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专题测评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专题测评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02 14:5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专题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现在普遍人应用电脑比较多,科学家发现富含维生素食品具有较好的防辐射损伤功能。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豆油 B.蔬菜 C.豆腐 D.米饭
2、人体的健康与化学密切相关,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铁容易患佝偻病 B.维生素对人体作用不大,可有可无
C.适量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微量元素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D.缺锌易得龋齿
3、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 B.在馒头中加入铬酸铅等物质使它“染色”
C.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D.凉拌黄瓜加食醋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
4、2020新春之际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过氧乙酸(CH3COOOH)是杀灭病毒的主要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1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5、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A.纯碱一Na2CO3 B.干冰一CO2 C.消石灰一CaO D.酒精一C2H5OH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干冰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B 酒精 能使蛋白质变性 杀菌消毒
C 盐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氮气 熔沸点低 作保护气
A.A B.B C.C D.D
7、糖类、油脂均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在人类食物所提供的总能量中,最多来自
A.蛋白质 B.油脂 C.维生素 D.糖类
8、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液氮冷冻机 B.酒精可以做燃料
C.氧气用于航空航天 D.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
9、民以食为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不能食用
B.生活中常见的汽水、牛奶、冰水均属于溶液
C.人体缺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
D.在食用皮蛋时可以蘸点食醋,以中和皮蛋中含有的少量碱性物质
10、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不同的钢材主要是铁合金,它们属于混合物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但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C.纯净的盐酸属于纯净物
D.水既属于纯净物,也是化合物,还是氧化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1637年(明崇祯十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刻板刊行,书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内的生产技术,蕴涵的化学史料极为丰富。下表列出了《天工开物》中物质名称对应的主要成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名称 主要成分 主要名称 主要成分
苦卤 MgCl2 砒霜 As2O3
石灰 CaO 密陀僧、黄丹 PbO
倭铅 Zn 井火 CH4
从化学的角度对以上物质进行分类,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对应的名称,下同);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若把“密陀僧”与碳粉混合后加热,可生成银白色的金属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把“倭铅”放入硫酸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2020年疫情期间,山东“抄家式”援助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1)寿光蔬菜、烟台苹果、济宁大米、青岛挂面、莒南食用油……其中寿光蔬菜、烟台苹果为疫区人民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_(填营养素名称),当青少年人体中缺少___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则可能易患佝偻病。
(2)枣庄援助的医用酒精、“84”消毒液能灭活病毒、细菌。进入医院,人们会闻到“84”味,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岛某医疗公司提供的口罩能有效阻隔病毒,在防治疫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化学___________操作的作用。
(4)日照提供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潍坊提供16 000平方米轻钢板房、纸杯等,上述物品所使用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
(5)专家提醒人们多喝水,少喝汽水,喝了汽水后往往会打嗝,原因是___________。同时饮用水硬度不能过高,硬度过高会危害人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搭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1)火星车使用的新型镁锂合金属于______(填“金属”或“复合”)材料,实现了探测器的轻量化
(2)火星车热控材料——纳米气凝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______,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火星车集热窗内装有正十一烷(C11H24),此物质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4)火星车传回的火星地表图像在视觉上呈现为橘红色,是因为其地表广泛分布赤铁矿。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祝融号着陆后,展开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驱动仪器正常运转。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还有______(写一种)。
4、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为了准确的测量人体温度,人类发明了体温计,体温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_____________。
②稀有气体用途广泛,请写出密度最小的稀有气体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
③氯酸钾用途广泛,可用炸药、烟花的制造,KClO3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④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①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扑灭大火,其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
②铝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却耐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_(写方程式表示)。
③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除去水中异味;生活中,人们常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既降低水的硬度,又杀菌消毒。
5、五一期间,小红和父母到张家界森林公园游览,感受自然的美。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在游览中遇到的问题。
(1)五月的张家界山花烂漫,进入景区就感受到香气扑鼻,沁人心脾。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闻到的原因______。
(2)景区内环保客运车的燃料是经过脱硫等处理的液化天然气。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液化天然气比汽油或柴油作汽车燃料的优点有______。(写一条)。
(3)他们在景区里的餐食谱如下:主食:米饭,配菜:土家腊肉、鸡汤、五香豆干。为了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你建议他们再添一道菜是______(选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炒小白菜 D.牛肉干
(4)在公园里游玩时,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蚁酸),涂抹下列物质中的______(选填字母),可以减轻被蚊虫叮咬带来的疼痛。
A.肥皂水(pH>7) B.食盐水(pH=7) C.食醋(pH<7)
(5)公园内“严禁吸烟”,主要是为了防止丢下的燃着的烟头引燃干叶枯枝,造成森林火灾。这里,燃着的烟头作用是______。
(6)小红用空瓶盛装了一瓶金鞭溪的水带回实验室进行进行试验。检验溪水的酸碱强弱程度,应选择用______进行检测。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脂肪是人体备用能源,平时要多吃肥肉(____)
2、95%的酒精浓度高杀菌消毒效果好(______)
3、多吃烧烤食物对成长有利(_____)
4、葡萄糖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____)
5、为了减脂,不吃肉制品(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清凉甘甜的汽水中常含柠檬酸,已知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7,请回答:
(1)柠檬酸是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4)19.2g柠檬酸含氢元素___________g。
2、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
(1)单宁酸属于_______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2)单宁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比)。
3、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得坏血病,维生素C的化学式是C6H8O6,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较高,探究小组测定了某品牌橙汁的维生素C的含量.过程如下:取20.00g橙汁用含碘1.00%的碘溶液与其反应,恰好反应时消耗碘溶液25.40g(反应方程式:C6H8O6+I2=C6H6O6+2HI)
求:(1)维生素C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保留2位小数)
(2)橙汁中维生索C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列式计算)
4、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莽草酸(C7H10O5)是从一种叫八角的中药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是合成抗病毒、抗癌药物等的原料。
(1)莽草酸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莽草酸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3)莽草酸分子中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写最简比);
(4)104.4g莽草酸含氧元素质量为___________g。
5、今年“3·15”晚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谣言进行了破解。
(1)专家批驳了“可燃面条是问题食品”的谣言。面条由面粉制得。面粉不仅能燃烧,而且分散在空气中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
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__________;
②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科研人员模拟人体内部环境,使用西红柿和蟹肉进行实验,发现蟹肉中微量的有机砷(C3H11AsO2)没有转化为有毒的砒霜(As2O3),证实“食物相克:西红柿和螃蟹一起吃会产生砒霜”是谣言。
①在西红柿和蟹肉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
②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该转化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As2O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列计算式即可)。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 “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振荡实验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_________(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由此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和含氯消毒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可直接用于消毒,酒精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84消毒液是我国科研人员于1984年研制的一种含氯消毒液。某品牌84消毒液的使用说明如图1,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如何科学使用84消毒液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2)次氯酸(HClO)的漂白、消毒效果都强于次氯酸钠,但前者不稳定,保存不方便。
(3)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有毒。
(探究1)小吴将少量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84消毒液显______性,并有漂白性,所以使用时应尽量不接触皮肤和眼睛。
(探究2)根据“使用说明2”同学们猜测,在浸泡过程中,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某种物质发生了反应。为了证实这一猜测,小周进行了以下实验:
操作 现象
将一块有色布条分成3等份,放入三个装有同浓度同体积的84消毒液的烧杯中 向烧杯1中通入O2 布条褪色较慢
向烧杯2中通入N2 布条褪色较慢
向烧杯3中通______ 布条迅速褪色
老师提示,烧杯3中发生了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一种漂白、消毒效果更强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所以使用84消毒液时,浸泡30分钟效果更好。
(探究3)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刘在通风橱中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滴入盐酸后,有黄绿色气体产生并生成一种常见的盐。请结合该实验现象,写出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豆油中富含油脂,选项A错误;
B、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选项B正确;
C、豆腐中富含蛋白质,选项C错误;
D、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选项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A、人体缺钙容易患佝偻病,此选项错误;
B、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如果缺乏维生素会使人患病,此选项错误;
C、适量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微量元素碘,预防甲状腺肿大,此选项正确;
D、缺氟易得龋齿,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 工业酒精含甲醇,甲醇有毒,所以不能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选项说法错误。
B. 铅为重金属有毒,所以不能在馒头中加入铬酸铅,选项说法错误。
C. 亚硝酸钠有毒,所以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选项说法错误。
D. 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下比较稳定,所以凉拌黄瓜加食醋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
B.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错误;
C.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错误;
D.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1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不符合题意;
C、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符合题意;
D、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C2H5OH,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详解】
A、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B、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用于杀菌消毒,正确;
C、盐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用于除铁锈,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可做保护气,错误。
故选D。
7、D
【详解】
虽然每克油脂氧化放出的能量比糖类的多,但人类每日摄入的糖类比油脂多得多,糖类提供了人类所需能量的60%~70%,油脂只能供给20%~ -25%。答案:D
8、A
【详解】
A、氮气的沸点较低,液化氮气的生成成本较高,不适合作大型冷冻机的冷冻剂,选项错误;
B、酒精具有可燃性,能够作燃料,选项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支持燃料燃烧为航天器提供能量,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在通电后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能够制成霓虹灯,选项正确。故选A。
9、B
【详解】
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不能食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汽水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牛奶属于乳浊液,冰是固态的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皮蛋中含有碱性物质,在食用皮蛋时可以蘸点食醋,以中和皮蛋中含有的少量碱性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A、各种不同的钢材主要是铁合金,它们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通常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但CO、CO2及含的化合物除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甲烷 氯化镁 2PbO+C 2Pb+CO2↑ Zn+H2SO4=ZnSO4+H2↑
【详解】
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的是CH4,名称是甲烷,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的是MgCl2,其名称为:氯化镁;
“密陀僧”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铅,氧化铅和碳加热反应生成铅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倭铅”的主要成分是锌,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
(1) 维生素 Ca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过滤
(4)轻钢板房
(5)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煮沸
【解析】
(1)
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寿光蔬菜、烟台苹果为疫区人民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当青少年人体中缺少钙元素Ca,则可能易患佝偻病。
(2)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气味。
(3)
口罩能有效阻隔病毒,在防治疫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化学过滤操作的作用,都是分离物质的过程。
(4)
金属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所使用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轻钢板房。
(5)
喝了汽水后往往会打嗝,原因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
(1)金属
(2) SiO2 +4价
(3) 有机物 11:2
(4)
(5) 电 核能(风能)等
【分析】
(1)
镁锂合金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
根据“先读后写”,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
二氧化硅中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x=+4;
(3)
该物质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24=11:2;
(4)
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祝融号着陆后,展开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4、
(1) Hg He
(2)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活性炭 煮沸
【解析】
(1)
①体温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汞,其化学式为:Hg;
② 密度最小的稀有气体为氦气,其分子式为:He;
③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则有:,则,用化学用语表示为:。
④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这是因酒精易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①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扑灭大火,其主要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②铝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却耐腐蚀,原因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的表面,隔绝了氧气,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起到吸附作用,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在对水进行煮沸的过程中,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受热时会转化为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降低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同时,沸水温度高,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答案填:煮沸。
5、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甲烷 污染小等
(3)C
(4)A
(5)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6)pH试纸
【解析】
(1)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具有花香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鼻孔处使人闻到花香,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甲烷;
液化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比汽油或柴油作汽车燃料的污染小等,故填污染小等。
(3)
米饭中富含糖类,土家腊肉、五香豆干中富含蛋白质,鸡汤中含有油脂,尚缺少含有维生素的食物,为了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应再添一道菜含有丰富维生素的菜肴,如炒小白菜,故填C。
(4)
蚁酸是一种酸,pH<7,减轻被蚊虫叮咬带来的疼痛,应在皮肤表面涂抹pH>7的溶液,如肥皂水进行中和,故填A。
(5)
燃着的烟头放出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从而使可燃物燃烧,故填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6)
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所以检验溪水的酸碱强弱程度,应选择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故填pH试纸。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要合理膳食,脂肪虽然是人体备用能源,但是平时不要过多吃肥肉,故填:错误。
2、错误
【详解】
70~75%的酒精浓度高杀菌消毒效果好,叙述错误,故填错误。
3、错误
【详解】
烧烤类食物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食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故题干说法错误。
4、正确
【详解】
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故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6)=3:4,正确。
5、错误
【详解】
为了保证身体健康,要均衡营养,合理膳食,肉类能供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不能不吃肉制品,另外油脂的来源也不全都是从肉中获得的,如花生、大豆等中也都含有油脂,故题中说法错误。
四、计算题
1、 (1)有机物 (2)6:8:7 (3)37.5% (4)0.8
【详解】
(1)柠檬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2)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柠檬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所以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6:8:7,故填:6:8:7;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7.5%,故填:37.5%;
(4)19.2g柠檬酸含氢元素质量为19.2g××100%=0.8g,故填:0.8。
2、(1)有机
(2)13:184
【详解】
(1)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之外);单宁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2)由化学式可知,单宁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16×46)=13:184。
3、 (1)54.55% ;(2)0.88%
【详解】
(1)维生素C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54.55%;
(2)设20.00g橙汁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x,
C6H8O6+I2=C6H6O6+2HI
176 254
x 25.40g×1.00%
x=0.176g;
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100%=0.88%。
4、(1)有机化合物
(2)三
(3)2:1
(4)48
【详解】
(1)莽草酸含碳元素,符合有机物的特征,属于有机化合物,故填:有机化合物。
(2)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填:三。
(3)一个莽草酸分子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故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0:5=2:1,故填:2:1。
(4)104.4g莽草酸含氧元素质量为,故填:48g。
5、可燃性 严禁烟火(合理即可) 蟹肉 化学变化 ×100%
【解析】
(1) ①根据面粉具有可燃性解答;②根据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分析解答;(2) ①根据蛋白质的食物来源解答;②根据有新物质生成解答;③根据化学式计算解答。(1) 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可燃性;②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严禁烟火等;(2) ①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蟹肉中富含蛋白质;②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有新物质砒霜生成,该转化属于化学变化;③As2O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五、实验探究
1、葡萄糖 N2 不能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氮气和氧气等 从A端通入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②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
【详解】
(1)人体六大基本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油脂、无机盐和水,故填糖类;
(2)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故可能是溶入了空气中的氮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氮气和氧气等,故变蓝不能确定是二氧化碳溶于后变蓝;
(3)从A端通入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②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
2、有机物 碱 CO2(二氧化碳) NaClO+H2O+CO2=NaHCO3+HClO NaClO+2HCl=NaCl+H2O+Cl2↑
【详解】
绝大多数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探究1]
小吴将少量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84消毒液显碱性,并有漂白性,所以使用时应尽量不接触皮肤和眼睛;
故填:碱;
[探究2]
根据空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根据烧杯1、2中分别通入的是氮气和氧气,因此猜测向烧杯3中通入的是二氧化碳;故填:CO2(二氧化碳);
次氯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H2O+CO2=NaHCO3+HClO;
[探究3]
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的常见的盐为氯化钠,另外还有水生成,即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H2O+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