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定向测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定向测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29 23: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定向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 B.防止工厂废气污染空气,将工厂烟囱加高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D.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
2、生活处处皆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灼烧的方法,能鉴别羊毛和纯棉制品
B.向食盐中添加含碘化合物,可预防缺碘性甲状腺肿大
C.适量食用含铁食品,可预防骨质疏松症
D.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可用碘水检验淀粉
3、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火炬将采用氢作为燃料、火炬燃烧罐以碳纤维材质为主,有科学家预测未来的10年世界将进入氢能源时代。固体MgH2作为一种储氢介质,遇水时可生成氢氧化镁并放出氢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 B.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Mg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Mg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对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材料
①煤、石油等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转化而成 ③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①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 ②玻璃、塑料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Fe2O3,、CuO属于合金
C.化学与人体健康 D.化学与环境保护
①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 ②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①使用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②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 ③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A.A B.B C.C D.D
5、下列图示为“循环利用”标志的是
A. B.
C. D.
6、2021年3月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沙尘暴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人工降雨 B.煤的干馏 C.活性炭吸附异味 D.酒精挥发
8、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将零散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下列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能源资源 B化学与生产生活
干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陶瓷、水泥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 小苏打可用于发酵粉 纯碱可用于制玻璃
C化学与物质使用 D化学与身体健康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软化硬水 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碱性)混用 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坏血病 儿童缺钙导致向佝偻病 霉变花生含黄曲霉素能强致癌
A.A B.B C.C D.D
9、 “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新泰”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加大对工业“废水”排放的治理 B.在农村推行生活拉圾集中处理
C.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搞好绿化 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10、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H4,是一种化合物,点燃前要验纯
B.W这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C.该反应生成了一种单质
D.该反应没有产生空气污染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其用途很广,在工业生产中可用于______。
(2)氮气常用作保护气的原因是______;用______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3)人类生存需要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降雨时会形成______。
2、下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产生(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需要消耗空气中的__________。
(2)途径⑤中,有些城市的部分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途径⑥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若海水温度升高一点,释放到大气中的CO2的量是巨大的,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大力植树造林
C.用新能源电动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3、化学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市场上有“补铁口服液”、“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些铁、钙、氟、锌应理解为(填编号)______。
①元素 ②原子 ③分子 ④离子
(2)家庭中常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
4、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能源,如__________、石油、天然气,它们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月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等。
①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若上述气体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选填字母)。
A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
B.生成CO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C.燃料利用率低,浪费资源
调大灶具的进风口可避免上述情况出现。这是因为__________,可使燃料充分燃烧。
5、化学学科有专用的符号语言,我们应充分学好、用好它们。
(1)请按要求从氧气、氢气、氢氧化钙、碳酸、氯化钠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做燃料的气体单质______________。
②生活中做调味品的盐______________。
③能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__。
④汽水中含有的酸______________。
(2)2021年6月23日,中国集邮有限公司特别推出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一竞赛场馆》小型张首日封。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所有场馆将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及“绿电”。试回答:
①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煤炭 B.石油 C.风能 D.天然气
②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祥云”火炬采用丙烷(化学式C3H8)作为燃料,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火炬燃料由氢气替代了丙烷(C3H8),其优点是:(至少答一条)____________。
③在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丙烷中(C3H8),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④请写出丙烷(C3H8)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提高空气质量(_____)
2、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_____)
3、热固性塑料损坏后可进行热修补(____)
4、有机玻璃是一种复合材料(____)
5、沼气是不可再生能源(_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瓦斯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存在煤矿坑道中。当煤矿坑道中瓦斯气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CH4与O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爆炸最强烈。求煤矿坑道中瓦斯爆炸最强烈时CH4的体积百分含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
2、 “洗衣凝珠”是由一层薄膜包裹洗衣液制成的新型洗涤产品,该产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可溶于水的聚乙烯醇(PVA)塑料。
(1)PVA塑料属于______(填“合金”或“有机合成材料”)。
(2)醋酸是合成PVA的原料之一,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计算式为______。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1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_ (填字母序号)
(2)锂、锰两种金属用途很广。手机电池中存在 LiMnO2,已知锂元素显+1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 。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 _________ (填字母):
A 机械能 B 化学能 C 热能
(3)“豌豆黄”如图2是一道传统小吃,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品名 豌豆黄
主要原料 豌豆
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糖类、钠、钙、钾、镁等元素
①“豌豆黄”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和 _________ 三类营养素。
②“豌豆黄”中含有钙元素,人体缺钙常会引起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 贫血症 B 侏儒症 C 甲状腺肿大 D 佝偻病
(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 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A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5)“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_____
A 节约纸张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
(6)医院输液常用到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有以下操作: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贴上标签,正确的顺序是 ______ (填序号),量取蒸馏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 _____ (填“大于”或“小于”)0.9%。若用该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配制500毫升(密度约为1g/ml)生理盐水,需要5%的氯化钠溶液 ____ 克。
4、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物质。汽油是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我们可以把它近似看作是,汽油密度约为0.7kg/L。
(1)C8 H1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请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辆百公里油耗为10L的汽车,每百公里排放CO2____千克?假设燃料燃烧充分。
(3)根据上述信息,你有什么想说的,用一两句话表达你的看法__________。
5、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1)在学习中,我们还知道另外两组药品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两组常见的药品是①______②5%的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
(2)如果从能源、环保角度考虑,实验室用第②组药品来制取氧气的优点是:①______②_____。
(3)某同学用24.5g氯酸钾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最多可制取氧气质量为____克?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无色冰状固体,极易燃烧,其主要成分是CH4 nH2O。在可燃冰开采过程中,甲烷容易泄漏,会加重温室效应。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不充分燃烧生成CO;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体缺氧和中毒;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H2O;猜想二:___;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1)实验开始时,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填序号)。
①通入甲烷燃烧产物
②加热
(2)实验中观察到A中____,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____成立。
(3)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实验过程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燃气热水器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_____中毒。
2、兴趣实验课上,同学们完成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不一样。
Ⅰ、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Ⅱ、制取并测定氢气的生成速率,应该选择的装置为_____(填序号)。
Ⅲ、经过调查发现,同学们所用药品的状态和条件都不同。
(提出问题)
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猜想假设)
a 锌粒颗粒大小
b 硫酸浓度
c 温度
(设计实验)
取四份等质量的颗粒大小不同的锌粒,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溶液:
编号 实验温度 颗粒大小 硫酸浓度 实验目的
甲 20℃ 粗 10% 实验甲和乙探究硫酸浓度的影响 实验甲和③探究锌粒颗粒大小的影响 实验甲和④探究温度的影响
乙 20℃ 粗 5%
丙 ① 细 10%
丁 30℃ 粗 ②
(1)实验表格中的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数据应该是________(填序号);
A 20℃、5%、丙、丁
B 30℃、10%、丙、丁
C 20℃、10%、丙、丁
D 20℃、10% 丁、丙
(2)如图是乙、丙、丁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曲线,请你在图中画出甲的曲线_____。
(3)结合表格和图像可知,四组实验中_____都一定反应完全;
(4)不测定气体的生成速率,利用精密设备测定____(填序号)变化也能判断反应速率。
A 反应物质量
B 的数目
C 溶液pH值
D 溶液中水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砍伐大量森林不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代替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使温室气体增多,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防止工厂废气污染空气,将工厂烟囱加高是不可行的,应该在烟囱加装除尘和脱硫装置,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化肥、农药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如果禁止使用,农作物大量减产,应该合理使用,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发电,可以减少污染,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2、C
【详解】
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纯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纯棉制品,不符合题意;
B、向食盐中添加含碘化合物,可补充碘元素,预防缺碘性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C、适量食用含铁食品,可补充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符合题意;
D、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可用碘水检验淀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
A、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没有任何污染且热值高,所以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故A正确;
B、碳纤维是含碳元素的混合物,故B错误;
C、金属元素没有负价,镁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MgH2中氢的化合价为-1价,故C错误;
D、MgH2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方程式为,该项中方程式未配平,故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A. ①煤、石油等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故错误;②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转化而成,故正确;③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故正确,故选项不完全正确;
B. ①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故正确;②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错误;③Fe2O3、CuO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合金,故错误,故选项不完全正确;
C. ①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故正确;②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故正确;③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所以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故正确,故选项完全正确;
D. ①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污染,故错误;②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③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故选项不完全正确。
故选:C。
5、D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该项为节能标识,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可知,该项为节约用水标识,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可知,该项为禁止烟火标识,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示可知,该项为循环利用标识,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6、D
【详解】
沙尘暴中不含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沙尘等可吸入颗粒物。故选D。
7、B
【详解】
A、干冰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水蒸气凝结,是二氧化碳与水的三态变化,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煤的干馏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活性炭吸附异味过程中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8、B
【详解】
A、干电池工作时,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正确;
陶瓷、水泥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
化石燃料短时间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不符合题意;
B、食物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正确;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用于发酵粉,正确;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可用于制玻璃,正确。
符合题意;
C、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正确;
生活中,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能软化硬水,错误;
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正确。
不符合题意;
D、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错误;
儿童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正确;
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不能食用,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A、加大对工业“废水”排放的治理,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在农村推行生活拉圾集中处理,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搞好绿化,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应合理使用,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X、Y分别是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Z、W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
A、由X的分子结构可知其化学式为CH4,X是甲烷,是一种化合物,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W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这两种物质均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
(1) 1/5 炼钢(合理答案均可)
(2) 化学性质不活泼 稀有气体
(3)酸雨
【解析】
(1)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所以约占空气体积的1/5,其用途很广,因为具有助燃性,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可用于炼钢(合理答案均可)。
(2)
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常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3)
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会生成硫酸,降雨时会形成酸雨。
2、
(1)氧气2
(2)
(3)
(4)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5)ABC
【分析】
(1)
途径①为呼吸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2)
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途径⑥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若海水温度升高一点,释放到大气中的CO2的量是巨大的,其主要原因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5)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
B、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题意;
C、新能源电动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3、
(1)①
(2)
(3)隔绝氧气
【解析】
(1)
铁、钙、氟、锌应理解为元素,故选:①。
(2)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3)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能灭火的原因是隔绝氧气,故填:隔绝氧气。
4、
(1) 煤 不可再生
(2) ABC 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
【解析】
(1)
化石能源包含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
①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②A、甲烷充分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充分燃烧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正确;
B、一氧化碳有剧毒,甲烷不充分燃烧会生成CO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正确;
C、燃料燃烧不充分,放热少,利用率低,浪费资源,正确;
故选ABC。
调大灶具的进风口,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
5、
(1) H2 NaCl Ca(OH)2 H2CO3
(2) C 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3:8 H
【解析】
(1)
①可做燃料的气体单质为氢气H2。
②生活中做调味品的盐食盐氯化钠NaCl。
③能改良酸性土壤的碱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④汽水中含有的酸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H2CO3。
(2)
①煤、石油、天然气为化石燃料,不可再生;风能为可再生能源。
故选C。
②氢气燃烧只生成水,由氢气替代了丙烷(C3H8),其优点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合理即可)。
③在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8,丙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3):8=9:2,故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H。
④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推广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助于减少酸雨,提高空气质量,正确。
2、正确
【详解】
氢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制取成本高,氢气的密度很小,贮存较困难,此说法正确。
【点睛】
3、错误
【详解】
热固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受热后也不再熔化,损坏后不可进行热修补,错误。
4、错误
【详解】
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是复合材料,错误。
【点睛】
5、错误
【详解】
沼气可通过植物秸秆等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四、计算题
1、9.5%
【详解】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由题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则甲烷和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2时,爆炸最强烈,设CH4的体积为V1,空气的体积为V2,则O2的体积为V2×21%。
由V1:V2×21%=1:2;解得:V1:V2=21:200
CH4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答:当CH4的体积百分含量为9.5%时,瓦斯爆炸最强烈。故填:9.5%
2、(1)有机合成材料;(2)%
【详解】
(1)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PV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有机合成材料
(2)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计算式为;故填:
3、C +3 B 无机盐 D AD B ③②①④ 小于 90g
【详解】
(1)A 青花瓷盘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故A错误;
B 纯棉毛巾是由天然材料制成,故B错误;
C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故C正确;
D 青铜古剑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故D错误。故选C。
(2)LiM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已知锂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锰元素的化合价为+3;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B;
(3)①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豌豆黄”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和无机盐;
②人体缺钙会引起佝偻病,故选D;
(4)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AD;
(5)A 节约纸张符合低碳理念,故A正确;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故B错误;
C 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符合低碳理念,故C正确;
D 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符合低碳理念,故D正确。故选B;
(6)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贴上标签。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④;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水的体积增大,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即小于0.9%;设:需要5%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5%x=500g×0.9% x=90g。
4、(1)2C8 H10+21O2 16CO2+10H2 O(2)23.2千克(3)绿色出行,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始等都可以
【详解】
C8 H16燃烧是C8 H16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8 H10+21O2 16CO2+10H2 O。
一辆百公里油耗为10L的汽车,其质量为0.7kg/L×10L=7kg
设每百公里排放CO2的质量为x
212/704=7kg/x
x≈23.2kg
汽车出行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绿色出行,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始等都可以。
答:(1)C8 H1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8 H10+21O2 16CO2+10H2 O
(2)一辆百公里油耗为10L的汽车,每百公里排放CO2 23.2千克。
(3)绿色出行,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始等都可以。
5、
(1)高锰酸钾4
(2) 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 操作简单,安全
(3)设最多可制取氧气的质量为x
答:最多可制取氧气9.6g。
【解析】
(1)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两组药品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两组常见的药品是①高锰酸钾;②5%的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
(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从能源、环保角度考虑,实验室用第②组药品来制取氧气的优点是:①不需要解热,节约能源;②操作简单,安全;
(3)
解析见答案。
五、实验探究
1、CO2、H2O ① 白色固体变蓝色 三 CO2+Ca(OH)2=CaCO3↓+H2O 吸收二氧化碳,以防止影响一氧化碳的检验 一氧化碳
【详解】
【猜想与假设】
甲烷可能完全燃烧,也不可能不充分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题干的信息可知,猜想一:CO、H2O;猜想二:CO2、H2O;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
(1)实验开始时,先进行的操作是通入甲烷燃烧产物,以防止加热时一氧化碳和氧气混合发生爆炸。
(2)实验中观察到A中白色固体变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水,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是因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铁,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
(3)B装置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实验过程中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以防止影响一氧化碳的检验。
【反思与交流】
日常生活中,使用燃气热水器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燃气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中毒。
2、Zn+H2SO4=ZnSO4+H2↑ D C H2SO4 A、C
【详解】
(1)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用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为防止氢气逸出,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因为是通过量筒内水的体积变化来判断产生氢气的速率,所以用图中装置收集氢气时,要短进长出,故选D。
(3)实验甲和乙浓度不同,探究硫酸浓度的影响;实验甲和丙颗粒大小不同探究锌粒颗粒大小的影响,为了控制变量,丙温度应为20℃;实验甲和丁探究温度的影响,为控制变量,丁硫酸浓度应为10%,故实验表格中的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数据应该是:20℃、10%、丙、丁。故选C。
(4)甲、丙、丁,硫酸浓度、质量相同,锌粒质量相同,故生成氢气质量相同,但丁温度最高,反应速率最快;丙的颗粒比甲细,反应速率比甲快,故甲的曲线如下图:。
(5)结合表格和图像可知,最后四组反应中氢气的质量都不再增加,说明四组实验都已充分反应。甲、丙、丁生成氢气质量都相同,说明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相同,乙组实验硫酸浓度是其他三组实验中硫酸浓度的一半,生成的氢气也是一半,因为四组实验锌的质量是相同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也相等的,可见四组实验中硫酸都一定反应完全。
(6)A、不测定气体的生成速率,利用精密设备测定反应物质量变化也能判断反应速率,因为质量变化快反应速率快,符合题意;
B、反应过程中的数目不发生变化,不能用来判断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
C、溶液pH值变化,反映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因此利用精密设备测定溶液pH值也能判断反应速率快慢,符合题意;
D、反应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不能用来判断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故选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