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综合练习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综合练习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01 07: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学习化学,树立健康生活新观念。下列观念或行为不正确的是
A.毒品对肝、肾和脑会造成永久性损害,我们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B.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
C.维生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
D.人体所摄入必需元素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不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 B.脂肪摄入人体后的变化
C.氢氧燃料电池 D.中和反应微观实质
3、柳州螺蛳粉风靡全国,成为柳州的一张名片。螺蛳粉的成分表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米粉 B.酸笋 C.腐竹 D.青菜
4、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成立的是
A.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元素
B.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所以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5、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中血浆的pH为7.35~7.45
B.用亚硝酸钠做调味剂,腌制蔬菜等
C.洗发时先用洗发液后用护发素,避免头发受损
D.每人每天约需3~5g食盐,长期摄入过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6、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人体内缺少铁元素,有可能引起的疾病是
A.贫血症 B.夜盲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空气
C.氢气、氧气 D.天然气、空气
8、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人体内缺少钙元素,有可能引起的疾病是
A.贫血症 B.夜盲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9、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A.纯碱一Na2CO3 B.干冰一CO2 C.消石灰一CaO D.酒精一C2H5OH
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C.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8:7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蛋白质是由多种______________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是重要的营养物质。血红蛋白与____________结合会导致煤气中毒。糖类是由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它在人体的消化系統中经___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最终变为___________(化学式为C6H12O6)。
2、学好化学,科学防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75%的酒精溶液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1)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酒精挥发 C.酒精蒸馏 D.酒精消毒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酒精溶液 B.酒精 C.啤酒 D.碘酒
(3)为探究酒精燃烧产物,某同学做以下实验:
①(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说明酒精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②请写出酒精燃烧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_____盖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采用___________将其盖灭。
(4)下列同学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b.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或私自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c.实验结束后,关闭水龙头,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整理干净。
d.做实验时,尽可能多地添加药品以便观察。
3、《本草纲目》记载:“杨桃具有去风热、生津止渴等功效”。下表列出的是某杨桃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数据。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营养成分 水 糖类 X 脂肪 钾、钙、锌、铁 维生素 …
质量 84.8g 10.3g 0.7g 0.6g 187.4mg 62.2mg …
(1)表中“X”是指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____。
(2)表中列出的属于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________。
(3)经测定杨桃A的pH=1.35,杨桃B的pH=1.81,其中酸性较强的杨桃是____(填“A”或“B”)。
(4)杨桃中维生素有多种,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坏血病 B.氟骨病 C.甲状腺肿大 D.夜盲症
(5)为增强杨桃树的抗旱抗寒能力,可以追施________(填“氮”“磷”或“钾”)肥。
4、酒精在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在生活中可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其___________性质(“物 理”或“化学”),保持该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2)经查阅资料,乙醇(酒精)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以用________检验,水可用干冷的玻璃片检验,请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3)乙醇(C2H5OH)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计算 92g 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5、 “假酒”一般是由工业酒精加水配制而成,它含有一定量的甲醇(CH3OH),饮用假酒会使人视力迅速下降、失明、甚至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的工业制法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工业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乙醇用途广泛。我市已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10%的乙醇配成的。乙醇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乙醇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3)9.2g乙醇(C2H5OH)和__________g甲醇(CH3OH)的碳元素质量相等。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加碘食盐遇淀粉变蓝色(____)
2、用工业石蜡给水果上蜡“美容”(_______)
3、糖类是指有甜味的一类物质(____)
4、脂肪、糖类、动物蛋白可以大量摄入,多吃无害(____)
5、为防止体重超标,不要食用油脂类食物(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属于______(选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2)黄酮素含有____种元素,黄酮素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填最简比)。
(3)黄酮素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2、人体缺少钙元素会影响健康,因此每日需摄入足够的钙。市场上某钙制剂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为430),请仔细阅读如图说明书,并进行计算。
xx钙片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钙 [(C6H11O7)Ca] [药品规格]2.5g 每片含:(C6H11O7)Ca 0.2g [用量]每日2次,每次1片
(1)葡萄糖酸钙_____(是/否)属于有机物;
(2)葡萄糖酸钙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按说明书服用钙片时,每天能够补充的钙为_____mg(精确到0.1)。
3、可燃冰外观像冰,但是点火可以燃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它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具有热值高等优点。已知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6H2O。
(1)甲烷属于______(有机物、无机物)。
(2)计算62gCH4·6H2O燃烧得到多少克水?_______
4、乙醇(化学式C2H5OH)是一种能代替汽油等燃料的清洁能源,但在氧气不足时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还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46g乙醇与定量的氧气点燃,发生如下反应,XC2H5OH+8O2 YCO2+ZCO+9H2O
(1)计算系数X的值是______。
(2)计算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精确到0.1g)
5、现在,全国正在集中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酒后驾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伤害.乙醇(俗名“酒精”) 会导致触觉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反应能力下降等.乙醇可以通过淀粉进行发酵蒸馏得到.已知乙醇的化学式为 C2H5OH,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试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属于_____(填“有机物”、“无机物”或“混合物”之一).
(2)乙 醇分子中 C、H、O 原子个数比为_____,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3)喝酒的人往往能闻到其浑身的酒味,这反映了分子的什么性质_____.
(4)欲检验某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下列试剂中,最宜选用的是_____(填序号).
a.石蕊试液 b.氯化钠溶液 c.稀盐酸 d.碘水 e.氢氧化钠溶液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 “红绿灯”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靛蓝胭脂红(C16H8N2Na2O8S2)、氢氧化钠、葡萄糖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出现由绿色到红色,再到黄色的逐渐转变;充分振荡黄色溶液,又逐渐变为红色,最后变为绿色。颜色随静置和振荡多次交替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
Ⅰ、靛蓝胭脂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pH<11.4溶液中呈蓝色,pH在11.4~13时呈绿色,静置时与葡萄糖逐步反应而发生颜色变化。
Ⅱ、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3,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1)混合液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填一种)。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振荡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Ⅰ、溶液中溶入O2;Ⅱ、溶液中溶入CO2;Ⅲ、溶液中溶入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设计)
①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2装置,从A端通入氧气,若观察到___________的现象,则证明猜想Ⅰ正确。
②小红同学也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到混合液颜色变化为:黄色→红色→绿色,小明认为由此不能得出猜想Ⅱ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③小明同学对猜想Ⅱ进行再探究,向上述图2装置内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后,并未观察到溶液由黄色→红色→绿色的变化,反而观察到溶液最终变为蓝色,请写使溶液变为蓝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图1所示的实验循环多次后,溶液颜色最终为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兴趣小组同学在静置混合液时,发现不同组的变色的时间各不相同,他们又对影响混合液变色时间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在大试管中分别加入表中试剂(所用溶液密度差异忽略不计),充分混合后,溶液为绿色。静置,观察并记录:
实验序号 0.1%靛蓝胭脂红溶液体积/mL 2%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 18%葡萄糖溶液体积/mL 水体积/mL 温度/℃ 变色时间/s
绿→红 红→黄 合计
a 10 70 10 10 20 178 81 259
b 10 70 10 10 40 22 21 43
c 20 70 10 x 40 21 27 48
①由a、b两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②b、c两组实验是探究靛蓝胭脂红浓度对变色时间的影响,则x=___________。
2、冬季雾霾频发,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地区雾霾的成分、成因、危害及防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学习之旅。
(信息检索)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霾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高造成的能见度较低的现象。霾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不溶性有机物、黑碳、金属元素和其它元素。
(提出问题)某地霾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选择该地重度雾霾天气,用 SDLKC-1000型大流量TSP采样器在室外采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10g。
活动一: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铵盐和硫酸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5g样品,加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_______ 含有铵盐
方案二 取5g样品,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填一种试剂的化学式)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含有硫酸盐
(总结反思)工业上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农业上应合理施用化肥。
活动二: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黑碳。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创新实验。(将活动一得到的残渣,干燥后置于中间凹槽内)。
(实验步骤)①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再在导管口接上气球。
②向右边的凹槽内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③接通电源,用热电阻丝点燃残渣。
(实验现象)残渣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浑浊,气球变大。
(实验结论)霾中含有黑碳。
(交流研讨)某同学对“霾中含有黑碳”的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_______。
活动三:查阅资料,霾中还含有Al、Na、Zn、Pb、Hg、Cd等金属元素,其中的有害元素除Cd外,还有______。
(能力发展)请你联系实际填写关于雾霾的问卷调查表:
项目 雾霾频发的成因 控制雾霾频发的做法 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
① 能源结构不合理 推广太阳能发电 人工降雨
② 烧散煤取暖 集中供暖 向空中或地面洒水
③ _______ 推广新能源汽车 私家车限号出行
(检出进度)小组同学没有进行的探究项目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毒品对肝、肾和脑会造成永久性损害,我们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符合题意;
B、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可以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不符合题意;
D、人体所摄入必需元素摄入过多或摄入不足均不利于人体健康,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符合题意;
B、脂肪摄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不符合题意;
C、氢氧燃料电池的原理是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
A、米粉中富含淀粉,故A不符合题意;
B、酸笋富含维生素,故B不符合题意;
C、腐竹是豆制品,属于高蛋白质食物,故C符合题意;
D、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4、A
【详解】
A、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故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符合题意;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但是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C、碱溶液的pH>7,但是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但是属于盐溶液,不符合题意;
D、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
A、人体中血浆的pH为7.35~7.45,选项说法正确;
B、亚硝酸钠是工业盐,有毒,不能食用,选项说法不正确;
C、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洗发水显碱性,而护发液显酸性,应先用略显碱性旳洗发剂再用略显酸性的护发剂,避免头发受损,选项说法正确;
D、每人每天约需3~5g食盐,但长期摄入过多食盐不利于人体健康,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A
【详解】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
B、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故选项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A
【详解】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甲烷为可燃性气体,所以甲烷、二氧化碳混合点燃不会爆炸 。
B.一氧化碳为可燃性气体,空气中有氧气为助燃性气体,所以点燃会爆炸。 。
C.氢气为可燃性气体,氧气为助燃性气体,所以点燃会爆炸。
D.天然气中含有可燃性气体甲烷,空气中有氧气为助燃性气体,所以点燃会爆炸。
故选:A
8、C
【详解】
A、缺铁会引起贫血,不符合题意;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不符合题意;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符合题意;
D、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不符合题意;
C、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符合题意;
D、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C2H5OH,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为C2H6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详解】
A.丙为一氧化碳不是有机物,错误;
B. 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分别为2、5,错误;
C. 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4:1,正确;
D.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32:(2×28)=4:7,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氨基酸 一氧化碳##CO 碳、氢、氧 淀粉##(C6H10O5)n 酶 葡萄糖
【详解】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CO)结合会导致煤气中毒。
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淀粉,它在人体的消化系統中经酶(或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终变为葡萄糖。
2、
(1)BC
(2)B
(3) 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灯帽 湿抹布
(4)c
【分析】
(1)
A、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蒸馏,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消毒,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C;
(2)
A、酒精溶液是由酒精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B、酒精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C、啤酒是由水、酒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D、碘酒是由碘、酒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故选B;
(3)
①结论为酒精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现象为: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采用湿抹布将其盖灭,隔绝空气灭火;
(4)
a、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符合题意;
b、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或私自拿回家继续做实验,应放入指定容器内,不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后,关闭水龙头,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整理干净,符合题意;
d、做实验时,应按要求添加药品,不能尽可能多地添加药品,防止浪费药品,甚至产生危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1)蛋白质
(2)Zn、Fe
(3)A
(4)D
(5)磷
【分析】
(1)
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蛋白质、油脂、水、无机盐、维生素,故X是蛋白质;
(2)
属于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锌、铁;
(3)
pH<7,显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故酸性较强的杨桃是A;
(4)
A、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不符合题意;
B、氟过量会引起氟骨病,不符合题意;
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D、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符合题意。
故选D;
(5)
磷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故应追施磷肥。
4、
(1) 化学 乙醇分子
(2) 澄清石灰水
(3)4:1
(4)92g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
【解析】
(1)
乙醇作燃料利用了乙醇的可燃性,该性质在乙醇燃烧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保持乙醇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乙醇分子。
(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乙醇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
乙醇(C2H5OH)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
(4)
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92g 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5、
(1)CO
(2)
(3)12.8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反应前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4、0,反应后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分别为:1、4、1,故反应前还少1个碳原子和1个氢原子,反应X的化学式为:CO。
(2)
乙醇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一般的燃烧是可然物与氧气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解:由乙醇和甲醇中含有的碳元素质量是相等这一条件可列方程解题。
设甲醇的质量为,则有:, 。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碘遇淀粉变蓝,是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而不是碘元素。加碘食盐加的是碘酸钾。所以加碘食盐遇淀粉不会变色。故此判断错误。
2、错误
【详解】
工业石蜡会危害人体健康,不可用工业石蜡给水果上蜡“美容”,故填错误。
3、错误
【详解】
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属于糖但没有甜味。错误。
4、错误
【详解】
要合理膳食,脂肪、糖类、动物蛋白要合理合理膳食,故填:错误。
5、错误
【详解】
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正常情况下,人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所以,“为防止体重超标,不要食用油脂类食物”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点睛】
四、计算题
1、 (1)有机 (2)3,3∶2 (3)81.1%
【详解】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
(2)黄酮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1个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则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5:10=3:2;
(3)黄酮素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81.1%。
2、(1)是(2)11:112(3)37.2
【详解】
(1)葡萄糖酸钙是碳、氢、氧、钙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且具有有机物的性质,所以属于有机物;
(2)葡萄糖酸钙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1×2):(16×7×2)=11:112;
(3)按说明书服用钙片时,每天能够补充的钙为。
3、
(1)有机物
(2)解:设可以得到水的质量为x
答:可以得到水的质量为72g。
【分析】
(1)
甲烷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2)
见答案。
4、
(1)由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守恒可得:
所以系数X的值为3。
(2)由反应前后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守恒可得:
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有:
故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8.7g。
【分析】
(1)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原子在反应前后个数相等,所以系数X=3,故填3。
(2)
见答案。
5、(1)有机物(2)2:6:1;34.8%(3)分子在不断运动(4)D
【详解】
(1)淀粉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属于有机物;
(2)1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4.8%;
(3)喝酒的人往往能闻到其浑身的酒味,这反映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
(4)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碘的特性,欲检验某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最宜选用的是碘水.
故答案为(1)有机物;(2)2:6:1;34.8%;(3)分子在不断运动;(4)D.
五、实验探究
1、靛蓝胭脂红(或葡萄糖) N2 溶液先变为红色后变为绿色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还有氧气、稀有气体和氮气等气体 Na2CO3+H2O+CO2=2NaHCO3 多次循环,葡萄糖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剩下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越快(合理即可) 10
【详解】
(1)靛蓝胭脂红含有碳、氢、氮、钠、氧和硫等6种元素,符合有机物特点,另外葡萄糖也是有机物,从中任选一个回答即可;
(2)[猜想]
空气中主要气体包含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而氮气含量较大,因此可以推断溶入氮气;
[实验设计]
①猜想Ⅰ正确,说明氧气通入后,出现了与上述实验现象一致的现象,所以可以看到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最后变为绿色,说明通入氧气影响了颜色变化;故答案为:溶液先变为红色后变为绿色。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外,还含有未消耗完毕的氧气,也含有其他未消耗的气体,如稀有气体、氮气等,呼出气体为混合物,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造成的影响;故答案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还有氧气、稀有气体和氮气等气体。
③溶液最后变为蓝色,说明溶质为碳酸氢钠,所以是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
(3)经过多次循环后,葡萄糖最终消耗完毕,剩下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溶液显强碱性,pH大于11.6,所以此时最终溶液显绿色;
(4)①根据a与b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两种只有温度不同,温度高的变色时间快,说明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快;故答案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越快(合理即可);
②b与c探究靛蓝胭脂红浓度对变色时间的影响,所以变量只是靛蓝胭脂红的浓度,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所以此时x=10。
2、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BaCl2或Ba(NO3)2 霾中可能有不溶性的有机物,含有碳元素,也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Pb、Hg 汽车尾气排放 霾中是否含有硝酸盐
【详解】
活动一:实验准备:
要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铵盐和硫酸盐,铵根离子会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沉淀,故填: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5g样品,加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含有铵盐
方案二 取5g样品,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BaCl2或Ba(NO3)2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含有硫酸盐
活动二:交流研讨:
根据题目给出信息,霾中可能有不溶性的有机物,含有碳元素,也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该结论不可靠。
活动三:Al、Na、Zn、Pb、Hg、Cd中除Cd以外,Pb、Hg都是有害元素。
能力发展:
汽车尾气排放会造成霾。
检出进度:
根据题目中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出,活动一中探究了铵盐和硫酸盐是否存在,活动二中涉及了是否含有黑碳和不溶性有机物是否存在,活动三中涉及了金属元素,依据题干,未探究的是霾中是否含有硝酸盐。
【点睛】
注意题中所给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检验铵根离子采用跟熟石灰研磨是否有刺激性气体产生的方法,检验硫酸根离子则向溶液中滴加钡盐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