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二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他的治国之道,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和 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朝的灭亡暴君隋炀帝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那一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一、唐王朝的建立2、唐朝的建立 唐朝的建立者是______,被称为________,时间为公元_____年,定都_______。 玄武门之变看图说话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李世民即皇位
(时间?称号?年号?)
2、用人与纳谏
(1)原因:
(2)表现: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
吸取隋亡的教训。A、鼓励臣下直言 , 从谏如流
B、选贤用能, 知人善任, 唯才是举唐太宗_______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年号“贞观”,被称为“_____________”。唐太宗为什么能够善于纳谏,善于用人?
唐太宗怎样善于纳谏,如何善于用人?
善于纳谏和用人对唐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阅读并思考三、贞观新政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改革赋役制度。
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
修改法令,编纂《唐律疏义》。1、贞观新政的原因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起草政令审核进步之处?执行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rěn),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ī)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 ,经济 ,国力 ,被誉为 。3、新政结果: 你对唐太宗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各抒己见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cú)逝,遂亡一镜矣”。
——《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魏征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善于用人,不问贵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杜如晦(585~630),唐代名相。年轻时爱读书,喜谈文史。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朝新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每在太宗前议事,玄龄说:非如晦不能决。如晦亦能尊重玄龄之策。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故有“房谋杜断”之说。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列表概括“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