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化学方程式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30 22:1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
第3章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在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相等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相等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等
D.在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2.世界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观更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可能改变,但元素不会改变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
3.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7.2g水,则柠檬醛中(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含有的元素无法确定
4.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2克镁在12克氧气中燃烧后产生氧化镁质量为20克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质量的减少量等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量之和。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5.某同学对化学反应A2+3B2=2C的理解错误的是(  )
A.C的化学式为AB3
B.若a克A2完全反应生成b克C,则同时消耗(b-a)克B2
C.若m克A2和n克B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克C
D.若A2和B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和y,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y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它们的质量如白色条形图所示,反应结束后,它们的质量如黑色条形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2∶3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1
7.下列制备氧气的反应中,用等质量的反应物能获得氧气最多的是()
A.2H2O2 2H2O+O2↑ B.2KClO3 2KCl+3O2↑
C.2H2O 2H2↑+O2↑ D.2KMnO4 △ K2MnO4+MnO2+O2↑
8.在反应2A+3B=2C+4D中,若 A、B、C、D的质量比为8∶12∶11∶9,则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8∶12∶11∶9
B.16∶36∶22∶36
C.16∶16∶22∶9
D.2∶3∶2∶4
9.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5.4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m的值无法确定
B.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C.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10. 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11.1.69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⑥ 
12.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将2gA2与80g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为(  )
A.64g B.80g C.18g D.9g
13.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
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
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
14.宋代著名的医学家宋慈编写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黑色)+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为Ag2S
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反应中H2S和O2的质量比为17∶16
D.反应前后,银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改变
15.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 ”“ ”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4∶1∶2 B.3∶1∶3 C.3∶1∶2 D.4∶1∶3
16.用纯净的木炭粉末还原氧化铜时,可发生反应:C+2CuO 2Cu+CO2↑,C+CuO Cu+CO↑。现用1.2克木炭粉末还原10克氧化铜,反应物刚好反应完全,则生成的气体产物是(  )
A.CO2 B.CO
C.CO和CO2 D.Cu和CO
17. 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时刻 32 a
反应后 0 54 b 0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等于32
C.b等于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18. 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M中有氨气 D.M可能是碳酸氢钠
19.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P)与气体分子数目(n)成正比关系(p=kn)。若ag碳和b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p,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发生充分反应,待温度复原时,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仍然为P。则a与b的关系可能(  )
A.a= B.a> C.a< D.a>
20.下列四个图象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图(1)是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B.图(2)是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图(3)是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D.图(4)是电解水实验,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的质量关系
二、填空题
2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2O3+   CO    Fe+   CO2
(2)    KClO3   KCl+   O2↑
(3)    KMnO4   K2MnO4+   MnO2+O2↑
(4)CH4+   O2   H2O+   CO2
22.已知河水中某种藻类成分的化学式为CxHyO110N16P,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60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0%,该藻类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化学式为   
23.我国在南海成功开采出可燃冰,其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定条件下,取一定质量的CH4和25.6gO2在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 gCO、b gCO2和18gH2O,则a+b=   .
24. 现有在敞口容器中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分析得知含水6.62%、碳酸钠2.38%、氢氧化钠91%.将此样品1g放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4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过量的稀盐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43%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用去氢氧化钠的溶液20.5g.蒸干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g.
25.按题目提示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1)将黑色氧化铜粉末置于试管中加热;通入氨气,则生成红色的铜、水和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在细菌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的工业废水,使其变为元素的N2和CO2,从而清除对环境的污染,有关的反应为:6NH3+5CH3OH+12B═3N2↑+5CO2↑+19H2O,其中B物质的化学式是   .
(3)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氨气可将有毒气体NO还原为N2和H2O,与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6O18O(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1)18O中的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2)相同分子数的C16O2和C16O18O.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   后者(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7.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2016 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 CO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2”。放电时,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018 年 5 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28.德国化学家洛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所示)。
(1)其中表示氨分子的符号是   。
(2)通过该模型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与分子主要区别是    。
(3)根据模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29.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g/cm3)
实验序号 1 2 …
m1(MnO2)/g      
m2(KClO3)/g      
m3(试管)/g    
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g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V/cm3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V和ρ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为   。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2MnO2+2KClO3 2KMnO4+Cl2↑+O2↑
第2步:2KMnO4 K2MnO4+MnO2+ O2↑
第3步:K2MnO4+ Cl2 2KCl+ MnO2+ O2↑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   。
30.氟里昂是一种常见的致冷剂。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
(2)上述反应可以简化为臭氧 氧气,这个变化是   变化,原因   。
(3)仔细分析上述反应,在①②③的反应中,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   (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31.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为了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杂质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准确称取100g样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一】将100g大理石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高温加热,在不同反应时间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大理石高温加热的反应方程式是:CaCO3 CaO+CO2↑,杂质不反应):
反应时间/min 0 5 9 12 15
剩余固体质量/g 100 91.2 73.6 64.8 64.8
(1)100g大理石样品完全分解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g.
(2)100g大理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二】将100g大理石样品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如图(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小组根据实验二】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30g.经检查无计算原理及数字运算错误.请判断【实验二】的测定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要指出错误的原因.
3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会生成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并提出了问题: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为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什么,该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试管A内装有铁粉,烧瓶B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1)该装置中需加热的仪器为   填字母)。
(2)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图中装置C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A.收集气体 B.保护实验装置 C.干燥作用
(3)该组同学对所收集的气体进一步实验发现:该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并且能燃烧,同时还生成了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写出组成黑色固体的元素并说明理由   。
33.小科利用如下仪器进行组装装置,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4g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酸不产生气体)。
组别 样品质量 CO2的体积
第1组 4g 22.3mL
第2组 4g 22.4mL
第3组 4g 22.5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为:   。
(2)小科利用A、C仪器组装一套测量二氧化碳体积的装置,要达到实验目的,那么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c→   。
(3)上表为小科实验时测得的3组数据,又已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为W g/L,则该牙膏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W的分数来表示)。
(4)小科的实验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其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多选,选填字母代号)
A.A装置中水面的植物油层可隔离二氧化碳和水,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B.利用A,C仪器组装测量二氧化碳体积,由于装置B中的二氧化碳无法全部进入到装置A中,测得二氧化碳的气体体积偏小
C.在测量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时,装置内本身的空气会影响测量结果
D.用比较灵敏的电子秤称出装置B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也可测定该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以及制取各种铜的化合物时,常用到硫酸铜.某工厂用硫化铜(CuS)生产硫酸铜,提出了以下两个生产方案:
方案I:硫化铜在硫杆菌的作用下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方程式为:CuS+2O2 CuSO4;
方案Ⅱ:高温煅烧硫化铜,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跟硫酸反碰生成硫酸铜.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
(1)在方案I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硫杆菌起   作用.
(2)高温煅烧硫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S+3O2 2Cu0+2x则x的化学式是   .
(3)注明氧化铜跟硫酸反应类型:   .
(4)上述两个方案中,哪个更合理?   ,理由是(最少写出两点)   ;   .
四、解答题
35. 我州地处武陵山区,具有丰富的天然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资源,纯度高、硬度大,是优质的建筑材料.为测定某地天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成员取25g样品,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6. 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二氧化锰的质量.
(3)氯化钾溶液中水的质量.
3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15.0g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t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   ;t4~t5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   。
(2)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   克。
(3)t5时Mn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请在图乙中画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的变化曲线。(应做适当标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A
19.【答案】A
20.【答案】A
21.【答案】(1)1;3;2;3
(2)2;2;3
(3)2;1;1
(4)2;2;1
22.【答案】5;C120H145O110N16P
23.【答案】CH4+2O2 CO2+2H2O;15.6g
24.【答案】2.691
25.【答案】(1)2NH3+3CuO 3Cu+3H2O+N2 。
(2)O2
(3)4NH3+6NO 5N2+6H2O.
26.【答案】(1)8;10
(2)小于
27.【答案】(1)4Na十3CO2=2Na2CO3十C
(2)1:3
28.【答案】(1)C
(2)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分子可以再分
(3)3H2+N2 2NH3
29.【答案】(1)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热试管破裂
(2)m1+m2+m3-m4=ρV
(3)部分氯气散失,未参加后续反应,导致部分锰元素以K2MnO4形式存在,故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合理即可)
30.【答案】(1)O3
(2)化学;有新的分子生成
(3)不变
31.【答案】(1)35.2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 CO2↑
100   44
x   35.2g
= ,
x=80g,杂质的质量为:100g﹣80g=20g,
答: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是20g
(3)解: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稀盐酸不足,样品中的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
32.【答案】(1)AB
(2)A;B
(3)Fe、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有铁、氢、氧三种元素,生成的气体为氢气,则黑色固体中含有铁、氧两种元素
33.【答案】(1)产生气泡
(2)b→a→d
(3)
(4)A、D
34.【答案】(1)催化
(2)SO2
(3)复分解反应
(4)方案I;不用加热、节约能源;不生成有害物质
35.【答案】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8.8g
x=20g,y=14.6g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0%;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8.25%.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36.【答案】解:(1)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制取氧气的质量=26g﹣16.4g=9.6g;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149 96
x 9.6g
x=14.9g
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6.4g﹣14.9g=1.5g;
(3)氯化钾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4.9g=134.1g.
37.【答案】(1)温度不够高,反应没有开始;反应结束了
(2)4.8g
(3)解: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3
245     96
x     4.8g
X=12.25g
15g-12.25g=2.75g
答:二氧化锰的质量为2.75克
(4)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