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一)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汪捷 审核 上课时间:2013年 月 日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了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分解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装置的连接、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
学习重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区别;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预习任务
1、 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2、 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3、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是:(写化学反应式)
〈1〉
〈2〉
〈3〉
4、由于氧气 溶于水,所以收集氧气可以用 法。
5、在一个化学反应中能改变 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 的物质,叫催化剂。工业上叫 。
探究讨论
1、氧气的制取和收集
(1)实验装置和操作原理:
仪器:烧瓶、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分液漏斗。(提示:分液漏斗的作用是装配于气体发生装置,用活塞控制添加试剂,加液后关闭活塞,防止气体冲出漏斗。)
装置:(左边)发生装置:常温下进行,注意检查气密性(
);装入液体和固体试剂(用漏斗和药匙或纸槽)。
(右边)气体收集装置:收集方法的确定①排水集气法--凡是 溶于水的气体适于此法。②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 。
(2)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叫触媒。特点就是:一变二不变,即改变(不只是加快) ,反应前后质量 、化学性质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
2、实验室也可用分解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在加热分解氯酸钾来获得氧气的实验时需要加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二氧化锰
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氧气
展示评价
由小组选派代表,将“预习任务”及“探究讨论”中的内容展示。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2、用过氧化氢分解解氧气时,若不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度很慢
C、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减少 D、产生氧气的速度加快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B、只能用排水法
C、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4、某气体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难溶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是( )
(1)、向上排空气法(2)、向下排空气法(3)、排水法
A、(1)和(2) B、(1)和(3) C、(2)和(3) D、(1)(2)和(3)
4、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 )分解反应的有( )
A、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B、碳酸 →水+二氧化碳
C、乙块+氧气→ 水+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钠+氯化氢→水+氯化钠
3、以下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描述氧气已经集满的现象: 。
(2)、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正确排序:
A、通过分流漏斗向烧瓶中加过氧化氢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住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E、把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且集气瓶注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F、从右向左,从上至下拆除装置
正确的实验顺序是(填序号)
(3)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请描述燃烧现象
(4)、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 B D E F
课型 实验课 主备 汪捷 审核 上课时间:2013年 月 日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装配、连接和检验气密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初步学会粉状固体试剂的使用方法。
3、学会研究氧气性质的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预习任务
1、按课本P46图组装左侧气体 装置,在加入该药品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 。
2、在试管中加入约3-4立方厘米的高锰酸钾,若要一次性加入,可用 _。并在试管口放一团蓬松的棉花团,其目的是 ,后塞紧橡皮塞。
3、将试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其目的是 。
4、来回移动酒精灯,其目的是 。
5、当气泡 时,再收集收集完氧气,其目的 。
6、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实验时,应先 ,再 。其目的是 。
探究讨论
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和气味。
2、将烧红的木炭插入集气瓶内,出现 现象。说明集气瓶中有 。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有 现象。说明生成了 。
3、铁在氧气中燃烧,待火柴即将燃尽时,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 ,放出 热,生成一种 色 体。
注:反应前预先在瓶内铺一层沙或盛少量水,目的是为了防止 。
4、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 色。原因是 。
展示评价
由小组选派代表,将“预习任务”及“探究讨论”中的内容展示。
归纳小结
1、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 ;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 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 ,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 ,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
2、在氧气性质和制取的实验中,需完成碳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两实验。 实验操作:
①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应选用如图甲中的发生装置 ;
②制氧时,小明未能收集到两瓶氧气,其可能的原因有 ;
A、没有塞紧试管塞 B、试管口放有棉花
C、没有及时更换收集第二瓶 D、加热前已将集气瓶灌满水倒立于水槽中
③小明采用图乙方法收集,从水槽中取出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实验桌上,发现瓶口上方的玻璃片容易滑动,其原因 。
当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
A、用火柴去点 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 D、用天平称量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
共同点是 ( )
A、都是给固态物质加热 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
A、朝下 B、略向下倾斜 C、朝上 D、略向上倾斜
5、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备和收集氧气,他应选用装置(填序号) 来制取,用装置E来收集,其原因是由于氧气的 。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A. B. C. D. E.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六步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试管里,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 从水槽里取出。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二)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汪捷 审核 上课时间:2013年 月 日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了解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原则,了解化学方程式包含的意义。
2、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质量守恒定律。
预习任务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
化学反应过程是分子 为原子,原子 为新的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 和 没有改变和增减,原子数量也没有变化。
3、定义:用 来表示 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4、化学方程式有如下意义
(1)表示一个化学反应中的 物和 物
(2)表示反应条件
(3)表示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的 比
(4)表示各物质间的 比
5、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
(1)化学反应方程式必须以
(2)化学反应方程式必须遵守 定律
6、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时,如生成物中出现气体,而反应物中无气体,则要在气体化学式的右边用 号表示;如果在 中的反应,生成物中有不溶物出现,而反应物中无固体,则应在不溶物的右边用 号表示。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一条短线(注明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用“+”连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同。用 法来确定化学计量数。
探究讨论
1、C+O2 点燃 CO2 包含哪些意义?
2、化学方程式——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来表示。
以磷和氧气反应为例来说明:
文字表达式 磷 +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化学方程式 P + O2 —— P2O5
3、用观察法或用最小公倍数法来确定化学计量数。
① Cu+ O2 CuO
② Al+ O2 Al2O3
③ Fe+ HCl FeCl2+ H2
④ HgO Hg+ O2
⑤ KMnO4 K2MnO4+ MnO2+ O2
展示评价
由小组选派代表,将“预习任务”及“探究讨论”中的内容展示。
归纳小结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2、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读法?化学方程式的有哪些意义?
当堂检测
1、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③实验室以过氧化氢为原料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制取氧气的方法
④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
⑤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
⑥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某物质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元素,可能含还有____元素。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AB+B2=C中,C的化学式______。
4、在2X+Y2=2Z的反应中,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32 B. 40 C. 56 D. 64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三)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汪捷 审核 上课时间:2013年 月 日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在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计算。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规范解题格式。
3、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增强学生认识量化的物质世界。
学习重点和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
预习任务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⑴设_________。
⑵写出_______________ 。
⑶写出有关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或式量和)和已知量、未知量。
⑷列________式,求解。
⑸简明地写出答案。
2、计算二氧化硫中
(1)氧元素、硫元素的质量比;
(2)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3)多少克二氧化硫中含有16克硫。
探究讨论
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则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如果燃烧16克硫需多少克氧气?产生了多少克的二氧化硫?
2、2克氢气和8克氧气充分反应能生成多少克水?
3、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使24千克碳完全燃烧,能生成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
4、下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有错误,简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加热12. 25g氯酸钾,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2)改正: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122.5 32
12.25g x
x=3.2g
答:加热12.25g氯酸钾,
可制得氧气3.2g。
(1)错误原因: 。
(2)改正: 。
展示评价
由小组选派代表,将“预习任务”及“探究讨论”中的内容展示。
归纳小结
1、实验室用加热分解分解24.5克氯酸钾和5.5克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充分反应后。
求:1.能制得多少克的氧气?
2.剩余固体有哪些?各有多少克?
2、取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9.6克。
求:1.生成多少克的氧气?
2.生成氯化钾多少克?
当堂检测
1、10g细铁丝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 )
A. 约等于10g B. 一定小于10g
C. 一定大于10g D. 一定等于10g
2、电解水的反应中,H2、O2与H2O的质量比为 ( )
A. 1∶16∶9 B. 2∶16∶9 C. 1∶8∶9 D. 2∶1∶2
3、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最多的是 ( )
A. P B. H2 C. S D. C
4、4g氢气和34g氧气充分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 )
A. 32g B. 36g C. 38g D. 以上都不对
5、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现要制取16克氧气,需要多少克过氧化氢?
6、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克,放入一大试管中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到反应前温度,称残余固体质量为10.7克。求生成氧气多少克?生成氯化钾多少克?