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物品不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汽油 B.蔗糖 C.酒精 D.鞭炮
2、工业上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2
B.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
D.该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3、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人体内缺少铁元素,有可能引起的疾病是
A.贫血症 B.夜盲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4、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土资源,造就了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下列地理标志产品中,富含油脂的是
A.澧县大米 B.石门柑橘 C.汉寿甲鱼 D.鼎城茶油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干冰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B 酒精 能使蛋白质变性 杀菌消毒
C 盐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氮气 熔沸点低 作保护气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锈钢可制作医疗器械 B.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在生活中可去除油污
C.浓盐酸在实验室中可做干燥剂 D.医用酒精可以杀菌消毒
7、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品
B.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加入适量硫酸进行中和
C.用大量的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D.用喷漆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
8、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 B.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不能分解
C.加铁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D.粽子中糯米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
9、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共同颁给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他们发现脯氨酸(C5H9NO2)等小分子能实现不对称有机催化。下列有关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脯氨酸是氧化物 B.一个脯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脯氨酸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脯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属于有机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1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南海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沼气都含有___________。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__________。
(3)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______作用。
(4)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作用,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5)人体缺钙易患疾病是________(用序号填写)
①骨质疏松②贫血
2、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三种物质中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__。
A.硝酸钾 B.植物油 C.面粉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比),在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③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3、书写下列方程式。
(1)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
(2)乙醇燃烧的反应__________。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__________。
4、高钙牛奶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______)
5、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为了准确的测量人体温度,人类发明了体温计,体温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_____________。
②稀有气体用途广泛,请写出密度最小的稀有气体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
③氯酸钾用途广泛,可用炸药、烟花的制造,KClO3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④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①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扑灭大火,其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
②铝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却耐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_(写方程式表示)。
③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除去水中异味;生活中,人们常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既降低水的硬度,又杀菌消毒。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____)
2、疫情期间我们常用75%酒精消毒,75%酒精属于溶液(____)
3、医疗上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____)
4、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所蕴含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____)
5、为提升食品的色泽,大量使用食用色素(___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得坏血病,维生素C的化学式是C6H8O6,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较高,探究小组测定了某品牌橙汁的维生素C的含量.过程如下:取20.00g橙汁用含碘1.00%的碘溶液与其反应,恰好反应时消耗碘溶液25.40g(反应方程式:C6H8O6+I2=C6H6O6+2HI)
求:(1)维生素C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保留2位小数)
(2)橙汁中维生索C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列式计算)
2、新药左旋氧氟沙星(C18H20FN3O4)可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其说明书中部分内容如图.
(1)左旋氧氟沙星由_____种元素组成,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左旋氧氟沙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精确到0.1%).
(3)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一个疗程最少应服用左旋氧氟沙星_____g.
(4)从保存方法看,左旋氧氟沙星可能具有_____的化学性质.
3、如图是诺氟沙星胶囊的说明书,某患者按医嘱,每次服用诺氟沙星胶囊400mg一段时间后病情有了好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诺氟沙星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患者一个疗程共服用了 粒诺氟沙星胶囊;
(3)从组成上可知诺氟沙星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4、2015年4月6日,福建漳州古雷腾龙芳烃PX项目联合装置区发生爆炸,造成严重污染,PX 是对二甲苯(p-xylene)的简写,其结构式如图,分子式为C6H4(CH3)2,它是一种透明液体,不溶于水,具有芳香气味,有毒,蒸汽可以和水蒸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请根据所学回答如下问题:
(1)对二甲苯属于 。(填“无机物” 或“有机物”)。
(2)对二甲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准确至0.1%),
(3)碳、氢原子个数之比是 (最简比)
(4) g对二甲苯与3.2g甲烷含等质量的碳元素。
5、为了测定某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成氨气(化学式为NH3),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SO4=(NH4)2SO4
现取该牛奶样品30 mL,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的氨气用9.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g,下同)
(2)30 mL牛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3)下图是该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内容。已知牛奶中的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请你通过计算确定,该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包装标签所标示的蛋白质的质量标准。
配料:鲜牛奶 保质期:8个月 净含量:250 mL/盒 营养成分:(每100 mL) 钙≥0.11 g 脂肪≥3.30 g 蛋白质≥2.90 g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盐城盛产的松花蛋,又称皮蛋,其中一种加工工艺的主要原料配方为:鸭蛋10kg,水10kg.生石灰1.2kg,纯碱0.53kg,食盐0.35kg,加工时,将纯碱,食盐加入容器中,加沸水溶解,再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再加入鸭蛋浸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鸭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有水和_________________ .
(2)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
(3)静置后,取少量的上层料液,稀释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料液应变为______________色.
(4)同学们对上层料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料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NaOH,NaCl;
②可能还含有其它溶质,
甲同学推断只有Ca(OH)2 ,
乙同学推断只有Na2CO3 ,
丙同学推断既有Ca(OH)2 , 也有Na2CO3;
通过进一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同学的推断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另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探究结论)_____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
(知识应用)①皮蛋食用时加入一些食醋,可以去除氨味和涩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②料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烧碱,现行配方中,直接用烧碱代替石灰和纯碱作用生成的烧碱,若加工10kg的鸭蛋,需要烧碱的质量是______千克?(请写出计算过程).
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
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方案Ⅰ: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方案Ⅱ: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______。
A金属镁 B食盐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
(2)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
I.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
汁液 新鲜西红柿的汁液 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
滴数 12 20
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______。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汽油属于易燃易爆物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B、蔗糖不属于易燃易爆物质,选项符合题意;
C、酒精属于易燃易爆物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D、鞭炮属于易燃易爆物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 ,其化学式为C2H4,反应物 ,其化学式为H2O; 生成物,其化学式为C2H6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根据甲分子微观示意图 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2H4,选项A错误;
B、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乙物质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选项B错误;
C、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选项C错误;
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
B、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故选项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A、澧县大米中富含糖类,选项错误;
B、石门柑橘中富含维生素,选项错误;
C、汉寿甲鱼中富含蛋白质,选项错误;
D、鼎城茶油中富含油脂,选项正确,故选D。
5、D
【详解】
A、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B、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用于杀菌消毒,正确;
C、盐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用于除铁锈,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可做保护气,错误。
故选D。
6、C
【详解】
A、不锈钢不易锈蚀,可制作医疗器械 ,说法正确;
B、 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在生活中可去除油污 ,说法正确;
C、 浓盐酸没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不可做干燥剂,说法错误;
D、 医用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以杀菌消毒 ,说法正确。
故选:C。
7、B
【详解】
A、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品,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使铝容易被腐蚀,错误;
B、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加入适量硫酸进行中和,正确;
C、亚硝酸钠有剧毒,不可以用大量的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错误;
D、用涂油脂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涂油漆不合适,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A、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正确;
B、蛋白质进入人体后被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被人体吸收,错误;
C、加铁酱油中含有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正确;
D、粽子中糯米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正确。
故选B。
9、D
【详解】
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一是氧元素。脯氨酸由三种元素组成。A错。
B:一个脯氨酸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B错。
C:脯氨酸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4:(16×2)=7:16。C错。
D:脯氨酸由脯氨酸分子构成,脯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点睛】
10、D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丙为甲醇,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6=22:3,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
(1)甲烷4
(2)隔绝氧气
(3)乳化
(4)吸附
(5)①
【分析】
(1)
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含有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沼气的成分是甲烷,所以都含有甲烷(CH4)。
(2)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隔绝氧气使可燃物熄灭,故填隔绝氧气。
(3)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的小液滴随水流走,达到清洗目的,所以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4)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5)
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症,故选①。
2、
(1)属于
(2) A BC
(3)B
(4) 相等 1:2 丙>乙>甲 C
【解析】
(1)
六大基本营养素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故填:属于。
(2)
硝酸钾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植物油和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A;植物油属于脂肪类,面粉中含有糖类,二者都能提供能量,故选BC。
(3)
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均一、稳定,但水不是混合物,所以水不是溶液,故A选项错误;
B、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且是混合物,故B选项正确;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的;溶剂也不一定是水,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故C选项错误,
故选B。
(4)
①t1℃时,甲乙两条曲线交于一点,说明此温度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50g甲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此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在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溶解度小的物质需要的水多,得到的溶液也多,所以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③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由于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都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没有改变,而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中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丙的溶解度小于甲乙的溶解度,在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要比溶解度小的浓,即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乙饱和溶液的,故选C。
3、
(1)
(2)
(3)
【解析】
(1)
检验二氧化碳常选用澄清石灰水,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
乙醇的俗称是酒精,其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正确
【详解】
高钙牛奶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说法正确。
5、
(1) Hg He
(2)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活性炭 煮沸
【解析】
(1)
①体温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汞,其化学式为:Hg;
② 密度最小的稀有气体为氦气,其分子式为:He;
③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则有:,则,用化学用语表示为:。
④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这是因酒精易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①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扑灭大火,其主要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②铝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却耐腐蚀,原因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的表面,隔绝了氧气,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起到吸附作用,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在对水进行煮沸的过程中,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受热时会转化为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降低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同时,沸水温度高,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答案填:煮沸。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但是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故填:错误。
2、正确
【详解】
75%的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另外25%为水,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该说法正确。
3、错误
【详解】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
【点睛】
4、正确
【详解】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所蕴含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故填:正确。
5、错误
【详解】
食用色素可以合理使用,不能为提升食品的色泽,大量使用食用色素,说法错误。
四、计算题
1、 (1)54.55% ;(2)0.88%
【详解】
(1)维生素C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54.55%;
(2)设20.00g橙汁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x,
C6H8O6+I2=C6H6O6+2HI
176 254
x 25.40g×1.00%
x=0.176g;
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100%=0.88%。
2、(1)5 有机物 (2)17.7% 3)2.8 (4)见光易分解
【详解】
试题分析:左旋氧氟沙星C18H20FN3O4是由5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有机物;左旋氧氟沙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6×4/361×100%=17.7%;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一个疗程最少应服用左旋氧氟沙星=7×2×0.2=2.8克;从保存方法看,左旋氧氟沙星可能具有见光易分解的性质,因为要避光而且还要密封保存。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及其计算 物质的性质
3、(1)32:3(2)80 (3)有机化合物
【详解】
(1)诺氟沙星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32:3;
(2)某患者按医嘱,每次服用诺氟沙星胶囊400mg,400mg=0.4g,每粒0.1g,则一次服用了0.4g÷0.1g/粒=4粒;一日2次,10日一个疗程,则患者一个疗程共服用了4粒×2×10=80粒;
(3)诺氟沙星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4、(1)有机物 (2)90.5% (3)4:5 (4)2.65
【解析】
试题分析:(1)对二甲苯C6H4(CH3)2,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对二甲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0.5%
(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故碳、氢原子个数之比是4:5 (4)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故可设对二甲苯的质量为x,对二甲苯C6H4(CH3)2的相对分子质量=106,列式为:
x×96/106×100%=3.2g×12/16×100% x=2.65g
考点: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5、(1)0.16 g (2)0.13 g
(3)2.70 g<2.90 g,所以该牛奶未达到标签所标示的质量标准。
【详解】
由已知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硫酸的质量可求出氨气的质量,进而求出氮元素的质量。根据30 mL的含氮量可求出100 mL牛奶中的含氮量,然后与2.90 g作比较,看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1)设产生氨气的质量为x
2NH3 + H2SO4=(NH4)2SO4
34 98
x 9.5 g×4.9%
x=≈0.16 g
(2)0.16 g××100%≈0.13 g。
(3)100 mL牛奶中含蛋白质
×100 mL÷16%≈2.70 g<2.90 g
所以该牛奶未达到标签所标示的质量标准。
五、实验探究
1、蛋白质 氧化钙与水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红 Ca(OH)2+Na2CO3═CaCO3↓+2NaOH 甲 酸碱起中和反应 0.4kg
【解析】
(1) 鸭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有水和蛋白质;(2)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3)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因此料液显碱性,静置后,取少量的上层料液,稀释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料液应变为红色;(4) ②【交流讨论】丙同学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因此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探究结论】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料液中不含有碳酸钠;另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料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因此甲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知识应用】①皮蛋食用时加入一些食醋,可以去除氨味和涩感,原因是:酸碱起中和反应;②根据题意,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质量比为74:106,所以,纯碱是不足量的,应根据纯碱的质量计算,加工10kg的鸭蛋,需要纯碱的质量为0.53kg,设需要烧碱的质量为,则
Ca(OH)2+Na2CO3═CaCO3↓+2NaOH
106 80
0.53kg
,解得=0.4kg。
2、方案I:把维生素C片研碎,溶解在水中,滴入适量的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色 方案Ⅱ:把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把研碎的维生素C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酚酞试液先变红色,后又变成无色 AC 新鲜的西红柿 尽量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西红柿可凉拌食用
【详解】
(2)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
酚酞与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酸性溶液反应。把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把研碎的维生素C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若酚酞试液先变红色,后又变成无色,说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方案Ⅰ:把维生素C片研碎,溶解在水中,滴入适量的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色
方案Ⅱ:把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把研碎的维生素C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酚酞试液先变红色,后又变成无色
(3)酸性溶液能与活泼金属、碱溶液反应。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金属镁、氢氧化钠.
故选AC;
(4)①新鲜的西红柿汁液需要的滴数少,说明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新鲜的西红柿;
②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尽量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西红柿可凉拌食用。
【点睛】
本题探究了维生素C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内容,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