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3.6.1 人体的免疫功能
济南版 七年级下
本节目标
1、掌握免疫的概念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3、能够归纳出免疫的功能,明确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新知导入
某中学的一个班级突然出现了流感患者,连续几天,班内多位同学相继发病,其他班级也有同学出现了相似症状。虽然流感传染性很强,但每个班的发病率差异却很大,有的人容易被传染,有的人不易被传染。这是为什么呢?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科学用脑
分析图中各种结构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
合作探究
1.上图中所示的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1)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的纤毛)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
黏膜:
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分泌物杀菌
纤毛阻挡和清除异物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所含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如血液)和器官(如淋巴结、脾脏等)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溶解病菌
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合作探究
第二道防线
(抗菌)
第一道防线
(屏障)
生来就有
非特异性免疫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首先调动的免疫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2.皮肤的完整性对人体有什么重要意义?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最大的器官,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屏障作用。
2、感觉作用。
3、调节体温作用。
4、吸收作用。
5、分泌和排泄作用。
保持皮肤的完整性,能够很好的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的损伤,起到良好的屏障作用。
习题训练
例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B.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
C.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
D.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抗原
A
【点拨】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出生以后产生的,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患过腮腺炎的人体产生了抵抗腮腺炎病毒的抗体,接种卡介苗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产生的抗体只对结核杆菌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特定的抗体只抵抗相应的抗原,故这些都属于特异性免疫。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细菌、吞噬细胞吞噬各种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看上图,分析人体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过程。
合作探究
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某种抗体与刺激它产生的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或失去活性。当抗原被清除以后,人体在一段时间内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时,人体就会产生大量相应的抗体,将病原体清除,从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1、为什么患过腮腺炎的人能够抵抗腮腺炎病毒的再次侵袭?
淋巴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刺激
产生
结合
特殊的蛋白质
吞噬细胞
合作探究
2、患过腮腺炎的人对甲型肝炎病毒有同样的抵抗力吗?
合作探究
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所以,患过腮腺炎的人对甲型肝炎病毒不具有同样的抵抗力。
免疫器官:
胸腺、淋巴结、脾脏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人体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后天获得的,只能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合作探究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作用范围
特性
形成
作用 强弱
对多种异物有反应
对某一异物(抗原)有反应
非专一性
专一性
生来就有的
后天逐渐形成的
弱
强
合作探究
1.防御功能过强:
→过敏、排斥
2.防御功能过低:
→反复感染
3.自我稳定功能异常:
→自身免疫疾病
4.免疫监视功能弱:
→肿瘤形成
免疫异常
新知讲解
习题训练
例题2.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项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人患过麻疹后就不再患麻疹
D
【点拨】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人患过麻疹后就不再患麻疹了,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新知讲解
探究主题三:计划免疫
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意义: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原理:把预防某种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
程序:
1.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
2.加强免疫.
新知讲解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
习题训练
例题3.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 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再得天花
B. 给患者注射青霉素
C.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 口服碘丸预防甲状腺肿
C
【点拨】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如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等就属于计划免疫;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再得天花属于自然免疫,不是计划免疫;给患者注射青霉素属于治疗,也不是计划免疫;碘丸不是疫苗,因此口服碘丸是补充含碘的无机盐,不属于计划免疫.。
课堂总结
人体的免疫功能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免疫
防御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1.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从免疫角度上看这种现象属于( )
A.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保护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一种特异性免疫
2.下列描述中,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
C.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D.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B
A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某人幼时患过天花病后,就再也没有患过天花病,原因是体内产生了相应的( )
A.抗原
B.溶菌酶
C.抗体
D.淋巴细胞
4.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
B.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刺激产生的
C.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D.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C
C
5.以下是人体与免疫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其中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吞噬细胞
B.溶菌酶、吞噬细胞
C.抗体、淋巴细胞
D.黏膜、杀菌物质
6.下列免疫类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是( )
A.体液的杀菌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抗体消灭病原体
C
D
课堂练习
7.近期,山东省红十字会对外宣布,已将某县冯某捐献的多个器官成功移植给了五名等待移植的重病患者,使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传染源
8.下面关于免疫功能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的产生
C.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D.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的
C
课堂练习
D
9.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 )
A.白喉
B.百日咳
C.破伤风
D.结核病
10.下列关于计划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应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B.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C.没病就不必进行预防接种
D.预防结核病可接种卡介苗
D
C
课堂练习
再 见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6.1 人体的免疫功能 学案
课题 6.1人体的免疫功能 章 6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免疫的概念和人体的三道防线。2、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3、能够归纳出免疫的功能,明确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方法与过程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能准确观察分析各种图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结合打防疫针的亲身经历,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免疫器官及功能
【教学难点】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导学方法】 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1.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功能:阻挡_____________侵入人体,分泌物有_____________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_____________的作用。2.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功能:杀菌物质破坏多种病菌的_____________,使病菌溶解死亡。吞噬细胞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_____________。3.小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免疫(1)主要功能:_____________、自我稳定和_____________。(2) 免疫功能异常(相关链接):①_____________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 ②防御功能过低,容易发生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异常,会出现风湿性心脏病。④免疫监视功能过低,容易导致_____________的形成。5.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预防接种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的_____________接种到人体,刺激人体的_____________,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_____________,获得免疫功能。6. 注射接种的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_____,所以疫苗属于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有些乡村医生在给病人注射青霉素后有时会出现病人休克,甚至死亡事件(实际是青霉素过敏),在这里青霉素相当于_____________ (选填“抗原”或者“抗体”),进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了免疫反应,所以注射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试。2.青霉素是从青霉菌的分泌物中提取的,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某人患病毒性感冒,能否通过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_____________ (选填“能”或者“不能”)。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 B.消化道黏膜C.溶菌酶 D.胸腺2.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免疫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纤毛B.胸腺、脾脏、淋巴结C.溶菌酶、吞噬细胞D.乳酸、胃酸、脂肪酸3.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B.接种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C.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病原体D.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4.下列各项物质或结构中,属于抗原的是( )①输入到A型血患者体内的B型血细胞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人与麻疹患者接触过,而没有患麻疹,说明他的免疫是生来就有的B.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C.只有在病原体的刺激下,淋巴细胞才能产生抗体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不一定是特异性的6.近年来,疫苗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下列对疫苗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B.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C.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D.疫苗是一种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7.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毒疫苗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H7N9禽流感病毒是病原体C.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相当于抗原D.H7N9禽流感病毒是噬菌体8.下列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①溶菌酶溶解病毒 ②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③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 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9.下列实例中,属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的屏障作用B.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细菌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D.抗体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10.据《自然》杂志刊登的文章称,肺具有造血功能。这给血液病患者和需要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移植的肺属于( )A.病原体 B.抗原C.抗体 D.免疫器官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皮肤 黏膜 病原体 杀菌
2.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细胞壁 各种病原体神经细胞
3.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能选择性地将第二道防线尚未清除的病原体消灭,使人体获得免疫力。
4.(1)防御功能 免疫监视 (2)防御功能 反复感染 自我稳定 肿瘤
5.预防接种 疫苗 免疫系统 抗体
6.抗体 特异性免疫
合作探究:
1.抗原 2.不能
课堂练习:
1、C 2、B 3、D 4、A 5、B 6、A 7、D 8、B 9、D 10、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下3.6.1人体的免疫功能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从免疫的角度看这是属于( )
A. 人体内组织器官出现了异常
B. 人体免疫功能出现了紊乱
C. 特异性免疫功能失去活力
D.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增强
2.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会再患麻疹,这属于( )
A. 自然免疫 B. 特异性免疫
C. 非特异性免疫 D. 人工免疫
3.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已被全世界广泛关注。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等
C. 目前预防艾滋病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研制艾滋病疫苗
D. 艾滋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我们要远离艾滋病患者,不和他们说话、握手
4.预防接种的普及使我国的人均寿命大大延长了。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预防接种的是( )
A. 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
B. 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C. 医生为肝炎病人注射胎盘球蛋白
D. 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
5.我国自主研制成功了埃博拉疫苗,在塞拉利昂启动Ⅱ期临床试验.接种这种疫苗属于( )
A. 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 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C. 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D. 特异性免疫,控制传染源
6.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下列防治措施错误的是( )
A.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B.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C. 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D. 不与艾滋病患者握手,防止感染艾滋病
7.武汉市民23岁小伙李某在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后,在金银潭医院积极治疗,痊愈后检测李某体内已无新型冠状病毒且有大量抗体产生,请问李某体内产生抗体是( )
A. 特异性免疫 B. 非特异性免疫
C. 自然免疫 D. 计划免疫
8.在制备抗蛇毒素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所用蛇毒、抗蛇毒毒素血清分别是( )
A.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B. 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C. 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D. 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9.抗原进入人体后,使人体产生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是( )
A. 病原体 B. 病毒
C. 抗体 D. 免疫器官
10.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预防接种的是( )
A. 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 B. 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C. 为肝炎患者注射胎盘球蛋白 D. 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
二、实验探究题
11.为了研究免疫的产生,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六只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步骤二,甲组的小白鼠不做任何处理,取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注入乙组的小白鼠体内,过两周后再分别向甲、乙两组小鼠体内注入活的肺炎球菌。
步骤三,观察实验结果。甲组的小白鼠死亡,乙组的小白鼠存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________是实验组,________是对照组。
(2)在步骤一中,六只小白鼠的健康状况是否要一样 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
(3)乙组实验中小白鼠产生了抵抗肺炎球菌的能力。这种免疫类型为________。
(4)将流感病毒注入乙组的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会不会得病 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
(5)人类的计划免疫,如接种卡介苗,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________。
三、综合题
12.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发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IgM和IgG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的两种抗体,其产生及含量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潜伏期内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IgM和IgG,所以传染病防控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必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________(填抗体或核酸)检测。
(2)接种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已有5个新冠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若接种灭活疫苗的志愿者不发病且________(填IgM或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则可初步判断该疫苗安全有效,理由是两种抗体中,该抗体量多且存在时间长。上述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勤洗手,戴口罩”可切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其中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
13.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患有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或吐痰时,会把结核杆菌喷到空气中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据最新数据统计,全球 70 亿人群中约有 20 亿人携带结核杆菌。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内会先处于休眠状态,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能引起咳嗽、淋巴结肿大、脑膜炎等症状。
20 世纪 40 年代,人类研制出对肺结核有效的多种抗生素,提高了肺结核的治愈率,病人持续服药六个月后可恢复健康。用药一两个月后,有些病人会因为身体发痒、肠胃不适等副作用很难坚持服药,这就导致新的问题——耐药结核病出现。在中国,每 10 个结核病人里就有一个耐药结核病人。一个未经治疗的病人一年内大约可以传染 15 个人。
肺结核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难应对的传染病之一。每年 3 月 24 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政府决定加大投资强化研究和创新,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和预防,逐步完善相应政策及支持性系统。
(1)结核杆菌是引发肺结核的________。肺结核属于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传播途径是________。
(2)结核病有多种类型,卡介苗在预防肺结核方面效果显著。新生儿通过接种卡介苗,体内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________,使得机体获得________免疫。
(3)“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发现肺结核病人,并给予最好的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
(4)根据资料内容对“肺结核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应对的传染病之一”做出解释:________。
(5)2019 年我国防治肺结核病日的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下列建议不正确的是_____
A.研发结核杆菌快速诊断工具,缩短确诊结核病的时间
B.研发新型抗结核病药品,降低药物副作用,提高治愈率
C.研发电子设备提醒病人服药,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发生
D.感冒时大量服用抗生素,以免因为免疫力低下而更容易感染肺结核
(6)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提出青少年预防结核病的具体措施________。
14.资料分析
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的去世备受关注。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 症)是由脊髓灰质病毒引起严重危害儿童使康的急性传染病,轻症仅有低热而无瘫痪;重症发热较高,肢体疼痛,数天内出现软瘫,偶尔也可危及生命。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惟一自然宿主,患者多为1~6岁儿童。可通过在婴幼儿时期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来有效预防,从婴儿出生2个月开始,每月服用一次,连服三次。
(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____组成。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脊髓质炎病毒属于________。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儿童属于传染病三个基本环节中
的________。
(2)婴幼儿通过有计划地口服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称为________,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
(3)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结合的________ ,从
而提高机体对该病毒的抵抗力,这属于________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是一 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我国的艾滋病感染人数超过80万人,我国将艾滋病的防治纳入“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初步构建起符合国际标准并适合国情的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HIV)检測体系,将HIV血液筛查窗口期由3周缩短到2周,实现了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由点到面的提升。
材料二:2018年5月25日玉林市教育局发出了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评比方案,旨在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挫折,走出困境,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主要是目前尚未研制出预防艾滋病的________,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患者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2)艾滋病的病毒存在于患者和携带者的体液中,主要传播途径有________、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3)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以及共用学习用具等日常生活行为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感染艾滋病。
(4)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要有健康的心理和拒绝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下列对吸烟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吸烟会影响他人的健康
B.吸烟是交友的需要
C.吸烟会诱发呼吸系统的疾病
D.吸烟会降低青少年的记忆力
(5)李明同学是一个遵守纪律、成绩优良的学生,与同学相处融洽,但他遇到挫折时 就没心情学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他在________方面不够健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白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从免疫的角度看这是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增强。
2.【答案】B
【解析】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如得过麻疹的人不再得麻疹,麻疹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抗体仍然存留体内,以后就不在感染麻疹。因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答案】D
【解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其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AB正确;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也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目前预防艾滋病要解决的问题是研制艾滋病疫苗,C正确;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D错误。
4.【答案】C
【解析】ABD.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感染,都属于预防接种,ABD不符合题意。
C.胎盘球蛋白是抗体,为肝炎患者注射是为了治疗,而不是预防接种,C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注射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抗原,它只对埃博拉病毒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6.【答案】D
【解析】A.艾滋病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艾滋病也可以通过输入含HIV血液和血液制品或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给胎儿或婴儿,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A不符合题意。
B.毒品会危害身心健康,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威胁,吸食毒品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吸毒者为支付吸毒巨资而不惜诈骗、偷盗,严重威胁危害社会,因此珍爱生命,拒绝毒品,B不符合题意。
C.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可能感染疾病,比如艾滋病可通过与他人共用注射器而感染,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艾滋病也可以通过输入含HIV血液和血液制品或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给胎儿或婴儿。不过,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D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A.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由于武汉市民23岁小伙李某是后天感染新冠病毒肺炎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因此李某体内产生抗体是特异性免疫,A符合题意。
B.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由于武汉市民23岁小伙李某是后天感染新冠病毒肺炎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因此李某体内产生抗体不是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 自然免疫是指各种形式的免疫功能在感染时主动发挥作用,并且不随以前某种病原体而改变,由于武汉市民23岁小伙李某是后天感染新冠病毒肺炎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因此李某体内产生抗体不是自然免疫,C不符合题意。
D. 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其措施是根据人群的免疫状况和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各种生物制品的性能和免疫期限,科学地安排接种对象和时间,由于武汉市民23岁小伙李某是后天感染新冠病毒肺炎,而非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因此李某体内产生抗体不是计划免疫,D不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由分析可知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蛇毒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抗蛇毒毒素血清属于抗体。D正确,ABC错误。
9.【答案】C
【解析】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因此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人体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而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10.【答案】C
【解析】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胎盘球蛋白是抗体,为肝炎患者注射是为了治疗,而不是预防接种。故选C。
11.【答案】(1)乙组;甲组
(2)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在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应该相同
(3)特异性免疫
(4)会得病;因为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
(5)取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注入小鼠体内
【解析】 1、实验组是指作为探究实验的一组,对照组是没有做相关的探究实验过程,只是起对照作用。本题是探究免疫的产生,所以实验中能产生抗体,有免疫功能的乙组为实验组,没有免疫功能的甲组为对照组。
2、要探究一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就要以该因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
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中六只小白鼠的健康状况一致就是为了控制变量的唯一。
3、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乙组实验中小白鼠产生的抵抗肺炎球菌的免疫力是后天获得的,并且只对肺炎球菌有作用,因此是特异性免疫。
4、乙组小白鼠体内只具有抵抗肺炎球菌的抗体,抵抗肺炎球菌的抗体对流感病毒无作用,这是因为特异性免疫具有专一性,因此将流感病毒注入乙组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仍然会得流感。
5、接种是指注射疫苗来预防相应的传染病病,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该实验中的步骤二“乙组的小白鼠取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注入体内”就相当于人类的接种疫苗。
12.【答案】(1)不能;核酸
(2)IgG;特异性
(3)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含SARS-CoV-2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戴口罩可减少病毒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SARS-CoV-2等病原微生物,用接触过污染物的手触摸眼、鼻、口时,病毒可能会通过黏膜进入人体,引发COVID-19,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解析】(1)根据图中所示,在潜伏期血清内不生产IgM和IgG两种抗体,故不能检测到;在潜伏期无法检测到抗体,故应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2)根据题干可知,作为参照的抗体应量多且存在时间长,故为IgG抗体。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所以也叫后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接种疫苗能够引起体内淋巴细胞分泌抗体,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含SARS-CoV-2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戴口罩可减少病毒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SARS-CoV-2等病原微生物,用接触过污染物的手触摸眼、鼻、口时,病毒可能会通过黏膜进入人体,引发COVID-19,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13.【答案】(1)病原体;空气、飞沫
(2)抗体;特异性
(3)控制传染源
(4)肺结核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有强烈的传染性;进入身体后会先处于休眠状态;容易产生耐药性
(5)D
(6)不随地吐痰(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人群密集的地方戴 口罩等
【解析】(1)病原体指能够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所以结核杆菌属于病原体。由文章第一段可知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为空气和飞沫。(2) 给儿童接种卡介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结核杆菌有免疫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所以新生儿通过接种卡介苗,体内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使得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3)对于肺结核病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4)由文章可知“肺结核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应对的传染病之一”原因是肺结核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有强烈的传染性;进入身体后会先处于休眠状态;容易产生耐药性 。(5)感冒时不可大量服用抗生素,会大量杀灭体内正常的细菌,D建议不正确。故答案为:D。(6)由文章可知青少年预防结核病应不随地吐痰;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人群密集的地方戴口罩等,合理即可
14.【答案】(1)遗传物质内核(或核酸);病原体;传染源
(2)计划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3)抗体;特异性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所以题干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能引起儿童发生传染病,故。在传染病学角度分析脊髓灰质炎是病原体,传染病要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向外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所以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儿童能向外散播病原体,所以属于传染源。
(2)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可见,婴幼儿通过有计划的口服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这是计划免疫,在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这属于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
(3) 婴幼儿在 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后,糖丸属于抗原,抗原进入体内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结合的抗体,从而提高机体对该病毒的抵抗力,这种抗体只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起作用,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15.【答案】(1)疫苗
(2)性传播
(3)不会
(4)B
(5)心理
【解析】(1)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2)(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以及共用学习用具等日常生活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4)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更为严重的是,吸烟造成的烟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妨碍他人健康,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交友需要的是以信交友,以诚待人。可见B不符合题意。(5)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包括躯体、生理健康,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小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另外,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学校里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不但要重视学生生理健康,更重视心理健康,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更为重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