往的“就煤模式”,而是立足水运,在莱茵河港口城市兴建企业。
减少运输成本
近原料地原则
采取平衡策略
新企业
传统产业(钢铁)
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
“移铁就煤”模式
沿莱茵河港口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杜伊斯堡大学
自60年代相继建立了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几十所各种专业的高等院校、为数众多的中等技术学校,以及一大批科研机构。
据德国《镜报》提供的全德大学排名,杜伊斯堡综合大学排名第二。2001年杜伊斯堡大学又与另一著名的埃森大学合并,其规模、专业更是居全洲之首。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整治前的发电厂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德国煤炭博物馆
工业旅游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调整工业布局,采取均衡策略。
(新企业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传统产业从“就煤模式”到立足水运。)
调整产业结构,引进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传统落后企业归并整合,使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活动
开发期:资源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良好。
成长期:资源开发规模扩大,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
稳定期:资源开发规模最大, 生态环境恶化。
衰退期: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衰退期:美化环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
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稳定期,利用资源开发积累下来的资源、技术、人才等选择替代性产业,培育非资源支柱产业,减少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
……
活动
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焦作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该市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2008 年,焦作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开始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之路。焦作明确提出创建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焦作逐渐形成了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另外,焦作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城市品牌,实施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现已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1)查阅资料,分析焦作因煤而兴的资源条件,并指出其主要的传统产业。
资源条件:
①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②煤田面积广,储量大,品位高;
③耐火黏土、石灰石、铁矿石等资源丰富。
主要的传统产业:煤炭开采、金属和非金属矿采选、金属冶炼加工、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
活动
①焦作周边山水自然景观壮美,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②旅游客源市场广阔;
③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高;
④政府主导,树立城市旅游品牌等。
活动
(2)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有哪些优势条件?
河南焦作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该市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2008 年,焦作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开始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之路。焦作明确提出创建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焦作逐渐形成了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另外,焦作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城市品牌,实施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现已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3)焦作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①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②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③加强政府主导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活动
(2016.10浙江)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中欧洲西部局部略图。
材料二: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
(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3分)
条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径流量大且稳定;地势低平,水流平缓
原因: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分流水运运量;产品附加值提高,宜采用公路和航空运输。
(2016.10浙江)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中欧洲西部局部略图。
材料二: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
(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5分)
变化:原料和能源地位下降,技术和人才地位上升;
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构成优化,技术工艺改进,污染物排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