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课堂演练+巩固练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课堂演练+巩固练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3-24 17:11:41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知识点二第二节
晨背关键语句
理解教材新知知识点一第五章应用创新演练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
把握热点考向
歌诀法记忆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山地地形崎岖,线路稀少单一,人口密度较低,商业网点稀疏。平原平坦较低,交通多样便利,人口分布稠密,商业网点密集。[自读教材·抓基础]1.主要交通方式变化的影响
(1)表现:
①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 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②某种交通方式的 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2)典例:
①嘉兴:城市形态随 和 运输的发展而变化。带动衰落水路陆路 ②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沿运河城市发展 ,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表现:
①聚落空间形态沿 扩展, 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 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 分布的大城市带。缓慢交通运输网交通干线交通干线交通网 (2)典例:
①株洲:沿 发展。
②武汉:沿江分布。
③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的
及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铁路高速公路[跟随名师·解疑难]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2.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分布
聚落的空间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交通运输方式不同,对聚落的分布也有不同的影响,如表所示: [特别提醒]
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一个城市新建一条交通干线,城市就会以此为主要发展轴向外扩展而影响城市形态;而一条交通干线的衰落也会导致其沿线附近城市发展缓慢。因此,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活学巧用·大冲关]1.读“株洲城市发展图”,回答问题。(1)1949年以前影响株洲城市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2)株洲市现有街区与1949年以前相比,有何变化?
(3)影响株洲市城市区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株洲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沿湘江发展的,其主要区位因素是河流。第(2)题,现在的街区分布一方面面积规模有较大扩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城市沿河、沿铁路发展的特点。第(3)题,株洲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体现出了由于交通方式和交通线的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随着京广线的建成开通,城市沿河、沿京广线迅速发展,接着又随着湘黔线等干线的建设,株洲街区沿铁路线发展的特点更为明显,这说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同时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城市变迁。同样的例子,还有石家庄、郑州等。答案:(1)河流
(2)①街区面积明显扩大;②现有街区沿铁路干线分布更加明显。
(3)交通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是造成株洲市区位发生变化的原因,随京广线的建成,株洲临河布局变成沿河和沿京广线分布,湘黔线建成后,城区沿铁路干线发展的现象更加明显。[自读教材·抓基础]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稀少单一 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 或市区边缘的 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
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对集镇的影响
集镇是在 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 或 。高速公路环路边缘交通运输交通要道繁荣衰落[跟随名师·解疑难]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对比法分析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的差异[探规寻律·一点通][活学巧用·大冲关]2.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关于c点开设仓储式超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布局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2)a、b、c、d四地按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  )
A.a>b>c>d      B.b>a>d>c
C.d>c>a>b D.b>c>d>a解析:第(1)题,仓储式超市的货物运输量较大,需布局在市区边缘环路或高速公路沿线,满足交通最优原则。第(2)题,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一般规律是:市区商业网点的效益高于农村,市中心区商业效益最高,平原商业网点效益高于山区。
答案:(1)A (2)D(教师用书独具) [例] 读材料和下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翔安海底隧道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该工程全长8.69 km,跨越海域宽约4 200 m,隧道全线共设12处人行横洞和5处车行横洞,是厦门环东海海域地区发展的重要通道。建成通车后,翔安到岛内的时间由2个小时变为15分钟,缩短了大约50多 km 的路程。 (1)据图说出翔安的土地在隧道通车前、后租金水平的变化。
(2)据图说明翔安的土地在隧道通车前、后利用方式可能的变化。
(3)分析厦门市(中心)出岛通道建设对城市化、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布局的影响。 [解析] 第(1)题,翔安隧道通车后,翔安的各类土地利用租金水平将有大幅提高。第(2)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决定了土地的用途。翔安隧道通车前,翔安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通车后,翔安的土地利用方式有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以住宅用地为主。第(3)题,随着交通的发展,将加快岛外各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人口和城区规模,提高全市的城市化水平;伴随着岛外各区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由集中发展转变为分散发展;商业网点向岛外各区增加、发展,也促进岛内商业做大、做强。 [答案] (1)通车前,土地租金低;通车后,土地租金高。
(2)通车前的土地利用以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为主;通车后,可能以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为主,特别是住宅用地。
(3)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变为分散式;商业由厦门向岛外发展。谢谢合作 再见[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1~2题。
1.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对图中线路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内部道路网布局比较合理
B.城市内部道路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
C.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
D.城市内部联系十分便利
解析:第1题,商业中心应选择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区,其选址考虑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图中丁地不符合上述两原则。第2题,高速公路和铁路应布局在城市外缘,图中所示线路网是比较合理的。
答案:1.D 2.C
(2012·广东高考)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解析:甲模式穿过城市,会占用城市建成区部分用地,对城市建成区的景观和环境都会造成较大影响;而乙模式绕过城市建成区,不占用城市用地,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小。
答案:C
4.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解析:在城市化初期,城市规模较小,高速公路建设一般会给城市建设留出空间,会采用乙模式,A项错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已建高速公路,可能会被城市包围,出现甲模式这种情形,B项正确,C项错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也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模式,D项错误。
答案:B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B.山地
C.河谷 D.交通
6.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解析:第5题,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最大因素是交通条件,而交通条件又会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第6题,甲乙一线商业网点密度小,说明交通条件差,应为支流。
答案:5.A 6.A
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8.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
A.自来水厂 B.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C.造纸厂 D.大型超市
解析:第7题,城区面积的扩大,主要是沿着交通线进行的扩展,所以说空间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交通运输方式决定的。第8题,自来水厂布局在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大型服装批发市场设在交通主干线的沿线,方便运输;大型超市要靠近市场,布局在市中心,方便顾客;造纸厂污染严重,应该布局在市区外和河流的下游。
答案:7.A 8.C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特大城市的空间形态图”,完成9~10题。
9.图中某服务网点很有可能是(  )
A.金融机构 B.家具卖场
C.星级宾馆 D.高层写字楼
10.影响图中服务网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历史因素 ②行政因素 ③交通因素 ④市场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此城市为特大城市,某服务网点基本沿城市主干道(交通因素)分布且数量较多,交通便利又比较靠近居民区(市场因素),最可能是家具卖场。金融机构、星级宾馆、高层写字楼应靠近市中心附近且数量不会太多。
答案:9.B 10.D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如图所示,交通与土地利用转化率的关系为(  )
①距离交通干线越近,土地利用转化率越高
②距离交通干线越远,土地利用转化率越高
③距离交通干线越近,土地利用转化率越低
④距离交通干线越远,土地利用转化率越低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2.图示现象可以解释为(  )
A.交通干线两侧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一产业用地
B.交通干线两侧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三产业用地
C.远离交通干线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二产业用地
D.远离交通干线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三产业用地
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利用的转化率越高,反之越低。第12题,交通干线两侧的土地,土地利用转化率高宜开辟为第二、三产业用地,远离交通干线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一产业用地。
答案:11.A 12.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你认为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较早,原因是什么?(6分)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2分)
(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2分)
(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6分)
解析:本题以某城市地域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地域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原因,准确提取图中河流、铁路线分布及旧城区、新城区的位置等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从图中看出,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而新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布局。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相比较,①区域沿河分布,易形成城市。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
答案:(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沿河分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
(4)南北方向,沿铁路线伸展。
(5)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趋于枯竭,开发费用越来越高。
14.读下图(等高线单位:m),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甲、乙两城市中,________城市更有条件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因为该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甲地的商业网点要________(填多或少)于乙地的商业网点。(2分)
(3)乙地的综合运输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综合运输网,而甲地的运输网主要由________组成。(8分)
(4)若甲、乙两地是我国东部、西部地区的代表,那么,代表东部地区的是________。(2分)
解析:交通运输条件是影响商业网点密度的重要因素。图中甲地位于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交通不便;乙地位于平原地区,具有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且附近居民点数量多,消费人口多,商业网点密集,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我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符合乙所在地区。
答案:(1)乙 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商品的集散,且附近居民点数量多
(2)少
(3)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河运 公路运输
(4)乙
[随堂基础巩固]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很大,读下图,判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城市形态呈带状与公路交通有关
B.A、B、C等城市空间形态沿水运交通干线扩展
C.D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发展轴与铁路无关
D.A、C间公路的修建对两城市形态不会产生影响
解析: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A、B、C城市形态呈带状,这与水运交通干线有关;A、C间公路的修建对两城市未来的城市形态会产生一定影响。
答案:B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读图,回答2~3题。
2.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
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3.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
A.商业的信息灵通     B.交通的通达性好
C.周围的住家多 D.外地的游客多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沃尔玛位于火车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嘉禾路、湖滨南路、厦禾路、莲前路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通达性好。
答案:2.D 3.B
下图是“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解析:第4题,交通线的发展,会使城市空间形态趋向于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线的衰落,将使城市沿交通线伸展的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甚至衰退。第5题,明清时期,大运河运输繁忙,沿河城市商贸繁荣。后来,由于海上运输的发展、京沪铁路的建成及大运河的淤塞,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答案:4.D 5.C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地形区以________为界,可以把地形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A、B、C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该点是城市形成的良好区位,从商业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________,良好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三城市地位的变迁,说明了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________和________产生很大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等高线分布和数值上看,图中东侧铁路以东为丘陵低山,以西为平原。第(2)题,A位于干支流交汇处,可能最早形成城市。第(3)题,C位于铁路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有可能发展为大城市。
答案:(1)东侧铁路 低山丘陵 平原
(2)A 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地集散、中转
(3)C 沿河设城且在河流与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最为优越 分布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