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学期科学 生活中的材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学期科学 生活中的材料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02 08:4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中的材料》

一、课标要求:
大概念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分解概念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学习目标:
在1-2年级段的学习目标是,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二、拟定教学年级:2
三、拟定教学内容[u1]
课题:《生活中的材料》
课题:《材料与产品》
四、教学内容组织、分析及设计
例:课题1 生活中的材料
(一)内容组织与分析
《生活中的材料》通过身边的物体,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材料,物体都是由材料组成的,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塑料、木材、纸、金属、玻璃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了解材料的特征及性能。知道一种物体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做成,一种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物体,一种物体可以由多种材料组成。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第一部分导入新课,采用谜语导入。第二个环节由四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初步认识材料;第二个活动观察、描述不同的材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然后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描述、交流物体的特征;第三个活动辨认材料,也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给物体分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第四个活动通过让学生分析一组不同的物体,使学生认识到一种物体往往根据材料的性能和人们的需要由多种材料组成,构建出材料与物体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第三个环节是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纸和材料发展的历史。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活动: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二)学情分析:
虽然二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但是他们对常见的材料却有着比较丰富的感知和体验,因为材料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太过于“熟悉”,学生才没有认真的去关注和探究材料的特征和性能,所以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引领着学生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二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直观性较强,不太会深层次的思考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使他们逐渐做到由此及彼的进行简单分析和推理。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材、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科学探究: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用词语描述常见的材料;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态度:对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了解常见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契合点:造纸术,展现中国制造与智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描述、讨论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教学难点:辨认不同的材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材料做成的杯子。
2.学生准备:铁片、塑料片、玻璃片、木材片、纸片、订书机、木头夹子、文具袋、雨伞、木梳子、螺母、吸管、纸盒、积木、钥匙、餐巾纸、金属勺子、玻璃瓶、木筷子、弹珠、硬币、卡纸、塑料袋。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聚焦(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一物生来亮晶晶,又光又亮又透明,
都爱用它装门窗,它的用处数不清。
学生很容易猜出是玻璃。
(2)然后进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是玻璃的呢?学生会说出光、亮、透明,或者装门窗等。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起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还渗透了玻璃的特征和用途,为观察后面其他材料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2. 方案——探究
(一)基础活动
(1)出示一个杯子,提出问题:这个杯子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因为前面的谜语,学生会很快说出是由玻璃做成的,教师要告诉学生:玻璃就是做成杯子这种物体的材料。
(2)然后再出示由塑料、木材、金属、纸做成的杯子,再让学生说说:这些杯子又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教师小结:像玻璃、塑料、木材、金属、纸等用于制造物品的东西叫做材料。
【设计意图】:利用有结构性的材料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还帮助学生对物体和材料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学习进阶
1.活动:观察、描述材料的特征
(1)出示大小、厚薄相同的金属片、塑料片、玻璃片、木片、纸板5种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
请大家利用你的感觉器官仔细来观察这些物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学生进行观察。
【设计意图】:观察是认识周围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的初始环节。
(2)游戏:《我说你猜》
游戏规则:不许说出材料的名称,通过描述它的特征,让小组其他成员在不看到材料的情况下,能够猜出你说的是哪种材料。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在观察物体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巩固加深材料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 .活动:辨认材料
创设情境:由各种材料做成的小宝宝们出来玩的时间长了,着急回家,可它们的家建造太相似了,有的宝宝竟然走错了家,还有的宝宝找不到家了,同学们,你能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设计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物体,给物体分类,通过给物体找家使学生知道一种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物体。
3. 活动:认识一种物体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
出示订书机、木头夹子、眼镜、文具袋、雨伞等一些物体,分小组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看看它们有哪些材料组成?在对应的格子里打(√)例如:订书机,它是由塑料和金属两种材料组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在前面观察材料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观察,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一种物体可以由不同的材料组成。
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书写速度慢等特点,设计了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记录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科学记录的习惯,助推课堂探究的交流与汇报。
4. 活动:了解材料的发展史
(1)先引导着学生观察一组图片:中国书写载体的发展历程,几千年前,已经有了文字,但是没有记录文字的载体,人们就在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帛→纸→多种多样的纸。
(2)出示视频:材料发展的历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大大提升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获得积极的科学学习情感。

3.交流——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
学习项目 表现优良 ★★★★★ 已能做到 ★★★ 继续努力 ★★
1、对材料特征的观察充满兴趣,并且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能辨别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材料。
3、能做到配合其他成员并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具体任务。
4、能够分析一种物体有哪几种材料组成。

4.拓展——应用
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继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材料还有很多很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几十万种材料。
5.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材料

常见材料:塑料、玻璃、木材、纸、布、金属、陶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