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课件(8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课件(8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3 07:1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1张PPT)
第二章 区域发展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 a case study of desertification areas in China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课标解读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课标呈现】
1.说出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及具体表现。
2.分析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地区石漠化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3.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区域背景,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课标解读】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
【综合思维】掌握分析生态脆弱区发生的背景、原因及治理措施。
【地理实践力】能结合某区域的背景,说出该区域易发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并能提出符合区域发展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归纳人类活动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路径。
探究 Inquiry
巴丹吉林沙漠
Badain Jaran Desert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面积4.43万平方千米。这里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年蒸发量超过3500毫米。但这里发育了100多个湖泊,并拥有全球相对高差最大的沙山,形成了沙山与湖泊相伴的独特景观。巴丹吉林高大沙山与湖泊并存的成因,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查阅文献,了解上述争议内容,谈一谈,你对巴丹吉林高大沙山与湖泊并存成因的看法。
巴丹吉林沙漠的一些湖泊边缘有淡泉水出露。讨论这些淡泉水比湖水对当地沙漠治理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主要与地下水补给有关,可通过查询相关文献了解。
受地形限制,当地湖泊为内六福,多数为盐湖,湖水盐度高,大多无法作为植物的灌溉用水;淡泉水可为治理沙漠提供宝贵的淡水资源。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我国荒漠化地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各种环境问题,是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
Contents
目录
01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Meaning of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
02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
与发展问题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faced by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03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Meaning of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
01
荒漠化的含义
Meaning of desertification
01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阅读 Reading
我国西北荒漠化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昆仑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区域,涉及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腹地,降水稀少,但有时降水强度却比较大,这就为土地表层风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格局来看,植被覆盖率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由乔木、灌木植被先灌木植被转变,直至荒漠。
大面积的地表裸露,使土壤失去了植被保护以及对水的调节作用。
自然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破坏和沙漠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的类型
Types of desertification
02
土地退化
Land degradation
水土流失
Soil erosion
土壤盐渍化
Soil salinization
A
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土地退化
Land degradation
B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
水土流失
Soil erosion
阅读 Reading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位于秦岭及渭河平原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洮河及乌鞘岭以东。
涉及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省(自治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海拔800—3000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积温约为1000—4000℃。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土壤因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解;
降雨因素:降水集中在7-9月,暴雨过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地形因素:地形起伏过大加剧了流水侵蚀;
植被因素:荒山秃岭造成雨水和风力直接侵蚀。
人为原因:
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高原坡耕地每年因水力侵蚀损失表土0.2—1厘米,严重者可达2—3厘米。
黄土丘陵沟壑区90%的耕地是坡耕地,每年每亩流失水量20—30立方米,流失土壤5—10吨,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C
在蒸发强烈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过分升高时,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至地表附近而蒸发,使土壤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土壤表层,形成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
Soil salinization
活动 Activity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其主要类型有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沿海水陆交接生态脆弱区。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对照我国行政区划图和地形图,说出这些生态脆弱区的大致范围和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2)说出这些生态脆弱区主要有哪些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见下页图。
注意:使用的指标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也不同。
如按照植物区系、动物区系及其环境特点,地球上自然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
全国生态脆弱性评价图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南山区等地,其中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云贵高原等地形区生态环境脆弱。
(3)生态脆弱区一般具有抗干扰能力弱、边缘效应显著、环境异质性高、时空波动性强、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等特征。选取上述1—2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区,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分析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表现。
以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为例
分布:长江以南红土层盆地及红壤丘陵山地,行政区域涉及浙、闽、赣、湘、鄂、苏等六省。
表现:土层较薄,肥力瘠薄,人为活动强烈,土地严重过垦,土壤质量下降明显,生产力逐年降低;丘陵坡地林木资源砍伐严重,植被覆盖度低,暴雨频繁、强度大,地表水蚀严重。
活动 Activity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塔里木河流流域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加之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胡杨林枯死,土地荒漠化加剧。
从2004年开始,新疆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启动了以防沙治沙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年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达690万亩以上。与此同时,新疆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为重点, 全面推进土地荒漠化防治,目前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已明显改善。
干枯的胡杨林
塔里木河生态美景
(1)结合图2-41,分析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
当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如滥牧、垦荒等导致植被破坏、耕地面积扩大,同时植被蓄水减少而农业用水量加大,过量引河水和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又使河流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导致胡杨林枯死,最终使当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2)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许多“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地区植被破坏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 。查阅资料,了解“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比较其与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的异同。
主要分布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区。
差异: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
相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地退化。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faced by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02
荒漠化危害范围大
Desertification has a wide range of hazards
01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陆地面积的总和。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世界荒漠化分布
中国荒漠化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以上。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荒漠化危害程度深
The degree of desertification is deep
01
经济方面
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生态方面
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生产方面
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消失的楼兰古国
阅读 Reading
活动 Activity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为蒙古,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而得名。
经过多年治理,2015年7月28日,库布齐沙漠的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的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库布其沙漠秋季景观
库布其七星湖沙漠景区
读图2-45,描述库布齐沙漠的变化。
库布齐沙漠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议一议,库布齐沙漠这些自然资源开发对保护当地地表植被有何作用?
库布齐沙漠面积显著缩小,仅有的部分沙漠呈碎片化分布。
风能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当地地表风速,减弱风力侵蚀,从而保护植被。
太阳能开发:降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从而保护植被。
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结合地形与地理环境,分析库布齐沙漠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原因。
库布齐沙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北部紧邻黄河,地势较为平坦,能够得到黄河水的补给,故地下水较为丰富。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03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如今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阅读 Reading
“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
共同行动倡议
成立时间:2016年6月17日
合作原则: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采取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维护和加强相关国家荒漠、草原和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鼓励发展沙区绿色经济,倡导土地综合管理,协调体现生态、经济功能,利用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保护沙漠景观受破坏;
开展相关国家交通干线、城镇(绿洲)综合生态防护体系建设,推动内陆河湖流域的可持续土地及水资源管理;
推动沙尘暴源区和路径区的旱灾与沙源控制,提高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能力;
加强相关国家世界自然和文化遗址周边地区的生态维护和修复,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工作从此得到广泛重视,国家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许多地方的土地荒漠化状况得到较大改观。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措施
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保护并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举例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目的
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阅读 Reading
毛乌素沙地治理
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南部和陕北榆林一带,年降水量相对较多,为250—400毫米。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生态治理,毛乌素沙地600多万亩流沙“止步”,荒漠生绿,特别是历史上饱受风沙侵害的陕北榆林市,如今已建设成为“塞上绿洲”。
毛乌素沙地造林
活动 Activity
在科尔沁沙地,普遍存在着历史时期形成的三成古土壤。这表明科尔沁沙地曾经有过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公园9世纪以后的一段时间,大量外来移民在此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随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地移民逐渐迁出,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又逐渐恢复为牧业,土地荒漠化有所逆转。清代,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沙地垦荒,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再度扩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科尔沁沙地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2)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加剧沙尘暴灾害,局地气候变差;流域下游河水泥沙含量增加,河床淤积严重;农、牧业承载能力下降,威胁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等。
区域开发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活动 Activity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但这里高寒多风少雨,每年积雪长达7个月,自然条件十分酷。历史时期的滥垦乱伐和过度樵采,使该地森林几乎荡然无存,成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风沙肆掠之地。
20世纪50年代的塞罕坝
20世纪50年代的塞罕坝
(1)在地图上找到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位置,说明该地的地理环境特点。
(2)塞罕坝林场50多年艰苦造绿的案例,给予我国哪些启迪?谈一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位于河北承德北部坝上地区。当地以高原和波状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当地气候属于由半湿润向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区;河流稀少;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略。
活动 Activity
什么是“生态移民”?议一议,“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尊重自然?
生态移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生态移民这一行为,即将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居民转移出来集中居住在新的居民点,以使生态脆弱区达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是指移民的主体,即那些在生态移民实践中被转移出来的原住地农牧民。
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右图所示。
板书设计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荒漠化
荒漠化的成因
类型
概念
分布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防治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主要表现
原则、措施
随堂巩固
2020年6月17日是第二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选取了四幅景观图片。读图,完成1~3题。
①黄土高原 ②河西走廊 ③哈尼梯田 ④云贵高原
随堂巩固
1.四幅景观图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图中①地地表分布有深厚的沉积物,地面支离破碎,其地质作用主要表现(  )
A.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C.冰川沉积、风力侵蚀 D.风化作用、冰川侵蚀
随堂巩固
3.我国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②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③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
④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随堂巩固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冬冷夏热,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0~300 m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沙丘底部植被相对较多,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生长期草本植物,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完成4~6题。
随堂巩固
随堂巩固
4.图中草本植物在2个月生长期之后会迅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 B.风沙大 C.土壤贫瘠 D.昼夜温差大
5.图中梭梭等植被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增加土壤湿度,稳定沙丘面 D.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6.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缓当地土地荒漠化的是(   )
A.设置草方格沙障 B.播种沙生植物
C.控制载畜量 D.扩大耕地面积
随堂巩固
读下图,完成7~9题。
随堂巩固
7.左图所示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湿地干涸
8.左图中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水产养殖 C.拦泥蓄水 D.发电灌溉
9.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地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右图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随堂巩固
10. 图1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相关资料记载,图1中甲处古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随堂巩固
图1
图2
随堂巩固
(1)根据材料,分析图1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自然原因: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随堂巩固
(2)图1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减弱,加剧旱涝灾害;影响航运。
随堂巩固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
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