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免疫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3-25 16:57:49

文档简介

免疫调节学案
【考纲要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


【考点分析】
知识点
试卷类型
分值
题型
(3)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012福建卷
6
选择题
2012广东卷
2
选择题
2012北京卷
3
选择题
2012全国卷大纲版
11分
填空题
2012重庆卷
2
选择题
2012重庆卷
2
选择题
2012江苏卷
2
选择题
2012海南卷
2
选择题
2012上海卷
2
选择题
2012上海卷
3
选择题
【考点预测】
本知识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一个话题,在高考的考察中也是比较容易考察的问题,主要考察的就是特异免疫调节的过程和免疫失调的几种情况,考察的形式可以是 选择题也可以是非选择题。
课前活动:观看霍莉《人体免疫系统反击战》视频,回答问题:
1、在霍莉从健康、患病直到康复的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你都熟知的结构、物质或细胞在发挥作用?
2、感冒了都会有什么症状?公共场合应当注意些什么?发热一定有害吗?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二:常见的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思考回顾:这些常见的免疫细胞是如何起源的?以B细胞、T细胞为例
知识点三:免疫细胞的起源
知识点四: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学生课下独立完成)
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知识点五:两个重要的概念抗原、抗体: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少数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特例:抗毒素:是人体产生的专门消灭外毒素的抗体。
凝集素:对应细菌的抗体。
思考:1、浆细胞内哪些结构比较多或比较发达?
2、抗体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也就是蛋白质,如何分泌出细胞呢?
(2012福建卷)4、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痊
C.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C
【解析】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而血清也可以和小鼠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免疫的知识,要求学生对免疫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涉及到免疫细胞和抗体等知识。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发生特异反应的物质。
如:病毒、 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
特 性: ①一般具有异物性:

②、大分子性
③、特异性
对应练习:下列细胞中最可能为浆细胞的是 ( C )
(2012重庆卷)3.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33.【答案】B【解析】疫苗作为抗原,具有大分子性,A错;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就是能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为T细胞释放,C错;与抗体结合的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
(2012上海卷)13.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克隆群,由此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
A.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 B.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C.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 D.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答案】B【解析】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只能针对特定的抗原。本题中的抗原是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并非整个红细胞,也非其它体细胞,故B选项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定义及其特性,涉及到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问题,难度不大。
例4、右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细胞DNA均不同。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思路引导】 (1)由题干获得的信息:“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2)仔细读图:a应为T细胞,b应为B细胞,c应为效应T细胞,d应为浆细胞。
知识点六: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很重要)
(一)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
1、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阻挡作用、纤毛的清扫作用
2、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的杀、抑菌物质——汗腺:汗液中的乳酸
皮脂腺:脂肪酸
泪腺:泪液中的溶菌酶
口腔黏膜:唾液中含H2O2胃黏膜:胃酸(HCl)
皮肤和某些腔道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
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二)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知识点七: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比较(学生课下作业)
高考体验
区分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概念
特点
结构基础
作用强度、时间及范围
联系
(2012广东卷)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答案】B
【解析】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所以A错;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B淋巴细胞也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所以C错;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2012全国卷大纲版)32.(11分)回答下列问题:[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
(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 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 。
(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
⑴吞噬细胞 抗原决定簇 淋巴因子
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很快会被记忆细胞所识别,并发生二次免疫,很快将病毒清除掉,所以不易患病。
⑶1种
⑷动物细胞融合
【解析】
⑴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首先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这样就会使抗原决定簇暴露,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很快会被记忆细胞所识别,并发生二次免疫,很快将病毒清除掉,所以不易患病。
⑶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⑷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试题点评】本题以病毒为背景材料,考查有关免疫、病毒结构和动物细胞工程的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强。
(2012上海卷)19.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zzstep.com]
【答案】D
【解析】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属于竞争,不属于免疫;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有抗体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及人体免疫系统三道防线在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实例,难度较小。
(2012北京卷) 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答案:D
解析:考察免疫调节和生物实验,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把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能说明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诱导靶细胞细胞凋亡,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
(2012四川卷)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能不能理解该免疫为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不需要抗体。
(2012江苏卷)1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 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答案:B
【解析】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离不开神经和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也是生命活动之一,A正确;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分化,B错;HIV攻击的主要是T细胞,C正确;合理使用激素能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提高免疫力,D正确
(2012海南卷)16.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答案】D
【解析】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血液中,A正确;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 B正确;,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C正确;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的是浆细胞,D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T细胞的分布、T细胞的作用、HIV感染人体后T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等内容,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限时训练:
1、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抗体能与相应的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抗体是由B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2、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3、能够识别特异性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效应B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4、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
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② 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③ 是针对各种抗原的④ 是针对特定抗原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6、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结
7、下列属于免疫细胞的有( ) A、吞噬细胞 B、纤毛细胞 C、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
8、下列不是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 A、抗体 B、淋巴因子 C、胰岛素 D、溶菌酶
9、某人因骨折需植入一颗钢钉固定断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将会将其腐蚀 B.吞噬细胞将其吞噬
C.其没有抗原决定族,不是抗原 D.其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决课前问题 2、感冒了都会有什么症状?公共场合应当注意些什么?发热一定有害吗?
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 。
同学们本节课的知识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完成此任务!
课后记:
课堂效果好,但由于学生基础太差,所以需要课堂上多强调,课下多督促记忆,典型例题认真指导,专题训练及时处理。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分析反馈。
课件33张PPT。免疫调节观看视频回答问题:1、在霍莉从健康、患病直到康复的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你都熟知的结构、物质或细胞在发挥作用?2、感冒了都会有什么症状?公共场合应当注意些什么?发热一定有害吗?浓密的鼻毛、粘液、酶、天然杀伤细胞、 巨噬细胞、白细胞激素、白细胞、T细胞、B细胞、淋巴结抗体、记忆细胞等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又称淋巴器官骨髓、胸腺、——中心淋巴器官——外周淋巴器官脾(最大)、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常见的免疫细胞:思考:这些免疫细胞
是如何起源的呢?血液胸腺随血液转移至淋巴器官中抗原刺激T细胞骨髓B细胞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具免疫效应细菌、病毒浆细胞 记忆血液胸腺T细胞骨髓B细胞?各种
血细胞通过什么途径产生这么多种细胞呢?DNA、RNA相同吗?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思考:常见的免疫活性物质有哪些?两个重要的概念:抗体、抗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少数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2012福建卷)4、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痊
C.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C两个重要的概念:抗体、抗原抗体:抗毒素:消灭外毒素的抗体。凝集素:对应细菌的抗体。特例:思考: 浆细胞内哪些结构比较多或比较发达?抗体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也就是蛋白质,如何分泌出细胞呢?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胞吐C下列细胞中最可能为浆细胞的是 (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发生特异反应的物质。 如:病毒、 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移植的器官等特 性: ①一般具有异物性
②、大分子性
③、特异性异体动物血清、细菌、病毒特点:亲缘关系越近,
组织结构差异越小、
异物性越弱、自身:衰老、外伤损伤的细胞、癌细胞外毒素:由细菌分泌器官移植①一般具有异物性 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②、大分子性表面的化学集团决定(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只能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③、特异性抗体抗体抗原抗体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2012重庆卷)3.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B.(2012上海卷)13.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克隆群,由此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
A.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
B.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C.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
D.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B例4、右图表示淋巴细胞的
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
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
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细胞DNA均不同。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 C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三、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液中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和粘膜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皮肤、黏膜和纤毛阻挡作用
杀、抑菌物质:汗液中的乳酸;皮脂腺中的脂肪酸;泪液中的溶菌酶;唾液中含H2O2胃酸(HCl)胎盘屏障特异性免疫分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原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抗原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体液免疫: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粘附。②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③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在解除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二次免疫。细胞免疫:抗原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这种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课下作业:同学们要认真完成(2012广东卷)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B(2012上海卷)19.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D(2012北京卷) 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D解决课前问题 2、感冒了都会有什么症状?公共场合应当注意些什么?发热一定有害吗?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两个重要的概念抗原、抗体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本节重点完成优化探究上
对应的习题、学案内容
谢谢1、抗体一般不可能分布在( )
A.血清 B.组织液和淋巴
C.尿液 D.唾液和乳汁 2、淋巴细胞起源于( )
A.骨髓 B.脊髓 C.胸腺 D.脾 C A B 3、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成的淋巴细胞是( )
A、T细胞       B、B细胞   
C、效应T细胞 D、浆细胞2012年免疫调节高考真题演练
(2012广东卷)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2012福建卷)4、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痊
C.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
(2012重庆卷)3.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2012上海卷)13.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克隆群,由此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
A.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 B.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C.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 D.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2012全国卷大纲版)32.(11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________________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上海卷)19.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2012北京卷) 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2012四川卷)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2012江苏卷)1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 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2012海南卷)16.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下列细胞中最可能为浆细胞的是 ( C )
(2012广东卷)5、【答案】B 【解析】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所以A错;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B淋巴细胞也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所以C错;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2012福建卷)4、【答案】C【解析】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而血清也可以和小鼠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免疫的知识,要求学生对免疫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涉及到免疫细胞和抗体等知识。
(2012全国卷大纲版)32.【答案】⑴吞噬细胞 抗原决定簇 淋巴因子
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很快会被记忆细胞所识别,并发生二次免疫,很快将病毒清除掉,所以不易患病。⑶1种⑷动物细胞融合
【解析】⑴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首先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这样就会使抗原决定簇暴露,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很快会被记忆细胞所识别,并发生二次免疫,很快将病毒清除掉,所以不易患病。
⑶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⑷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试题点评】本题以病毒为背景材料,考查有关免疫、病毒结构和动物细胞工程的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强。
(2012上海卷)19.【答案】D【解析】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属于竞争,不属于免疫;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有抗体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及人体免疫系统三道防线在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实例,难度较小。
(2012北京卷) 4.答案:D解析:考察免疫调节和生物实验,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把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能说明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诱导靶细胞细胞凋亡,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
(2012重庆卷)333.【答案】B【解析】疫苗作为抗原,具有大分子性,A错;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就是能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为T细胞释放,C错;与抗体结合的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
(2012上海卷)13.【答案】B【解析】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只能针对特定的抗原。本题中的抗原是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并非整个红细胞,也非其它体细胞,故B选项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定义及其特性,涉及到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问题,难度不大。
(2012四川卷)3.【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能不能理解该免疫为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不需要抗体。
(2012江苏卷)12.答案:B【解析】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离不开神经和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也是生命活动之一,A正确;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分化,B错;HIV攻击的主要是T细胞,C正确;合理使用激素能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提高免疫力,D正确
(2012海南卷)16.【答案】D 【解析】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血液中,A正确;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 B正确;,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C正确;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的是浆细胞,D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T细胞的分布、T细胞的作用、HIV感染人体后T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等内容,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下列细胞中最可能为浆细胞的是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