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专项训练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专项训练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29 11:1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专项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属于有机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1
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A.氮气——性质稳定——保护气 B.酒精——可燃性——消毒剂
C.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D.活性炭——吸附性——净水剂
3、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类别 常见用途
A 消石灰 Ca(OH)2 碱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干冰 CO2 有机物 用于人工降雨
C 小苏打 NaHCO3 酸 用于焙制糕点
D 纯碱 NaOH 碱 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A.A B.B C.C D.D
4、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把乙醇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中得到的乙醇汽油是混合物
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D.乙醇可以用粮食、薯类等发酵制取,是不可再生能源
5、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干冰“升华”提升舞台效果 B.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满足人类需要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D.铵态氮肥与KOH混合使用以增强肥效
6、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属于氧化物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氧化铜
B 缓慢氧化 铁生锈、光合作用、新陈代谢
C 可直接加热 试管、烧杯、蒸发皿
D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铁、碘、铜、硒
A.A B.B C.C D.D
7、营养战“疫”该怎么吃?专家建议一线工作者必须保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以下食品不富含蛋白质的是
A.苹果 B.鸡蛋
C.豆浆 D.虾仁
8、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常用二氧化氯、酒精、臭氧、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下列有关消毒剂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2个臭氧分子:2O
C.酒精的化学式 D.NaClO中钠离子的符号为
9、工业上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2
B.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
D.该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10、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酒精 乙醇 C2H5OH B.金刚石 石墨 C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干冰 水 H2O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野炊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
(1)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_______、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从营养角度看,你认为还应添加_______。(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2)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
2、学好化学,科学防疫。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消毒试剂。教室里喷洒过氧乙酸消毒液后,同学们能够闻到特殊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
(2)用于手部消毒的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
①用医用酒精喷洒手部消毒时,要远离火源。酒精(化学式为C2H6O)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②储存酒精的仓库,要张贴的安全标志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元素),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下列元素中,与人体甲状腺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是
A.Ca B.I C.Zn D.Se
3、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为了准确的测量人体温度,人类发明了体温计,体温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_____________。
②稀有气体用途广泛,请写出密度最小的稀有气体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
③氯酸钾用途广泛,可用炸药、烟花的制造,KClO3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④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①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扑灭大火,其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
②铝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却耐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_(写方程式表示)。
③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除去水中异味;生活中,人们常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既降低水的硬度,又杀菌消毒。
4、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乘坐地铁时,不要在车厢内食用臭豆腐、榴莲等食物,从分子的角度说明原因__________。
(2)烟花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含有的金属为___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则 X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5、化学基础与常识
(1)木子店的老米酒深受麻城人民的喜爱,它用糯米发酵制得的,其中含有少量的乙醇。乙醇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有机物 B.碱 C.氧化物
(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______。
(3)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其中铝制品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用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食物(____)
2、冬天可以多吃火锅增加能量(_______)
3、油脂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____)
4、葡萄糖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____)
5、每天食用少量纤维素有利于健康(__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科学家发现,中草药成分中提取的“汉防己碱”能有效避免病毒进入细胞,有助于预防埃博拉感染,其分子式为C38H42N2O6.请回答:
(1)汉防己碱属于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汉防己碱由_____种元素组成,1244gC38H42N2O6中含氮_____g;
(3)汉防己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化成最简比)。
2、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得坏血病,维生素C的化学式是C6H8O6,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较高,探究小组测定了某品牌橙汁的维生素C的含量.过程如下:取20.00g橙汁用含碘1.00%的碘溶液与其反应,恰好反应时消耗碘溶液25.40g(反应方程式:C6H8O6+I2=C6H6O6+2HI)
求:(1)维生素C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保留2位小数)
(2)橙汁中维生索C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列式计算)
3、如图是诺氟沙星胶囊的说明书,某患者按医嘱,每次服用诺氟沙星胶囊400mg一段时间后病情有了好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诺氟沙星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患者一个疗程共服用了 粒诺氟沙星胶囊;
(3)从组成上可知诺氟沙星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4、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属于__________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黄酮素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5、用乙烯利催熟的香蕉对人体有没有害?对此媒体纷纷调查报道,曾引起大家的恐慌.据资料显示:乙烯利(化学式为C2H6ClO3P)是一种植物催熟剂,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释放乙烯(化学式为C2H4),促进水果成熟,是优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产生促进儿童早熟等问题,对人体无害.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利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 (填元素名称)
(2)乙烯属于_____(填“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有机物”中的两项).
(3)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最简整数比).
(4)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最简整数比).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 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 H2和CO2; 猜想2. CO和H2O。
(设计实验)20℃时,甲酸的状态为______;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____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预测)若猜想l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 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用餐中,小丽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决定买回一袋和同学一起对其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氢氧化钠等物质。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作出猜想)
猜想一:没有变质,只含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全部变质,只含有碳酸钠;
猜想三:部分变质,含有__________;
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小丽取少量固体酒精溶于足量水,充分溶解并过滤,取少量上述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液体呈红色,甲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于是小丽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并请教老师后,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帮她完成下面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滤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②再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___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变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丙为甲醇,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6=22:3,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B、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作消毒剂,符合题意;
C、氢气密度小,可填充探空气球,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作净水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
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是一种碱,可用做建筑材料,正确;
B、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化学式是CO2,属于无机物,错误;
C、碳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属于酸,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2CO3,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碱,错误。
故选A。
【点睛】
4、B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一个乙醇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B、把乙醇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中得到的乙醇汽油,即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与汽油,所以乙醇汽油是混合物,选项正确;
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选项错误;
D、粮食、薯类等可以种植生产,而乙醇可以用粮食、薯类等发酵制取,所以乙醇是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故选B。
5、A
【详解】
A、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可以形成雾,提升舞台效果,正确;
B、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不利于水资源保护,错误;
C、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错误;
D、铵态氮肥与KOH混合使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错误。
故选A。
6、D
【详解】
A、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高锰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B、铁生锈、新陈代谢都是进行的缓慢的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光合作用是生成氧气的反应,不是缓慢氧化,错误;
C、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需要使用石棉网,错误;
D、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碘、铜、硒等,正确。
故选D。
7、A
【详解】
A、苹果属于水果,富含维生素,不含蛋白质;
B、鸡蛋属于蛋类,富含蛋白质;
C、豆浆属于豆制品,富含蛋白质;
D、虾仁属于鱼虾类,富含蛋白质;
答案:A。
8、C
【详解】
A、二氧化氯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氯元素的化合价为:,故A选项错误;
B、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所以臭氧的化学式为:O3,表示几个分子即在该物质的化学式前放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臭氧分子表示为:2O3,故B选项错误;
C、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故C选项正确;
D、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数值在后,正负号在前,当所带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所以钠离子符号正确的写法为:Na+,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9、D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 ,其化学式为C2H4,反应物 ,其化学式为H2O; 生成物,其化学式为C2H6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根据甲分子微观示意图 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2H4,选项A错误;
B、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乙物质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选项B错误;
C、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选项C错误;
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
A、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B、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的碳单质,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
D、干冰是指固态的二氧化碳,并不是水,其化学式为:CO2,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
故选A。
二、填空题
1、
(1) 糖类 C
(2)与氧气充分接触(或需要充足的氧气)
【解析】
(1)
馒头中主要含有糖类,红烧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和油脂,豆腐汤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水、无机盐,牛肉干中主要含有蛋白质;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上述食物中不含有维生素,补充含维生素的食物;
A、炒鸡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牛奶中主要含有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C、黄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符合题意正确;
D、烤野兔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故填:糖类,C;
(2)
物质燃烧时,氧气越充足,燃烧越旺,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是因为往灶里塞的枯枝太多,进入的氧气少,可燃物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而没有充分燃烧,故填:与氧气充分接触(或需要充足的氧气)。
2、
(1)分子在不断运动
(2) BD
(3)B
【分析】
(1)
喷洒过氧乙酸消毒液后,闻到特殊气味,是过氧乙酸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不断运动到鼻腔,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2)
①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
②A、图中标志为腐蚀品标志,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标志为当心火灾,酒精易燃烧,需要担心火灾的发生,选项B符合题意;
C、图中标志为有毒品的标志,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标志为禁止烟火标志,选项D符合题意;
故填:BD。
(3)
与人体甲状腺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是碘元素,缺碘或碘过量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故选:B。
3、
(1) Hg He
(2)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活性炭 煮沸
【解析】
(1)
①体温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汞,其化学式为:Hg;
② 密度最小的稀有气体为氦气,其分子式为:He;
③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则有:,则,用化学用语表示为:。
④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这是因酒精易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①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扑灭大火,其主要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②铝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却耐腐蚀,原因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的表面,隔绝了氧气,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起到吸附作用,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在对水进行煮沸的过程中,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受热时会转化为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降低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同时,沸水温度高,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答案填:煮沸。
4、
(1)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2)镁
(3)
(4)H2O
【解析】
(1)
不要在车厢内食用臭豆腐、榴莲等食物,是因为臭豆腐、榴莲等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臭味;
(2)
镁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含有的金属为镁;
(3)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4)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物中Mg原子5个、O原子14个、H原子2个、C原子4个;而生成物中Mg原子5个、O原子13个、H原子未知、C原子4个,则可推测:每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是H2O。
5、
(1)A
(2)增大可燃物(或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继续被氧化
【分析】
(1)
A、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乙醇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在水中不能电离出阴离子OH-,不属于碱,选项B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C错误。
故填:A。
(2)
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增大可燃物或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燃烧得越剧烈,故填:增大可燃物(或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铝制品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继续被氧化,故填: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继续被氧化。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腌制食品。此说法不正确。
【点睛】
2、错误
【详解】
要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多吃火锅,火锅的食材中含有很多嘌呤,吃多了会导致尿酸增多,也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痛、腹泻等,冬天可以多吃火锅增加能量错误。
3、错误
【详解】
油脂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但是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4、错误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错误
5、正确
【详解】
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帮助消化,则每天食用少量纤维素有利于健康,故正确。
四、计算题
1、(1)有机物(2)4;56(3)19:4
【详解】
(1)汉防己碱是含碳化合物且具有有机物的性质,所以属于有机物;
(2)根据汉防己碱的化学式可知,汉防己碱是由碳氢氮氧 4种元素组成,1244gC38H42N2O6中含氮的质量为 ;
(3)汉防己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2×38):(16×6)=19:4。
2、 (1)54.55% ;(2)0.88%
【详解】
(1)维生素C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54.55%;
(2)设20.00g橙汁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x,
C6H8O6+I2=C6H6O6+2HI
176 254
x 25.40g×1.00%
x=0.176g;
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100%=0.88%。
3、(1)32:3(2)80 (3)有机化合物
【详解】
(1)诺氟沙星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32:3;
(2)某患者按医嘱,每次服用诺氟沙星胶囊400mg,400mg=0.4g,每粒0.1g,则一次服用了0.4g÷0.1g/粒=4粒;一日2次,10日一个疗程,则患者一个疗程共服用了4粒×2×10=80粒;
(3)诺氟沙星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4、(1)有机(2)3:2(3)81.1%.
【分析】
【详解】
(1)黄酮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
(2)黄酮素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5:10=3:2。
(3)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1)5;氧(2)纯净物 有机物(3)2:1(4)6:1
【详解】
(1)由化学式可知乙烯利由五种元素组成,,乙烯利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元素;(2)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溶于水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盐,由金属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碱;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乙烯属于纯净物、有机物。(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4)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2:4×1=6:1.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的化学式的意义和基本计算,是中考的高频考点,计算质量分数时,如不能整除,要注意保留小数,另外,相对分子质量书写时没有单位。
五、实验探究
1、液态_ B 紫色溶液变红色_ __CO2+H2O==H2CO3 红色粉末变黑色 Fe2O3+3CO===2Fe+3CO_ HCOOHCO↑+H2O↑ 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等(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
【详解】
【设计实验】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20℃时,甲酸的状态为液态;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故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B;【实验预测】若猜想1成立,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说明有水和一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H2O↑;【交流拓展】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NaOH+CO2=Na2CO3+H2O 碳酸钠也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 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红色 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Na2CO3=BaCO3↓+2NaOH]
【分析】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
【详解】
[作出猜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部分变质的溶液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三:部分变质,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实验探究]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也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滤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②再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变红色 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 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故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加入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Na2CO3=BaCO3↓+2NaOH]。
【点睛】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碳酸钡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