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第二章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能够依据问题搜集资料,说明我国荒漠化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点,推测造成的危害,并针对危害提出治理措施。
2.学会搭建解决荒漠化问题的思维框架并设计解决方案,能解决现实中的其他同类问题。
3.通过探究我国荒漠化地区的生态脆弱问题,培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自探要求
1.阅读教材第61--69页“,理解、识记基础
知识。
2.整理自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自探提
纲,以备组内探究。
3.限时5分钟
设疑自探
知识串讲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主要分布区
北方干旱半干旱区
南方丘陵区
西南山地区
青藏高原区
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
2.我国主要生态脆弱区及类型
主要分布区 主要类型
北方干旱半干旱区 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
北方农牧业交错生态脆弱区
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
南方丘陵区 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
西南山地区 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
西南山地农牧业交错生态脆弱区
青藏高原区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
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 沿海水陆交接生态脆弱区
2.我国生态脆弱区概况及类型
(二)土地荒漠化
1.概念: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类型
南方丘陵山地红漠化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一)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二)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高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连一连:把下列生态环境问题与其对应的地区用直
线连起来。
土壤盐渍化 “三北地区 ”
红漠化 西南喀斯特地区
土地沙漠化 西北灌溉区、华北地区
石漠化 南方丘陵山区
判断对错
1.生态脆弱区主要是生态交错区( )
2.生态脆弱区自然资源缺乏( )
3.荒漠化就是沙漠化严重的地区( )
4.荒漠化地区是我国生态综合治理的重点( )
√
×
×
√
3.我国典型地区荒漠化成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
范围 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昆仑山一线以西、以北区域,涉及新、甘、宁、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3.我国典型地区荒漠化成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
范围 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昆仑山一线以西、以北区域,涉及新、甘、宁、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成因 自然原因 气候:身居大陆腹地,降水稀少,多大风
植被:稀少
3.我国典型地区荒漠化成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
范围 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昆仑山一线以西、以北区域,涉及新、甘、宁、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成因 自然原因 气候:身居大陆腹地,降水稀少,多大风
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3.我国典型地区荒漠化成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范围 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昆仑山一线以西、以北区域,涉及新、甘、宁、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秦岭及渭河平原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洮河及乌鞘岭以东,涉及晋、豫、陕、甘和宁等省(自治区)
成因 自然原因 气候:身居大陆腹地,降水稀少,多大风 植被:稀少 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形:起伏大
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陡坡开荒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 经济方面 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生产方面 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环境问题 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沙源
判断对错
1.全球荒漠化面积占全球面积的24%( )
2.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 )
3.湿润地区不会产生荒漠化( )
4.荒漠化会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对破坏( )
×
√
×
√
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生态移民
生物措施与 工程措施并举 生物措施 绿洲地区: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前沿地带--营造防沙林;内部--建立农田保护林网
工程措施 流沙地区:设置沙障、防风墙等
合理利用 水资源 农耕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草原牧区 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绿洲边缘的灌草林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开源: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节流:推广省柴灶
判断对错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从移民开始( )
2.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是大面积植树造林( )
3.“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是
西北地区过度放牧的真实写照。( )
4.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有效
措施( )
×
×
×
√
合探要求
1.根据自学情况,个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请在
小组内互讲互学
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没有解决的问题组
长记录好,准备质疑
3.讨论过程中需整理答案,并做好展示准备
4.限时8分钟。
解疑合探
探究一:教材第61页探究2
探究二:教材第64页活动2
探究三:教材第67页活动2
探究一:教材第61页探究2
2.受地形限制,当地湖泊为内陆湖,多数为盐湖,湖水盐度高,大多无法作为植物的灌溉水源;淡泉水可为治理沙漠提供宝贵的淡水资源。
探究二:教材第64页活动2
(1)当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如滥牧、垦荒等导致植被破坏、耕地面积扩大,同时植被蓄水减少而农业用水量加大,过量引河水和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又使河流经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导致胡杨林枯死,最终使荒漠化面积扩大。
(2)主要分布区:云、贵、川、湘、赣等省区
差异: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
相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地退化
探究三:教材第67页活动2
2.风能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当地地表风速,减弱风力侵蚀,从而保护植被。
太阳能开发:降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从而保护植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请大胆提出来,让同学们的共同智慧帮助你。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质疑再探
运用拓展
教材第69页活动1
(1)加剧沙尘暴灾害,局地气候
变差;流域下游河水泥沙含量增加, 河床淤积严重;农牧业承载能力下降,威胁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等。
(2)区域开发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1.我国生态脆弱区的主要荒漠化类型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
3.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4.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措施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