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7——91页,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堂上集体讨论突破。
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
建国初期的教育
①新中国的成立。
②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
1、背景 始时期;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指导方针;人民政府的重视。
③新政权刚建立并不稳固,要彻底改造旧中国教育的双半性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④《〔1〕 》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2〕 文化教育。
⑴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①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收回教育主权。
2、具体 ②向〔3〕 开门(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提高
措施 教育水平,建立人民教育。
及作用 作用:顺利完成了从〔4〕 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⑵制定人民教育方针。
①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5〕 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人民教育的指导方针)
作用: 此方针是新中国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根本的指导作用。
②刘少奇倡导“〔6〕 ”。(全日制的学校和半工半读的学校)
作用: 为中国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贵的指导。
3、成就: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7〕 。奠定了共和国〔8〕 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二、文革时间的教育
1、冲击:①红卫兵大串连;②停止招生;③上山下乡运动? 2、“教育革命”:领导体制;教育体制;高等学校招生体制
3、影响:“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9〕“ ”、“ ”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三中全会后教育的蓬勃发展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10〕拨乱反正,平反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
⑴恢复高考
⑵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2、措施
内容:“教育要〔11〕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3年邓小平)
⑶依法治教:颁行了《学位条例》、《〔12〕义务教育法》、《〔13〕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到20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3、成就: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立法;基本普及了〔14〕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15〕青壮年文盲;中等教育实行普教和职教并举,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成人教育成绩显著;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九十年代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起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预习自测]
〔 〕1、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提出 ②¨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创办 ③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④完善教育立法 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 〕2.关于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其指导方针是教育要“三个面向”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D.扫除了文盲
〔 〕3.倡导“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周恩来
〔 〕4.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在
A.建国初期 B.“文革”前夕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后
〔 〕5.下列不是发生在“文革”中的是
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B.教育革命
C.全国高校停止招生 D.恢复高考
〔 〕6.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①现代化 ②人类 ③世界 ④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7.“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
A.中共“十五大”上
B.1 9 9 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C.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D.中共“十三大”上
【我的疑问】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
课堂探究案
【探究】1、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原因
【探究】2、比较“文化大革命”前后两个时期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
【探究】3、阅读课本第89页材料完成思考题:探讨中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意义。
[课堂检测]:
〔 〕1.下列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建国初期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B.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
C.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D.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2.下列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是
①《义务教育法》 ②《教师法》 ③《未成年人保护法》 ④《学位条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建国初期 B.“文革"期间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 〕4.毛泽东提出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在
A.1 949年 B.1 954年 C.1 957年D.1 965年
〔 〕5.刘少奇提出“两种教育制度”是在
A、建国后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C.“文革"初期 D、“文革"后期
〔 〕6.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直接原因是
A、知识青年缺乏劳动知识 B.“文化大革命”的需要
C.面临中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D.劳动人民要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7.党和政府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因为
A、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B.借鉴国际惯例
C.改革开放的需要. D.教育本身发展的要求
〔 〕8.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招生考试是在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D.1979年
〔 〕9.“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哪一文件有关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199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课后训练案
〔 〕1.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体制重大改革,推动高等教育进人高速发展时期的举措是
A、实行群众推荐的招生办法 B.派工宣队进驻大中专院校
C.实行大规模扩招,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
D.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促进法》
〔 〕2、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的会议是
A.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B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3、下列教育法规中属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的有
a《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f《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 abcdef B acdef C acd D acde
〔 〕4、下列对“文革”中的教育改革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次“教育改革”开始于《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的发出
B.此次“教育改革”严重依附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
C.此次“教育改革”给知识青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D.此次“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5.材料:“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请回答:
(1)这属于什么战略?哪一年提出的?
(2)这一战略的提出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