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导学案 专题四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历史导学案 专题四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24 19:4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1、能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从总体上加以把握,认识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通过学习,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激发对优秀思想理论成果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74——78页,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堂上集体讨论突破。
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
☆知识点一: 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1.历史背景

2.标志:中共 召开-----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3.过程:
⑴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1978年12月,中共央在北京召开会议,邓小平作了《 》的讲话。他指出:首先是 ,其次他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邓小平还提出 的任务。
⑵正式开辟新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主要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 的拨乱反正;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 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 的拨乱反正。
☆知识点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发展表现:
⑴邓小平南巡讲话:
主要内容:
⑵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的召开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确立了 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形成体系:
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坚持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 ,把对 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 的科学体系。
4.成为旗帜: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首次使用“ ”这个概念。
☆知识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提出:
2.主要内容:

3.意义:
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问题;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二、[预习自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这次大会上重新确
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2、之所以说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的,主要这次会议提出
了①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 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实现现代化的“三
步走”战略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 )
3、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但其内容不包括 ( )
A.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D.判断实践的标准

【我的疑问】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
课堂探究案
探究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有何联系?有何共同点?
探究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基本内容是什么?
发展历程
主要内容
核心
精髓
作用、评价
酝酿
初步
形成
成熟
并形成体系
探究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作用


[课堂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式开辟,其依据有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形成 ③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④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③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精神,判断实践的标准是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实行计划经济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是:
A.南巡讲话 B.中共十四大 C.初级阶段的理论 D.十一届三中全会
5.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历史课题?
A.“中国的革命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
D.“姓资还是姓社”
6.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了什么历史问题
A.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
C.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D.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改变生产关系,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课后训练案
1、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 )
A.遵义会议、中共八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D.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十五大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麽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
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所代表的是 ( )
A、先进生产力?? B、先进文化?? C、先进道德?? D、人民根本利益
4、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党历史
上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定为会议的指导思想是在 ( )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五大
5、“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首次使用是在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五大 ( )
6、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7.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 (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②是新时期中国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④是邓小平一个人对中国的卓越贡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
材料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谋。  
──江泽民
材料三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

请回答:
⑴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本质是什么?
⑵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怎样完整表述?
⑶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