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同步测评试题(word版 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同步测评试题(word版 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29 11:2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等重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与材料 B.化学与健康
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电子烟中含有尼古丁,吸食电子烟对人体有害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农业
煤炉上放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 农业上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A.A B.B C.C D.D
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H4,是一种化合物,点燃前要验纯
B.W这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C.该反应生成了一种单质
D.该反应没有产生空气污染物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B 鉴别CuO粉末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C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D 鉴别双氧水和蒸馏水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4、文明石狮,从我做起。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乘电动公交车,提倡绿色出行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回收废旧金属,节约金属资源 D.增加烟囱高度,防止废气污染
5、已知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 + 3O22SO2 +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体现H2S的可燃性 B.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
C.生成的SO2可以直接排入空气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6、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其目的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及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A.将农田中的玉米秸秆就地焚烧
B.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D.增高烟囱排放工厂中的废气
7、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B.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蛋白粉与淀粉
C.用pH试纸测得血液的pH为7.35-7.45,则说明此人身体健康
D.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抹一些含有碱性的物质的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
8、下列用品中,主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尼龙袜 B.纯棉裤 C.不锈钢碗 D.蚕丝被
9、下列物质不属于可燃物的是
A.氢气 B.甲烷 C.酒精 D.氧气
10、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露天焚烧树叶、秸秆 B.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
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 D.使用风能等绿色能源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 “低碳生活”理念,就是指生活作息时,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和天然气。
(2)倡导“低碳”生活,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外出随手关灯 B.双面使用纸张
C.骑自行车出行 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瓶
(3)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液体燃料乙醇(C2H6O),同时生成水,该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物质:
①活性炭②大理石③氢气④氮气,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填序号)
(1)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_。
(2)常用来净化水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填充于食品袋做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
(4)最理想的能源气体是___________。
3、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1)在2月17日至3月18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了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①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可燃冰是否是可再生能源?______。
(2)在11月19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奋进号”创造了10909米的纪录。①深海潜水器外壳是钛合金制成的,钛合金的硬度比纯钛的硬度______,更耐腐蚀。②钛合金焊接时必须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利用了氩气______的性质。
(3)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定位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此卫星采用了铷原子钟,使时间更精准。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①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②m=______;
③在化学变化中铷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______(填微粒符号),而达到稳定结构。
4、厨房是一个化学物质的小世界。
(1)加碘食盐中碘以“碘酸钾 KIO3”的形式添加,碘元素可以预防_________。
(2)厨房内做饭炒菜,厨房外能闻到饭菜香气,是因为_________。
(3)铁锅生锈是铁与_________和_________发生复杂化学反应;用洗洁精可洗去铁锅上的油污,这是利用_________原理(填“溶解”或“乳化”)。
(4)很多家庭使用天然气做饭,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CH4)完全燃烧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5、未来能源推动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实现“零碳排放”,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①利用农业或食物垃圾、粪肥等发酵,制得生物甲烷替代天然气。
②寻找天然氢气或生产氢气,在管道中运输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减少碳排放。
③制备氢载体(携带大量氢原子的分子),利用管道运输,抵达目的地直接利用或转化为氢气再利用。
④利用特殊设备将甲烷转化为氢气和碳,在管道末端利用氢气,收集固体碳。
(1)安全使用至关重要。实验室点燃甲烷前应先___________。家中若用生物甲烷(或天然气)做燃料,燃气报警器应安装于气源的___________(填“上”或“下”)部。
(2)若用管道输送氢气极易发生泄漏。原因是___________。
(3)从下表可知,以下三种物质均满足“熔沸点适宜、在常温下是液体或易变为液体,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条件。哪种物质最适合做符合未来能源要求的“氢载体”,试说明理由。
氨气 甲酸 甲醇
熔点 -77.7℃ 8.4℃ -97.8℃
状态 易加工为液体 常温下为液体
化学式 NH3 HCOOH CH3OH
(4)甲烷隔绝空气加热至1000℃生成氢气和炭黑,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_____)
2、涤纶和羊毛点燃时,都可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____)
3、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属于物理变化(_____)
4、鉴别羊毛和腈纶:取样,闻气味(____)
5、废旧轮胎没有回收价值,可以直接烧掉(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碳足迹计算器能够简便查出人类活动所排放CO2的多少,并在屏幕上显示需要种植多少棵树木进行抵偿。某次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质量为3.52kg,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请计算:
(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多少?_____
(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_____天(结果保留整数)。
2、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要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海世博会也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小轿车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汽车燃料燃烧时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汽车所用燃料主要是汽油,汽油的成分复杂,同甲烷(CH4)替代汽油进行计算(含碳量比汽油略低)。公共汽车和小轿车耗油量(均以汽油为燃料)和载客人数如下:
公共汽车 小轿车
百公里耗油量/kg 18 9
平均载客人数/人 30 2
请计算:乘公共汽车行驶一百公里,人均排放二氧化碳 kg;乘小汽车行驶相同距离,人均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乘公共汽车的 倍。
通过计算,谈谈为实现“低碳”生活理念,你的做法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
3、日前武汉市家庭管道气所输送的燃料为天然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若甲烷不完全燃烧,火焰为黄色,同时产生炭黑、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因此在使用天然气时应尽量使其完全燃烧。
(1)若家中燃气灶燃烧时火焰为黄色,则应该把燃气灶的进风口(进空气的阀门)调______(填“大”或“小”)
(2)若完全燃烧3.2 g甲烷,需要氧气的质量至少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1)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应将炉具的进风口调__(填“大”或“小”)。
(2)含160g甲烷的天然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5、我国2004年化石能源探明储量及年开采量如下表
探明储量 年开采量
石油 23亿吨 1.74亿吨
天然气 2.23×104亿立方米 408亿立方米
煤 1145亿吨 9.9亿吨
(1)根据上表,估算一下大约多少年后将没有可开采的石油?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计算并结合上表,就化石能源的使用谈谈拟合看法(答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霾污染跟燃煤密切相关,燃煤还同时排放大量的 NOX和 SO2(会造成空气污染 形成酸雨)。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某燃煤地区霾的成分、SO2的检验和吸收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学习之旅。
查阅资料:
①霾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黑碳、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溶于水)、含金属元 素的物质和其它成分等。
②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SO2还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活动一: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黑碳
(1)选择某地重度雾霾天气,用采样器在室外采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2)将采集得到的可吸入颗粒物加入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渣干燥后置于左边的凹槽内,如图1所示。
(3)先通入O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在导管口接上气球;然后将注射器中的澄清石灰水滴入右边的凹槽内;再加热点燃滤渣。观察到滤渣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大。
(4)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霾中含有黑碳”的结论,理由是_____。
活动二:探究煤粉燃烧是否产生SO2
(1)如图 2 所示,将煤粉置于左边的凹槽内,先通入O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在导管口接上气球。
(2)将注射器中的_____(填“澄清石灰水”或“品红溶液”)滴入右边的凹槽内,再加热点燃煤粉,可检验煤粉燃烧有SO2产生。
(3)在装置的导管口接上气球的目的是_____。
活动三:探究如何有效吸收煤粉燃烧产生的SO2
(1)如图3所示,烧瓶内装有SO2气体,依次用注射器注入相同体积的水、澄清石灰水、浓氢氧化钠溶液,得到图4的烧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2)从图4的实验曲线看,吸收效果较好的试剂是_____。
(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中需注意的事项是_____(写一点)。
2、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老师说:“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K、Ca、Na除外,因为K、Ca、Na能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对这个问题,课外小组的同学很感兴趣,展开了金属与水反应的探究。
探究Ⅰ:探究钠能否与水反应
(1)常温下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取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水中,钠浮在水面,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溶液变红色。
根据以上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由探究Ⅰ推出钠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可能为
猜想一:NaOH和H2
猜想二:Na2CO3和H2
倩想三:NaOH和O2
结合所学知识,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猜想二不成,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进一步分析产物设计右图装置,收集一试管气体,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得出猜想一成立。
(实验结论)
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实验中钠熔化的原因___________。
探究Ⅱ:探究镁能否与水反应
常温下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等质量打磨干净的镁条投入水中,有细小气泡,溶液变为红色,10分钟后无明显变化。
查阅资料:
对比探究Ⅰ、Ⅱ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钢筋混凝土是由水泥、钢筋、石子等做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正确;
B、电子烟中含有尼古丁,尼古丁有害人体健康,吸食电子烟对人体有害,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故选D。
2、C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X、Y分别是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Z、W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
A、由X的分子结构可知其化学式为CH4,X是甲烷,是一种化合物,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W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这两种物质均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D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和木炭粉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均有水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D、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A、乘电动公交车,提倡绿色出行可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故不符合题意;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可行,故不符合题意;
C、回收废旧金属,节约金属资源可行,故不符合题意;
D、增加烟囱高度,防止废气污染不可行,不能减少空气污染,故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
A、该反应中,硫化氢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故该反应体现硫化氢的可燃性,符合题意;
B、硫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导致酸雨,故生成的二氧化硫不能直接排放,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
A、将农田中的玉米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NO2、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能够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符合题意;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较多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D、增高烟囱排放工厂中的废气,不能起到净化废气的作用,仍然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7、B
【详解】
A、人体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说法错误;
B、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蛋白粉与淀粉,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淀粉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法正确;
C、用pH试纸测得血液的pH是整数,说法错误;
D、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抹一些含有碱性的物质的溶液,如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是强碱溶液,有腐蚀性,说法错误;
答案:B。
8、A
【分析】
合成材料是有机合成材料的简称。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详解】
A:尼龙袜是由尼龙制成,尼龙是合成纤维的一种。A正确。
B:纯棉是天然纤维。B错。
C:不锈钢是合金,是金属材料。C错。
D:蚕丝是天然纤维。D错。
综上所述:选择A。
9、D
【详解】
氢气、甲烷、酒精都可以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故选:D。
10、D
【详解】
A、露天焚烧树叶、秸秆,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B、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会污染水源和土壤,不符合题意;
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使用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
D、使用风能等绿色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
(1)石油
(2)D
(3)
【解析】
(1)
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
A、低碳生活就是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减少了发电时含碳物质的燃烧,减少了含碳物质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B、双面使用纸张节约了纸张,减少了制纸时含碳物质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C、骑自行车出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瓶是浪费资源的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
故选D。
(3)
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液体燃料乙醇(C2H6O),同时生成水,该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
(1)②
(2)①
(3)④
(4)③
【解析】
(1)
大理石常用作建筑材料,故填②。
(2)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来净化水,故填①。
(3)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填充于食品袋做保护气,故填④。
(4)
氢气的热值高,且燃烧后只生成水,不产生有害气体与烟尘,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气体,故填③。
3、
(1)

(2) 大 化学性质稳定
(3) 85.47 37 Rb+
【分析】
(1)
①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否;
(2)
①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故钛合金的硬度比纯钛的硬度大,更耐腐蚀;
②钛合金焊接时必须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利用了氩气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3)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②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m=2+8+18+8+1=37;
③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从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铷离子,故填:Rb+。
4、
(1)甲状腺疾病或大脖子病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 水##H2O 氧气O2 乳化
(4)
【解析】
(1)
加碘食盐中碘以“碘酸钾 KIO3”的形式添加,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疾病或大脖子病;
(2)
厨房内做饭炒菜,厨房外能闻到饭菜香气,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3)
铁锅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洗洁精可洗去铁锅上的油污,这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4)
甲烷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1) 检验纯度 上
(2)氢分子是质量和体积最小的分子,不易贮存
(3)单位质量的氨气中携带氢原子的个数最多(合理表述均可);产物中不含碳元素,符合“零碳排放”要求
(4)
【分析】
我国积极倡导开发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1)甲烷密度小,热值高,现已广泛使用,甲烷作为一种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要验纯。(2)氢气在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不易贮存。(3)氨气含氢量高,易液化,且不含碳,相比于甲酸和甲醇,氨气最适合做符合未来能源要求的“氢载体”。(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甲烷高温碳化的方程式。
(1)
根据分析,甲烷点燃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否则容易引起爆炸;因为甲烷密度小于空气,泄露后甲烷上升,故燃气报警器应安装于气源的上部。
(2)
管道输送氢气容易泄露的原因是氢分子是质量和体积最小的分子,不易贮存。
(3)
符合未来能源要求的“氢载体”要满足“熔沸点适宜、在常温下是液体或易变为液体,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条件,氢气、甲酸、甲醇三种物质均满足条件,但是甲酸的含氢量低,且甲酸和甲醇均含碳,不符合零碳排放要求,故选择氨气。
(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烷在1000℃下生成氢气和炭黑的方程式为CH4C+2H2。
【点睛】
氢能源的优点是热值高、无污染、来源广,缺点是不易制取、运输难。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虽然说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但是不能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应该合理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
【点睛】
2、错误
【详解】
涤纶属于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气味,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气味不同,错误。
3、错误
【详解】
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油没有分解,故错误。
4、错误
【详解】
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味,腈纶没有,鉴别羊毛和腈纶:取样,点燃闻气味,故填:错误。
5、错误
【详解】
废旧轮胎属于橡胶有回收价值,烧掉会污染大气。错误。
【点睛】
四、计算题
1、(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消耗甲烷的质量为x,
解得x=1.28kg
(2)3.52kg=3520g,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需要的天数为 ,
答:(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1.28kg;(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70天。
【详解】
见答案。
2、1.65 7.5 多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少乘私家车;随手关灯;节约纸张;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使用新的替代能源等合理答案均可。
【详解】
设公共汽车、小轿车行驶一百公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X、Y.
CH4+2O2 CO2+2H2O,CH4+2O2 CO2+2H2O.
16 44 16 44
18kg X 9kg Y
16:44=18kg:X
16:44=9kg:Y
X=49.5kg;Y=24.75kg.
乘公共汽车行驶一百公里,人均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9.5kg÷30=1.65kg.故填:1.65.
乘小汽车行驶相同距离,人均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75kg÷2=12.375kg.
乘小汽车行驶相同距离,人均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乘公共汽车的倍数为:12.375kg÷1.65kg=7.5倍.故填:7.5.
为实现“低碳”生活理念,人们应该做到:多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少乘私家车;随手关灯;节约纸张;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使用新的替代能源等.
3、(1)大
(2)12.8g
解:设需要氧气质量为x。
x=12.8g
答:需要氧气质量12.8g。
【详解】
(1)燃气灶燃烧时火焰为黄色,说明氧气不足,应该把燃气灶的进风口调大,故填:大。
(2)见答案。
4、(1)大;(2)440g
【详解】
(1)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充足,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所以此时应将灶炉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加氧气的量;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解得=440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0g。
5、23亿吨÷1.74亿吨/年≈13(年) 合理使用或减少利用、合理开采、开发使用新能源
【解析】
(1)石油的探明储量是23亿吨,年开采量是1.74亿吨,用总量除以年开采量就是还能开采的年限,故为:23亿吨÷1.74亿吨/年≈13(年);
(2)由表中可以看出,化石能源的储量有限,需要有计划的开采,合理加以利用,并且努力寻求开发新的能源,所以本题答案为:合理使用或减少利用、合理开采、开发使用新能源.
五、实验探究
1、Ca(OH)2+CO2═CaCO3↓+H2O 不溶于水的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燃烧也能够生成二氧化碳 品红溶液 收集可能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浓氢氧化钠溶液 注入试剂的速率应该相同
【详解】
活动一:
(4)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5)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霾中含有黑碳”的结论,理由是不溶于水的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燃烧也能够生成二氧化碳。
活动二:
(2)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SO2还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将注射器中的品红溶液滴入右边的凹槽内,再加热点燃煤粉,可检验煤粉燃烧有 SO2 产生。
(3)在装置的导管口接上气球的目的是收集可能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活动三:
(2)从图 4 的实验曲线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气压减小的最明显,因此吸收效果较好的试剂是浓氢氧化钠溶液。
(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中需注意的事项是:注入试剂的速率应该相同,保持温度相同等。
2、密度小(或熔点低)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反应物中无C元素”) 用拇指堵住试管,管口朝下,移向火焰,听到“噗”的一声(或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听到爆鸣声) Na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 Na与Mg都能与水反应,且Na比Mg反应更剧烈,Na的活泼性比Mg强。
【详解】
探究Ⅰ:(1)常温下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取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水中,钠浮在水面,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溶液变红色,推出钠的一条物理性质密度小(或熔点低)。
猜想与假设:结合所学知识,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猜想二不成,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无C元素,不可能生成碳酸钠。
实验探究:进一步分析产物设计右图装置,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管口朝下,移向火焰,听到“噗”的一声(或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听到爆鸣声),说明气体为氢气,得出猜想一成立。
实验结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实验中钠熔化的原因是Na的熔点低,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
探究Ⅱ:查阅资料:
常温下向培养皿中加人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等质量打磨干净的镁条投入水中,有细小气泡,溶液变为红色,10分钟后无明显变化,对比探究Ⅰ、Ⅱ得出的结论Na与Mg都能与水反应,且Na比Mg反应更剧烈,Na的活泼性比Mg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