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几何小实践垂直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几何小实践垂直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6 10:3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垂直》说课稿
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数学4-2第四单元“垂直”。
一、说教材
《垂直》是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几何小实践》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的知识上学习的(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形体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载体。垂直是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形式,在生活中有着广泛运用。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上学期对直线与角的认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且垂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对其已经有许多表象认识。另外,学生通过观看空中课堂的《垂直》视频,已经初步了解垂直的基础内容。但四年级学生的理解力存在一定偏差,对于细节把握不足,知识归纳概括能力欠缺,难以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需要教师的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相交、交点、互相垂直、垂足等概念的含义,并能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能根据图形特点或利用工具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利用点到直线间垂直线距离最短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和掌握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难点: 准确理解相交与互相垂直、交点与垂足的关系。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教学目标、学情和重难点的分析,本课设置了以下环节:
(一)分类整理,明确定义(5分钟)
活动一:提供8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图,学生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通过学生的分类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相交”和“垂直”概念的理解,掌握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关注看似不相交实际上是相交现象,认识到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
活动二:基于活动一的图形,学生交流讨论互相垂直的概念并互相补充完善,总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需要具备的条件,讨论相交和互相垂直、交点和垂足的区别,并用垂直符号“”表示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概念越辩越明。学生通过交流总结,能够掌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中垂线和垂足的概念,形成符号意识,能够认识到互相垂直应该具备两种关系:①两条线是相交的关系;②相交所成的角为直角。相交不一定垂直,区分交点和垂足的概念。
(二)横向对比,掌握技巧(5分钟)
活动一:
创设情境:体育课上测量跳远成绩,应该怎么测量?出示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唤醒学生已有认知,为画垂线的学习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模型。
活动二:提供三种情况,要求学生在直线l上画垂线,并归纳画垂线的方法。学生完成任务后,进一步设问:在直线l上可以画几条垂线?过直线l上一点可以画几条垂线?过直线l外一点可以画几条垂线?
l l l
【设计意图】通过三种情况的比较,掌握在直线上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技巧和区别,总结画垂线的方法。(在直线上画垂线:边线重合,画垂线,标直角;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边线重合,点点重合,画垂线,标直角;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一合二移三画四标)
通过设问,认识一条直线的垂线可以有无数条,但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有且只有1条。
(三)纵向拓展,提升思维(8分钟)
创设情境:4个小朋友做“抢板凳”游戏,他们的位置如下。
谁最先抢到板凳?这样公平吗?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抢板凳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最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拓展练习:
1.比眼力:“垂 ”字中有( )个垂足? 有( )对互相垂直的线段
2.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AB两侧的学校,如图4所示。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会对两个学校的教学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当汽车行驶到何处时,分别对两个学校的影响最大?并在图上标出来。
(2)当汽车从A向B行驶时,在哪一段路上对两个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又哪一段上对M学校的影响逐渐减小,而对N学校的影响逐渐增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延用于生活。运用垂直的知识点重新认识“垂”字,讨论现实生活中汽车对生活的影响,既注重知识性、层次性,又兼具趣味性,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巩固认知,拓展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
(四)总结归纳,构建体系(2分钟)
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明确垂直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六、设计思路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基于学生已经通过空中课堂初步掌握了垂直的相关知识,因此我在接下来的20分钟的课堂设计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理解、强化新知识的概念,帮助学生系统地总结,对薄弱环节和易错点进行分析研究与纠正。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创设情境,用生活中的相交和垂直现象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 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强化对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3. 注重练习设置的层次感。第一层次是对概念的强化和巩固。其中包括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判断,相交与互相垂直,交点与垂足等。第二层次是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对比三种直线上画垂线的情况,总结画垂线的技巧。三是进行拓展延伸,运用生活中的抢板凳游戏,由生活实际进行简化、抽象,概括点到线的距离的特点,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设置两道与生活相结合的练习,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延用于生活。
4.注重知识点的总结归纳。盘点、梳理、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加深理解,确保学生课后能系统回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