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 2.7风的成因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 2.7风的成因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06 21:2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风的成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是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学习活动的延续。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将由附近的冷空气来填补,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风。本课中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验观察体验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并以收集到的现象作为针距,构建模型,尝试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学情分析】
有了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基础,学生解释“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就容易很多。但是,要把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额难度的。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好更容易联系利用上节课知识,我选择在上节课的实验工具上加入扇叶,将热气球装置改造成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走马灯。引导学生对走马灯改造后,让学生“看到”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并引导学生构建“风的成因”模型,使得学生将模拟实验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突破重难点。也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利用学习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
科学探究:在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实验验证风的成因。
科学态度:乐于探索,善于思考,能细致观察,及时记录,能反复实验,证实自己猜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并利用于我们生活,方便我们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冷空气会向热空气的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
难点: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0.5分钟)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风,那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风的成因》。
二、探讨:风的成因(预设7分钟)
1.上节课我们制造了热气球热气球为什么能升空吗?
是的,这和空气有关,空气被加热后上升,周围的空气流过来,持续的热空气,使热气球上升。(PPT展示热空气上升,并且将这个过程不断循环),
2.今天我们再次利用蜡烛和纸筒,叶轮,制成中国传统工艺——走马灯。你猜测一下当我们点燃蜡烛,会有什么现象?(预设扇叶纸筒会上升,扇叶纸筒转动)
3.教师演示点燃蜡烛(手机录像,投屏)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预设灯笼转动起来了)(实验现象用自动播放的形式,不断循环播放)
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认为这个风是如何产生的?
(预设扇叶一直不断的转动)
(预设扇叶一直转动说明热空气会上升,形成风,而且这个风一直持续,说明热空气上升后,纸筒中还有空气,这个空气估计是从周边飘过来的)
大家同意吗?
哎,大家都说冷空气会向热空气移动,可是我怎么什么也没有看到啊?你看到了吗?你看到了吗?哦,都没有看到,你能想办法看到冷空气向热空气流动的过程吗?
5.大家想想,我们平日有什么办法判断风来了?(预设,树叶,水波,皮肤,烟,旗帜)
同学们真厉害!科学家们也是这样做的,当他们遇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时,他们就通过其他的物体感知这个东西或者现象。由于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所以科学家们还给这种方法取了一个通俗的名字叫转化法。
6.今天也可以用手来感受空气流动,也可以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艾柱借助艾柱的烟来”看“空气流动。
你觉得这个观察走马灯中空气流动的方法还需要改进吗?我们来看看老师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老师对我们刚刚讨论的探究风的成因实验还做了改进吗?哪部分做了改进?另外老师在这个实验里除了利用了转化法还利用了一种实验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对,是对比法,点燃蜡烛前后,艾柱烟流向的观察。
看同学们的表情,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老师还一个温馨提示:注意用火安全,注意不要撞倒走马灯,注意观察烟流动时,要使用黑色挡板。
7.现在请小组长到指定位置领取器材,开始实验。
三、交流与展示
实验完毕,哪个组愿意上台汇报你们的实验成果。同学们的汇报很好的证实了我们的想法: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就流过来。冷空气朝热空气流动会形成风。
现在我们利用小游戏来总结本节课知识,请抽中的同学上台进行知识竞赛。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的题目做的又快又好,获得了满分,赢得了冠军。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利用刚刚掌握的知识解释自然界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另外对走马灯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课后查阅资料,也可以利用一次性纸杯回家动手制作一个。
【板书设计】
风的成因
冷空气 热空气流动
形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