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23 21:3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1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本节聚焦
一、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三、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问题探讨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图是某人的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的一部分。
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血液生化指标: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葡萄糖含量超标,糖化血清白蛋白含量超标,可能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
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生物体的内环境会发生激烈变化吗?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原理:
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探究 实践
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探究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方法步骤:
1、绘制如图所示的实验记录表格。
材料 (25mL) 加入0.1mol/L HCl 加入0.1mol/L 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探究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2、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测试并记录起始pH。一次加一滴0.1mol/L的HCl(或NaOH),轻轻摇动。每加5滴测试并记录一次pH,直到加入30滴为止。
3、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2)中步骤,记录结果。
4、充分冲洗烧杯,用肝匀浆代替自来水,重复(2)中步骤,记录结果。
5、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制不同实验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pH变化曲线。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讨论:(1)就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pH的变化来说,肝匀浆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缓冲液
(2)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磷酸盐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所以溶液pH变化不明显。
推断:肝匀浆中可能含有缓冲对。
缓冲对
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
(1)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时:
①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
结果:CO2 由肺排出体外,缓冲了体内过多的酸。
(2)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
Na2CO3+H2CO3→2NaHCO3
结果:
过多的 NaHCO3 由肾脏排出,缓冲了体内的碱性变化。
②H2CO3→H2O+CO2↑
弱酸
弱酸
弱碱
弱碱
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体温的变化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可能会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
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尽管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若体检报告中某种成分含量高于或低于正常值时,则预示我们的身体可能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其他变化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实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3、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外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内因: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内环境的稳态
动态平衡
1
2
3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病人的水和无机盐等的代谢会紊乱,可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法国贝尔纳
美国坎农
现代观点
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依赖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内环境一定能维持稳态吗?
发烧
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
腹泻
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高原反应
中暑
中暑是指高温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如高热、皮肤干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悸、头痛等。严重中暑会使体温超过40℃,病死率比较高。
拓展
稳态失调引起的不良反应
营养不良
肾小球肾炎
肝功能受损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下降
过敏反应
淋巴循环受阻
组织蛋白增多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组织水肿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体温失调———发烧、中暑;
血浆中含氮废物过多———尿毒症;
02缺乏———乳酸中毒;
血浆中Ca2+浓度过低———抽搐;
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
稳态失调还会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吗?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调节能力有限(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正常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适宜的温度和pH等能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1、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2、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稳态概念的发展
基因表达、激素分泌、酶活性的稳态
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
心脏活动、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
种群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态
  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分子水平
群体水平
器官水平
细胞水平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