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3-25 10:4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6张PPT。泗县三中 李明第一章 系统复习一、原子的构成提示: 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b表示化学式中原子个数,m表示化学式中元素X的化合价。 二、核素
1.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___的同一 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
2.核素
(1)定义:具有一定数目____和一定数目____的 一种原子。
(2)决定核素种类的微粒:______________。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质子中子质子数和中子数3.同位素
______相同而______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 核素互为同位素。
如氢元素的三种核素质子数中子数氢重氢超重氢HDT4.几种重要的核素
(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用 的标准原子为___;考古中常测量___的数量来推 断生物体的存在年代。
(2)制造氢弹的原料为____、____。
(3)原子弹、核反应堆的燃料____。特别提醒:答案: C解析: 以OH-为例,O原子中有8个质子,H原子中有1个质子,OH-中的质子数为:8+1=9个,因为OH-带1个负电荷,电子数比质子数多1个,电子数为:9+1=10,同样方法可得这些微粒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为:答案: D二、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名师点拨: 将“质量数代替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依据:电子能量_____、运动区域离核____。
2.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高低远近由近及远由低到高KLMN四、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____的电子层 里。
2.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3.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__(第一层为最外层时, 电子数__________)。升高不超过8个不超过2个五、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82稳定不稳定一般<4一般≥4不稳定既不易得又不易失易失电子只显正价0易得电子既显负价又显正价特别提醒2.四点说明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应用其中的一项。
(2)要熟练掌握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这是顺利解答推断题的基础。
(3)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间的区别。
(4)最外电子层中排满8个电子(He为2个)时,这种电子层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其他的电子层结构为相对不稳定结构。不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在一定条件下要变为稳定的电子层结构。(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7)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Li、P;
(8)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9)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10)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C.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D.存在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离子4.(2011·湘潭高一质检)A元素原子的第二层比B元素原子的第二层少3个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与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A2B3 B.BA2
C.AB4 D.B3A25.(2010·厦门高一检测)写出元素符号并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核外有10个电子的原子______________。
(2)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原子________。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__。
解析:(1)核外有10个电子的原子,质子数为10,是Ne原子。
(2)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原子,质子数为23-12=11,为Na原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所以次外层第1层,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2×3=6,是O原子。6.A、B、C、D四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且依次递增,A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1)写出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画出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六、元素周期律
1.原子序数
(1)概念:元素在___________中的序号。
(2)与构成原子微粒数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________数=________数=______数
2.元素周期律的含义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__________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表核内质子核外电子核电荷原子序数3.元素周期律的表现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1~8由大到小+1到+7-4到-14.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_________________ 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七、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是___________的具体表现形式。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把原子____________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 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2)把________________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 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元素周期律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288181832长周期短周期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2)族
①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16个族,包括 7个______,7个_____,1个_____,1个______。主族副族Ⅷ族零族②主族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族序数= _________________。核外最外层电子数4.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5.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能表现出一定的 _______,又能表现出一定的_________。金属性非金属性[开放探究] 2.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是哪一列?
提示: 第3列,第6周期第3列的镧系和第7周期第3列的锕系各包括15种元素 。八、周期表中的部分重要元素
1.ⅡA族元素(碱土金属元素)——国防金属
(1)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锶(Sr)、 ______、镭(Ra)。
(2)物理共性:_____色,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
(3)化学共性:R-2e-―→______。
(4)存在:在自然界中只以_____态存在。铍(Be)、镁(Mg)、钙(Ca)钡(Ba)亮白R2+化合2.ⅤA族元素
(1)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锑(Sb)、铋 (Bi)。
(2)元素特点
从非金属元素逐渐过渡到金属元素,其中 _________为非金属元素,_______为金属元素。
(3)存在
在自然界中磷只以_____态存在,主要存在形式 为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生命元素”。氮(N)、磷(P)、砷(As)N、P、AsSb、Bi化合氮元素磷酸盐3.过渡元素
(1)包括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列,全部是_____ 元素。
(2)大部分过渡元素的单质坚硬而有光泽,具有 良好的导电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与空气和水 的反应缓慢或根本不反应。3~12金属[开放探究] 3.请结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断,若ⅡA族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同一周期Ⅲ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多少?
提示: (1)增加1(第二、三周期),如4Be―→5B,即a+1;
(2)增加11(第四、五周期),如38Sr―→49In,即a+11;
(3)增加25(第六、七周期),如56Ba―→81Tl,即a+25。 一、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1.一看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F)2.二看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r(Na)>r(Mg)>r(Al)>r(S)>r(Cl),r(S2-)>r(Cl-)
>r(K+)>r(Ca2+)。
3.三看电子数
核电荷数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Na+)r(Cl)。特别提醒二、元素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正价+1→+7,负价-4→-1)。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它们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为:
1.关系
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
最低负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H除外)
|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三、原子序数及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确定
1.零族元素原子序数定位法
(1)零族元素原子序数的确定(2)依据零族元素原子序数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将已知原子序数的元素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之,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元素原子序数。2.由位置推导原子序数
(1)同周期(2)同族
若A、B为同主族元素,A所在周期有m种元素,B所在周期有n种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设A的原子序数为a。
①若A、B为ⅠA族或ⅡA族(位于过渡元素左边的元素),则B的原子序数为(a+m)。
②若A、B为ⅢA~ⅦA族(位于过渡元素右边的元素),则B的原子序数为(a+n)。3.根据离子的电子层结构推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若A-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元素必和氖在同一周期,且比氖少一个电子,则A元素位于第2周期ⅦA族,名称为氟。钠、镁、铝三种元素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1.实验探究
(1)钠、镁与水反应的比较
两种金属置换出水中的氢的难易程度为_______, 失电子能力的强弱顺序为________。
(2)镁、铝与酸反应的比较
两种金属置换出酸中的氢的难易程度为_______, 失电子能力的强弱顺序为_______。
(3)镁、铝氢氧化物性质的比较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Mg(OH)2为中强碱,碱性 ________>_______,故Mg的失电子能力强。Na>MgNa>MgMg>AlMg>AlMg(OH)2Al(OH)32.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 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1.元素原子得(失)电子数目越多, 得(失)电子能力越强吗?
提示: 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只与得失电子 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例如,Na比Al易失电子,即Na的失电子能力强于 Al,但失电子数目Na比Al少;同理,得电子数目 N>F,但得电子能力N<F 。Na>Mg>Al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比较
1.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为:___________。
2.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4.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强弱顺序为: __________。SiS>P>Si[开放探究] 2.请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同一周期中,非金属元素对应的所有含氧酸的酸性都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吗?
提示: 不是。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逐渐增强,但低价的含氧酸没有此规律,如HClO是一种很弱的酸 。九、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 律
1.规律
同周期由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______, 失电子能力_____。增强减弱一、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递变规律特别提醒(3)第3周期Si、P、S、Cl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二、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在周期表愈位于左下方的元素,其金属性就愈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愈强,金属性则愈强。
(3)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愈易则金属性愈强。
(4)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强置换弱。
(5)根据元素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阳离子氧化性越强,则元素金属性越弱。如氧化性Na+<Cu2+,则金属性Na>Cu。2.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在周期表右上方的元素非金属性较强。
(2)跟氢气形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愈易反应,非金属性愈强。
(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高,非金属性愈强。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愈强则非金属性愈强。
(5)置换反应,强置换弱。
(6)与同一种金属反应后金属价态的变化。例如:Fe与Cl2、S分别反应生成FeCl3、FeS,说明非金属性Cl>S。
(7)元素阴离子还原性强弱,强则非金属性愈强。
(8)非金属原子结合相同数量的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放出能量多的,元素非金属性强。CA十、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1.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预测依据
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7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从F―→I)
原子半径:_________;得电子能力:________。
(2)预测卤族元素的性质
①相似性由小到大由强到弱+7-1化合HClO4HFHClHBrHI②递变性(从F―→I)
a.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_________;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_________ (F除外);
d.X-失电子能力:_________。由易到难由强到弱由强到弱由弱到强(2)递变性(从Li―→Cs)
①原子半径:__________;
②原子失电子能力:_________;
③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___________;
④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______;
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______。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变的更剧烈变强变强3.结论及解释
(1)结论:同主族元素性质既具有______性又有 ______性。
(2)解释:
相似递变[开放探究] 1.依据元素周期表推断,自然界中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和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提示: 自然界中,F是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Cs是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 。十一、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具体应用
1.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界处寻找半导 体材料。
2.在_________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
3.对________区域研究,生产新型农药等。
4._____新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过渡元素非金属预测[开放探究] 2.请分析造成碱金属元素、卤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结构原因?能否从中体会出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和内部规律性?
提示: 碱金属元素、卤素性质相似的结构原因是各自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递变性是由于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作用力逐渐减弱所致。
体会到的内部规律性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又具有一定的递变性 一、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特别提醒A十二、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位、构、性的关系图
2.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
(2)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
(3)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4)最低负价绝对值=8-主族序数(ⅣA~ⅦA)(5)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6)原子半径越小,得电子越易,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越弱。一、原子结构本章知识脉络二、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三、元素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扇形元素周期表附:其他样式周期表立式周期表螺旋式环式放射式层式透视式棱台型元素周期表展示电子排布的周期表 谢谢 再见
请完成配套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