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美国东北部
英国中部
德国鲁尔区
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知识回顾
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煤铁复合体型工业区
临海型工业区
、
1、工业基础
2、主要工业部门
3、分布特征
煤炭资源丰富
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以大型企业为主,分布高度集中
传统工业区基础知识
目录
CONTENTE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01
02
资源枯竭型地区
资源枯竭型地区:资源枯竭型地区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区域发展根基的区域,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份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
鲁尔区
鲁尔区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境内的城市群,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及其支流利伯河和鲁尔河之间,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的一一个有着百年历史,靠煤炭工业起家的老工业区。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01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材 料】
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区内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图为鲁尔区区位示意图。
【思考题】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其发展的优势有哪些
(2)根据鲁尔区的发展条件,想一想鲁尔区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鲁尔区的繁荣
地理位置优越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水陆交通发达
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鲁尔河横穿东西,铁路、公路密布。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是欧洲最大的河港。
煤炭资源优质丰富
鲁尔区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
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
鲁尔区以采煤业起家,加强煤炭的综合利用,炼焦、电力、煤化工等部门相继崛起,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机械、化肥、建材等工业,形成内部联系密切、布局高度集中的工业地域综合体。
鲁尔区的工业地位
鲁尔区成为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主要城市有埃森、杜伊斯堡、多特蒙德等。
活 动
鲁尔区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4条运河,又有纵横交织的铁路、公路网络,构成了高效率的综合交通系统。便利的水陆交通,为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可从法国、瑞典、荷兰、俄罗斯等国获得。莱茵河纵贯鲁尔区,可通行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级推船队,并与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保持紧密联系。鲁尔区铁路营运里程9850千米,占全国近1/5,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
【材 料】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条件。
2.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思考题】
问题: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条件。
答案:
鲁尔区内煤炭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当地通过便利发达的水陆交通与铁矿石产地相联系:充足的工业用水等。
问题: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案:
工业结构特点:偏重化工业,工业结构比较单一。
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依赖煤炭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等。
时间 主导因素 区位选择 原因 举例
早期
20世纪初期开始
二战 以后
煤炭资源
早期煤炭炼铁,消耗煤炭较多
近煤炭地
德国鲁尔区
铁矿资源
冶金技术改进,所用焦煤量大幅下降
近铁矿
中国鞍钢、武钢、攀钢、包钢
消费市场
科技发展,巨型矿石运输船出现,海运成本大幅降低
靠近沿海的消费市场
中国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思考题】
鲁尔区的衰落
读图表和材料,说出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每炼一吨钢所需焦煤的变化图
生态环境恶化
鲁尔区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长期发展重化工业,导致该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人以及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鲁尔区开始出现“煤炭危机”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每炼一吨钢所需焦煤的变化图
开采成本不断增加
煤炭开采深度加大,使得开采成本不断增加。
鲁尔区煤田剖面示意
世界性钢铁过剩
2016年 粗钢生产国排名
产钢、出口钢越来越多以及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导致鲁尔区遭遇了“钢铁危机”。
排名 国家 产量
1 中国 808.4
2 日本 104.8
3 印度 95.6
4 美国 78.6
5 俄罗斯 70.8
6 韩国 68.6
7 德国 42.1
8 土耳其 33.2
钢铁替代品
活 动1
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发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或再生期)。
【材 料】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