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2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
——以美国休斯顿为例
学习目标:
1.结合资料,理解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的产生过程。
2.结合资料,掌握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及其分析方法。
3.结合资料,理解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4.结合典例,分析促进大都市圈协调发展的措施。
萧一寒制作
分析载人航天控制中心的设立对休斯敦的影响
1.区位特征:南邻墨西哥湾,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等等。
2.积极影响:吸引众多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在此集聚,促进区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20 世纪初,休斯敦随着当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和通海运河的建成而逐渐兴起,一度被誉为“世界能源之都”。60 年代初,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载人航天飞行中心落户于此,休斯敦成为美国载人航天飞机研发基地和控制中枢。目前,休斯敦是美国南方最大城市、重要海港,墨西哥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
1. 分析休斯敦的区位特征。
2. 休斯敦建立载人航天飞行中心,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图2-14 休斯敦地理位置
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存在问题及出路
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城市化等。
存在问题:技术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具有不可持续性。
出路:进行技术改造和整体提升,适应转型发展的市场环境。
图示:传统产业转型的背景和出路。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传统产业
存在问题
积极作用
促进经济增长
解决社会就业
增加财政收入
改善人民生活
推进城市化
技术层次不高
创新能力不强
产品附加值低
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
环境污染严重
不可持续性
出路
技术改造
整体提升
适应市场环境
路径 内容 备注
产业延伸
产业更新
综合发展
表1.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有的产业转型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
典型例子:在转型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向演化
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升为智能制造
有效途径: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是建立替代产业的有效途径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
积极意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萧一寒制作
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主要有:
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
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
政府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引领产业转型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产业转型的影响因素
实质是政府采取专门措施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出于产业转型的需要,政府往往会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政策直接影响到产业转型路径的选择。
以经济政策为例,
萧一寒制作
休斯敦的发展概况
1.地理概况:
休斯敦现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位于得克萨斯州东南部,距墨西哥湾80千米;位于墨西哥湾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发展之初 第一次发展高潮 第二次发展高潮 第三次发展高潮 20世纪70年代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2.发展概况:
墨西哥湾沿岸的休斯敦港
经济支柱是农牧业,棉花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
1901年,休斯敦东北部的石油开发,促成了其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
1930年,得克萨斯州东部再次发现大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战,城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休斯敦石油、石化工业进入全盛期,获得“世界能源之都”的称号
活动:了解休斯敦的农牧业和自然灾害
1.说一说休斯敦发展农牧业的优势条件。
2.分析对休斯农牧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并探究其形成原因。
1.优势条件:位于墨西哥湾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好;农牧产品丰富,交通便利等。
2.灾害类型及成因:南邻广阔的(亚)热带海面,夏秋季容易遭受飓风的侵袭,以及由此产生的洪涝等次生灾害;冬春季容易遭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侵袭,造成低温冻害。
图2-15休斯敦及周边地区地形分布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美国2021年飓风“艾达”
萧一寒制作
活动:休斯敦港口建设及其对当地石油工业的影响
阅读教材P46-47休斯敦活动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与加尔维斯顿相比,休斯敦修建港口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
2.运河与港口的修建,对休斯敦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3.推测休斯敦石油工业布局的特点,说出你的理由。
1.优势:休斯敦更靠近内陆,受飓风、风暴潮的影响较小,发展航运更为安全。
劣势:连接休斯敦与墨西哥湾的天然河道深度较小,不利于行船,需将航道加深(拓宽),建港成本高。
2.使休斯敦从内陆城市转变为港口城市,加强与外界的交通和贸易联系,增加货物吞吐量,促进休斯敦经济的快速发展。
3.多布局在港口附近及航道沿线,便于石化产品的运输。
图2-16 休斯敦与加尔维斯顿地理位置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休斯敦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
休斯敦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
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休斯敦规模庞大的炼油厂和过往的货船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严重依赖石油经济,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油价暴跌和石化行业萧条,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科技人才外流。
大量失业人员
活动探究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0世纪70年代,休斯敦曾表现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势头,但石油巨头更核心于高额石油利润,石油工业产值占比长期居高不下。随着石油危机的来临,得克萨斯州经济陷入困境。若世界油价每桶下降1美元,意味着得克萨斯州经济损失30亿美元。这场危机使休斯敦经济结构上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
1.为什么一些企业在高利润发展时期不愿意拓展产业链或者使用新技术?
2.简析休斯敦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工业的弊端。
1.原因:拓展产业链或使用新技术在短时期内往往会提高运营成本,减少企业获取高额利润。
2.弊端:当石油及石化产品价格暴跌时,收入就会严重萎缩,导致石油及石化产业部门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人才外流,制约经济发展。
1973年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活动:分析休斯敦严重依赖石油工业的弊端
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主要措施包括: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的石油工业模式;
大力发展航天、医疗等高科技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
调整方向主要表现在:
①制造业调整:立足于石油工业,拓展石油工业产业链,
带动机械、电子、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发展。
②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阿波罗宇航计划和休斯敦大学,推进高科技研发、新能源利用和人力资源培训。
图2-18 休斯敦产业结构示意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调整成就
休斯敦是美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中心、航天中心和医疗中心,也是美国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被称为“全球城市”。
休斯敦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由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变为综合性大都市。
萧一寒制作
活动:分析休斯敦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休斯敦实现产业转型,主要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即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和市场条件。休斯敦石化工业向海外转移,多采取与所在国合资的方式,尽量多使用所在国的廉价原料。
(1)说明休斯敦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休斯敦石化工业为什么要向海外转移?
(1)优势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量相关产业集群;切实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高科技研发和人力资源培训等等。
(2)原因:利用所在国的廉价资源,降低成本,同时在转移过程中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获取项目股份,提高利润;减少对石化产业的过度依赖,降低经济风险等。
休斯敦石油化工产业园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大力发展高层次服务业,使之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力争政府资助,以点带面发展高科技产业
充分利用优越的资源和区位条件,重点发展城市经济
促使传统传统的石油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替代产业
归纳总结: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措施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萧一寒制作
活动:北美五大湖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及衰退原因
1.阅读教材P50-51美国五大湖活动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说出五大湖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
(2)五大湖区是北美传统的老工业区,其衰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分析底特律产业转型的优势与劣势,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1)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供应方便;煤炭、铁矿及水资源丰富;廉价的水路运输;城市众多,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等。
(2)衰退原因:部分传统工业从五大湖区转移至新兴工业区(国),当地工业空心化;面临新兴工业区(国)的竞争压力;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图2-22 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活动:北美五大湖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及衰退原因
1.阅读教材P50-51美国五大湖活动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说出五大湖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
(2)五大湖区是北美传统的老工业区,其衰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分析底特律产业转型的优势与劣势,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3)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达,汽车工业基础好,有资源禀赋优势等。
劣势:严重依赖汽车产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创新不足,技术竞争力下降;人口大量外迁,高素质人力资源不足等。
实施路径:对汽车产业进行重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吸引高科技和创新人才,加强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多元化发展等。
图2-22 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20世纪20年代,休斯敦吸引美国各大石油公司总部迁入而成为石油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下滑,该市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业链,并在联邦政府支持下新建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成为著名航天中心,休斯敦由“石油城”转变为“航天城”。读休斯敦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图中能分别代表休斯敦早期“石油城”和现在“航天城”的主导产业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甲
2.休斯敦从“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的原因不包括( )
A.科技进步和创新 B.政府政策支持 C.石油能源地位下降 D.石油产业污染严重
C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钢都”匹兹堡失去了昔日的辉煌,逐渐陷入困境。为了改变衰退的局面,匹兹堡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复兴计划”,成功转型,现在被誉为“知识城”。下图为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简图。读图,完成3~4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匹兹堡首先陷入困境的产业部门有( )
A.炼铝、玻璃、精密仪表 B.煤炭、钢铁、重型机械
C.机器人制造、医疗、金融 D.生物制药、计算机、教育
4.有关匹兹堡“复兴计划”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设各类研究机构 ②异地另建新城
③加强工人转岗培训 ④颁布治理污染法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匹兹堡在17世纪后期只是一个皮毛贸易站,1758年被英国殖民者夺取,两个多世纪以来,主要职能几经改易,人地关系也由简单变得复杂。据此回答6~7题。
6.20世纪70年代后期,“钢都”匹兹堡走向衰落,其原因不包括( )
A.资源枯竭 B.劳动力素质低 C.企业老化,技术落后 D.环境污染严重
7.匹兹堡再生阶段向“知识城”转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 ②将无增长潜力的企业搬向郊区
③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④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B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