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定向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B.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蛋白粉与淀粉
C.用pH试纸测得血液的pH为7.35-7.45,则说明此人身体健康
D.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抹一些含有碱性的物质的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
2、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棉质被套 B.玻璃水杯 C.塑料桶 D.不锈钢碗
3、2020年11月,南阳市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下列做法与创建文明城市相悖的是
A.洒水治理街道扬尘 B.焚烧处理城市垃圾
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4、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H4,是一种化合物,点燃前要验纯
B.W这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C.该反应生成了一种单质
D.该反应没有产生空气污染物
5、已知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 + 3O22SO2 +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体现H2S的可燃性 B.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
C.生成的SO2可以直接排入空气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6、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污染
B.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C.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D.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 B.空气 C.石油 D.可燃冰
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天然气难溶于水,可用作燃料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
9、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一次性鉴别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B.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上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小于21%
C.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及臭氧
D.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10、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火炬将采用氢作为燃料、火炬燃烧罐以碳纤维材质为主,有科学家预测未来的10年世界将进入氢能源时代。固体MgH2作为一种储氢介质,遇水时可生成氢氧化镁并放出氢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 B.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Mg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Mg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近年来,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高铁列车的部件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玻璃车窗 B.镁铝合金车体 C.塑料小桌板 D.涤纶座套
(2)建造高铁需要消耗大量的铝、铁等金属。工业炼铁的原理是氧化铁(Fe2O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车身表面烤漆起到美观和防锈的作用。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_。
(4)列车上的垃圾也关乎环保的重大问题,垃圾分类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其中矿泉水瓶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2、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能源,如__________、石油、天然气,它们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月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等。
①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若上述气体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选填字母)。
A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
B.生成CO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C.燃料利用率低,浪费资源
调大灶具的进风口可避免上述情况出现。这是因为__________,可使燃料充分燃烧。
3、 “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
(1)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中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填字母)。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
(4)大气中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应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做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乱砍滥伐森林 B.提倡使用节能灯
C.随手关灯 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4、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物质:
①活性炭②大理石③氢气④氮气,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填序号)
(1)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_。
(2)常用来净化水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填充于食品袋做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
(4)最理想的能源气体是___________。
5、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1)白居易有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列能源可以“春风吹又生”的是(填序号)_____
a.氢能 b.石油 c.风能 d.煤炭
(2)中兴缺“芯”事件震惊国人。芯片是电脑、智能家庭等的核心部件,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纯度极高的硅,其运算速率与硅的纯度有关。晶体硅(Si)制得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能。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的粒子是______(填粒子名称),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硅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硅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对应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在高温条件下金属镁可与上述氧化物反应制得单质硅,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天然橡胶比合成橡胶弹性高,不易老化(______)
2、石油是颜色深暗的黏稠状液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_____)
3、包装食品的聚氯乙烯塑料袋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封口(______)
4、棉纤维、羊毛纤维、涤纶三种纤维,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将其鉴别出来(____)
5、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_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我国2004年化石能源探明储量及年开采量如下表
探明储量 年开采量
石油 23亿吨 1.74亿吨
天然气 2.23×104亿立方米 408亿立方米
煤 1145亿吨 9.9亿吨
(1)根据上表,估算一下大约多少年后将没有可开采的石油?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计算并结合上表,就化石能源的使用谈谈拟合看法(答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
2、火山爆发时,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混杂在火山灰中,随空气流动,大面积蔓延。
(1)二氧化硫()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据专家估算,全球火山每年释放出数百亿千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污染。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试计算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______________。
(3)除火山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会加剧酸雨的形成。写出一种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
3、碳足迹计算器能够简便查出人类活动所排放CO2的多少,并在屏幕上显示需要种植多少棵树木进行抵偿。某次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质量为3.52kg,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请计算:
(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多少?_____
(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_____天(结果保留整数)。
4、化学在防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更多地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1)为从源头消除污染,生产、生活中要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燃料,已知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则_____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2)某火力发电厂为了防止环境污染,需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处理,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若100g废气中含有1.6g二氧化硫,则处理1000g这种废气需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______g.
(3)某工厂以流量10L/s(升/秒)排出含硫酸9.8%的工业废水,现向该废水中排入含氢氧化钠2%的工业废水,与硫酸反应后再排出,要使处理后的废水呈中性,则含氢氧化钠2%的工业废水的流量应为_____L/s(上述含酸废水和含碱废水的密度均近似为1g/cm3).
5、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1)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应将炉具的进风口调__(填“大”或“小”)。
(2)含160g甲烷的天然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1)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2)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
(猜想与假设)甲:CO2 H2O 乙:CO H2O
丙:NH3 CO2 H2O 丁:CO2 CO H2O
你认为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_______。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由此推断____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
2、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较高的煤而形的,某兴趣小组同学为验证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CaSO3)和水。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实验探究)根据上述资料,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I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步骤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反思与交流)
(1)小红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同学们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方案(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①图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若要得出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结论,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人体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说法错误;
B、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蛋白粉与淀粉,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淀粉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法正确;
C、用pH试纸测得血液的pH是整数,说法错误;
D、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抹一些含有碱性的物质的溶液,如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是强碱溶液,有腐蚀性,说法错误;
答案:B。
2、C
【详解】
A、棉质被套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
B、玻璃水杯主要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塑料桶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不锈钢碗主要材料属于合金;
答案:C。
3、B
【详解】
A、洒水治理街道扬尘,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防止空气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焚烧处理城市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故B符合题意;
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故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X、Y分别是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Z、W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
A、由X的分子结构可知其化学式为CH4,X是甲烷,是一种化合物,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W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这两种物质均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A
【详解】
A、该反应中,硫化氢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故该反应体现硫化氢的可燃性,符合题意;
B、硫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导致酸雨,故生成的二氧化硫不能直接排放,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
A、乙醇比汽油更易完全燃烧,且不会产生氮的氧化物,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污染,正确。
B、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以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煤燃烧更充分,正确。
C、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硫,错误。
D、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正确。
故选C。
7、A
【详解】
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石油中含有汽油、柴油、煤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还含有其它成分,属于混合物。
故选A。
8、A
【详解】
A、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
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碱性较强,不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颜色、气味和部分可溶性杂质,煮沸或蒸馏可使硬水软化,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
答案:A。
9、D
【详解】
A、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二氧化碳中均不能复燃,二者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不管是平原还是高原,空气的组成成分基本是恒定的,氧气都占21%左右,只不过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人在同样呼吸情况下,吸入的氧气总量减少导致高原反应,但不是氧气含量小于21%,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
A、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没有任何污染且热值高,所以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故A正确;
B、碳纤维是含碳元素的混合物,故B错误;
C、金属元素没有负价,镁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MgH2中氢的化合价为-1价,故C错误;
D、MgH2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方程式为,该项中方程式未配平,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
(1)CD
(2)
(3)隔绝水和氧气
(4)B
【解析】
(1)
A. 玻璃车窗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B. 镁铝合金车体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C. 塑料小桌板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
D. 涤纶座套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
故选CD。
(2)
氧化铁(Fe2O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3)
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水和氧气。
(4)
矿泉水瓶为塑料制品,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B。
2、
(1) 煤 不可再生
(2) ABC 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
【解析】
(1)
化石能源包含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
①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②A、甲烷充分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充分燃烧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正确;
B、一氧化碳有剧毒,甲烷不充分燃烧会生成CO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正确;
C、燃料燃烧不充分,放热少,利用率低,浪费资源,正确;
故选ABC。
调大灶具的进风口,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
3、
(1)C
(2)
(3)氢能(或太阳能或风能或地热能等)
(4)BCD
【解析】
(1)
焚烧秸秆、汽车尾气排放都会造成PM2.5,太阳能发电不会,故选:C。
(2)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
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如氢能(或太阳能或风能或地热能等),故填:氢能(或太阳能或风能或地热能等)。
(4)
A、乱砍滥伐森林,会阻碍二氧化碳吸收,不符合低碳生活,错误;
B、提倡使用节能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C、随手关灯,节约能源,正确;
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低碳出行,正确;
故选:BCD。
4、
(1)②
(2)①
(3)④
(4)③
【解析】
(1)
大理石常用作建筑材料,故填②。
(2)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来净化水,故填①。
(3)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填充于食品袋做保护气,故填④。
(4)
氢气的热值高,且燃烧后只生成水,不产生有害气体与烟尘,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气体,故填③。
5、
(1)ac
(2) 电 硅原子 SiO2
【解析】
(1)
氢能 、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c。
(2)
晶体硅制得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则构成硅的粒子是硅原子;
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核外有14个电子,排布在三个电子层上,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8个电子,第三层排4个电子,故其结构示意图为: 。
硅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硅原子最外层是4个电子,因此硅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对应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iO2;
在高温条件下金属镁可与二氧化硅反应制得单质硅并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合成橡胶比天然橡胶弹性高,不易老化,叙述错误,故填错误。
2、正确
【详解】
石油是颜色深暗的黏稠状液体,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各种物质沸点和熔点不同,所以石油没有固定熔、沸点,故该说法正确。
3、错误
【详解】
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性较差,且受热后生成有毒的物质,所以包装食品不能使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叙述错误,故填错误。
4、错误
【详解】
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属于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错误。
5、正确
【详解】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
四、计算题
1、23亿吨÷1.74亿吨/年≈13(年) 合理使用或减少利用、合理开采、开发使用新能源
【解析】
(1)石油的探明储量是23亿吨,年开采量是1.74亿吨,用总量除以年开采量就是还能开采的年限,故为:23亿吨÷1.74亿吨/年≈13(年);
(2)由表中可以看出,化石能源的储量有限,需要有计划的开采,合理加以利用,并且努力寻求开发新的能源,所以本题答案为:合理使用或减少利用、合理开采、开发使用新能源.
2、 植树造林(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
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详解】
(1)二氧化硫()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设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为x
答: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为
(3)除火山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会加剧酸雨的形成。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答案合理即可)。
3、(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消耗甲烷的质量为x,
解得x=1.28kg
(2)3.52kg=3520g,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需要的天数为 ,
答:(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1.28kg;(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70天。
【详解】
见答案。
4、煤 31.25 40
【详解】
(1)由于煤中含有硫,所以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引起酸雨,根据图示,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燃烧,天然气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非常少,但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却很多,所以煤燃烧比天然气燃烧更容易产生酸雨;
(2)需处理的1000废气中含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000g×1.6g/100g=16g
设处理这些二氧化硫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2CaCO3 + 2SO2 + O2= 2CaSO4 + 2CO2
200 128
x 16g
解得x=25g
所以需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25g÷80%=31.25g
(3)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硫酸的废水至中性,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钠恰好与废水的硫酸完全反应。
以一秒钟的流量计算,含酸废水的质量为10L×1000mL/L×1g/mL=10000g,其中硫酸的质量为10000g×9.8%=980g,设中和980g硫酸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98 80
980 x
解得:x=800g
所以需2%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00g÷2%=40000g
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40000g÷1g/mL÷1000mL/L=40L
即含氢氧化钠的废液的流量应该为40L/s;
5、(1)大;(2)440g
【详解】
(1)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充足,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所以此时应将灶炉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加氧气的量;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解得=440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0g。
五、实验探究
1、丙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否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的检验 丁 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详解】
[猜想与假设]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没有氮元素,反应后不可能生成氨气,所以猜想丙是错的,故填: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实验探究]
(1)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果颠倒,混合气体通过B,再经过装置A,若无水CuSO4变蓝,可能来自于甲烷燃烧的产生的,也可能是从石灰水中挥发出来的,无法判断,所以影响水的鉴别,故填:否;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将会影响到甲烷燃烧的产物鉴别,所以用纯净的氧气,故填: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的检验。
(3)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甲烷燃烧有水生成,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黑色的氧化铜被还原成紫红色的铜,说明气体中还有还原性气体,且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一氧化碳,所以甲烷燃烧有CO2 、CO、 H2O生成,丁同学的猜想正确,故填:丁。
(4)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故填: 、。
[反思与交流]
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含碳元素的物质与充足的氧气接触才能完全燃烧,故填: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2、H2O SO2+Ca(OH)2= CaSO3↓+H2O 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充分吸收二氧化硫,排除干扰 装置B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中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或不完全褪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硫、氧、钾、锰、氢的原子个数分别是5、20、2、2、4,反应前硫、氧、钾、锰、氢的原子个数分别是5、18、2、2、0,则X中应含有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X的化学式是H2O。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CaSO3)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a(OH)2= CaSO3↓+H2O。
[反思交流]
(1)根据资料,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褪色,根据步骤I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知煤燃烧有二氧化硫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煤中含有硫元素,但是步骤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因为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小红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2)
①根据题意可知要验证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需要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故图中装置C的作用是充分吸收二氧化硫,排除干扰或验证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尽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合理即可)。
②由上分析可知,若要得出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结论,先通过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有二氧化硫,再除去二氧化硫,再验证二氧化碳即可,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B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中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或不完全褪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