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定向训练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定向训练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07 16: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定向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C.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熟石灰与盐酸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
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品
B.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加入适量硫酸进行中和
C.用大量的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D.用喷漆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
3、酚酞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会变红色,其化学式为:C20H14O4,下列有关酚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酚酞中碳、氧元素的个数比为5:1 B.一个酚酞分子是由38个原子构成的
C.酚酞属于有机物 D.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4、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人体内缺少钙元素,有可能引起的疾病是
A.贫血症 B.夜盲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5、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属于氧化物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氧化铜
B 缓慢氧化 铁生锈、光合作用、新陈代谢
C 可直接加热 试管、烧杯、蒸发皿
D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铁、碘、铜、硒
A.A B.B C.C D.D
6、鮮奶、蛋类和豆类中含有较多的钙,婴幼儿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
A.佝偻病 B.贫血症
C.坏血症 D.夜盲症
7、乙炔的化学式是
A.CH4 B.CO C.C2H2 D.C3H8
8、下表中的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及用途三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用途
A 沼气 CH4 可作燃料,点燃前要先验纯
B 生石灰 CaCO3 可作建筑材料
C 木炭 C 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
D 75%的酒精 C2H5OH 抗疫期间可作消毒剂
A.A B.B C.C D.D
9、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纯净水和矿泉水都是纯净物;②用活性炭可将硬水进行软化;③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严禁烟火;④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只要洗干净就可放心食用;⑤合金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⑥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中正确的是
A.⑤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剂能使油和水不再分层,乳化后所形成的溶液稳定性增强
B.用做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75%
C.向2支盛有相同量(少量)氢氧化钙的试管内,分别滴加lmL水和1mL稀盐酸,振荡后能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生活处处皆化学。
(1)我国科学家袁隆平以其在杂交水稻的培育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
(2)自来水生产常用___________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餐具上的油污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更易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_作用。
(4)冬季是“煤气”中毒的高发季节,“煤气”主要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按照要求填空。
(1)打开可乐瓶盖时,液体会喷出,这是因为______;
(2)蒸发时,当蒸发皿中有______出现时,停止加热
(3)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______
(4)关闭燃气开关,运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5)将Fe粉投入装有Cu(NO3)2和AgNO3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则滤渣是______;滤液一定是______溶液。
3、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回答问题:
(1)空气中含量为21%的气体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
(3)两个氮原子____;
(4)三个水分子____;
(5)两个钠离子____;
(6)在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____。
4、五一期间,小红和父母到张家界森林公园游览,感受自然的美。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在游览中遇到的问题。
(1)五月的张家界山花烂漫,进入景区就感受到香气扑鼻,沁人心脾。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闻到的原因______。
(2)景区内环保客运车的燃料是经过脱硫等处理的液化天然气。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液化天然气比汽油或柴油作汽车燃料的优点有______。(写一条)。
(3)他们在景区里的餐食谱如下:主食:米饭,配菜:土家腊肉、鸡汤、五香豆干。为了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你建议他们再添一道菜是______(选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炒小白菜 D.牛肉干
(4)在公园里游玩时,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蚁酸),涂抹下列物质中的______(选填字母),可以减轻被蚊虫叮咬带来的疼痛。
A.肥皂水(pH>7) B.食盐水(pH=7) C.食醋(pH<7)
(5)公园内“严禁吸烟”,主要是为了防止丢下的燃着的烟头引燃干叶枯枝,造成森林火灾。这里,燃着的烟头作用是______。
(6)小红用空瓶盛装了一瓶金鞭溪的水带回实验室进行进行试验。检验溪水的酸碱强弱程度,应选择用______进行检测。
5、可随身携带或随时喷洒的小剂量皮肤消毒液为医用酒精,其主要成分是______。喷酒该消毒液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______。不能通过饮用或注射消毒液来预防新冠肺炎。厨房中,我们对食品通常采用的消毒方法是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食用蟹黄汤包时蘸上香醋(_____)
2、应保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____)
3、食用香蕉感觉到有甜味,说明香蕉的果实中含有糖类物质(____)
4、葡萄糖、油脂、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______)
5、利用地沟油提炼食用油(_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酒楼的食品在制作时常加人味精,味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一谷氨酸钠,其化学式为C5H8NO4N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9。右表为某酒楼常见食品中味精的含量,根据题中的信息计算:
食品名称 500g食品的味精含量/mg
春卷 400
排骨 240
水饺 130
(1)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钠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元素,在人体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______液(填“内”或 “外”)。
(2)若某同学一次吃了200g春卷,则他会食用______mg味精,其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m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今年8月,欧盟对十款塑料娃娃实施了召回,因材料中所含酞酸酯可能会对儿童健康有害。邻苯二甲酸酯是塑化剂的一种,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指甲油、头发喷雾剂等数百种产品中,但对人体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邻苯二甲酸酐分子式为C8H4O3.请计算:
(1)邻苯二甲酸酐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写出邻苯二甲酸酐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7.4g邻苯二甲酸酐中碳元素质量为______。
3、新药帕拉米韦注射液可用于治疗H7N9禽流感,其说明书中部分内容如下图。
(1)帕拉米韦由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2)帕拉米韦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帕拉米韦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精确到0.1%)。
(4)成人禽流感患者,每天应注射帕拉米韦______支。
4、2015年12月20日,深圳市光明新区发生堆泥滑坡,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防止灾后疫情发生,防疫人员使用了多种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其中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试计算:
(1)亚氯酸钠(NaClO2)属于_______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亚氯酸钠的中Na、Cl、O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3)亚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4)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亚氯酸钠溶液200 kg用于环境消毒,则需要亚氯酸钠多少_____ kg,同时需要水_____________kg。
5、蛋白质是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它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其化学式为 C3H7O2N)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成年人每天需摄取 60~70g,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
(1)丙氨酸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丙氨酸由_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 C、N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填最简 整数比)。
(3)17.8g 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与______________g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 “红绿灯”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靛蓝胭脂红(C16H8N2Na2O8S2)、氢氧化钠、葡萄糖的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出现由绿色→红色→黄色的逐渐转变;充分振荡黄色溶液,溶液又会出现由黄色→红色→绿色的逐渐转变。颜色随静置和振荡多次交替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Ⅰ.靛蓝胭脂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pH<11.4溶液中呈蓝色,pH在11.4~13时呈绿色,静置时与葡萄糖逐步反应而发生颜色变化。
Ⅱ.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3,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1)混合液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填一种)。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振荡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Ⅰ.溶液中溶入CO2;Ⅱ.溶液中溶入O2;Ⅲ.溶液中溶入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设计)
①小红同学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到混合液颜色的变化为:黄色→红色→绿色,由此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Ⅰ正确,原因是_______。
②小明同学对猜想I进行再探究,向上述图2装置内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后,并未观察到溶液由黄色→红色→绿色的变化,反而观察到溶液最终变为蓝色,请写使溶液变为蓝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兴趣小组同学在静置混合液时,发现不同组的变色时间各不相同,他们又对影响混合液变色时间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在大试管中分别加入下表中试剂(所用溶液密度差异忽略不计),充分混合后,溶液为绿色。静置,观察并记录:
实验序号 0.1%靛蓝胭脂红溶液体积/mL 2%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 18%葡萄糖溶液体积/mL 水体积/mL 温度/℃ 变色时间/s
绿→红 红→黄 合计
a 10 70 10 10 20 178 81 259
b 10 70 10 10 40 22 21 43
c 20 70 10 x 40 21 27 48
①由a、b两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②b、c两组实验是探究靛蓝胭脂红浓度对变色时间的影响,则x =_______。
(4)图1所示的实验循环多次后,溶液颜色最终为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
2、某研究小组对H2O2分解的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定量对比探究。小组人员选用海藻酸钠(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在本实验中性质稳定)作为催化剂支架,制备负载不同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展开探究。
(实验过程) 取负载各种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各30粒分别放入4个锥形瓶中,连接压力传感器(如图1所示)。用注射器分别向每个锥形瓶中注入20 mL浓度为5% H2O2溶液,溶液全部注入瞬间立即采集200 s内压强数据,最后用软件绘制实验图形如图2所示(肝脏研磨液富含过氧化氢酶,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实验分析)
⑴ 写出b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上述四种中催化效果最差的物质是___。
⑵ a、b、c瓶中的海藻酸钠微球都浮了起来,主要原因是_______。
⑶ a 、b瓶在60秒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到常压,最可能原因是_____。
⑷ 前50秒内,b、c、d瓶中反应速率越来越快,可能原因是_____,实验中发现a瓶中催化剂的性能随反应进行越来越弱,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⑸ 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则本实验理论上每瓶能得到氧气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5%的过氧化氢溶液密度约为1g/mL,最终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属于燃烧,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物质中含有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组成元素相同,但是每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常见的碱,盐酸是常见的酸,所以熟石灰与盐酸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
A、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品,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使铝容易被腐蚀,错误;
B、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加入适量硫酸进行中和,正确;
C、亚硝酸钠有剧毒,不可以用大量的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错误;
D、用涂油脂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涂油漆不合适,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A、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一个酚酞分子是由(20+14+4)个=38个原子构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酚酞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酚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12+1×14+16×4=318,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
A、缺铁会引起贫血,不符合题意;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不符合题意;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符合题意;
D、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
A、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高锰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B、铁生锈、新陈代谢都是进行的缓慢的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光合作用是生成氧气的反应,不是缓慢氧化,错误;
C、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需要使用石棉网,错误;
D、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碘、铜、硒等,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A、婴幼儿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佝偻病,符合题意;
B、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不符合题意;
C、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预防坏血病,不符合题意;
D、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以预防夜盲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
乙炔的化学式是C2H2,故选C。
8、B
【详解】
A、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化学式为C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能作燃料,点燃前要验纯,故A选项正确;
B、CaCO3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能作建筑材料,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故B选项错误;
C、木炭主要成为为碳,化学式为C,木炭和活性炭一样都有吸附性,常用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故C选项正确;
D、75%的酒精,溶质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有杀菌消毒作用,抗疫期间可作消毒剂,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9、B
【详解】
①纯净水和矿泉水都是纯净物,是错误的叙述,矿泉水为混合物;
②用活性炭可将硬水进行软化,是错误的叙述,活性炭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③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严禁烟火,正确;
④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只要洗干净就可放心食用,是错误的叙述,不能食用;
⑤合金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是正确的叙述;
⑥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正确的叙述故。
其中正确的是③⑤⑥,故选:B。
10、D
【详解】
A、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滴,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B、用做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C、向2支盛有相同量(少量)氢氧化钙的试管内,分别滴加lmL水和1mL稀盐酸,振荡。滴加水的试管中,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固体没有全部溶解;滴加稀盐酸的试管中,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会观察到试管中氢氧化钙溶解,现象不同,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
(1)糖类
(2) 活性炭 加热煮沸
(3)乳化
(4)CO
【分析】
(1)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以其在杂交水稻的培育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2)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自来水生产常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天然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
餐具上的油污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更易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4)
“煤气”主要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
【点睛】
2、
(1)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2)较多晶体
(3)夜盲症
(4)隔离可燃物
(5) 银、铜、铁 硝酸亚铁3)2
【解析】
(1)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打开可乐瓶盖时,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液体会喷出。
(2)
蒸发时,当蒸发皿中有较多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
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
(4)
关闭燃气开关,运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破坏燃烧的条件。
(5)
将Fe粉投入装有Cu(NO3)2和AgNO3溶液的烧杯中,活动性铁大于铜大于银;铁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说明铁过量,则滤渣是生成的银、铜、过量的铁;滤液一定是硝酸亚铁溶液。
3、
(1)O2
(2)CH4
(3)2N
(4)3H2O
(5)2Na+
(6)
【解析】
(1)
空气中含量为21%的气体为氧气,化学式为:O2;
(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化学式为:CH4;
(3)
表示几个原子 ,即在该元素的符号前面放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
(4)
表示几个分子,即在该物质的化学式前面放上相应的数字,三个水分子表示为:3H2O;
(5)
表示几个离子,即在该离子符号前放上相应的数字,两个钠离子表示为:2Na+;
(6)
元素的化合价要标在相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在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表示为:。
4、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甲烷 污染小等
(3)C
(4)A
(5)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6)pH试纸
【解析】
(1)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具有花香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鼻孔处使人闻到花香,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甲烷;
液化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比汽油或柴油作汽车燃料的污染小等,故填污染小等。
(3)
米饭中富含糖类,土家腊肉、五香豆干中富含蛋白质,鸡汤中含有油脂,尚缺少含有维生素的食物,为了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应再添一道菜含有丰富维生素的菜肴,如炒小白菜,故填C。
(4)
蚁酸是一种酸,pH<7,减轻被蚊虫叮咬带来的疼痛,应在皮肤表面涂抹pH>7的溶液,如肥皂水进行中和,故填A。
(5)
燃着的烟头放出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从而使可燃物燃烧,故填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6)
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所以检验溪水的酸碱强弱程度,应选择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故填pH试纸。
5、乙醇2H5OH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加热或蒸煮(合理即可)
【详解】
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喷酒该消毒液进行消毒的过程中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杀菌消毒使细菌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厨房中,我们对食品通常采用的消毒方法是加热或蒸煮。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食用蟹黄汤包时蘸上香醋能食用,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此说法正确。
【点睛】
2、正确
【详解】
为保证身体健康,需要合理膳食应保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故填:正确。
3、正确
【详解】
食用香蕉感觉到有甜味,说明香蕉的果实中含有糖类物质,故填:正确。
4、错误
【详解】
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中还有氮元素等,说法错误。
5、错误
【详解】
地沟油是有毒的,因此不能提炼食用油,故错误。
四、计算题
1、
(1) 15:2 外
(2) 160 21.8
【分析】
(1)
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15:2;
钠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元素,在人体中以钠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以维持人体细胞内外水分平衡,故选外。
(2)
500g春卷食品的味精含量为400mg,故吃200g春卷,则会食用味精的质量为:,故填160;
其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故填21.8。
2、(1)有机物(2)2C8H4O3+15O216CO2+4H2O(3)4.8g
【详解】
(1)邻苯二甲酸酐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邻苯二甲酸酐在空气中燃烧是邻苯二甲酸酐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方程式是:2C8H4O3+15O216CO2+4H2O;
(3)7.4g邻苯二甲酸酐中碳元素质量为:7.4g××100%=4.8g。
【点睛】
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3、4 7:1 有机物 19.5% 6
【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碳酸盐、碳酸氢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物等等,就是有机物。
【详解】
(1)帕拉米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帕拉米韦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其中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 。
(2)帕拉米韦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3)帕拉米韦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由题意,成人禽流感患者,用量为75mg/次,2次/日,25mg/支,则成人禽流感患者,每天应注射帕拉米韦75mg/次×2÷25mg/支=6支。
4、(1)无机化合物;(2)46: 71: 64(或23: 35.5:32);(3)35.4%;(4)30;170
【分析】
(1)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解答。
(4)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亚氯酸钠(NaClO2)中不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
(2)亚氯酸钠的中Na、Cl、O元素质量比为23:35.5:(16×2)=46:71:64。
(3)亚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亚氯酸钠溶液200kg用于环境消毒,则需要亚氯酸钠的质量为200kg×15%=30kg;同时需要水的质量为200kg-30kg=170kg。
故答案为(1)无机化合物;(2)46:71:64;(3)35.4%;(4)30;170。
【点睛】
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1)有机物
(2)四;N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8:7
(3)设与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的硝酸铵质量为x
17.8g×=x,x=8g
【详解】
(1)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O2N,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故填写:有机物;
(2)丙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故填写:四;
C、N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8:7,故填写:18:7;
(3)设与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的硝酸铵质量为x
17.8g×=x,x=8g
故填写:8.
五、实验探究
1、靛蓝胭脂红(或葡萄糖) N2 不能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氧气、氮气等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越快 0 多次循环,葡萄糖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剩下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
【详解】
查阅资料:
我们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有机物,靛蓝胭脂红和葡萄糖中均含有碳元素,故选靛蓝胭脂红(或葡萄糖)。
猜想:
空气中主要含有的气体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其中氮气含量最大,因此推断融溶入了氮气,故填:N2。
实验设计:
①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外,还含有未消耗完的氧气,也含有其他未消耗的气体,如稀有气体、氮气等,呼出气体为混合物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造成的影响。
②溶液最后变为蓝色,说明溶质为碳酸氢钠,所以是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
(3)①根据a和b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两种只有温度不同,温度高的变色时间快,说明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快。故答案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越快。
②b和c验证靛蓝胭脂红浓度的影响,因此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此时在c加入了20mL的靛蓝胭脂红溶液,与b中10mL靛蓝胭脂红和10mL的水总体积相等,因此为了提高c中靛蓝胭脂红的浓度,不能再加入水,所以x=0。
(4)经过多次循环后,葡萄糖最终消耗完毕,剩下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溶液显强碱性,pH大于11.6,所以最终溶液显绿色。
2、2H2O2 2H2O+ O2↑ Fe2O3 产生的大量气体附着在小球表面,浮力变大。 瓶内压强太大导致冲塞(或注射器活塞飞出) 反应放热 温度升高部分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酶的活性降低) 0.47g。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探究H2O2分解的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取负载各种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各30粒分别放入4个锥形瓶中,用注射器分别向每个锥形瓶中注入20 mL浓度为5% H2O2溶液。【实验分析】⑴ b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 O2↑。催化效果最差的物质是Fe2O3。⑵ a、b、c瓶中的海藻酸钠微球都浮了起来,主要原因是产生的大量气体附着在小球表面,浮力变大。⑶ a 、b瓶在60秒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到常压,最可能原因是瓶内压强太大导致冲塞(或注射器活塞飞出)。⑷ 前50秒内,b、c、d瓶中反应速率越来越快,可能原因是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加快了反应速率。实验中发现a瓶中催化剂的性能随反应进行越来越弱,可能原因是:温度升高部分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酶的活性降低),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⑸解∶设每瓶能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 2H2O+ O2↑
68 32
20mL×1g/mL×5% x
= ,x=0.47g。
点睛∶影响物质反应速度的因素是催化剂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