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18 16:22:46

文档简介

2.1 一元二次方程(1)(学案)
一、智慧航标
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发生过程.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辨别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包括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例1第4题计算容易产生差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预习指导:阅读教材P24-25页内容,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发生过程,用红笔划出这些概念,仿照例题格式完成学案。记下你疑难之处和学习经验,课上交流.
二、智慧起航
(一)智慧激趣
1.有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宽为x米,则列方程得: .
整理得: .①
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至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分析: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列方程得: .
整理得: . ②
3.学校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共 场,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则每个队要与其它 队各赛1场,全场比赛共 场,列方程得: ;
整理得 . ③
(二)探索新知
1.探究:(1)上面三个方程左右两边是含未知数的 (填 “整式”“分式”“无理式”);
(2)方程整理后含有 个未知数;
(3)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 次。
2.归纳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 ,只含有 个求知数(一元),并且求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 的形式,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 是二次项, 是二次项系数, 是一次项, 是一次项系数, 是常数项.
3.思考:为什么,、可以为零吗?
4.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① 2(3x+2)=x2 ② +x+3=0 ③
④ ⑤
5.判断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根。
(三)新知应用
1.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① ②
③ ④
思考: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 .
三、智慧乐园:记录你在预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经验并在课堂上交流。
预习自评( ) 教师评价( )
四、课堂小结
五、智慧大道
1.方程:① ② ③ ④ 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为 (填序号)。
2.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解是,则
3.判断下列各方程后面的两个数是不是它的解.
① ( )
② ( )
③ (3 , 1) ( )
④ () ( )
4.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2.1 一元二次方程(2)(学案)
一、智慧航标
1.掌握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例3方程中含有无理系数,需将常数项2看成,才能分解因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预习指导:阅读教材P27-28页内容,掌握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仿照例题格式完成学案。记下你疑难之处和学习经验,课上交流。
二、智慧起航
(一)智慧激趣
1.把方程2x(x+1)=x(x+3)+6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2.下面哪些数是方程x2-x-6=0的根?
-3,-2,1,2,3.
思考: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 ,使 两边相等即可.
(二)探索新知
1.认真观察下列方程的结构形式,试写出下列方程的根,并说出你的理由.

2.归纳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当方程的一边为   ,另一边容易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用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比较方便.
步骤:
若方程的右边不是零,则先    ,使方程的右边为零;
将方程的左边分解因式;
根据若A·B=0,则A=0或B =0,将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        .   
(三)新知应用
1.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 (2)
(3) (4)
3.解方程
4.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 (2)
三、智慧乐园:记录你在预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经验并在课堂上交流。
预习自评( ) 教师评价( )
四、课堂小结
五、智慧大道
1.方程x(x-1)=2的两根为( )
A.x1=0,x2=1 B.x1=0,x2= -1 C.x1=1,x2=2 D.x1=-1,x2=2
2.方程x2-81=0的两个根分别是x1=________,x2=__________.
3.已知方程5x2+mx-6=0的一个根是x=3,则m的值为________.
4.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一个根为1,则a+b+c= ;若有一个根是-1,则b与a、c之间的关系为 ;若有一个根为0,则c= .
5.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 (2)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学案)
一、智慧航标
1. 理解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是平方根的意义.
2. 会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 理解配方法.
4. 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开平方法.
教学难点:配方法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无论从理解和运用上,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
预习指导:阅读教材P29-30页内容,会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仿照例题格式完成学案。记下你疑难之处和学习经验,课上交流。
二、智慧起航
(一)智慧激趣
1.一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小李用这桶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dm2,根据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列出方程: .
由此可得: .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 .
即x1= ,x2=
可以验证 和 是方程的两根,但棱长不能为 ,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 dm。
2.一般地,对于形如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 , .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 .
(二)探索新知
1.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 (2)
2.怎样解方程
(1)想一想,你能直接用因式分解或者开平方法解这个方程吗?
(2)你能将方程转化成的形式吗?
3.归纳:把方程变形:左边是一个含有x的式子的完全平方,而右边是一个非负数。
①先移项: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含有常数的项移到右边。
②方程两边同加上一个合适的数。
③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
④最后用开平方法来解
像这样,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为一个非负常数,然后用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 。
4.思考: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关键在哪里?
5.填空
(1)
(2)
(3)
6.归纳:①加上一次项系数 的平方;②前提条件:二次项系数为 .
(三)新知应用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⑴ (2)
(3) (4)
三、智慧乐园:记录你在预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经验并在课堂上交流。
预习自评( ) 教师评价( )
四、课堂小结
五、智慧大道
1. 用配方法解方程:x2+8x-20=0.
解:移项,得 x2+8x=20.
配方,得 x2+8x+ =20+ ,
即 (x+ )2= .
∴x+4= .
∴x1= ,x2= .
7.用配方法解方程应该先变形为( ).
A. B.
C. D.
3.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8的解为( ).
A.x1=4,x2=-2 B.x1=-10,x2=8
C.x1=10,x2=-8 D.x1=-4,x2=2
4.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 (2)
(3) (4)
(5)
5.一个长方形牧场的面积为8100平方米,长比宽多19米。这个牧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学案)
一、智慧航标
1. 巩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 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的系数的绝对值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当二次项系数为小数或分数时,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预习指导:阅读教材P31-32页内容,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仿照例题格式完成学案。记下你疑难之处和学习经验,课上交流。
二、智慧起航
(一)智慧激趣
1.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各式成立,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⑴x2+ 6x+ =(x+3)2 ⑵x2+8x+ =(x+ )2
⑶x2-12x+ =(x- )2 ⑷x2-+ =(x- )2
⑸a2+2ab+ =(a+ )2 ⑹ a2-2ab+ =(a- )2
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x2-4x+7=0
(二)探索新知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2x2-8x+1=0 (2)3x2-6x + 4 = 0;

(3)2x2+1=3x (4)(2x-1)(x+3)=5
2.利用配方法解方程时应该遵循的步骤: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
(2)把方程的常数项通过移项移到方程的 ;
(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 ;
(4)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 ;
(5)此时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 .
(三)新知应用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 (2)
(3)x(2x-5)=4x-10 (4)x2+5x+7=3x+11
2.一次聚会,出席的每位代表都和其他代表各握一次手,统计结果表明,一共握手45次.问参加聚会的代表有多少人?
三、智慧乐园:记录你在预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经验并在课堂上交流。
预习自评( ) 教师评价( )
四、课堂小结
五、智慧大道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其中应在两边同时加上4的是( )
A. B.
C. D.
2.配方法解方程2x2-x-2=0应把它先变形为( ).
A.(x-)2= B.(x-)2=0
C.(x-)2= D.(x-)2=
3.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3=2x (2) (3)

4.如图,在Rt△ACB中,∠C=90°,AC=8m,CB=6m,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学案)
一、智慧航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2.会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及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对求根公式推导过程中依据的理论的深刻理解.
预习指导:阅读教材P33-34页内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会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仿照例题格式完成学案。记下你疑难之处和学习经验,课上交流。
二、智慧起航
(一)智慧激趣
1.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5x-3=0
(二)探索新知
1.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
解:移项,得:
因为a≠0,所以方程两边同除以a得:
x2+x=
配方,得:x2+x+ =-+
即(x+ )2=
∵a≠0 ∴4a2>0 当 b2-4ac≥0时, ≥0
∴x+=± 即x=
∴x1=,x2=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
x=(b2-4ac≥0)
就可求出方程的根.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注意: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必须注意两点:⑴将a、b、c的值代入公式时,一定要注意 不能出错。⑵式子b2-4ac≥0是公式的一部分。
(三)新知应用
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x-1=0 (2)x2+1.5=-3x
(3) x2-x+ =0 (4)4x2-3x+2=0
三、智慧乐园:记录你在预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经验并在课堂上交流。
预习自评( ) 教师评价( )
四、课堂小结
五、智慧大道
1.用公式法解方程4x2-12x=3,得到( ).
A.x= B.x= C.x= D.x=
2.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B.只有当b2-4ac≥0时,才有两实根
C.当b2-4ac<0时,方程只有一个实根 D.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根
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的应是( ).
A. B.
C. D.
4.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4x-3=0. (2)
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学案)
一、智慧航标
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体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价值.
2.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例2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
预习指导:阅读教材P36-38页内容,经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体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价值.仿照例题格式完成学案。记下你疑难之处和学习经验,课上交流。
二、智慧起航
(一)智慧激趣
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思考: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个人,
(1)开始有一人患了患流感,第一轮的传染源就是这个人,他传染了x个人,用代数式表示第一轮后,共有 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每一个人又传染了x人,用代数式表示 ,第二轮后,共有 人患流感。
(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这个方程得:
(4)平均一个人传染了 个人。
(5)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 人患流感。
2.某商店10月份的营业额为5000元,12月份上升到7200元,平均每月增长百分率是多少?
思考:如果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
11月份的营业额为 元,
12月份的营业额为 元,即 元。
由此就可列方程:
归纳:此例是增长率问题,如题目无特别说明,一般都指平均增长率,增长率是增长数与基准数的比。
增长率=增长数∶基准数
设基准数为a,增长率为x,
则一月(或一年)后产量为a(1+x);
二月(或二年)后产量为a(1+x)2;
n月(或n年)后产量为a(1+x)n;
如果已知n月(n年)后总产量为M,则有下面等式:
M=a(1+x)n
解这类问题一般多采用上面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探索新知
1. 某花圃用花盆培育某种花苗,经过实验发现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构成一定的关系.每盆植入3株时,平均单株盈利3元;以同样的栽培条件,若每盆每增加1株,平均单株盈利就减少0.5元.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每盆应该植多少株?
思考:每盆盈利= ×
平均单株盈利=
解:
(三)新知应用
1.市政府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决定下调一些药品的价格. 某种药品原售价为125元/盒,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80元/盒. 假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这种药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2.某西瓜经营户以2元/千克的价格购进一批小型西瓜,以3元/千克的价格出售,每天可售出200千克,为了促销,该经营户决定降价销售,经调查发现,这种小型西瓜每降价0.1元/千克,每天可多售出40千克.另外,每天的房租等固定成本共24元,该经营户要想每天盈利200元,应将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价降低多少元?
三、智慧乐园:记录你在预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经验并在课堂上交流。
预习自评( ) 教师评价( )
四、课堂小结
五、智慧大道
1. 某商品原价200元,连续两次降价a%后售价为148元,下列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200(1+a%)2=148 B. 200(1-a%)2=148
C. 200(1-2a%)=148 D. 200(1-a2%)=148
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5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4件,若商场平均每天盈利2 1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学案)
一、智慧航标
1.继续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体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应用价值.
2. 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继续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合作学习"的问题教为复杂,计算量大,是本节的难点.
预习指导:阅读教材P39-40页内容,继续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体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应用价值.仿照例题格式完成学案。记下你疑难之处和学习经验,课上交流。
二、智慧起航
(一)智慧激趣
1. 某中学准备建一个面积为375cm2的矩形游泳池,且游泳池的宽比长短10m.设游泳池的长为xm,则可列方程( )
A. x(x-10)=375 B. x(x+10)=375 C. 2x(2x-10)=375 D. 2x(2x+10)=375
2. 从一块正方形的铁片上剪掉2cm宽的长方形铁片, 剩下的面积是48cm2, 则原来铁片的面积为( )
A. 64cm2 B. 100cm2 C. 121cm2 D. 144cm2
3.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8, 周长为18, 若设一条直角边长为x, 则可得方程 .
(二)探索新知
1.如图,有一张长40cm,宽25cm的长方形硬纸片,裁去角上四个小正方形之后,折成如图那样的无盖纸盒.若纸盒的底面积是450cm2,那么纸盒的高是多少?
(三)新知应用
1.围绕长方形公园的栅栏长280m.已知该公园的面积为4800 m2,求这个公园的长与宽.
2.一轮船以30km/h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如图2-6),在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20km/h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已知距台风中心200km的区域(包括边界)都属于受台风影响区.当轮船接到台风警报时,测得BC=500km,BA=300km.
(1)如果轮船不改变航向,轮船会不会进入台风影响区?你采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2)如果你认为轮船会进入台风影响区,那么从接到报警开始,经过多少时间就进入台风影响区?
建议:
①假设经过t时后,轮船和台风中心分别在cb位置;
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寻找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③通过相互交流,检查列方程,计算等过程是否正确;
④讨论:如果把航速改为10km/h,结果该怎样?
三、智慧乐园:记录你在预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经验并在课堂上交流。
预习自评( ) 教师评价( )
四、课堂小结
五、智慧大道
1.某校团委准备举办学生绘画展览,为美化画面,在长为30cm、宽为20cm的矩形画面四周镶上宽度相等的彩纸,并使彩纸的面积恰好与原画面面积相等(如图),求彩纸的宽度.
2.如图,在△ABC中,∠B=90°,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 PBQ的面积等于8cm2 ?
十字相乘法测试题
复习相关知识:
1、计算:(1) (2)
(3) (4)
(5)
2、把12分解成两个整数的积,有几种不同的结果?请写出所有不同的结果。
3、(1)已知两数之积为,和为2,则此两数为
(2)已知,且,求的值
思考:
1、在与相乘时,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分别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运算? 2、根据分解因式和乘法的互逆关系,你能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吗?
二、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3) (4)
三、方法总结: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关键是选择和, ,
(1)为正数时,、 ,且与 同号;
(2)为负数时,、 ,其中绝对值 (填“较大”或“较小”)因数与同号;
(3)先把 分解成若干组两数之积,选择其中两数之和等于 的一组数。
练习: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3) (4)
四、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3) (4)
练习: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3) (4)
(5) (2)
(3)
五、例3.计算:
(1) (2)
(3) (4)
你能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下列各式吗?
(1) (2)

(3) (4)
六、解下列方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