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增进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更合理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应该是每位生物学教师的职责。为此,我在教学中大力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将生活实例和科学知识融为一体。教学设计力求满足不同智力、水平、兴趣学生的需求,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会,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想
整节课以问题贯穿,结合视频及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将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最高的效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明确反射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知道反射弧各结构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践,学生会做膝跳反射实验,并掌握要领。
2.在分析反射弧结构过程中学会分析资料,逐步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膝跳反射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难点:反射的判断以及反射弧各结构的功能。
五、教学准备
教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反射弧挂图。
学生:预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的基本内容。
六、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上课时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但是却对生活有极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在知识储备方面,虽然本节课的内容较简单,但是有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对七年级的孩子要求不宜过高,能理解着回答定义,能区分反射,能够概括反射弧的各结构及功能即可。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更喜欢与人合作,所以适当的安排小组讨论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你认为你是一个反应灵敏的人吗?
小测试一:请你根据我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小测试二:请你根据我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动作。
过渡: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的是什么系统?那么神经系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展开探究。
反射
提问:通过预习,请同学们告诉我,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过渡:很好,那反射是什么呢?接下来咱们先通过膝跳反射来学习反射的相关内容。
分组实验——观测膝跳反射
播放视频——膝跳反射
要求:观看视频,学习膝跳反射的方法步骤。
呈现膝跳反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完成膝跳反射实验。
④请两位学生上台示范。
⑤提问:膝跳反射是在什么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神经系统)
叩击受试者的韧带,受试者的小腿会出现什么反应?(小腿突然跳起来)
⑥小结:在这个过程中,“叩击受试者的韧带”是我们给受试者的一个刺激;而“小腿跳起来”是受试者做出的相应的反应;而且只要有一个适宜的刺激就会有相应的反应,即是说反应有一定的规律性。
过渡:同学们,在这个基础上,你能总结出反射的定义吗?
反射的定义: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
强调反射定义中的关键词:神经系统、刺激、规律的反应。
练一练:判断反射
手遇到烫的东西缩回。
眼前突然出现物体会眨眼。
同学们能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动作。
④含羞草的叶片被触碰会合拢。
⑤草履虫躲避食盐刺激
⑥总结反射和应激性的区别与联系
过渡:完成一个反射活动,需要那些结构的参与呢?咱们同样以膝跳反射为例来学习。
反射弧
1、展示膝跳反射挂图
2、布置任务要求:自学教材,讨论相关问题。
3、展示问题:
尝试写出膝跳反射过程中各个结构名称。
尝试分析膝跳反射发生时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尝试说出图中各部分结构在反射发生时的功能。
④假如缺少了图中的任何一个结构。反射还能发生吗?
4、解决问题和
5、教师小结:
我们把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叫做反射弧。(反射弧的定义)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反射弧的结构)
区分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6、解决问题
7、教师小结:反射弧各结构的功能。
8、解决问题④
9、教师小结: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和反射的联系)
、巩固当堂内容,齐读重点内容
、巩固练习
1、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A.消化 B.循环 C.呼吸 D.反射
2、下列现象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饭后肠胃蠕动
B.人在寒冷时身体发抖
C.小狗吃骨头,口腔中分泌唾液
D.衣藻游向光照适宜的水域
3、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下图所示为一简单反射动作中的神经传导途径:
(1)如果手被针刺,手会出现什么反应?指出此反应中的效应器。
(2)这种反射动作有什么意义?
(3)假如脊神经的X处受损,对痛觉及反应有什么影响?
(4)假如传入神经纤维受损,对痛觉及反应有什么影响?
(5)在这个过程中,是先形成痛觉还是先缩手?这有什么意义?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反射弧
定义
结构
功能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围绕“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两个内容展开的。如何形象、生动地使学生了解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以“膝跳反射”的实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反射。对于反射的概念,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分解成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自然归纳出反射的定义。
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反射的定义,特地设置了判断反射的练习,在学生明确反射概念的同时,更促使学生明确了反射和应激性的区别与联系。
反射弧的定义没有直接提出来,而是让学生根据观察“膝跳反射”挂图解决教师提出的四个问题,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提出反射的定义、反射弧的结构、反射弧各结构的功能、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等重难点问题。全程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