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五中七年级生物学案
课 题
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课型
新授
学生姓名
单位
庆云五中
主备人
刘迎梅
审核人
刘迎梅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1、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肺胞与其功能相适应结构特点;2、理解呼吸全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学 习
关 键
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呼吸全过程。
难点:呼吸运动。
学 习 活 动
个案修订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并观察插图完成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包括 和 两部分。呼吸道:(1)组成: 、咽、喉、 、支气管等。其中 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是发声器官,痰形成 。(2)作用: , , 空气。 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由大量 组成,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2、肺泡与 功能相适应的特点:①肺泡数目 ,
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 和 ,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 组成。
※记忆大比拼:3分钟快速记忆,看谁是记忆高手。
二、呼吸全过程
(一)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24-26页内容,结合自身与演示实验,认识胸廓的组成,理解吸气与呼气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运动来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
和 两个过程。
(2)、呼吸运动:
①吸气:肋间肌与膈肌 ,胸腔体积 ,肺随之 ,肺内气压 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
②呼气:肋间肌与膈肌 ,胸腔体积 ,肺随之 ,肺内气压 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特别提醒:吸气时,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膈肌横截面积增大,
呼气相反。
记忆方法:,对比记忆。注意识图。
分组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含量的变化。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不变的是 ,占空气总量的 ;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增加的是 ,吸入的气体与呼出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减少的是 。
过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 和 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 完成的。
(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1)、交换部位: 与 之间
(2)、交换过程:肺泡 血液
(3)交换结果:血液由 血变为 血;
(4)、交换原理:气体的 作用。
(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交换部位: 与 之间
(2)、交换过程:血液 组织细胞
(3)、交换结果:血液由 血变为 血
(4)、交换原理:气体的 。
※小结: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重点记忆)
(一) ,是通过 实现的。如溺水而亡者发生在此环节。
(二)
(三) 如煤气中毒就发生在此环节。
(四)
其中(二)(四)环节是通过 实现的。
注意:(三)环节到第三章再细讲。
堂达标题:
1、下列器官中,既是呼吸通道又是发声器官的是( )
A、肺 B、喉 C、食道 D、耳
2、吸气时,能正确反应呼吸肌的活动情况 与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
A、肋间内肌收缩,膈肌收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B、肋间内肌收缩,膈肌收缩,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C、肋间内肌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D、肋间内肌舒张,膈肌舒张 ,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3、人体内CO2浓度最高的地方是( )
A.肺泡B.肺泡周围毛细血管C.组织细胞D. 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
4.右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压力变
化的示意图,处于a点时,肺内气压与外
界气压的关系是( )
A.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B.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C.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5、如图是人体呼吸运动过程及膈肌所处状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____。
(2)当用手拉下橡皮膜D时, 小气球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过程。
(3)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舒缩引起胸 廓容积改变的演示过程。
(4)处于吸气状态的是图 ,处于呼气状态的是图
(5)膈肌从甲状态变成乙状态的过程中,肺内气压将 ,部分气体被排出体外。其中甲状态是指膈肌处于 状态,乙状态是指膈肌处于
状态。
6.如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减少了,而 的含量增加了;
瓶中较浑浊。
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 ;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 ,然后随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来。
参考答案: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 肺 鼻腔 气管 咽 喉 气管 清洁 湿润 温暖 肺 肺泡 肺泡
2、气体交换 很多 毛细血管 弹性纤维 上皮细胞
二、呼吸全过程
(一)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 吸气 呼气 收缩 增大 扩张 低于 舒张 缩小 回缩 高于
分组实验:氮气 79% 二氧化碳 氧气
过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气体扩散作用
(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 血液 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气体扩散作用
(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 组织细胞
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的静脉血 气体扩散作用
小结:(一)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 呼吸运动
(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三)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四)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气体扩散作用
堂达标题:
1、B 2、B 3、C 4、C 5、 A气管;B肺泡 膨大 吸气 膈肌 甲 乙 低于大气压 收缩 舒张 6、(1)氧 二氧化碳 乙 (2)血液 肺泡
庆云五中七年级生物学案
课题
2.3呼吸保健与急救
课型
学习新知
审核人
刘迎梅
单位
庆云五中
主备人
刘迎梅
学生姓名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2.举例说明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从而自觉保护环境。
关键
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从而自觉保护环境,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主学习活动
个案修订
学法指导:自学教材35—39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空气中常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和
2、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工业生产排放的 、 运输工具排放的 、 造成的污染、 等。
※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
※4、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5、吸烟会损害 系统,易患 、 等呼吸道疾病。此外吸烟对人体的 、 产生严重危害。我们应该拒绝吸烟。
6、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 。
三、人工呼吸
7、人工呼吸就是根据 的原理,借助外力使被救者的胸廓 ,从而引起 ,使被救者恢复呼吸。用这种方法急救时,每分钟内人工呼吸的次数,应该与正常人的 一样。在学习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 急救电话,以寻求及时有效的救治。
8、小组分工练习模拟人工呼吸急救方法。
达标测试(9分)
1.(2012德州)自2011年1月起,我国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下列关于吸烟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烟者的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数十倍
B.吸烟会导致他人被动吸烟,害己害人
C.吸烟是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要因素
D.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
2.(2012聊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大气质量的指标之一,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B.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C.诱发神经系统疾病 D.诱发循环系统疾病
3.(2012威海)右图是甲、乙两同学在进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活动时提出的问题,请根据这两个问题分析回答。
(1)甲提出的问题中所包含的变量是________。
(2)如果设计实验探究乙提出的问题,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实验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五点取样法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以下抽取样本的方法(深色表示取样的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___。
(4)某小组分别对一个四层小楼的一楼和四楼的尘埃粒子进行了采集和测量,一楼取样的位置和测量的结果如右图所示,则测得的尘埃粒子数为___________个。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四楼测得的尘埃粒子数为150个。
(5)该小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楼层越高,尘埃粒子越少。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根据上述证据还不足以得出这一结论。要想得出这一结论,还需进行更多的测量,请你写出其中的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感知从得到实验结果到得出实验结论,需要有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实验结果对结论的支持是有限度的,所以要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提供的证据所能支持结论的程度,谨慎地得出实验结论,从而培养科学态度。
如何分析实验变量、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预测、如何进行五点取样、如何根据实验结果提供的证据得出实验结
参考答案:
学法指导:1、气体 尘埃 2、废气 尾气 生活垃圾 燃料的燃烧 3、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大面积地植树造林
达标题:1.D 2.B 3.(1)楼层的高矮(2)下雨后比下雨前的尘埃粒子数少(3)B(4)200 (5)四楼的尘埃粒子数比一楼的少(或测量的结果)
①对该小楼二、三楼尘埃粒子数进行测量;②进行重复测量;
③对不同楼进行测量;④在不同时间进行测量(答对任意一条得1分,共2分)
庆云五中七年级生物学案
课 题
2.2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课 型
新 授
学生姓名
单 位
庆云五中
主备人
刘迎梅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2.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3.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学习关键
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学习过程:
学生感悟
教师修订
一、学习新知:【学习任务一】能量的摄取
自学课本30--34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
1.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说是来源于食物中的 。
2.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 。
3. 、 和 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的热价为 、蛋白质的热价为 、脂肪的热价为 。其中 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4. 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一个消耗 和产生 ,
释放 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场所是人体内的 。
5.意义:所释放的能量用于进行各项 和 。
6. 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因 、 、 而有所不同,也与 和 有关。
二、视野拓展:
你来说一说:我们每天摄取的能量越多越好吗?每天摄取能量应遵循什么原则? 。
达标测试:牛刀小试,享受成功!(10分)
1. (2012临沂)(5分)某班级的同学想测定花生仁和核桃仁中的能量,于时,他们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各小组没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⑴比较表不两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果才更可靠? 。
⑶1克花生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23500焦,1克核桃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31800焦。与各小组没得的数值相比较有较大差异,请解释原因(答出三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2威海)(5分)我们学习和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即使是静止不动,也需要消耗能量。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1)人体细胞中的有机物来自食物,食物中含有能量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
(2)食物中含有能量的物质进入消化系统后会逐步被消化。请参照右图中给出的两种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程度的示意曲线,绘出淀粉的消化曲线。
(3)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消化道内最终生成和被吸收的部位都是_______________。
(4)葡萄糖被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往组织细胞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填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肺动脉 ②主动脉 ③下腔静脉 ④右心室
(5)葡萄糖进入细胞后,通过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请写出反映这一变化的表达式。
参考答案
一、学习新知
1.一些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
2.热量
3.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17.15千焦∕克 17.15千焦∕克
38.91千焦∕克 糖类
4.氧气 二氧化碳 能量 组织细胞(线粒体)
5.各项生理活动 维持体温
6.年龄 性别 体质 生长发育期 活动强度
二、视野拓展
食物的摄取量与能量的消耗量应相对平衡,长期食物的摄取量大于能量的消耗量,就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达标题
1. (每空1分,共5分)⑴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⑵取平均值⑶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测量时出现误差(称量、读数等);燃烧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燃烧不充分;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未迅速放入燃烧装置中;燃烧方式应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瓶底等(其它答案表达合理也可)
2.(1)糖类(或淀粉)、脂肪(或脂类)、蛋白质
(2)见右图
(3)小肠
(4)③④①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