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章节练习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章节练习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26 11:2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
A.食欲不振 B.夜盲症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谷物酿酒了,酒的主要成分就是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将2.3 g酒精和4.0 g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2.3 4.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
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反应后X的质量为1.4g
C.X中可能含有氢元素
D.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且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
3、乙炔的化学式是
A.CH4 B.CO C.C2H2 D.C3H8
4、疫情期间,使我们意识到,营养均衡的重要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B.糖、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
C.缺维生素C易得夜盲症
D.缺乏硒元素易得癌症,所以要多摄入硒元素
5、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干冰“升华”提升舞台效果 B.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满足人类需要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D.铵态氮肥与KOH混合使用以增强肥效
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C.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熟石灰与盐酸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
7、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一致的是
A.酒精 C2H5OH B.汞 Ag C.干冰 D.大理石 CaO
8、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 B.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不能分解
C.加铁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D.粽子中糯米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
9、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不一致的是
A.木炭有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 B.石墨有导电性—用作电极
C.酒精具有可燃性—用作消毒剂 D.金刚石硬度大—用于裁玻璃
10、人体的健康与化学密切相关,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铁容易患佝偻病 B.维生素对人体作用不大,可有可无
C.适量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微量元素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D.缺锌易得龋齿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 “假酒”一般是由工业酒精加水配制而成,它含有一定量的甲醇(CH3OH),饮用假酒会使人视力迅速下降、失明、甚至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的工业制法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工业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乙醇用途广泛。我市已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10%的乙醇配成的。乙醇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乙醇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3)9.2g乙醇(C2H5OH)和__________g甲醇(CH3OH)的碳元素质量相等。
2、化学与人类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今年新型冠状肺炎蔓延期间,为了身体健康,人们出行时都佩戴了口罩,口罩的种类很多,纯棉的口罩戴起来比较舒适,它属于______有机高分子材料(填“天然”或“合成”),活性炭口罩中的活性炭具有______作用,可以有效隔离病毒,满足防疫工作者的需要。
(2)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有效增强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______。
A. B.
C. D.
(3)今年秋天由于天气原因,很多水稻都出现了倒伏现象,施下列哪种肥料可以使水稻叶色浓绿,抗倒伏______。
A.CO(NH)2 B.KNO3 C.Ca3(PO4)2
(4)长期喝硬水,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所以我们生活可以采用______方法将硬水软化。
3、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盘中餐”的大米主要含有的基本营养素是___________,“盘中餐”的多种蔬菜富含维生素C,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____________。
(2)食盐是“盘中餐”的每道菜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___________(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3)农业生产中提高粮食产量是“盘中餐”的保障,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化肥,______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能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4)为了提升“盘中餐”各种菜肴的味道,在烹饪过程中,要用到料酒,料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可通过高粱、玉米等发酵制取,可用作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用化学用语填空
(1)医用酒精溶液的溶质___;
(2)能作为食品防腐剂的盐___;
(3)高锰酸钾中的阴离子___;
(4)红褐色固体___;
5、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化学上通常用一些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粒子等,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
(2)2个氖原子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
(4)能进入人体血液中的亚铁离子______;
(5)三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6)农村大力推广使用的沼气(又名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7)氧化镁中,镁显正二价: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相同质量的葡萄糖与油脂相比,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多(____)
2、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____)
3、糖类是指有甜味的一类物质(____)
4、脂肪是人体备用能源,平时要多吃肥肉(____)
5、饮用低温灭菌牛奶(___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芒果中含有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芒果苷具有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并具有抗糖尿病、抗病毒等活性。请回答:
(1)芒果苷属于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芒果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芒果苷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21.1g芒果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2、蜂蜜里含有葡萄糖,它的化学式为C6H12O6。通过计算回答:
(1)葡萄糖属于__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_____(最简整数比)。
(3)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
3、酒后驾驶分两种:酒精(乙醇的俗称,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饮酒会使人的判断能力下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mg,属于____驾驶。
(2)计算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填最简整数比)。
(3)92g酒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是_____。
(4)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屠呦呦教授因发现了“青蒿素”,为治疗疟疾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x,请回答:
(1)青蒿素属于__________物(填“有机或无机”);
(2)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则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3)青蒿素中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5、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MgN4O5,完成下列各题:
(1)叶绿素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它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一个该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个。
(3)叶绿素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酒精和含氯消毒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可直接用于消毒,酒精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84消毒液是我国科研人员于1984年研制的一种含氯消毒液。某品牌84消毒液的使用说明如图1,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如何科学使用84消毒液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2)次氯酸(HClO)的漂白、消毒效果都强于次氯酸钠,但前者不稳定,保存不方便。
(3)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有毒。
(探究1)小吴将少量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84消毒液显______性,并有漂白性,所以使用时应尽量不接触皮肤和眼睛。
(探究2)根据“使用说明2”同学们猜测,在浸泡过程中,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某种物质发生了反应。为了证实这一猜测,小周进行了以下实验:
操作 现象
将一块有色布条分成3等份,放入三个装有同浓度同体积的84消毒液的烧杯中 向烧杯1中通入O2 布条褪色较慢
向烧杯2中通入N2 布条褪色较慢
向烧杯3中通______ 布条迅速褪色
老师提示,烧杯3中发生了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一种漂白、消毒效果更强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所以使用84消毒液时,浸泡30分钟效果更好。
(探究3)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刘在通风橱中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滴入盐酸后,有黄绿色气体产生并生成一种常见的盐。请结合该实验现象,写出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 “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振荡实验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_________(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由此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人体缺钙易引发儿童得佝偻病,老年人得骨质疏松,缺锌引起食欲不振,缺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2、C
【详解】
A、根据所学知识,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酒精的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表中信息,反应后的生成物总质量应等于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则反应后X的质量为:,故B正确;
C、计算出2.3g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碳:,氢: ,氧:;再计算出2.2g二氧化碳中碳和氧的质量,碳: ,氧:;2.7g水中氢、氧的质量,氢: ,氧:;因此反应物中一共有1.2g碳元素,0.3g氢元素,4.8g氧元素,而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中,一共有0.6g碳元素,0.3g氢元素,4.0g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有0.6g碳元素和0.8g氧元素在X中,且X不含氢元素,故C错误;
D、根据C选项的分析结论,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且有0.6g碳元素和0.8g氧元素在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故D正确;
故选择C
【点睛】
3、C
【详解】
乙炔的化学式是C2H2,故选C。
4、B
【详解】
A、维生素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从食物中获取,选项A错误;
B、在人类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 70%来自糖类,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备用能源,蛋白质在代谢过程的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所以糖、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选项B正确;
C、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不是夜盲症,选项C错误;
D、人体缺硒或摄入硒元素过多,都会危害人体健康,选项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A、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可以形成雾,提升舞台效果,正确;
B、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不利于水资源保护,错误;
C、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错误;
D、铵态氮肥与KOH混合使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错误。
故选A。
6、D
【详解】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属于燃烧,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物质中含有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组成元素相同,但是每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常见的碱,盐酸是常见的酸,所以熟石灰与盐酸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
A、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正确。
B、汞俗称水银,其元素符号为Hg,错误。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A、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正确;
B、蛋白质进入人体后被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被人体吸收,错误;
C、加铁酱油中含有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正确;
D、粽子中糯米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正确。
故选B。
9、C
【详解】
A、木炭有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对应一致,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石墨具有有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对应一致,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酒精具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对应不一致,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对应一致,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10、C
【详解】
A、人体缺钙容易患佝偻病,此选项错误;
B、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如果缺乏维生素会使人患病,此选项错误;
C、适量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微量元素碘,预防甲状腺肿大,此选项正确;
D、缺氟易得龋齿,此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
(1)CO
(2)
(3)12.8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反应前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4、0,反应后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分别为:1、4、1,故反应前还少1个碳原子和1个氢原子,反应X的化学式为:CO。
(2)
乙醇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一般的燃烧是可然物与氧气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解:由乙醇和甲醇中含有的碳元素质量是相等这一条件可列方程解题。
设甲醇的质量为,则有:, 。
2、
(1) 天然 吸附
(2)D
(3)B
(4)煮沸
【解析】
(1)
棉花、羊毛、蚕丝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答案为:天然;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强吸附性,具有吸附作用,故填:吸附;
(2)
A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C、米面、馒头中富含糖类;
D、鱼、肉、奶、蛋中富含蛋白质。
故选:D。
(3)
使叶色浓绿需要施加氮肥,抗倒伏需要施加钾肥,KNO3中含有氮、钾元素,符合题意;故选:B。
(4)
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水垢除去,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填:煮沸。
3、
(1) 糖类 坏血病
(2)元素
(3)钾肥
(4)
【分析】
(1)
“盘中餐”的大米主要含有的基本营养素是糖类;
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2)
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指的是碘元素;
(3)
钾肥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4)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1)C2H5OH
(2)NaCl
(3)
(4)Fe(OH)3
【分析】
(1)
医用酒精溶液的溶质是乙醇,溶剂是水,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2)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可用于食品防腐,化学式为:NaCl;
(3)
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高锰酸根离子属于阴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为:;
(4)
氢氧化铁是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氢氧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Fe(OH)3。
5、
(1)N2
(2)2Ne
(3)Al
(4)Fe2+
(5)3OH-
(6)CH4
(7)
【解析】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填:N2。
(2)
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填:2Ne。
(3)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元素,故填:Al。
(4)
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故填:Fe2+。
(5)
离子符号前面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填:3OH-。
(6)
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CH4。
(7)
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故填:。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脂肪中氢的比例高,所以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相比,脂肪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多,故题中说法错误。
2、错误
【详解】
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3、错误
【详解】
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属于糖但没有甜味。错误。
4、错误
【详解】
要合理膳食,脂肪虽然是人体备用能源,但是平时不要过多吃肥肉,故填:错误。
5、正确
【详解】
牛奶已经灭菌,饮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叙述正确。
四、计算题
1、(1)有机化合物(2)422(3)9:88(4)11.4
【详解】
(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属于无机化合物,芒果苷属于有机化合物。
(2)芒果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18+16×11=422。
(3)芒果苷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8):(16×11)=9:88。
(4)21.1g芒果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1.1g×=11.4g。
2、(1)有机;180;(2)6:1:8;(3)40%
【详解】
解:(1)葡萄糖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12+16×6=180;
(2)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12×6):(1×12):(16×6)=6:1:8;
(3)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
(1)醉酒
(2)4:1
(3)32g
(4)52.2%
【分析】
(1)
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经测定其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mg,大于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故填:醉酒。
(2)
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故填:4:1;
(3)
92g酒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是,故填:32g。
(4)
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故填:52.2%。
4、(1)有机;(2)42;(3)氢
【详解】
(1)青蒿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
(2)由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可知,12×15+1×22+16x=282,则x=5,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15+22+5=42,故填:42;
(3)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填:氢。
5、(1)5;有机物;(2)137;(3)33:4
【详解】
(1)由化学式C55H72MgN4O5可知,叶绿素是由C、H、Mg、N、O共5种元素组成;
叶绿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由化学式C55H72MgN4O5可知,每个叶绿素分子含55个碳原子、72个氢原子、1个镁原子、4个氮原子、5个氧原子共137个原子;
(3)叶绿素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55):(16×5)=33:4。
五、实验探究
1、有机物 碱 CO2(二氧化碳) NaClO+H2O+CO2=NaHCO3+HClO NaClO+2HCl=NaCl+H2O+Cl2↑
【详解】
绝大多数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探究1]
小吴将少量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84消毒液显碱性,并有漂白性,所以使用时应尽量不接触皮肤和眼睛;
故填:碱;
[探究2]
根据空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根据烧杯1、2中分别通入的是氮气和氧气,因此猜测向烧杯3中通入的是二氧化碳;故填:CO2(二氧化碳);
次氯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H2O+CO2=NaHCO3+HClO;
[探究3]
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的常见的盐为氯化钠,另外还有水生成,即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H2O+Cl2↑。
2、葡萄糖 N2 不能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氮气和氧气等 从A端通入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②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
【详解】
(1)人体六大基本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油脂、无机盐和水,故填糖类;
(2)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故可能是溶入了空气中的氮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氮气和氧气等,故变蓝不能确定是二氧化碳溶于后变蓝;
(3)从A端通入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②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