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空气与生命
一.空气和氧气
1.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我国首都北京开幕,届时可能会用到大型遥控飞艇作为宣传工具以渲染活动气氛。为了飞艇在空中飞行安全而有效,根据下表中气体的性质,最适合填充飞艇的气体是 ( )
气 体
氢 气
氦 气
氮 气
空 气
氧 气
性质
密 度/kg·m-3
0.09
0.18
1.25
1.29
1.43
可 燃 性
可 燃
不可燃
不可燃
不可燃
不可燃
几种气体物质的密度(0℃、1标准大气压)及可燃性
A、氢气 B、氦气 C、氮气 D、氧气
2.有一种白色固体A和黑色粉末B,充分混合后加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和无色气体D,无色气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更旺,若将一种红色粉末E放在盛有D的集气瓶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F,并放出热量。
(1)试推断:A是_______,B是_______,C是_______,D是_______,E是_______,F是_______。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火柴,火柴头中主要含有以下化学物质:氯酸钾、二氧化锰、硫黄和玻璃粉;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制的。当用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转化为白磷。①白磷易燃;②放出的热量使所含的氯酸钾分解;③生成的氧气与硫化合。写出①、②、③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4.火柴头中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单质硫)和玻璃粉等。火柴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制成的,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所产生的热量使红磷转化为白磷,白磷易燃,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写出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最终使火柴梗(主要成分为C35H32)着火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
5.请按右图给出的条件进行实验,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6.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 “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
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 、B 。
(2)图I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5)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I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
8.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9.酒精灯灯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为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如图),结果如下(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火 焰
焰 心
内 焰
外 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37
670
775
806
801
750
667
平均温度(℃)
603
794
708
(1)根据上表数据,灯焰三部分温度有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数据,加热实验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_____________位置较适宜。
(3)灯焰焰心温度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军很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据是:
。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有一个小保温瓶,内盛液化空气,当打开瓶盖后,在瓶口放一根燃烧的木条,则燃烧的木条会____________(填“熄灭” 或“燃烧得更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氧的沸点为-183℃,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12.将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分别滴在滤纸上和铁片上(二硫化碳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在相同条件下,滤纸上的白磷______自燃,铁片上的白磷______自燃,(填“会” 或“不会”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可燃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如下:(1)取一支大试管,往里加2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2)用镊子取一块白磷投入到试管中,可看到白磷并不燃烧;(3)往试管里滴加5滴1mol/L碘化钾溶液,不一会儿,可观察到白磷先熔化,继而燃烧起来,发出火光,并伴有白烟生成。试回答:
(1)碘化钾的作用是 ;
(2)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通过该实验的探究,你总结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
。
14.小洋从资料上获悉:FeCl3溶液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由于FeCl3的水溶液中含有Fe3+、Cl-,于是,她对“到底是FeCl3溶液中的哪种微粒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展开了探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猜想二: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请你帮助她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5 mL5%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无明显现象
向盛有5 mL5%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有很多因素,例如催化剂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可能的因素再作出两种猜想,并设计验证方法或操作可以证明你的猜想(将有关内容填在下表中)。
序号
生活事例
猜想
验证方法或操作
(1)
(2)
16.某同学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资料了解到氧化铜、氧化铁等都能加速氯酸钾的分解。为了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如下图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记录见下表: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加入其它的物质
待测数据
1
1.2 g
无其它物质
2
1.2 g
加入少量的Cu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 ;
(3)为探究CuO在实验2中是否起催化作用,还需探究的内容是 。
Fe2O3
Al2O3
CuO
MgO
开始反应
470
515
305
490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545
17.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右表所示。实验室用氯酸钾来制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 )
A、Fe2O3 B、Al2O3 C、CuO D、MgO
18.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几滴水,则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还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这里水是________________;
19.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飘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吸附剂
20.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水分解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2H2↑+O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Ti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该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1.已知:催化剂可能参加化学反应的中间过程,但最终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设有一反应,可经下列步骤进行:AB+2C==AC+CB,AC+D==AD+C,CB+E===EB+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总反应方程式AB+D+E==AD+EB B、反应物为AB、C、D、E
C、生成物为AC、CB、AD、EB D、催化剂为C
22.冰箱制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
Cl+O3 → ClO+O2 , ClO+O → Cl+O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将O3转化为O2
C、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Cl原子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
23.地球外层空间存在着微量的臭氧(O3)和氧原子(O),该臭氧层的存在能吸收和阻挡太阳有害的紫外线的强烈辐射。可是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会破坏臭氧层,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NO和NO2),它们和O3及O发生如下反应:O3+NO=NO2+O2 ;
O+NO2=NO+O2 。这两个反应反复循环,其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的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4.高空大气中的氧气能吸收紫外线转变成臭氧(O3),O3可分解:O3==O2+O,O3又和大气污染物如超音速飞机排放出的NO发生反应:(1)NO+O3==NO2+O2,(2)NO2+O==NO+O2。在上述反应(1)中NO作 剂;综合反应式(1)(2),则NO作 剂。
25.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加入下列哪种物质,可使分解速度加快氧气的产量提高 ( )
A、锰 B、二氧化锰 C、锰酸钾 D、高锰酸钾
26.将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一会儿,得到一种无色气体后立即停止加热,则此时所含物质共有 (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7.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a℅,其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用以下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 )
28.某校科学课外活动小组做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实验研究,取一只试管装纯氯酸钾m克,另取一只试管装入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也是m克,同时加热分解收集氧气,至反应完全。四个小组同学分别对产生氧气质量(M)与时间(t)关系,所作图象如下(图中n代表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请问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图象应是 ( )
29.小雨对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的“便携式制氧器”(如图a),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如图b)和所用的药品。药品中甲剂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作制氧剂;乙剂是黑色固体,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 甲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过碳酸钠是白色颗粒状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可用于制取氧气。
【设计与实验】小雨把甲剂和乙剂带到实验室与黄老师共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验证出甲剂是一种钠盐后,小雨接着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甲剂和乙剂制取并验证氧气。
(1)根据图b得出:
①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图c所示的仪器:
(填字母),理由是
。
②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可用 法收集。
(2)装置连接完毕,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
(3)小雨认为氧气是由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产生的,其化学方程式为 。
(4)如何验证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简述实验操作与现象) 。
[实验二]检验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检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步骤二
将步骤一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小雨得出甲剂是过碳酸钠。
【反思与评价】小方认为小雨的结论不够严密,你认为严密的结论应该是 。
30.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a → 。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 。
(4)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你觉得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
(5)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同种气体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只答出一条即可) 。
31.实验题:验证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3)实验装置图:
(4)实验步骤:
(5)收集的证据:
(6)结论:
32.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用于潜水艇中作供给氧气的反应是有 ( )
3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其中氮为-3价),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12g镁在空气中燃烧所得产物的总质量 (填>、<或=若干克);已知氮化镁是黄绿色固体,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在这样的条件下,镁更易与 ( 填“O2”或“N2”)化合,理由是生成物 。
34.在高温条件下,金属镁能跟多种气态物质发生反应,例如:
若以相同质量的镁(条)在①O2 ②N2 ③CO2 ④空气中分别充分燃烧均能得到固体产物,则按固体产物质量由大到小所对应的气体分别是(填气体序号)_____________。
35.已知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Mg3N2,若有1.00克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一定不可能的是 ( )
A、1.20~1.35克 B、1.42~1.62克 C、1.55~1.65克 D、1.42~1.55克
36.氯气和氧气一样,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甲烷和充足的氯气反应,推测其产物是 ( )
A、CCl4和H2 B、CCl4和HCl C、CH3Cl和HCl D、CCl4和H2O
37.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薄层细砂 D、铁丝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8.测定H2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实验如下所述。
取10支大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H2.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实验结果如下:
H2体积
分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空气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点燃现象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不燃烧不爆炸
(1)混合气体爆炸范围,H2的体积分数约为
(2)由上述实验结果评价:“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果只发出轻的‘噗声’,表示收集的H2已纯”的说法的真正涵义。
二.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1.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原子,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C、该反应可表示为3X+Y=2Z
D、一个Z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2.化学物质间的反应除了观察和记录外,也需要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想象和分析,这就产生了用模型来模拟化学变化。我们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已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3倍,取等质量两种单质混合。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
(1)反应前后○和●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
(2)该反应后生成物中○和●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
3.右图形象地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其
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则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A、B、C前面的系数之比为( )
A、4:1:3 B、3:1:2 C、4:1:2 D、3:1:3
4.我国计划发射“嫦娥Ⅰ号”卫星,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提供。高氯酸铵分解有可能排入大气的物质是 ( )
A、H2O B、SO2 C、CO2 D、CO
5.“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消耗其它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CO、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试推测,该无毒混合气体是 ( )
A、N2和CO2 B、CO2和NO2 C、CO2和O2 D、CO2和SO2
6.在化学方程式 中,各分子式系数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
A、2m=a B、3n=2a C、3n=a D、2b=2m+n
7.在化学反应aZn+bHNO3(稀)=cZn(NO3)2+dNO2+eH2O中,若e的值为4,则d的值为 ( )
A、1 B、2 C、3 D、4
8.古代炼丹中经常使用铅丹(红丹),铅丹跟硝酸发生如下反应:
铅丹+4 HNO3====PbO2+2 Pb(NO3)2+2 H2O中,则铅丹的分子式(化学式)是_______。
9.黑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用木炭、硫黄粉和硝酸钾(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制造黑火药,黑火药燃烧时,反应很剧烈,除生成K2S外,还生成大量气体N2和CO2 ,因而发生爆炸。写出黑火药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二氧化碳(CO2)与氨气(NH3)在高压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反应可制得尿素
[CO(NH2)2] ,推测其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将氨气(NH3)通过红热的氧化铜(CuO),可得到较纯的氮气,推测其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给辰砂和铁混合物加热,生成了汞和硫化亚铁(FeS),则可知辰砂由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蔗糖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了水和碳,则可知蔗糖由________元素组成。
13.甲烷(CH4)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空气不充分,则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空气不充分,则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硅烷(化学式为SiH4)和甲烷一样,都是无色、无味,可燃性气体,且硅和碳的化学性质相似,在某些化合物中,硅原子可以代替碳原子。甲硅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燃烧后生成的酸性氧化物与浓烧碱溶液混合,加热可以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NH4ClO4]混合物作为固体燃烧。加热铝粉使其氧化放出大量热量,(生成氧化物)。M个高氯酸铵分解时产生2M个分子水蒸气和M个分子氧气外,其它组成元素均以单质气体形式放出,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
16.在灾害事故中,骨折时有发生,常用石膏来固定骨折部位。石膏可分为熟石膏(CaSO4·1/2H2O,一种白色粉末)和生石膏(CaSO4·2H2O,一种坚硬的固体)两种,医生使用的石膏是 (写出分子式或名称)。石膏定型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有A、B、C三种物质各4克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A+B===C+D,反应后的物质中仅有5克C、5克D和若干克B,则可知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18.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9.在A+2B===C+2D的反应中,A、B、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80、4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20.在化学反应方程式aA+bB===cC+dD中(a、b、c、d为系数,A、B、C、D为分子式),已知21克A和4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克C,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C∶D==7∶40∶14∶11 ,则a∶b∶c∶d为 ( )
A、3∶1∶2∶3 B、2∶1∶2∶3
C、5∶3∶4∶5 D、1∶1∶1∶1
21.将10g H2和10g O2通入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g。
22.将ag H2和bg O2通入真空的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物质的质量为 ( )
A、18(a+b)g B、34g C、(a+b)g D、无法确定
23.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5克,使之充分反应后,生成水共9克,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氧气的质量是 ( )
A、一定是8克 B、可能是10克 C、可能是14克 D、一定是14克
24.在右图所示的密闭容器内有一个理想活塞(滑动自如,且密封性绝对可靠)处在容器容积的1/4处;其中,1/4的部分充的是空气,另3/4的部分充的是H2和O2混合气体;当后者用电火花点燃引爆时,活塞先被冲向左边,而当容器内的气体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活塞逐渐向右滑边,最终停留在容器容积的1/2处,则原来的H2和O2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体积比可能是 ( )
A、8∶1 B、7∶2 C、4∶5 D、2∶7
25.NO、NO2均可与NH3反应转化为无害的N2和H2O,现有3.0LNO、NO2的混合气体,当耗用3.0LNH3时,可全部转化为N2和H2O,则NO与NO2的体积之比为(体积均为同温、同压下测定) ( )
A.1:1 B.1:2 C.1:3 D.任意比
26.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是1︰2,这类有机物中 ( )
A、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H4O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H2O
C、含相同碳原子数的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18的整倍数
D、含相同碳原子数的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16的整倍数
27.有H2、N2、CH4、O2的混合气体20g,经点燃烧后,生成10g水,则剩余气体可能是 ( )
A、H2、O2、CO2 B、CH4、O2、CO2
C、N2、O2、CO2 D、CH4、H2、CO2
28.在一定条件下,12克碳和16克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最后容器内有( )
A、22克二氧化碳 B、28克二氧化碳
C、22克二氧化碳和6克碳 D、28克一氧化碳
29.3克碳放在盛有6克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物质为
( )
A、只有CO B、只有CO2 C、CO和CO2都有 D、无法确定
30.将m克氧气通入盛有m克碳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是 ( )
A、CO B、CO和C C、CO2和O2 D、CO2
31.有8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后,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加了3.2克,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分别是________克和_______克。(提示:CO和灼热的CuO反应生成Cu和CO2)
32.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p)与气体分子数目(n)成正比关系(p=kn)。若a克碳和b克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p,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发生充分反应,待温度复原后,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仍为p,则a与b的关系可能为 ( )
A、4a≤3b B、8a≥3b C、8a≤3b D、4a≥3b
33.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P)与气体分子数目(n)成正比关系(p=kn)。若ag碳和b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p,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发生充分反应,待温度复原时,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仍然为P。则a与b的关系可能为 ( )
A、 B、 C、 D、
34.将mg碳和ng氧气充分反应,若生成的气体质量为(m+n),则m与n的比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35.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将发生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a(OH)2+CO2=== CaCO3↓+H2O; CaCO3+H2O+CO2===Ca(HCO3)2
当二氧化碳连续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CaCO3沉淀的质量y随CO2的通入量x的变化,符合下图中的 ( )
36.一定质量的碳在一瓶氧气中燃烧,得到10g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后,剩余5.6g。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剩余气体,木条不复燃。试计算这瓶氧气是多少克?
37.取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生成的沉淀和所取的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求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38.由CO与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占64%,将5克该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再将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求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
39.有一种含有CaCO3与Ca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16克经高温煅烧后,将剩余的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OH)2的质量为 ( )
A、3.7克 B、7.4克 C、14.8克 D、22.2克
40.炭和碳酸钙以3∶13.5的质量比混合,此混合物在空气中受强热后,炭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如果生成的二氧化碳总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总质量,则生成的生石灰中,杂质(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1.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Cu2(OH)2CO3]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发现固体质量在灼烧前后保持不变,则灼烧前粉末中被锈蚀的铜粉的质量分数是 ( )
A、52.8% B、50.0% C、70.0% D、47.2%
42.将16g硫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数据:
给定O2的质量 /g
10
15
16
20
24
32
生成SO2的质量 /g
20
30
32
32
32
32
观察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1.如图中的左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右图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在左图的d点处,此时肺内气压比大气压 (选填“高”、“低”或“相等”)。当胸廓变化处于右图的A→B状态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反映于左图中的哪一段 (用左图中的字母表示)。
2.下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态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从V到X期间,肺排出空气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
D、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少
3.下左图所示表示每次呼吸肺内气量的变化曲线。与此相适应,符合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 )
4.小刚在学习两栖动物时,课本中提到青蛙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由此小刚对青蛙的呼吸进行了探究。
(1)实验装置如右图,取一个5升的无底玻璃瓶放在平板玻璃上,瓶内放入青蛙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底用凡士林密封,瓶口用插有带刻度的细长玻璃弯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将玻璃管的另一端放入水中,该玻璃管粗细、刻度都均匀。
(2)实验步骤:
①将甲、乙、丙三只青蛙分别放入三套图示装置内,装置完全相同,记录此时玻璃管内的液面刻度;隔6小时再记录玻璃管内的液面刻度。
刻度值 青蛙
时间
正常青蛙
涂油脂青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实验开始时
22
23
20
19
18
20
实验终了时
79
83
99
55
56
66
②取出青蛙饲养几天,恢复青蛙的体能。
③将三只青蛙全身涂满油脂,再放入原来的装置内,记录此时玻璃管内的液面刻度;隔6小时再记录玻璃管内的液面刻度。
(3)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
两次实验测得的结果如右表,分析实验 数据可知:青蛙的皮肤呼吸在整个青蛙呼吸中平均所占的比例约为 %。
5.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总量是 ( )
A、甲与乙相等 B、甲多于乙
C、甲少于乙 D、有时甲多,有时乙多
6.在北半球植物繁茂的中纬度地区,一年中大气CO2含量相对较高的季节是( )
A、冬季 B、夏季 C、秋季 D、春季
7.右图为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的变化情况。请据此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温度升高,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
B、温度升高,乙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变化很小
C、甲植物较适合生长在热带地区
D、乙植物则可以生长在亚热带地区
8.绿色植物能捕获光能。右图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表中数据是在适宜(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cm)测得的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数。
灯与烧杯间的距离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气泡数(个/min)
18
15
10
8
6
4
2
0
(1)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若将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固定在15 cm,温度适宜,光照较长时间后发现产生的气泡数逐渐减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9.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现象之一,光合作用的强弱可以用光合速率来表示。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面积吸收二氧化碳的毫克数来表示。某校科学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水稻光合作用的两次研究活动。(光合速率的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光照强度的单位:勒克斯)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光照强度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光合速率
10
13.5
16.8
19.5
21
21
第一次实验:在30℃条件下,得到了如下表的实验数据:
第二次实验:在光照强度为800勒克斯的条件下,得到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实验结果说明:在特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 的增强而增强。
(2)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水稻生长的适宜外界条件为 。
10.下图表示研究光照强度影响黑藻光合作用速度的实验装置。无色液体中若加O2,则会变为蓝色。本实验中可通过测定无色液体的时间来确定相对光合作用速度。实验测得的数据见下列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溶液的顶部加一层油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加碳酸氢钠?
(3)在实验中如何增大或减小光照强度?
(4)从实验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5)某同学发现向该无色液体中缓慢吹气,可使它变蓝色。他认为颜色的改变是由于呼出气体中的CO2而不是O2在起作用。画出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图,证明颜色改变不是CO2引起的,并标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11.在下表4种实验的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如右下图所示。 由以上实验可以推知的结论是:
(1)由实验1、2对比推知,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
(2)由实验2、4对比推知,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
(3)由实验1、2、3、4光合曲线推知, ????????? 还影响光合速率。
12.如图为四种植物(I,II,III,IV)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是( )
A、I B、II C、III D、IV
13.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为1小时,测定时的条件和结果如下表:
在充分光照下
暗处
15℃
25℃
15℃
25℃
CO2减少量(mg)
44
110
—
—
CO2增加量(mg)
—
—
22
44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对其结果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15℃条件下,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积累的葡萄糖的质量为多少?
(2)如果1天为10小时光照,其余在黑暗下度过,若昼夜温度均为25℃,则一昼夜积累的葡萄糖的质量为多少?
(3)如果光照时的温度为25℃,光照时间为10小时,黑暗时温度为15℃,则一昼夜积累了多少葡萄糖?
14.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下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
(1)B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毫克。
(4)写出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结果保留2位小数)。
15.在同一天时间里,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称取其质量,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
A、叶圆片y比叶圆片x重
B、(y-x)g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
C、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y-z
D、假使全天温度保持不变,则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2y-x-z
16.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农作物将减产
四.二氧化碳和空气保护
1.(1)右图是三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当用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筒倒扣住三支燃着的蜡烛时,最先熄灭的是: ,原因是 。
(2)在右图的烧杯中盛有65℃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足够量的白磷,然后将一支有刻度的大试管垂直插入烧杯中,试管口罩住白磷(已知白磷的熔点为44℃,着火点为40℃)。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了① ,② 。
(3)若在太空中的飞船上一个充满氧气的密封容器内,将红磷加热到着火点使之与氧气反应,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科学实验课上同学们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问题:
(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填装置编号) 。
(2)现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在上述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按气体的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a → 。
3.某实验小组利用下面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根据装置回答:
(1)欲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同学利用装置C验证制得的气体时未看到浑浊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还应用到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吸收反应多余的二氧化碳最好使用装置D而不用装置C,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一组实验装置图:
(1)用这组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 。
(2)若将装置Ⅳ改为向下排空气收集,则可制取的气体是 。在制取过程中如何除掉Ⅰ、Ⅱ、Ⅲ、Ⅳ装置中的空气 。若欲制取较纯的气体,B中放 。
(3)制取干燥的气体,Ⅱ瓶中放 ;怎样知道Ⅳ中收集的气体是干燥的气体 。
5.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根据体积换算为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下图Ⅰ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装置,图Ⅱ用于测量CO2的体积。
(1)检查图I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图Ⅱ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6.某同学设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用药品的三个方案:
方案一:粉末状碳酸钙跟稀盐酸
方案二:块状石灰石跟稀盐酸
方案三:块状石灰石跟浓盐酸
三个方案中,最好的是方案 ,其理由是 。
7.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_____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图B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关于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的使用方法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用于排水集气:充满水,由b进气,a排放水
②用于向上排空气集气;由a进气,b排放空气
③用于向下排空气集气:由b进气,a排放空气
④用于洗气:装入容积1/3的洗液,a进气,b出气
⑤用于测氧气的体积:充满水,b进气,a出水,计算溢出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9.有一种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将此气体做了如下实验: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若将此气体经尖嘴导管导出点火时,气体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出现。根据上述现象推断,此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10.某无色气体,可能由CO、CO2和H2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将此混合气体做如下实验:(1)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出现;(2)将混合气体点燃,产生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试回答:
(1)根据上述现象,判断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11.有A、B、C、D、E五种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对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B气体的化学式是 。
(2)D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固态A物质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4)实验室制取E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13.NO和NO2具有下列不同的性质:通常情况下,NO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NO2是棕色气体,易溶于水 (3NO2+H2O=2HNO3+NO) 。如右图将一支充满NO2棕色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烧杯中(水中已预先加入数滴石蕊试液)。试分别描述实验现象:(至少写二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右图是1994年和2004年某城市的一天各个时刻测到的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曲线显示冬天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比夏天高
B、曲线显示了1994年一天中大约8点左右二氧化硫的含量较高
C、二氧化硫的含量在10年间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加强了燃料的脱硫和控制了二氧化硫的排放
D、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放的尾气,控制污染的方法是禁止使用汽车
15.人类发明并使用氟里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______(答:是或否)。
(4)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莫里纳博士指出:“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论证他的观点 。
(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许多国家签署了停止使用和消费氟里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里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我们的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下图所示,下列四个容器中,装有不同比例的空气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我们可观察到U形管右侧b处上升最高的是 ( )
17.鲍威尔湖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许多游人驾艇湖上度假。但是每年都会发生神秘的死亡事故,受伤的更是数以百计。
事故发生时,一般都是天气晴好,风和日丽,游人尽兴忘情快乐之时。
失事者都发生在船边戏水,突然惊厥,失去知觉。小孩们往往都是在父母严密注视的目光下毫无征兆地沉下去的。有一个年轻妇女,在船尾游泳时突然死亡;一位男子为了解决游艇尾部的一个小故障,潜到水里后就再也没有出来。而他的儿子跳下去救父亲也发生了同样的悲剧。一位母亲为了不让女儿晒伤,把女儿叫回船边,给她抹防晒油。几分钟后女儿渐渐往水里沉。由于那位母亲抢救及时,才使得爱女逃过了死神之吻。
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无人能破解个中之谜。菲尼克斯的急诊医生罗伯特?巴伦在鲍硬威尔湖边工作。自1995年来他一直关注着湖上神秘的死亡与受伤事件,就是找不到答案。直到2000年夏天,一对哥俩的死亡才揭开了谜底。这天,8岁弟弟和11岁哥哥,兄弟俩在自家的游艇旁游嬉。大哥哥在船上看护着他们。不一会小兄弟俩往水里沉,船上的哥哥以为弟弟们在逗他玩。当他回过神来明白是怎么回事时,为时已晚。这件事对罗伯特?巴伦触动很大。他细细查看了游艇的发动机的排气口,终于发现小哥俩真正的死因不是淹死,找到了肇事者。由此他找到了死亡区域就在发动机附近水域。
(1)请你把罗伯特?巴伦医生将湖上游人神秘死亡的肇事者找出来 。
(2)鲍威尔湖上游人神秘死亡的肇事者是怎么产生的?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气中的某些成分像温室的玻璃一样,既能让阳光通过,又能保温,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不吸收,因而地表能受到太阳的辐射而增温;另一方面对从地表射向太空的长波,特别是红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阻碍了地球向太空辐射能量。
我省气象局的资料显示,浙江近50年来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北部地区增温尤为明显。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预测,若不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2℃,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升高1米。
2005年2月16日,举世瞩目的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施细则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其生效标志人类在保护地球家园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温室气体是指 。
(2)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转化研究,把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燃料。请在括号内填写该燃料的化学式:CO2+4H2→( )+2H2O
(3)除了将二氧化碳进行人工转化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弱“温室效应”? 。
1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也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对于相同分子数的CH4和CO2,CH4产生的温室效应更明显。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明显;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只有① C、①和② D、只有③
20.实施“西气东输”计划后,南京、上海等东部大城市的许多居民都用上了天然气。
(1)煤气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燃气的主要成分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与CH4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3)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目前的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燃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填“增大”或“减小”) 。
21.根据下表数据,可否回答下列问题?若能,写出答案;若不能,写明原因。
热值
目前市价
液化气
109 MJ/m3
2.6元/Kg
管道煤气
15.6 MJ/m3
0.90元/ m3
(1)用液化气烧水煮饭为什么比管道煤气快?
(2)从经济上看,哪一种更合算?
(3)你认为哪种燃料使用时,更容易产生热量浪费?
22.宇宙飞船内,宇航员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如下式所示:2LiOH(固)+CO2(气)=Li2CO3(固)+H2O(液)
(1)试计算1g氢氧化锂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
(2)若用氢氧化钾来代替氢氧化锂,试计算1g氢氧化钾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
(3)利用(1)和(2)所得的结果,试解释为什么宇宙飞船选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二氧化碳较用氢氧化钾为佳: 。
(4)若每位宇航员每天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平均是502L,我国发射的“神州6号”上有3名宇航员进行一项为期约7天的太空任务,试计算在宇宙飞船上应携带氢氧化锂的质量(在宇宙飞船内的温度和气压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位1.833g/L): 。
23.洁煤技术也是煤炭工业的“绿色化学”技术,2008年我国将建成百万吨级的煤间接液化大型企业。煤转化技术包括“直接气化”和“间接液化”,“直接气化”是指煤直接热裂为碳、一氧化碳和氢气,而“间接液化”是指将煤先转化为合成气CO和H2,再在催化剂作用下控制CO和H2的比例合成煤油、汽油等多种化工产品,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CO和H2直接合成C5H10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汽油的平均组成用化学式CaHb表示,则合成汽油CO和H2的质量比为多少?
(3)若设某长焰煤的化学式为C1000H847O794,则在0℃、1.01×l05帕的条件下,直接分解25551克这种长焰煤最多可得多少升CO(该条件下CO的密度为l.25克/升)?
24.从以下两个供选课题中,选择一个你熟悉或参与研究过的课题,按要求完成填空和短文。
[供选课题]A.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其危害
B.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1)你选择________(填A或B)
A.CO2的产生途径(回答两种途径)
B.SO,的产生途径(回答两种途径)
(2)A.设计实验比较CO2和空气经光照后温度变化的差异(可图示)
B.设计实验鉴定本地区雨水是否为硫酸型(含少量硫酸)酸雨
(3) A.写一篇短文指出温室效应的危害并提出减少CO2排放的合理化建议
B.写一篇短文指出酸雨的危害并提出减少SO2排放的合理化建议
(字数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